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法國經典故事

法國經典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1-28 14:15:39

A. 有關法國的有趣故事

有關儒勒·凡爾納的有趣故事
「好傢伙,要做這件事,不但要有學問,而且還要有錢。」
這是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太陽系歷險記》中可愛的勤務兵本一佐夫發出的感嘆。提起凡爾納,人們自然會想起《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神秘島》、《地心游記》、……,以及許多這樣膾炙人口的小說。這位十九世紀的法國人並不是科學家,但是他用妙趣橫生的文筆開啟了無數心靈對於科學的嚮往和濃厚興趣。在扣人心弦的故事中,把那些晦澀的書本知識變得簡單明了,是凡爾納的拿手好戲。
在他的小說《太陽系歷險記》,凡爾納虛構了一群被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帶到太陽系中旅行的人們的有趣故事。在故事裡,許多平日里不為人們所注意的知識,在那個陌生的神秘世界裡變得是那樣寶貴。
那麼到底是什麼事讓我們這位勤務兵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呢?
找尺子和砝碼。原來為了測定這顆小行星的密度,人們必須找到標準的測量工具尺子、質量為1公斤的砝碼。雖然這個星球上並沒有這些東西,但我們的冒險家們卻並沒有被難倒,他們用法郎硬幣解決了問題。
如果我們知道,一個5法郎的銀幣直徑是37毫米;2法郎的銀幣直徑是27毫米;50生丁,也就是半個法郎的銀幣直徑是18毫米,那麼怎麼樣才能得到1米的標准長度呢?只要有10塊5法郎的銀幣、10塊2法郎的銀幣、20塊50生丁的銀幣,問題就解決了。因為將這些硬幣沿中心線排列起來,我們就可以得到地球上1米的標准長度。1千克的標准砝碼又怎樣得到呢?同樣很簡單,我們聰明的主人公們知道一個5法郎的銀幣的質量是25克,40個5法郎的銀幣就是1千克的標准砝碼,分毫不差!
當我們感嘆作者的足智多謀時,我們也應該感謝那些解決了大問題的法郎銀幣。19世紀的法郎硬幣是用金銀鑄造的,它們的重量和尺寸在法律上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鑄造時不能有毫釐偏差。正是這種近乎於苛刻的規定,為主人公們認識這顆金質的星球鋪平了道路。不過很少有人想到,也正是這種規定奠定了金本位貨幣的信用基礎。
凡爾納生活在一個金屬貨幣的時代。在那個時期,像英國、法國、俄國這些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貨幣代表的價值是由單位貨幣所包含的金銀貴金屬,主要是黃金的重量來決定的。因此國家對鑄造錢幣的重量、成色、尺寸、形狀、甚至最細微的花紋都有著詳細的規定。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貨幣的權威和市場流通的秩序。盡管鑄造金銀硬幣古已有之,但用法律對鑄幣進行嚴格的規定的歷史如果認真推算,也不過幾百年而已。而且,為了維護這些金銀硬幣的尊嚴,許多人都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在古老的東方,譬如說中國,雖然人們至少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廣泛的使用金銀充當貨幣,但是這些金銀至少在清代以前並不是以「硬幣」的形態存在的,而是以條塊的形態存在。金銀在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是「兩」,而看過《史記》之類的古書的人們都知道,在東漢之前,金子就以「斤」計量。那時的史書經常記載國君或者皇帝動輒就賞賜臣下黃金數百斤,甚至數千斤,最多竟達十萬斤。當然,那時的「斤」和今天的「斤」比起來,要小得多得多,大概相當於250克,或者更少,金子的純度也比較低。古代的中國人,經常把黃金和白銀鑄造成「元寶」,元寶的量詞是「錠」,但價值卻是按照重量和成色來計量的。
