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娶龍有典故嗎

娶龍有典故嗎

發布時間: 2023-01-21 04:00:14

A. 關於龍的傳說與典故,謝謝啊!

《創龍傳》中提到,龍泉鄉是在青海省某處地方,事實上青海省又有沒有龍泉鄉呢?前段已有說過,差不多每個省都有以「龍」命名的地方,而以龍泉為名的地方亦有好幾個。那龍泉在什麼地方?一般認為是現在浙江省的龍泉縣,在唐朝以前,此地稱為龍泉鄉,唐朝開始在此建縣。龍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龍泉寶劍」而來。據春秋時代越國的史書《越絕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楚王聽說吳國有個干將,越國有個歐冶子,都是鑄劍名家。於是派人用重金請兩位名家為楚國鑄幾把鐵劍。二人應聘之後,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鐵礦精華,鑄成三柄寶劍,一曰龍淵,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後來因避唐高祖李淵的諱,龍淵劍便改稱為龍泉劍。剛才說到的浙江省龍泉縣,縣城以南有一劍池湖,相傳就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也稱為龍淵,因此此地才稱為龍泉。
但是還有幾處地方也叫龍泉。浙江省除了剛才的龍泉縣外,亦有一處龍泉在永嘉縣。據《水經注》說,泉眼之中水紋成為蛟龍的形狀,牲畜都不敢在這里飲水。河南省西平縣也有個龍泉。古書上說此泉水可以砥礪刀劍,使刀鋒堅利。江西有一龍泉場,南唐時曾立為龍泉縣,現在叫遂州。貴州有一龍泉坪,明清時也稱為龍泉縣,後來改為鳳泉縣、鳳崗縣。那麼,青海省有沒有龍泉鄉?在可考的數據中,沒有。也許有小村小鄉是這樣叫也說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侖就不得而知了。
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由此,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龍王神誕之日,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民間傳說均有差異。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B. 有關龍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1、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2、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3、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還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

於是烏龜帶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揮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

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2)娶龍有典故嗎擴展閱讀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在中華,龍文化、龍的傳說蘊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互主體觀的訴求;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中國龍文化內涵豐富,從性質和內涵來看,龍文化可分為三大類型:宗教龍、政治龍和藝術龍。

宗教龍即把龍當作聖物或神靈來崇拜,把龍視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護神等。政治龍是統治階級利用人們普遍崇拜龍的心理,把帝王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用以維護統治。

藝術龍就是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對龍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繪畫、舞蹈、神話傳說、競技活動等方式表現龍。

中國龍文化傳入東南亞要比日本早的多,因而顯得更具原始文化的特性。越南、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龍鳳藝術,明顯具有中國長江文化系的特徵。龍的頭大,有些像獅子或牛,腹粗,尾大,足小。

這種龍的形象在這一地區的建築、服飾、雕刻,以及龍舟、龍舞和龍燈等民俗活動中,隨處可見。長江以南有星羅棋布的江河湖泊。龍舟文化甚為發達。指揮龍舟競渡的銅鼓飾有龍鳳等吉祥動物圖案。東南亞的銅鼓藝術源於中國。

滇系和粵系銅鼓藝術的差別也見之於東南亞,成為長江龍鳳文化的地方演變體。從古代文化史的角度看,東南亞龍文化是長江文化系,特別是苗蠻文化向南的伸延。

C. 關於龍的傳說故事

1、《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

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2、葉公好龍

春秋時,有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他家的屋樑上、柱子上和門窗上都雕刻著龍的圖案,牆上也繪著龍。傳說天上的真龍知道此事後很受感動,專程到葉公家裡來,把頭從窗口伸進屋子裡,把尾巴橫在客堂上。葉公看到後,嚇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原來他並不是真正喜歡龍。他愛的是假龍,怕的是真龍。

