放膽來梳柳上一句
A. 夜雨瞞人去潤花,怎麼解釋
這句意思是:深夜的細雨悄悄的打濕了花朵。
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曾在他家的中堂自題一副對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後來,上海豫園萬花樓用這幅對聯作了楹聯。
這副對聯寫的是春天景物,上聯寫春風拂過柳枝的婆娑之態,下聯寫春雨催開花朵的情景。詩意之妙在「放膽」和「瞞人」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風鼓盪和春雨潤物細無聲的的特點。
寫出白日春風之美姿,能為翠柳梳成發般輕柔,殊不知是昨晚的夜雨暗地裡,早已滋潤了大地的花朵,實即「一元復始,萬象回春」之意。
(1)放膽來梳柳上一句擴展閱讀
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蓋世,曾是清代「揚州八怪」的領銜人物。鄭家世代讀書,可謂書香門第。鄭板橋在他的故居里度過青少年時代,直至乾隆元年,他44歲中進士後才從這里走出家門。
「無竹不居」,是板橋的一大偏愛。板橋故居書房的檐下,種著一叢青竹。板橋在書房裡便可透過窗紙,欣賞竹影,就像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
墨竹成了鄭板橋繪畫作詩最主要的題材。在他的筆下,竹也化作了一種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虛心勁節,可以說是板橋崇高氣質的寫照。
他在濰縣罷官離去時留給當地父老的詩畫仍是竹的題材,在一幅墨竹圖上,他寫道:「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出自《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是說我決定拋棄烏紗帽棄官而去,回家之時兩袖清風,一貧如洗。我畫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涼風習習的江邊當作漁竿。)
鄭板橋字畫寄託了自己的思想,他嫉惡如仇,反對貪官污吏,將思想融入到作品當中,鄭板橋的題畫詩已擺脫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枷鎖,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加,擴寬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
鄭板橋的書法稱為「六分半書」,人們稱之為「板橋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面旗幟,著名的書法作品有《小楷歐陽修》、《秋聲賦》和《小楷范質詩》。
他寫的字工整有力,字里行間帶著秀美,採用獨創的筆法寫作,他的筆體大多是隸書,還摻雜了楷,行、篆、草等別的書體。六分半書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行書曹操詩》。此作品當中的筆體隸意頗濃,兼有篆和楷,字的形體大都是扁長相間,與曹操的闊達詩風極其相似。
B. 「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 」的古詩是哪首是什麼意思
這不是一首詩,是一副源自於清代鄭板橋的對聯。
意思是春風比較大吹得柳樹枝條來回擺動,春雨在夜裡悄悄的把土地打濕了。 詩句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春天風的動感和雨的作用。
原是鄭板橋的一副題聯,現豫園萬花樓用它來做楹聯。上聯寫春風拂過柳枝的景象,下聯寫春雨催開花朵的情景。
(2)放膽來梳柳上一句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清聖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拮據。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5年1月22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庄,享年七十三歲。
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人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其畫,多以蘭草竹石為主,蘭竹幾成其心靈的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
鄭板橋將書法與畫糅合在一起,還成了共同表現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關系不分割。
如《蘭石圖》,鄭板橋別具匠心地將詩句用書法的形式,真草隸篆融為一體,大大小小,東倒西歪,猶如「亂石鋪街」地題於石壁上,代替了畫石所需的皴法,產生了節奏美、韻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現了石頭的立體感、肌理美,比單純用皴法表現立體感更具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