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白屋貧的前一句
Ⅰ 風雪夜歸人的上一句是什麼
風雪夜歸人上一句:柴門聞犬吠。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釋義忽然聽得柴門狗叫,應是主人風雪夜歸。
1、出處:唐代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原文: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3、釋義:
暮色蒼茫,更覺前行山路遙遠。天寒地凍,倍覺投宿人家清貧。忽然聽得柴門狗叫,應是主人風雪夜歸。
(1)天寒白屋貧的前一句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大約在唐代宗大歷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間的一個秋天,劉長卿受鄂岳觀察使吳仲儒的誣陷獲罪,因監察御史苗丕明鏡高懸,才從輕發落,貶為睦州司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寫的是嚴冬,應在遭貶之後。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無路,希望獲得一席凈土。
可是,在冷酷的現實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絕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給自己帶來了一點可以喘息的光明,當然也包含無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來,這首詩不僅是一幅優美的風雪夜歸圖,而且反映了詩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二、賞析
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時間順序寫下來的。
首句寫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進時所感,次句寫到達投宿人家時所見,後兩句寫入夜後在投宿人家所聞。每句詩都構成一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前半首詩是從所見之景著墨,後半首詩則是從所聞之聲下筆的。因為,既然夜已來臨,人已就寢,就不可能再寫所見,只可能寫所聞了。「柴門」句寫的應是黑夜中、卧榻上聽到的院內動靜:「風雪」句應也不是眼見,而是耳聞,是因聽到各種聲音而知道風雪中有人歸來。
這里,只寫「聞犬吠」,可能因為這是最先打破靜夜之聲,也是最先入耳之聲,這些聲音交織成一片,盡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內,未曾目睹,但從這一片嘈雜的聲音足以構想出一幅風雪人歸的畫面。
全詩純用白描手法,語言朴實無華,格調清雅淡靜,卻具有悠遠的意境與無窮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