3、龍的誕生故事

據傳,古時候森林裡的動物很多,而且非常兇猛,常常成群結隊出來襲擊、吞食人類,致使人類無法安寧地生活。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他們只好頻頻向天庭發出求救呼聲,祈求上天能懲治那些無比兇殘的動物。

天帝同情凡人的疾苦,立即委派六郎神到凡間查看,了解實情。 六郎神下到凡間目睹了動物撕咬凡人的場面,感覺到問題的嚴重,如果不及時拿出拯救辦法,人類將無法生存。他重重地劃出一條界線,暫時把人與動物隔離開,再遍訪百姓,搜羅各方面意見。

大家一致認為必須盡快在動物之中立一個「王」,以它來管制那些為所欲為的動物。六郎神採納了大家的意見,苦思冥想得出了一個妙計:以九種動物組合成一種新動物,取名為「龍」。說辦就辦,他即刻就在洞壁上漫漫地畫了起來。

先勾畫出蛇身,接著畫駝頭、鹿角、牛嘴、魚鱗、鳳尾、鷹爪,當畫完「獅須」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他想這第九樣「虎眼」只能先畫在一旁放著,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念個咒,再把兩只「虎眼」安上去,以後這東西才會更聽話。快到八十天時候,有一個木匠帶著斧子、墨斗到深山老林里砍伐木頭,走入洞內歇息。

偶然之中看見洞壁上畫著一個動物圖案,覺得這是一個很奇怪東西,左看右看,就是缺少兩隻眼睛。他隨手拿起墨筆,模仿六郎神畫的「虎眼」,添在龍頭上。這下壞了,洞壁上的龍張牙舞爪扭動起來,嘴裡噴著濃霧,龍體火光四射,一時狂風大作,洞內飛沙走石,龍像一道閃電似的飛了出去。

木匠趴在地上,嚇得屁滾尿流。 一聽說「王」龍出洞,那些兇猛的動物早已聞風喪膽,再也不敢出來食人,從此,人們有了安全保障,可以隨隨便便在山野勞作。 但是,龍成了百獸之王後,日益狂妄,根本不聽六郎神的使喚,常常飛上天空興妖作怪,有時連續降雨不止,地上常鬧洪災,百姓叫苦連天。

後來,搖身一變,還多出了一條龍。六郎神一怒之下,一條鎮在雲層里,繼續看管動物;另一條則打入東海,令它不得隨意出入。 百姓以為龍雖然出了一點小差錯,但畢竟功大於過,依然把它視為吉祥物,因此,逢年過節都要紮上一條龍,走村串戶游耍一番,企盼來年風調雨順,太平安康。

4、擲杖成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葯,然後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於是向老翁學道,後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於葛陂,變成一條龍。

5、鯉魚躍龍門

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因為,只要跳過龍門,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可是,龍門太高,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摔得鼻青臉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於虛設了嗎?」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於被感動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鯉魚們一個個輕輕鬆鬆第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不久,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並沒有兩樣。於是,他們又一起找龍王,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

D. 龍的典故

惡龍不鬥地頭蛇地頭蛇:比喻稱霸一方的人。比喻外來者盡管很厲害,也斗不過本地的惡勢力

托鳳攀龍〖解釋〗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貴。

人中龍虎〖解釋〗比喻人中豪傑。

攀龍附驥〖解釋〗攀:攀附;驥:好馬。比喻攀附聖賢,歸附俊傑。

烹龍炮鳳〖解釋〗①比喻烹調珍奇餚饌。亦形容菜餚豪奢珍貴。②比喻高超的藝術技藝。亦作「烹龍庖鳳」。亦作「烹龍煮鳳」。

炮龍烹鳳〖解釋〗形容豪奢珍奇的餚饌。也指一種餚饌名。同「炮鳳烹龍」。

炮鳳烹龍〖解釋〗①形容豪奢珍奇的餚饌。②指一種餚饌名。

矯若游龍〖解釋〗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同「矯若驚龍」。

畫龍刻鵠〖解釋〗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同「畫虎刻鵠」。

畫龍不成反為狗〖解釋〗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虎踞龍蟠〖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虎據龍蟠〖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虎超龍驤〖解釋〗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變龍蒸〖解釋〗指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筆底龍蛇〖解釋〗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大水淹了龍王廟龍王廟:管水之神的廟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互相之間發生了爭端。

