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典故
❶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出自何典故
這句話的原文並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習慣說》 劉蓉(清) 《後漢書》中第五十六章《陳王列傳》 《孟子》中也有記載。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譯文:連一間屋子都不打掃,怎麼能夠治理天下呢?
引申義: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積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業。
(1)何家典故擴展閱讀:
來歷
原文: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選自《後漢書》作者范曄。
譯文:
陳蕃字仲舉,是汝南平輿人。他祖上是河東太守。陳蕃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一人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無章。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蕃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禍患這件大事為己任。為什麼要在意一間房子呢?」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見解,與眾不同。
可以看出薛勤對陳蕃「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一觀點的反應是「奇之」,聯系前面「清世志」的言論,這里「奇」當然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應當是「驚奇」的意思。可見薛勤對陳蕃的觀點根本就是贊賞的態度,怎麼可能去反駁呢?
再看同是記錄東漢,魏晉時代資料《世說新語》,可以發現,其中對這件事的記錄和《後漢書》中的記錄基本一樣,區別就是換幾個無關緊要的字,意思一模一樣。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哪來的呢?
看晉朝的史書、筆記沒有,唐、宋的史書、筆記也沒有,直到看到清朝的散文,才知道,哦,原來在這呢。清朝文學家劉蓉,在散文《習慣說》中記述了他年輕時的一件事。
原文: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經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原來這句話是劉蓉他爹說的,並且人家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可問題是,劉蓉這件事和陳蕃的事太像了,如果只看一遍,保准過幾天大部分的人都得弄混。所以,後人就弄出了「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這樣的杜撰語句。
❷ 何以掃天下的前一句是什麼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東漢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齷齪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評他,問他為何不打掃干凈來迎接賓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仔細一想,陳蕃之所以不掃屋,無非是不屑而致。胸懷大志,欲「掃除天下」固然可貴,然而一定要以不掃屋來作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表現,我則未敢苟同。
凡事總是由小至大,正所謂集腋成裘,必須按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做。《詩經·大雅》的《思齊》篇中也有「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之語,意思就是先給自己的妻子做榜樣,推廣到兄弟,再進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國。試想,一個不願掃屋的人,當他著手辦一件大事時,他必然會忽視它的初始環節和基礎步驟,因為這對於他來說也不過是掃屋之類。於是這事業便如同一座沒有打好地基的建築一樣,華而不實,連三四級地震也經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這又使我想起許多老師曾經說過的學習基礎問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重視鑽研一些綜合繁雜的大題 ,而不知不覺地放棄了基礎知識的深入理解。事到如今 ,後悔也不能夠挽回失去的時間,便只有從頭鞏固,印象卻淡多了。我受這種思想的危害已不淺,因而對「掃屋」的理解也就越之深,越發覺得其重要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這些都說明了沒有平日的積累,縱然有最好的命運降臨到他頭上,他也只能手足無措地眼望它擦肩而過,那將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所以我們必須先會「掃屋」,分清楚應先掃地還是先灑水,抑或是先拖地板;這樣,在「掃天下」時,你才會知道哪些是應該馬上解決的,哪些事可以暫緩,甚至放棄。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堪稱欲掃天下而先掃一屋的代表 ,他從小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目標 。在他的青少年時代,學習成績是一流的,社會活動是廣泛的。他辦過報紙,寫過文章,做過洋洋萬言的演講 ,有過人的口才與機敏,這些對於他日後出任總理時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說有相當大的影響。假若他沒有當年腳踏實地的「掃地」工作,那麼,當他面對一個6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局勢,面對那些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他能夠當好日理萬機的國家總理嗎 ? 這說明周總理「掃天下」的光輝革命業績與他早年的「掃屋」工作是分不開的。
「掃屋」與「掃天下」一脈相承,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掃天下」又怎麼能排斥「掃一屋」呢?
陳蕃欲「掃天下」的胸懷固然不錯,但錯的是他沒有意識到「掃天下」正是從「掃一屋」開始的,「掃天下」包含了「掃一屋」,而不「掃一屋」是斷然不能實現「掃天下」的理想的。
——老子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荀況《勸學篇》里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前蘇聯革命導師列寧也說過「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從小事做起。」
以上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體現了「掃天下」與「掃一屋」的哲學關系,說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道理。「莫以善小而不為」,「善」再小,也只有積善才能成德。雷鋒同志就是從「掃一屋」做起的最好的典範,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做好身邊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