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是一首什麼詩
① 李白的《關山月》的意思
關山月 李白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名人名句:【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名人名句:【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名人名句:【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客中作 李白賞析】
--------------------------------------------------------------------------------
【詩文解釋】
明月從天山升起,出沒在蒼茫的雲海之中。長風吹過幾萬里,一直吹過玉門關。漢武帝曾經出兵白登,胡人窺視著青海湖。自古以來征戰的地方,看不到幾個人能夠生還。戰士們看到這一片凄涼景象,思念家鄉多是滿臉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樓上,一定是嘆息聲不斷。
【詞語解釋】
天山:甘肅祁連山。因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做天山。
玉門關: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邊。
下:出兵。
白登道:指漢高祖與匈奴交戰,在白登山被困事。
胡:指吐蕃。
由來:從來。
戍客:駐守邊塞的士兵。
苦顏:愁苦的容顏。
高樓:指高樓中的思婦。
未應閑:該是不會停止的。
【詩文賞析】
在本詩中,詩人李白沒有把徵人思婦之情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反映出了詩人浩渺的胸襟。用寬廣的時空做背景,把眼前的離愁別緒融合進去,從而產生更加深遠的意境,這是一種高超的藝術手筆。詩人在本詩中描寫了征戰邊疆的苦楚,展示了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從而揭示出本詩反戰的主題。本詩層次分明,結構緊湊,意境深遠,感人肺腑。
【賞析1】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 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賞析2】
在本詩中,詩人李白沒有把徵人思婦之情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反映出了詩人浩渺的胸襟。用寬廣的時空做背景,把眼前的離愁別緒融合進去,從而產生更加深遠的意境,這是一種高超的藝術手筆。詩人在本詩中描寫了征戰邊疆的苦楚,展示了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從而揭示出本詩反戰的主題。本詩層次分明,結構緊湊,意境深遠,感人肺腑。
【賞析3】
李白這首用樂府古題寫戍客、思婦互相熱切思念的詩歌,與其他詩人相同題材的詩作相比較,有其顯著特色。詩人先從闊遠處落墨,大得寸進尺揮酒,用四句詩描繪了河西邊地蒼茫遼闊、雄渾壯偉的景色。明月從天山後湧出,掩映在茫茫雲海之中,畫面上有巍峨的祁連山,有碧空皓月,還有明月之下的雲海,構成一幅祁連月夜圖。「長風」兩句則是以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迅風勁吹,縱橫萬里,度越玉癯關的景象,超越時間、空間,抒發由古及今邊地征戰生少亡多的感嘆之情。由古代征戰無幾人生還,再寫到眼前徵人、思婦的無限愁苦和相互深切懷念,表現了詩人對久戍士兵及其妻子的同情。在藝術表現上,最後四句是景中含情,情中見景,二者渾然融合。全詩由景到情,情景交融,層層遞進,不僅從另一側面烘托出徵人的深沉嘆息,而且在遙遙呼應明月之夜與萬里長風中,把詩的意境開拓得更為宏闊,因而使得詩情更能感動人心,詩意也更深沉悠遠。縱觀全詩,氣勢豪邁,筆力雄渾,意境深遠。
② 李白的《關山月》是首什麼詩
1、李白的《關山月》是首邊塞詩。
2、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回海間。
長風答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3、譯文
一輪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蒼茫的雲海中徘徊。蕭瑟的秋風吹著明月,東渡玉門雄關,照耀著守邊的徵人。在這蒼涼的關塞上,不由得使征夫們想起在這邊關上頻起的戰事:昔時漢高祖,曾遭匈奴的白登山之困;胡人的兵馬,至今仍對青海湖虎視耽耽。從來這里就是夷夏的爭戰之地,多少戰土拋身塞外,埋骨黃沙啊。徵人們望著這月光下荒涼的邊色,臉上現出思歸的愁容。遙想家中的妻子,她一定是在倚樓盼望徵人的歸來,望月而興嘆。
4、創作背景
李白看見征戰的場景,因此他感嘆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此詩就是在嘆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時所作。
5、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