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友誼的典故
① 關於友情典故
1、高山流水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
鍾子期去世後,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2、割袍斷義
管寧學識淵博,見識超群,是三國時一位名士。不幸的是十六歲那年,他就死了父親。親朋好友見他們孤兒寡母日子過得艱難,就時常周濟他們,捐錢送糧讓他們渡過難關。
但管寧卻發誓要憑自己的智慧干出一番事業,因此他婉言謝絕親友的資助,自己發憤讀書學習知識和本領。
在管寧的同學當中,就數華歆和他最要好,兩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學習的時候,他們倆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勞動的時候,他們倆又一起翻地種菜,挑水澆園。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在後園鋤地,華歆一钁頭下去,忽然挖出一塊黃澄澄的金子。華歆一看挖出了金子,不禁欣喜萬分,俯下身來把金子擦了又擦,反復把玩,愛不釋手。
正當他准備把金子往口袋裡裝時,卻發現管寧不為所動,若無其事地還在那裡鋤地。華歆害怕管寧笑話自己,只得把那塊金子又埋入土中。
有一天,管寧和華歆並排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一個朝廷命官從外面的大路經過,這位大官乘坐八抬大轎,前呼後擁鳴鑼開道,一派威風八面的樣子。
管寧依然目不斜視,正襟危坐地專心讀書。可華歆就不一樣了,他不時把目光離開書本,從窗戶偷看那大官的威儀。最後終於忍不住,拋下書本跑出去看熱鬧了。
過了好半天,華歆才從外邊走進來,他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道:「做大官真是過癮啦,你瞧人家,呼風喚雨,威風八面。唉!要是有一天我能夠混到這份上,也就不枉此生。」
華歆一邊說,一邊摸起書本。但他再也沒有心思讀下去,腦子里總是浮現那位大官峨冠博帶、高頭大馬的威風派頭。
管寧本來就對他的浮躁和虛榮十分不滿,現在看到他六神無主、羨慕不已的樣子,不禁深深地為他慚愧起來,同時也後悔自己看錯了人。
他知道如果再和華歆交往下去,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於是管寧站起來,拿起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劃開,然後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從此以後,管寧和華歆再也沒有交往過。
3、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 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
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
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
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 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4、八拜之交
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
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
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5、忘年之交
禰衡和孔融結交為好友時時候,禰衡未滿二十歲,孔融已五十歲了。正是因為孔融看重禰衡的人才,所以願意為忘年之交。後來「忘年之交」成為一個成語,用來指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為友。
② 關於友誼的歷史典故
關於友誼的歷史典故有左儒為友而刎頸的故事。
傳說周宣王時,宮里有一位先王時的老宮人,約摸五十多歲,懷孕四十餘年產下一女嬰,周宣王夫婦認為是不祥之物,就命人將其包裹起來,拋到了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
後來周宣王又聽說妖氣雖已出宮,但並未消除,就命上大夫杜伯督辦查找「妖女」之事。在興師動眾查尋「妖女」的過程中,因累及許多無辜,杜伯便不願再查下去。三年後,周宣王因夢見一美貌女子驚擾太廟,心中十分恐懼,就逼問杜伯查找「妖女」的結果。杜伯認為「妖女」已被溺死,繼續查找下去,會驚擾百姓,於朝廷不利。
周宣王聽了大怒,斥責道:「分明是怠棄朕命。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便立即下令處死杜伯。此時文武百官嚇得面如土色。忽然文官行列里走出一位官員,忙將杜伯拉住,連連說「不可!不可!」
這位不懼君王之威的官員就是杜伯的好友——下大夫左儒。
左儒對周宣王說:「臣聞堯有九年的大水之患,還能做成帝王,商湯有七年的旱災,也並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天下稱頌的明君。君王如果殺了杜伯,臣恐怕國人把天下出了妖孽的事情傳揚出去,如果被外邦人知道了,一定會輕視我們的國家。請大王寬恕他吧。」
周宣王聽了左儒的話,不但沒有收回成命,反倒指責左儒道:「你為了朋友而違抗朕的命令,是重朋友而輕君王的表現。」
左儒回答道:「如果大王是對的而朋友是錯誤的,我一定會違背他的意思而支持您的意思;如果朋友是正確的,我就一定不能遵照大王您的主意了。大王要是非要殺杜伯的話,就讓為臣和杜伯一起死吧。」
周宣王的怒氣並沒因此消退,仍命令武士將杜伯推出朝門之外殺了。左儒回到家中,也自刎而死。
左儒為了正直的朋友而刎頸自殺的故事被後人廣為傳頌,「刎頸之交」也就成了人們誇贊堅貞友誼的代名詞。
(2)有關友誼的典故擴展閱讀:
馮夢龍稱贊左儒說:「賢哉左儒,直諫批鱗。是則順友,非則違君。彈冠誼重,刎頸交真。名高千古,用式彝倫。」稱贊左儒是當時官場的典範。
左儒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朋友關系,更重要的是較真品質。縱觀中華文化和歷史,發現中國官場最稀缺的竟然就是這種「左儒精神」,在威權面前不僅不敢堅持真理,甚至阿諛奉承、助紂為虐,為國家和人民帶來很多災難和損失,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③ 關於「友誼」的成語及典故有哪些
關於「友誼」的成語及典故有:
1、高山流水
讀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管鮑之交
讀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
釋義: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出處:《列子·力命》:「生我者也,知我者鮑叔也。」
3、刎頸之交
讀音:【wěn jǐng zhī jiāo 】
釋義 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4、忘年之交
讀音:【wàng nián zhī jiāo 】
釋義: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
出處:《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5、 范張雞黍
讀音:【fàn zhāng jī shǔ】
釋義:范:範式;張:張劭;雞:禽類;黍:草本植物,指黍子。範式、張劭一起喝酒食雞。比喻朋友之間含義與深情。
出處:《後漢書·範式傳》載:「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6、八拜之交
讀音:【bā bài zhī jiāo 】
釋義: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友誼。舊時朋友結為兄弟的關系。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後錄》:「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7、生死之交
讀音:【shēng sǐ zhī jiāo】
釋義:同生共死的交誼。
出處:元·鄭德輝《縐梅香》:「晉公在槍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為生死之交。」
④ 關於「友誼」的典故有哪些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忘年之交–孔融、禰衡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