建立了短暫的「新」朝的西漢外戚王莽倒是比較熱衷於鑄造金、銀錢幣。王莽的鑄幣形狀比較特殊,譬如說一種叫「錯刀」的錢幣,樣子像春秋時期的刀幣,但上面鑲嵌著黃金,並鑄有「一刀平五千」的字樣,意思是一個這樣的金錯刀價值五千文銅錢。當然,實際上這種錢幣的包含的黃金重量遠遠不值五千文銅錢的價值。發行這種「不足值」的貨幣實際上是王莽掠奪民間財富的一種途徑。因此,這種靠暴力保證流通的錢幣在民間遇到了激烈的抵制。盡管王莽的金錯刀像他的「新」朝一樣短命,但是在東漢張衡的筆下「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的詩句,卻將這種早已湮滅了的貨幣的名稱流傳了下來。
盡管中國古代很少鑄造金銀錢幣,但是鑄造銅錢的歷史卻源遠流長,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鏟形「不」。從秦始皇鑄造大一統的半兩錢開始,中國的銅錢的基本形狀兩千年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讀書人戲稱為「孔方兄」的圓形方空的銅錢,被許多人認為是中國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的體現。然而造成這個形狀的真實原因可能在於技術,而不是哲學。因為方和圓是古人最容易制模的形狀。而古代的鑄造技術很難保證錢幣的圓邊周圍不留下毛刺,於是為了將錢幣的邊緣變光滑,就必須用鐵條將眾多銅錢串在一起打磨光滑,為了防止打磨時銅錢運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它們中間的孔鑄成方形的。
有趣的是,在唐朝以後的銅錢上常有一道月牙形的凹痕。根據《唐會要》的記載,那是唐太宗在位時期,負責鑄錢的官吏將錢幣的蠟樣送到御前瀏覽時,文德皇後的的指甲在蠟樣上留下了一個月牙形的甲痕。結果負責鑄錢的官員只得按照返回的蠟樣原樣鑄造,而不敢提出絲毫異議。於是,此後的數百年間,所有的鑄錢上都留下了這個印記。金代詩人李俊民留下的「金釵墜後無因見,藏得開元一捻痕」講的就是這件事。更有意思的是,這個月牙也出現在了日本和朝鮮同一時期模仿大唐鑄造的銅錢上。這兩個國家當時正在「全盤中化」,因此將中國錢幣上的指甲印,也當成了不可缺少的東西毫不猶豫的臨摹了下來。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銅錢作為王權的象徵,是不可動搖和質疑的。
盡管像文德皇後那樣在錢幣上留下如此深刻「烙印」的人物科算得上空前絕後,但是每一個繼承大統的皇帝都不會放棄在錢幣上鑄造他的年號的權利,從隋朝到清朝莫不如此。事實上,甚至對於那些並沒有取得合法性的割據政權和反叛者來說,鑄造錢幣也是一件大事。因為這不僅僅表明了這個政權對於中央政府合法性的蔑視,以及對自己取而代之的信心;而且也是為更大規模的戰爭籌措軍費的必須。像太平天國這樣曇花一現的政權發行的錢幣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最初的鑄幣質量很不錯,但是越到後來就越不敢恭維了。
在絕大多數時候,歷代政府都規定銅錢必須由中央政府統一鑄造。因為這樣可以防止刁民們鑄造劣質的錢幣,從中牟利。漢朝初年,曾經允許過私人鑄造銅錢,結果人們競相偷工減料,摻雜使假。當時一個名義上的「半兩錢」,竟然輕到能夠浮在水面上而不沉底,人們形象的將這種錢幣稱作「榆莢錢」。一個法定的半兩錢在熟練的工匠手中竟然能夠鑄造十多個這樣的「榆莢錢」,兩千年前中國的鑄造技術之高明由此可見一斑。
當這種劣質鑄幣大行其道的時候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如果由於法律的關系,人們不能拒絕接受這種貨幣的話,那麼人們就會將那些貨真價實的鑄幣收藏起來,盡量不使用;而鑄幣者則會想方設法的將足值的貨幣回收熔化,再改鑄為更多的不足值的劣質貨幣。其結果必然就是「好的」貨幣從流通中消失,而「壞的」貨幣日漸橫行,這就是經濟學中著名的 「良幣驅逐劣幣律」。一旦這種情況發生,以鑄幣的名義價值表示的物價必然上漲,直到劣幣所包含的貨幣金屬重量與原來的良幣相等為止。顯然,這可稱得上是一種特殊的通貨膨脹。當然,如果貨幣的質量持續惡化而得不到任何改善的話,人們最終會拋棄這種貨幣,去尋求另一種支付手段,或者乾脆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始代。很明顯,那麼不但社會經濟會因為商業停頓而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而且那個印在貨幣上的政權也不會過上太平日子。
