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鞋的寓言故事
1. 愚人買鞋這則寓言明白了什麼道理
你說的是鄭人適履的故抄事吧。
道理很簡單:
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2. 鄭人買履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麼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不能墨守成規,死守教條,要注重客觀事實,為人處事要從實際出發。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笑柄。
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沒有頭腦的人可能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的確是有的,而且並不少。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
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容易碰壁。
(2)買鞋的寓言故事擴展閱讀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是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講明君治理國家要有辦法,全文分為六章,分別從「忠言逆耳」「民為利/士為名」「以身作則」「誠信」等方面論說,至今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值得後人借鑒和學習。
韓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並且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後世留下了大量言論著作。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治國的思想基礎。
3. 鄭人買履是一則什麼故事,告誡我們做事
是寓言故事 告誡我們,要實事求是(即「試之以足」),學會變通,不要教條主義(即「寧信度,無自信也」)的道理。
4. 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出自於寓言故事《》
鄭人買履。
一、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內),先自度(ó)其足容,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
二、譯文:
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呢?」
他回答說:「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三、寓意:
鄭人買履,是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它既是一個成語,又是一個典故,更是一則寓言,說的是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鄭人拘泥於教條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常比喻做事死板,不會變通的人。它告訴人們,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
5. 買鞋子割腳的寓言故事
鄭人買履
典故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內已得履,乃曰容:「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時候,卻忘了拿尺碼.已經拿到鞋子了,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鄭人買履,這個詞已有很久的歷史,它出自先秦時代一則寓言故事,它既是一個成語,也是一個典故,更是一則寓言。 這個故事講述了從前有一個鄭國人,他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所以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並寫在了紙上,但是他卻忘記了帶上記錄尺碼的這張紙。到了集市,挑好了鞋子,才發現他忘了帶尺碼。於是他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而這時候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