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一字一句 » 水調歌頭詞一首

水調歌頭詞一首

發布時間: 2023-05-24 18:29:59

A. 毛澤東詩詞《水調歌頭》全部詩句是什麼

1、詩詞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2、創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並沿著這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1965年5月,毛澤東又重上井岡山。闊別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詩興大發,寫下這首詞。

(1)水調歌頭詞一首擴展閱讀:

1965年春天,毛主席巡視大江南北之後,以70歲高齡重遊井岡山,實現了盼望多年的夙願,其興奮之情,不言而喻,倍感親切;舉目環視莽莽蒼蒼的井岡山,變成多姿多彩,生氣勃勃「新顏」。「千里」迢迢,風塵僕僕,一個「尋」字,不僅表達詩人久久離別依戀相思之情,而且表達了重遊故地無比喜悅歡快的心境。

詩人展示一幅絢麗多彩圖畫:藍天綠樹,黃鶯婉轉,紫燕飛翔,溪澗流水潺潺;舉目仰望,盤旋的高路,插入白雲渺渺的雲端。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無比喜悅、輕松而舒暢的心情。流暢明快的筆調,抒發了詩人對井岡山變化之美的贊頌。

這首詩最早發表在《詩刊》1976年1月號。作者採用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以登井岡山為題材,在憶舊頌新中將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實踐精神相結合,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於一爐,慷慨激昂,表達了作者要繼續革命的英雄氣概。

B. 蘇東坡詩詞水調歌頭全文

蘇東坡詩詞水調歌頭的全文如下:

《水調歌頭》

作者: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鬱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於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與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詩人,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