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一句
『壹』 《竹石》的古詩全文是什麼
原文: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釋義: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一首贊美岩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
(1)竹石一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作者73歲4月作《竹石圖》,就是他這種傲岸和剛直人格的寫照。
在他為官期間,做了不少益民利眾的好事,深得人民愛戴,但他在荒年為百姓請求賑濟,卻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紳。他剛正不阿,心繫民眾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恥於折腰,便藐視權貴,解綬掛印,毅然辭官而歸,回揚州賣畫為生。
賞析:
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
一個「咬」字,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定的信念。最後一句中的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無所畏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總體描寫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風亮節。
『貳』 竹石古詩
清代鄭燮《竹石》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竹石》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題於作者自己的《竹石圖》上。這首詩借物喻人,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岩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2)竹石一句擴展閱讀
詩詞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一首詠物詩。
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和它頑強的生命力;後兩句進一步寫岩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才長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從來不畏懼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的擊打。
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筆下的竹子竹竿很細,竹葉著色不多,卻青翠欲滴,兵權用水墨,更顯得高標挺立,特立獨行。
所以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剛正不阿、堅強不屈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風傲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在石縫中的竹子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
它還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托岩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
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個「咬」字,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定的信念。最後一句中的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無所畏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總體描寫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風亮節。
作者簡介
鄭板橋,原名鄭燮,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
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中進士後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飢民忤大吏,乞疾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