為了防止劣幣出現,各國政府一般都會用苛刑峻法來警告人們不要這樣做。在這方面英國人是榜樣。相傳1125年聖誕節,索爾茲伯里大主教羅傑曾經召集英格蘭所有鑄錢匠,當著大家的面檢驗他們鑄造的錢幣。結果97個人中只有3個人鑄造的錢幣合格,其他人則被宣布有罪,等待著他們的是被砍去右手,並驅逐出境。據說,在這次血流成河的聖誕節之後,英格蘭的鑄幣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那些打算通過鑄造短少份量,或者企圖通過摻雜使假,而牟取暴利的人大大減少了。對於偽造錢幣的罪犯,英國人也毫不手軟,亨利一世在位時期的做法是在傳統的砍掉一隻手的基礎上,再挖去兩隻眼睛。
這些刑罰對於懲治罪犯是很有效的,但是如果統治者本身打算通過鑄造劣質錢幣,甚至假幣來為自己解決財政問題的話,法律就變得蒼白無效了。實際上,如果我們隨意翻開錢幣的發展史,就會發現鑄造錢幣的歷史在很多時候簡直可以稱的上是一部充滿欺詐和貪婪的可悲紀錄。在沒有鑄幣的時代,人們在每一交易之前,必須就金銀的重量、成色、真偽取得一致意見才行。這樣,交易成本有時就會大到令許多交易無法進行的程度。而統治者鑄幣的好處就在於用國家的信譽保證了每一個同樣的鑄幣的價值——金銀含量和成色不容置疑。可以說,鑄幣就是將國家不可動搖的權威施加於金銀之上。鑄幣的標記、圖案、大小、花紋就是國家信用的象徵。
對於鑄幣的使用者,由於國家用法律和暴力保證他鑄造或者他承認的錢幣的流通,因此,從理論上說,人們在交易中可以不再考慮錢幣本身的價值,而只需關心錢幣代表的價值就可以了。這樣,最聰明的統治者就發現了一個可以帶來暴利的秘密:他可以利用國家的權威來補足他發行的貨幣所具有的價值和所代表的價值之間的差額。也就是說,國家可以利用人們對國家的信任,或者恐懼,從而鑄造不足值的貨幣,從而進行不等價的交換。這個發現等於是為國家濫發劣質貨幣大開了綠燈。從此,統治者就可以享受用少量的金銀鑄造價值遠遠超過這些金銀價值的貨幣的「專利」。
最先取得這種專利的,很可能是古代的希臘人。被後人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曾經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愛琴海上的島國薩摩斯的統治者波利克拉特曾經因為某事必須支付給拉塞德蒙奈恩斯一大筆錢。這個暴君的解決方法是「用鉛鑄造了大量的國家貨幣,鍍上金給了他們,他們收到了錢,馬上離去了」。像這種統治者直接造價錢的例子在古希臘似乎非常普遍,國家甚至將這種醜行當成是一項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今天出土的許多希波戰爭以前的希臘金幣上都有一條很深的切口橫貫幣面,其原因據說就是對希臘人的鍍金技術早有領教的波斯人為了檢驗貨幣真偽而留下的。當然盡管這種辦法比阿基米德揭開皇冠之謎的發現要簡陋的多,但卻是很有效的。
在古希臘之後,盡管羅馬帝國奢靡的統治者也曾經發行過鍍金貨幣,但是最常被使用的,還是直接降低貨幣的重量,或者在金銀幣中加入銅鐵等賤金屬這兩種辦法。以羅馬的貨幣「阿斯」為例,這種青銅鑄造的貨幣起初重量是1磅,但後來重量卻急劇下降,到漢尼拔兵臨羅馬城下的時候,1個阿斯的重量只有1盎司,相當於原來的1/16。當然,導致鑄幣重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銀等貨幣金屬的價格上漲和普遍的物價變化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動力可能還是貪婪在作怪。許多統治者聲稱,由於技術的原因,即使是國家統一鑄造的貨幣載重量上也會存在「公差」——也就是於聲稱的重量不符;不過隨著鑄造技術的進步,在許多國家,公差不大沒有縮小,反而還擴大了。而且這種公差基本上都是以「減號」而不是以「加號」的形式出現的。
相對而言,通過鑄造劣質貨幣而不是單純減輕貨幣的重量,因為「隱蔽性」較好而被更經常的使用。最有名的例子是被稱為「舊銅鼻子」的英王亨利八世這個滑稽綽號的由來。亨利八世在位期間將王國鑄造的銀便士的純度大大降低,新便士中銀的含量只有1/3,而銅合金卻佔到了2/3。其結果令這位將頭像鑄造在「銀幣」上的國王達為難堪——「銀幣」上最突出的部分——國王的鼻子在摩擦的作用下,很快露出了銅的本色,隨後又迅速氧化變暗。於是這位君主新的雅號,立刻就隨著流通的「銀幣」傳遍了整個王國。
降低鑄幣質量的另一個途徑來自民間對金銀幣故意的「破壞」——「磨損」和「剪邊」。由於國家發行的鑄幣強制流通,於是一部分人就動起了這種強制性的念頭:他們將收到的金銀幣沿著圓邊打磨,獲得金銀碎屑,只要不是太貪心,金銀幣縮小的直徑是看不出來的;然後再將變小了一圈的貨幣支付給別人。別人即使發現鑄幣縮小了,但是由於法律強制性的存在,也不得不接受。而這些金銀碎屑自然就成了「剪邊者」額外收入。而「磨損」則與「剪邊」大同小異,只不過主要手段是對錢幣的兩個平面打磨,以獲得金銀粉。當然,通常這二者並不矛盾,在這些不法之徒手中,一枚災難深重的貨幣通常都要受到兩次酷刑的「折磨」。
