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一字一句 » 自將磨洗認前朝前一句

自將磨洗認前朝前一句

發布時間: 2023-05-22 13:21:42

古詩杜牧的《赤壁》的賞析

賞析: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鍋二喬」此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深刻警醒。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也表達了這樣的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藝術特色:

從藝術上看,詩人杜牧在前兩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虛托手法,這就好比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前朝的人或事來寫;還有詩中運用了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時,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1)自將磨洗認前朝前一句擴展閱讀: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⑵ 赤壁 古詩全文

作品原文

赤壁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

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裡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蕭聲夜月孤。

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磯鷗鳥滿煙蕪。

白話譯文

曹操聲勢浩大的水軍原本就是南下平定孫權劉備一統江山的,在浩瀚無際的江面上曹操戰船雲集。諸葛亮中心空有興復漢室的願望,曹操已經不把東吳放在眼中。強勁大風助長火勢迅猛蔓延,兵戎相見,人影散亂;在孤月風冷的凄涼夜晚,曹操一統天下的理想破滅了。這樣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值得回憶了,眼前荒島上鷗鳥亂飛滿目荒蕪。

(2)自將磨洗認前朝前一句擴展閱讀:

作品鑒賞

首聯「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舟由艫」,詩人以驚人的藝術腕力寫出了曹軍以泰山壓卵之勢順長江東下、睥睨一切的氣焰和威勢。當時,曹操大軍破荊州,下江陵,戰船連接千里,旌旗蔽空,投鞭斷流,其志在必欲一舉擊碎東吳,席捲天下,並吞八荒,成就帝王之業。然而,句中著一「本」字,則明白暗示了其驕兵必敗,「雄圖」終將化為泡影的歷史結局。

頷聯「諸葛心中空有漢,曹滿眼裡已無吳」,分述諸葛亮和曹操兩個歷史人物。「心中空有漢」是說,漢朝國祚將亡,諸葛亮縱然逞其才智,終究也是枉費心機。對句寫曹操的狂妄輕敵。

頸聯出句「兵銷炬影東風猛」,寫曹軍的失敗。接下來的對句「夢斷簫聲夜月孤」,則出現一個大跨度的跳躍、轉折,作者移宮換羽,詩筆一揮越過八、九百年,聯想到大蘇泛赤壁的遺事,一種虛空悵惘的情緒隨之升騰起來,詩境也由粗放轉為凄清。句中「夢斷」、「簫聲」、「夜月」的意象。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