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下一句
❶ 「高山流水」的下一句是什麼
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
【作者】辛棄疾【朝代】宋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白發西風,折要五斗,不應堪此。問北窗高卧,東籬自醉,應有別、歸來意。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❷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琴斷有誰聽。下一句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琴斷有誰聽「的下一句是:「笑傲江湖,真摯易覺,蕭聲隨人和」。
此兩句出自典故《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也叫做伯牙鼓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知音了,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挑斷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現象。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2)高山流水下一句擴展閱讀:
相關內容
古時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第二年中秋再見面,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
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少數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❸ 高山流水的下一句
高山流水的下一句是富貴他年
《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
作者:辛棄疾【宋代】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白發西風,折要五斗,不應堪此。問北窗高卧,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❹ 高山流水的下一句是什麼
高山流來水遇知音,彩雲追月自得知己。
出自《列子·湯問》。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琴曲《高山流水》即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師,他的琴術很高明,鍾子期則善於欣賞音樂。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鍾子期高興地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遊玩,游興正濃的時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於是他們來到一塊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裡突然感到很悲傷,於是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琴彈起來。開始彈連綿細雨的聲音,後來又彈大山崩裂的聲音。每次彈的時候,鍾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伯牙於是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能想像出我彈琴時所想的意境,我的琴聲無論如何也逃不掉你的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