「磨損」和「剪邊」活動在每一個社會都曾經蔚然成風,其結果就是導致流通中的貨幣質量急劇下降,而政府又不能不接受自己發行的貨幣,因此當政府通過稅收獲得這些被打磨的幾乎人不出來的貨幣時,受損失的就主要是政府自己了。久而久之,人民也會拒絕使用這種加工過的貨幣,同時把足值的貨幣藏起來。而一旦政府抓住了某個「肇事者」,他則會以「使用中的正常磨損」為理由,逃脫懲罰。傷透腦筋的政府後來採用的一個不得已的辦法是在錢幣的邊緣刻上凹進去的文字或花紋,同時將貨幣正反面的圖案改成盡可能復雜的淺浮雕。並且宣布政府和人們有權拒收已經將邊緣的文字或者浮雕圖案磨損的貨幣。這一招盡管增加了鑄造的貨幣的難度,但是對於打擊那些「剪邊者」卻是極其有效的。正如我們在新版的1元人民幣硬幣,和其他許多別的硬幣上看到的,這個措施直到今天依然保留著。盡管對付「剪邊者」已經不再是這樣做的主要目的。
一般而言,除了統治者以外,最關心貨幣質量的是從事工商業的人們。因為他們是通過交換來獲得這些錢幣的,而且他們的財富主要也是以錢幣而不是事物存在的。如果錢幣的質量低劣,那麼在強制流通的情況下,受損失的就是這些人。因此他們往往有著最強烈的動力去與製造偽幣或者劣幣的行為作斗爭,哪怕這種行為的源頭是掌握暴力機器的政府也在所不惜。從歷史來看,實際上,在那些越是工商業發達的國家,當局鑄造的錢幣的質量就越好,法律對錢幣管制就越嚴。
金本位下的英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英國國會將整個國家的貨幣與黃金嚴格掛鉤。1盎司黃金等於3英鎊17先令10.5便士。國會通過法律規定了英鎊和先令硬幣的金屬含量:1英鎊金幣必須含123.27447格令的22開標准金;1先令的銀幣必須含87.27272格令的純度為92.5%的標准銀。政府不得隨意改變。在這樣的規定下,任何人都可以拿上金條去政府開設的造幣廠或者英格蘭銀行,要求按照國會1844年的法令兌換等值的貨幣。這種幣值上的嚴格,使得英鎊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有信譽的貨幣之一。隨著英鎊被世人所接受,「日不落國」的皇冠也就理所當然的戴到了大英帝國的額頭。
當人們不再為錢幣的真偽煩惱的時候,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只剩下一個了:如何盡可能多的佔有而不是拋棄這些錢幣。
在英吉利海峽的對岸,法國也成為了大陸國家中嚴格貨幣制度的典範。由於法國採用的計量單位是公制,而且這種錢幣上的公制又得到了嚴格的遵守,因此才會有了文章開頭,我們主人公發出的感嘆。

B. 法國傳說或者有寓意的小故事

最出名的: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小王子的愛情,純凈淡雅,誠懇認真,優美感傷。在地球的旅行中,他學會了愛和幸福,最後為了和最愛的玫瑰相會,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死亡。
ps:法國名著很多像《茶花女》、《基督山伯爵》之類的,但是小故事除了《小王子》,我還真沒看過別的了,愛莫能助啊。

熱點內容
公主故事集 發布:2024-12-22 21:19:32 瀏覽:912
成語三遷 發布:2024-12-22 21:08:16 瀏覽:625
鵝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2 20:53:02 瀏覽:286
石鳥打一成語 發布:2024-12-22 20:48:29 瀏覽:545
拼音短故事 發布:2024-12-22 20:35:40 瀏覽:437
猜成語病 發布:2024-12-22 19:40:22 瀏覽:491
什麼什麼手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2 19:35:59 瀏覽:705
有蚌的成語 發布:2024-12-22 18:51:51 瀏覽:225
成語雞狗雲 發布:2024-12-22 18:48:36 瀏覽:769
圖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8:29:22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