祖龍之虐指秦始皇焚書坑儒。祖龍,指秦始皇。

擲杖成龍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葯,然後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於是向老翁學道,後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於葛陂,變成一條龍。事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後以「擲杖成龍」為典,借指還鄉。

真龍天子舊時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以為皇帝的代稱。

真龍活現形容逼真。

雲蒸龍變雲氣興起,神龍飛動。比喻英雄豪傑遇時奮起。

雲起龍襄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

魚質龍文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魚躍龍門同「魚化龍」。

魚升龍門同「魚化龍」。

魚龍漫衍見「魚龍曼延」。

魚龍曼延亦作「魚龍漫衍」。亦作「魚龍曼衍」。①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②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

魚龍曼羨喻世事變幻。

魚龍變化謂魚變化為龍。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變化。

魚龍百變像魚龍那樣變化多端。

一龍一豬比喻兩個人高下相差極大。

綉虎雕龍比喻文章的辭藻華麗。

舞鳳飛龍猶龍飛鳳舞。氣勢奔放雄壯的樣子。

屠龍之伎比喻雖有很高造詣卻不切實用的技能。

土龍沐猴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歲在龍蛇《後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命終,有頃寢疾。」李賢註:「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後謂命

歲在龍虵見「歲在龍蛇」。

屍居龍見居:靜居;見:出現。靜如屍而動如龍。

事火咒龍比喻荒誕不經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

神龍失埶喻失去權位。埶,同「勢」。

神龍馬壯喻身體健壯、氣宇軒昂。

神龍見首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後以「神龍見首」指詩文跌宕多姿。

如龍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日角龍顏舊時相術家謂額頭隆起為龍顏。「日角龍顏」為帝王的貴相。

日角龍庭舊時相術家謂天庭隆起為龍庭。「日角龍庭」為帝王的貴相。

雀馬魚龍泛指珍禽異獸。語本《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後,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青龍金匱指六辰。謂良辰吉日。舊時星命家以為,青龍、明堂、金匱、天德、司命等六辰為吉神,六辰值日,諸事皆宜,為黃道吉日。

強龍不壓地頭蛇比喻實力強大者也難對付當地的勢力。

前怕龍,後怕虎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潛龍伏虎潛藏的蛟龍,潛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騎龍弄鳳①比喻成仙。②比喻騰達。

批逆龍鱗同「批逆鱗」。

烹龍煮鳳見「烹龍炮鳳」。

烹龍庖鳳見「烹龍炮鳳」。

炮龍烹鳳見「炮鳳烹龍」。

攀龍託鳳猶言攀龍附鳳。

描龍綉鳳指精美的手工刺綉。泛指古代女紅。亦作「描鸞刺鳳」、「描龍刺鳳」。

曼衍魚龍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獸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戲節目。魚龍:古代百戲節目。古代演出的雜戲名。比喻事物的離奇變幻。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葉公好龍: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裡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裡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麼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龍的傳說——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龍的傳說——龍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綉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等)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為什麼要戲珠呢?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么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對象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將鱷蛇作為主要的集合對象,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才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麼要龍來「戲」呢?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龍的傳說——烏龍:

少華山下的龍潭堡,原先只有十來戶人家。村裡住著:一家姓劉的父女二人,靠做賣豆腐為生。女兒名珠鳳,出落得俏模俊樣。有一天珠鳳去挑水,鉤搭上掛上來一條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來放到井台上,說:「怪可憐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對她點了點頭,一轉身竄到井裡去了。

