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秋水寓言

秋水寓言

發布時間: 2023-01-29 09:22:39

❶ 莊子的秋水《秋水》中的道理

《秋水》告訴人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驕傲自大的道理。《秋水》寫回的是河伯見識短淺,答狂妄自大,看見河水暴漲淹沒—切,就以為自己是天下最大最美的地方。但當他看到海更廣大無邊,自嘆不如。

海若的一席話頗具哲理,告訴人們看問題不能局限於某一點,應當全方位、多角度。這故事告訴人們須知河外有海,天外有天。



(1)秋水寓言擴展閱讀

《秋水》後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聯,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繫上的聯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篇之強調了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對性和認知過程的變異性,指出了認知之不易和准確判斷的困難。但篇文過分強調了事物變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認知過程中相對與絕對間的辯證關系,很容易導向不可知論,因而最終仍只能順物自化,返歸無為,這當然又是消極的了。

❷ 《秋水》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秋水》是《莊子》一書是莊周及其後學的著作篇,是道家的經典之一。《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
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這個長長的對話根據所問所答的內容,又可分成七個片斷,至「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是第一個片斷,寫河神的小卻自以為大,對比海神的大卻自以為小,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是第二個片斷,以確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極其不易,說明認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總體的無窮性所影響。至「約分之至也」是第三個片斷,緊承前一對話,進一步說明認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論」,「意」不能「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個片斷,從事物的相對性出發,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貴賤都不是絕對的,因而最終是不應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將自化」是第五個片斷,從「萬物一齊」、「道無終始」的觀點出發,指出人們認知外物必將無所作為,只能等待它們的「自化」。至「反要而語極」是第六個片斷,透過為什麼要看重「道」的談話,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曉事理,就能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至「是謂反其真」是第七個片斷,即河神與海神談話的最後一部分,提出了返歸本真的主張,即不以人為毀滅天然,把「自化」的觀點又推進了一步。
後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聯,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繫上的聯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篇之強調了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對性和認知過程的變異性,指出了認知之不易和准確判斷的困難。但篇文過分強調了事物變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認知過程中相對與絕對間的辯證關系,很容易導向不可知論,因而最終仍只能順物自化,返歸無為,這當然又是消極的了。

❸ 秋水是篇寓言,說說本文是怎樣援譬設喻,將抽象的哲理化為具體形象的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版應怎樣去權認識外物。
強調了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對性和認知過程的變異性,指出了認知之不易和准確判斷的困難。但篇文過分強調了事物變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認知過程中相對與絕對間的辯證關系,很容易導向不可知論,因而最終仍只能順物自化,返歸無為,這當然又是消極的了。
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熱點內容
公主故事集 發布:2024-12-22 21:19:32 瀏覽:912
成語三遷 發布:2024-12-22 21:08:16 瀏覽:625
鵝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2 20:53:02 瀏覽:286
石鳥打一成語 發布:2024-12-22 20:48:29 瀏覽:545
拼音短故事 發布:2024-12-22 20:35:40 瀏覽:437
猜成語病 發布:2024-12-22 19:40:22 瀏覽:491
什麼什麼手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2 19:35:59 瀏覽:705
有蚌的成語 發布:2024-12-22 18:51:51 瀏覽:225
成語雞狗雲 發布:2024-12-22 18:48:36 瀏覽:769
圖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8:29:22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