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敬的典故
❶ 關於周公的典故
首先:這句話不復是什麼典故制,只是引用歷史人物所做的一種假設情景。
「使成王殺召公,周公可得言不知耶?」
假如成王要殺召公,周公敢說他不知道嗎?
成王:周成王姬誦,是周武王的兒子。
召公:姬奭,西周宗室,與周公姬旦,武王姬發應屬同輩。
周公:姬旦,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所以說假設成王殺召公,周公肯定是知道的,因為是周公攝政)
這是諷刺曹操說:殺楊彪是朝廷的意思,他曹操(這個權臣)自己不知道。
1.孫叔敖任楚國宰相時,全國官吏和人民都來道賀。但是,有一位老人卻穿粗麻衣,戴白帽子以喪服弔唁他。眾人都覺得老人真是觸霉頭,孫叔敖卻趕緊整冠肅衣迎接老人,虔敬地請教他:「楚王不知道我能力不好,委我相位,眾人都來向我道賀,但我恐怕以後要承受百姓的責怪。您說來吊喪,一定有高見要指教吧?」
老人說:「的確有些話想提醒你:身份高貴但對人驕傲,必會被人民拋棄;地位高而擅權,必遭君王討厭;俸祿多而不知足,必招災禍。」孫叔敖恭敬的道謝:「謹遵教誨,您還可以再教我一些嗎?」
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要更謙卑;官位越大,要更加細心;俸祿越多,取捨更要謹慎。能謹守這三點,就足以治好楚國了。」果真,孫叔敖成為廉潔的名相,上任三個月,楚國大治。
2.有人問哲學家說:「從地到天究竟有多高?」哲學家道:「二尺高。」「為什麼這么低呢?我們人不都長得至少有四、五、六尺高嗎?」哲學家答:「所以,凡是超過三尺高的人身,要立足於天地間就要懂得低頭。」所謂「低頭是稻穗,昂首系莠稗」,越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只有壞稗麥頭才抬得高高的。漢代名將韓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淮陰的路上,有個不良少年看他不順眼說:「你看起來挺神氣,不過,只是中看不中用。有氣魄的話,你就來殺我;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忍一時之氣,從不良少年胯下爬過,最後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