珠鳳挑水剛進屋,聽見背後有人叫她。轉身一看,是個二十來歲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鳳的手,在她手心裡放了一粒滾圓滾圓的珠子,說:「我是渭河龍君的五太子,剛才在龍潭中戲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鉤搭上掙脫不得,多謝大姐救命之恩。這是一顆龍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後有啥為難事,大姐只管說一聲吧。」說完,頓時不見了影兒。珠鳳追出門外,只見井口一團白霧,聽得井水嘩啦啦響了幾聲。她覺得像是在夢中一般,再看手裡,分明是顆寶珠。進屋後,她將龍珠往水瓮里一丟,嘩棗,水花翻濺,泛起滿滿一瓮清水,嘗一口,比那井水還甜,珠鳳知是寶物,對誰也沒講,連她親大也瞞著。只是常常想起烏龍,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擔水,偷偷往井裡看上幾眼。

離龍潭堡四五里的孫家堡住著一家財東尹立先。珠鳳他媽死的時候,劉老漢沒錢殮葬,借了尹財東十兩銀子。日子窮,還不起,卻常給尹家送些豆腐,全當付了利息。這十兩本銀尹財東也不催要,樂得一年到頭吃豆腐不花錢買。

珠鳳姑娘年長一年,越發出落。尹立先賊眼骨碌一轉,打起了珠鳳的鬼主意。先是請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給珠鳳說媒下聘禮來了。劉老漢執意不肯,珠鳳心性剛烈,提起禮盒子摔到門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財東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罵道:「老東西給臉不要臉,十兩銀子的財十幾年咧欠著不還。哼!連本帶利紋銀百兩,三天內交來啥說不說,交不來銀子棗哼哼!」他眯起眼一聲冷笑:「叫珠鳳姑娘來頂賬!」話傳到劉老漢耳朵里,他也沒了主意。珠鳳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沒辦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兒上,牙一咬,心一橫,大叫一聲:「媽,兒跟你來了!」眼睛一閉,縱身撲進井裡。

珠鳳只覺得頭暈目眩,像是騰雲駕霧一般。忽聽得耳朵邊有人呼喊:「珠鳳,珠鳳妹妹!」慢慢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不曾落到水裡,卻躺在烏龍的胳膊上。「烏龍哥!」她像見到親人一般,伏在烏龍的懷里大哭起來。烏龍勸她說:「珠鳳,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難過。狗財東為富不仁,天理難容,看我收拾這條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鳳不肯,他在她耳邊一陣悄聲絮語,說得珠鳳含淚帶笑,連連點頭。

聽得珠鳳投井、鄉親們打著火把下井救人。烏龍見有人下來,輕聲對珠鳳說:「好妹妹,我不送你了。」雙手將珠鳳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鳳,連忙綁上繩子,把她救了上來。

夜深人靜,珠風把她和烏龍的事從頭到尾給父親學了一遍,老漢聽了暗暗驚喜,卻又半信半疑。珠風從瓮里撈起龍珠,老漢見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鳳的話。珠鳳跳井得救的消息傳到尹立先耳里,老賊捋著鼠須一陣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財萬貫,金銀滿箱,再能有這么個美人幾,可真是……啊,嘿……」賊眼一轉,吩咐下人分頭准備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賊帶著一夥家丁朝珠鳳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陣狂風卷著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帶來的財禮早颳得沒了影兒,尹賊連人帶馬翻倒在地。狂風過後,老賊一看,財禮雖空,人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帶著一幫家院,揮棍舞棒,直奔劉老漢家來搶珠鳳。

烏龍見老賊三番事過,仍不知改,待老賊沖到井台邊,便現出真形,口含龍珠,噴出一股清泉。一時間電閃雷嗚,惡浪滔天,尹賊一夥狼哭鬼嚎,隨波翻滾,被沖入渭水河中,餵了魚鱉。一會兒雲消霧散,滿天霞光,雲端里舞起一條黑色巨龍,龍背上坐著珠鳳姑娘。飛到山頂,烏龍卧下歇息,珠鳳向父親和鄉親們揮手告別。

