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一字一句 » 林到深處自見鹿下一句

林到深處自見鹿下一句

發布時間: 2023-05-21 21:16:51

㈠ 「林深時見鹿」的下一句是什麼

這句話不是原句,「林深時見鹿」原為「樹深時見鹿」,下一句是「溪午不聞鍾」。

一、原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二、翻譯

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鍾聲。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松犯愁。

三、出處

(唐)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1)林到深處自見鹿下一句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此詩是李白二十歲以前的作品。根據清代黃錫珪《李太白年譜》,李白在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即詩題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蓋是時所作。

二、賞析

全詩八句,前六句寫往「訪」,重在寫景,景色優美。末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此作的構思並不復雜,它寫詩人的所聞所見,都是為了突出訪道士不遇的主題。全詩辭句平易自然,純用白描,景美情深。

三、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㈡ 「林深時見鹿,海深時見鯨」的下兩句是什麼

這句話不是原句。「林深時見鹿」原為「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意思是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鍾聲。

全詩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出自《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

此詩主要寫作者上戴天山的所聞所見,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著意於寫景,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全詩風格清麗,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2)林到深處自見鹿下一句擴展閱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