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石的典故
㈠ 雁塔題名是什麼典故
泉州林軒鶴 到西安便急匆匆前往一睹大雁塔的風采。眼前所見的大雁塔比我想像中的要小些,但整個建築造型簡潔美觀,庄嚴古樸。 站在慈恩寺里,聽著塔檐四角懸掛著的鈴鐺在風中輕輕搖響。鈴鐺聲中,登上大雁塔,依稀可見塔壁上有題刻的字痕,這就是著名的「雁塔題名」。 雁塔題名是唐代中葉的風俗。當時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園游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壁留念,象徵從此步步高升。據說這種風俗起初出現於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張莒游慈恩寺,一時興致之所至,將名字題在大雁塔壁。其他進士從此紛紛仿效,進而被皇家推崇,演繹為「雁塔題名」。「曲江赴宴」和「雁塔題名」成為當時士子炫耀功名之莫上榮光。他們呼朋喚友來到大雁塔下,推舉善書者將他們的姓名、籍貫和及第時間用墨筆題在塔壁上,以後如果有人晉升為卿相,還要把姓名改為朱筆書寫。 想當年,新科進士題名時,滿面春風,得意之情溢於言表。白居易來了,手持紙扇輕搖,27歲的他高中進士,自然洋洋自得,便在塔里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也來了,他躊躇滿志寫下「及第新春選勝游,杏園初宴曲江頭;紫毫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御樓」的詩句,竟把雁塔題名與登仙相提並論了。到了後來,大雁塔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 題名者大概想名留青史,可惜事與願違。到了北宋神宗年間,大雁塔發生一場火災,塔內樓梯全部燒毀,這些唐代進士的題壁也因之消失。 明代時,陝西的鄉試舉人追慕唐代進士們「雁塔題名」之韻事,也相攜到塔下題詩留名。這些字跡至今仍保留在塔門門楣和石框上,給古城西安留下歷史的余暉。名題雁塔在當時被譽為「天地間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 其實,大雁塔之所以聞名遐邇,並不是因為「雁塔題名」,而是因為一個人,他就是唐代名僧玄奘。 玄奘是慈恩寺第一任住持,他於貞觀二年(公元628年)獨自從長安西行,穿越沙漠,翻過雪山,歷盡艱難險阻到達印度。他先後在印度各地從事佛教研究達17年之久。他謝絕師友的挽留,滿載佛教經典657部,輾轉跋涉5萬余公里,歷盡千辛萬苦,於貞觀十九年回到祖國,後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卷,10萬字,留為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 大雁塔形狀礅方四正,沉穩凝重,而名字卻含有一種飄逸之意。我感到奇怪的是,大雁塔為什麼不取名藏經塔,而取名大雁塔?是不是取意大雁銜秋而去銜春而歸,作為唐玄奘西去取經歸來的紀念? 青燈黃卷寂寞中,暮鼓晨鍾小憩時。唐玄奘在人世的嘈雜中,留守一方凈土。他沒有「雁塔題名」,但後人將他永恆地刻進了歷史。而許多題名者,歷史並沒有記住他們的名字。 登上大雁塔,看長空雁盡,望斷長安之外的天涯路。 看著眼前一片人間煙火的繁華和喧囂,再看看牆上的題名,不由感慨萬千。在名利的誘惑下,自古以來,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寂寞?
㈡ 關於美麗新羅區的演講稿500字,急啊!!!
您好!如果您是要拿著這稿去參加比賽,那後果會很慘。所以,我覺得您還是自己寫比較好。大概就從新羅的特色來寫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