從此,人們就把這村子叫做龍泉村,後來又改成龍潭堡,把龍歇息的山頭也起名叫做烏龍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龍山了。

龍的傳說——百葉龍: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妻子懷胎一年,生下一個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長知道後,大發雷霆,一口咬定這是不祥之物,逼著夫妻倆立即把嬰兒卡死。夫妻倆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腳盆,將嬰兒倒入門前的荷花池中。
幾天後,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見她那兒子從荷花叢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討奶吃。娘總是愛兒子的,於是抱起來餵了奶,就這樣,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兒子三次奶。一天,兩天,一直過了三百六十天,兒子漸漸長大,卻現出龍的樣子來。
這消息又傳到老族長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沒卡死,反而長大了,大為惱怒,於是想出一條毒計,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這個老頭兒身邊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邊樹叢里。等到那個女人淘米時,果然看見有條小龍游上岸來向她討奶吃。
老頭兒見狀舉刀就砍,小龍連忙躍人荷花池中。可是遲了,這一刀,把小龍的尾巴砍了下來,霎時間鮮血淋漓。剛好池中停著一隻美麗的大蝴蝶,那蝴蝶見小龍無故受害,沒了尾巴,心裡十分同情,就立即飛過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於是變成了一條美麗的龍尾巴。

就在這時候,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那條龍一下子長到十幾丈長,驟然從池中躍起來,身上插滿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飛騰而去。

那老頭兒見到這股氣勢,嚇得昏過去,死了。小龍的娘一見兒子飛人雲層,含著眼淚連喚三聲小龍,但是小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會飛來降雲播雨,使鄉親們獲得豐收。長興一帶老百姓為了感謝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龍鱗和蝴蝶龍尾,製成長興著名的「百葉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舞龍,用來紀念和慶賀。

龍的傳說——二郎逐蹇龍:

(廣元縣)又二十里為神宣驛,即古籌筆驛也。相傳武侯出師駐此。……神宣驛者,世傳二郎神持劍逐蹇龍過此,故名。(明,曹學*《蜀中名勝記》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於「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有關二郎神話,古籍不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記》亦有記載。現代民間所傳關於二郎之神話則甚多,茲節述其一:秦災蜀,秦王命李冰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時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尋洪水禍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從冬及春,沓無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頭。七獵人出,二郎舉虎頭示之,七人咸驚。乃求共往偵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縣城邊一小河,聞茅屋內有哭聲,覘之,乃老嫗哀其幼孫將往祭水怪孽龍者,知洪水患害,乃在於斯耳。遂與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龍之法,眾人依計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兩刃刀,與七友同入江神廟,伏神座後。頃之,孽龍隨風雨入廟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齊戰孽龍,龍不支,竄出廟。四山鑼鼓喧天,人聲如潮。龍懼入水,二郎與七友亦俱入水;龍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龍。二郎與七友斗疲,暫憩於王婆岩下,而置龍於河中。河有龍洞,通崇床州河,孽龍乃伺機逃。二郎以三尖兩刃刀置河上,傾耳近柄而聽之,驚曰:「龍遁矣!」乃與七友急往覓龍,終復擒之於新津縣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孫老嫗,持鐵鎖鏈來謝贈之。二郎即以此鎖鏈鎖孽龍,系之於伏龍觀石柱下深潭中,後遂無水患。(《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龍的傳說——孽龍與病龍:

