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和為貴下一句
㈠ 「萬事以和為貴」是那個人說的下一句是什麼
「萬事以和為貴」的典故出處: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著《論語》中的《論語·學而》篇。
原文: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大小事情都由此出發。有行不通的時候,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發展史的文明古國,產生出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它為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發展提供很多有用的資源,並蘊含了豐富的管理思想。中國自古崇尚「和諧」。孔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如今,在我國像「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萬事和為貴」等和諧思想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1)萬事和為貴下一句擴展閱讀
《論語》對後世的影響: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㈡ 萬事和為貴的歷史典故
典出《論語·學而》。原句是「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譯: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