農歷的庚辰龍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塊,算來是3000年一遇,於是,這「龍」就成了特別珍稀的「千禧龍」。企業家、文化人都紛紛圍繞著「龍」做文章。總體上講,龍當然是好的,不好,怎麼會將我們民族、國家、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都比作龍呢?具細些說,對龍族的成員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這里得講點辯證法,就像人間有好人壞人之分一樣,龍族也有孽龍、歹龍、惡龍、禍害一方的龍。即就是好龍、善龍、祥龍、忠於職守的龍,也不能保證生生世世都不生瘡、不患病呀。
好龍和孽龍差不多是同時出現的。
早在傳說中的女媧氏時代,中原一帶,就曾張牙舞爪過一條為非作歹的黑龍,這條黑龍被女媧氏斬殺。到了舜帝的時候,九嶷山一帶一下子冒出了九條興妖作怪的惡龍,舜帝從遙遠的北方來到湖南,幫助老百姓除掉了這九條惡龍。滔滔黃河過龍門。龍門附近有一條卧龍溝,當年曾有十條惡龍盤踞在溝中,時不時地爬出來傷害人畜。勤政愛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經過這里,見惡龍呈凶,便持長弓,搭神箭,將這十條惡物一一射殺。也是這位治水英雄,將一條作惡多端的太湖孽龍鎖在了湖底龍洞,並在洞口壓上了一口大鐵鍋。
可見,神話英雄們對付孽龍的辦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斬除。
為什麼非斬除不可呢?英雄們明白:對歹惡的估息,就是對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龍,龍的隊伍才能純凈,才能擔負起布雨理水,為眾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錯開峽和斬龍台是很有名的。相傳大禹當年引導洪水到這里,一龍行錯了水道,被大禹撥劍斬之。玩忽職守,與孽龍無異。
斬龍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龍觀,觀里敬祀著一位頗具神話色彩的真實人物棗李冰。相傳秦時蜀地水患不息,一條孽龍興風作浪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兒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兒子二郎經過調查研究,制定了縝密的擒龍計劃。當孽龍隨風雨入廟攫取祭物的時候,李冰子二郎率眾勇士突然出擊,齊戰孽龍。孽龍搏戰不過,終被擒服,李冰將其以鐵鏈系之,鎖在伏龍觀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無水患。
像李冰這樣的太守還真是不多。
馬師皇是黃帝時代有名的馬醫了。相傳有一條患了病的龍,從天上下來,耷拉著耳朵,張著大口,求馬師皇醫治。馬師皇用銅針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湯葯,幾天後,龍病情好轉,點頭謝恩,騰雲而去。
流傳最廣遠的還是葯王孫思邈醫龍的故事。說是孫葯王五十歲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燈下潛心地攻讀醫書,忽然雷鳴電閃,暴雨傾盆。有人篤篤地敲門,葯王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身穿黃袍的乾瘦老頭來求醫。老頭衣不沾水,一進屋便雷停雨息。葯王為其切脈,說:「這脈像起如騰雲駕霧,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龍吧?」老頭頓首嘆道:「真是神脈啊!」葯王說:「你的病是吃出來的,如今肚子很餓,卻什麼都吃不進去,對吧?」龍又點點頭。葯王說:「後天現出真身來吧。」第三天,龍來了,從後山腳直穿到葯王的院中。葯王在龍頭上深深地扎了一針,又給龍灌了一桶湯葯,龍上吐下瀉地折騰了一陣,又在洞子里養了幾天,好了,飛走了。

如今的疽瘡和病變不算少了,多麼需要醫術高超的當代馬師皇、當代孫思邈!

龍的傳說——雪山龍:

大雪山的頂上有個龍池。據說,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總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老人們說:當年,健馱邏國有個羅漢,常常到龍池的龍王那兒去做客。羅漢神通廣大,坐在床上,就騰雲駕霧地飛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彌就躲在床底下,緊緊抓住床腳,跟著師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龍宮里,小沙彌才出來。
羅漢師徒兩人到了龍宮,龍王就請他們留下來吃飯。龍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飯來招待羅漢,而拿給小沙彌的卻是人世間普普通通的飯菜。
羅漢吃完了甘露飯,坐下來為龍王講經。小沙彌呢,就到廚房間去替師父洗飯缽。飯缽里有師父吃剩下來的飯粒,噴香噴香的。小沙彌想:怎麼我剛才吃的飯菜一點也不香呢?喔,原來你這個龍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厲害,我殺了你,自己來當龍王。
小沙彌這樣想的時候,龍王已覺得頭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羅漢講經完畢,龍王就再三道歉,請求原諒。沙彌還是不答應,回到寺院里以後,就立誓要實現這個願望。
當天晚上,小沙彌死了,變成一條龍,騰空而起,飛到雪山頂上的龍池裡,和龍王狠狠地打了一場,終於把龍王殺死了,住進龍宮,發號施令,把龍王原先的部屬都收歸自己管轄。

沙彌還不滿足。他想,龍王不給我吃天上的甘露飯。你師父也是知道的,為啥也不開腔呢?所以,他連師父也怪上了,就颳起狂風來,把連片的樹木連根拔起,想要砸毀師父的寺院。
這時,迦膩色迦王知道了這件事,就來過問。羅漢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了迦膩色迦王。迦膩色迦王就給沙彌在雪山下專門造一個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來尺高。想給他們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彌不答應,老是呼風喚雨來搗亂,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彌龍毀了六次。
迦膩色迦王也發火了,心想我堂堂一個國王,連小小的沙彌也制服不了,像話嗎?就點起了大批兵馬,來到雪山下,非要把龍池填平了不可。

沙彌龍害怕起來,搖身一變,變成個老波羅門,去對國王說:
「你是個堂堂的國王,所向無敵,至高無上,怎麼無緣無故去和一條龍打起仗來呢,龍不過是一種動物,它力大無窮,騰雲駕霧,上天入地,也不是我們人類的對手。國王今天興師動眾,去跟一條龍打,實在不值得。打贏了)你也講不響;打輸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勸你還是趕快收兵回去吧。」
迦膩色迦王不聽他的話,堅持要打。
沙彌龍回到龍池,發起威來,頓時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狂風拔起了大樹,沙石像雨滴一般打過去。天昏地暗,國王的軍馬被打得狼狽不堪,四下逃散。
國王只好去請求如來佛來保護他,說道:
「我這個國工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今天卻輸在一條龍的手裡,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來,大慈大悲,保佑我打敗惡龍。」
於是,國王的兩個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來,狂風平息了,雲霧散開時,沙彌龍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龍池。
國王命令每個軍士挑一擔石頭來,發誓要填平龍池。沙彌龍又變成婆羅門,去對國王說:
「我就是雪山龍池裡的龍王,被你打敗了,只好來請求饒恕。你要是真的殺了我,我懷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尋找機會報仇的,你看著辦吧。」
迦膩色迦王就和沙彌龍講和了,跟它訂了誓約,如果以後再犯,就不再饒恕它。
沙彌龍說:「我是一條龍,龍性發作的時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請你再把寺院造起來,我一定不摧毀了。你可以常派一個人望著山頂上。如果發現山上湧起了黑雲,就趕緊敲響牛骨頭,我聽到了這聲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於是,迦膩色迦王就在那裡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頂雲氣的習慣,一直流傳到現在。(玄奘《大唐西域記》譯寫《龍的傳說》

熱點內容
通什麼成語 發布:2024-11-23 16:42:39 瀏覽:992
人刀打一成語 發布:2024-11-23 16:31:18 瀏覽:407
語珠子成語 發布:2024-11-23 16:17:45 瀏覽:412
什麼有善什麼成語 發布:2024-11-23 16:08:45 瀏覽:980
成語第二字心 發布:2024-11-23 15:59:21 瀏覽:923
成果的故事 發布:2024-11-23 15:58:37 瀏覽:1000
盡什麼什麼什麼的成語 發布:2024-11-23 15:37:44 瀏覽:168
比打一成語 發布:2024-11-23 15:31:07 瀏覽:350
狼與小豬的故事 發布:2024-11-23 15:11:39 瀏覽:711
成語同異 發布:2024-11-23 15:10:50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