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傾城典故

傾城典故

發布時間: 2023-01-17 16:18:43

『壹』 「傾城」這詞的典故是什麼出自哪裡

1、"傾城"一詞,意義甚多。

2.古以"傾城"為女主擅權、傾覆邦國的典故,後形容女子美麗或花色艷麗,又有全城出動之意。

3.現有三毛散文、電影、游戲、歌曲、其他小說等以《傾城》為名。

『貳』 傾國傾城的文學典故有哪些

1.傾國傾城典故: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復傾國,

佳人難再得。

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

「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2.長安玉貴。

武帝去李夫人那兒,突然頭癢,取李夫人頭上的玉簪搔頭,。此事傳出,羨煞宮中佳麗。自此,後宮人都改用玉簪,一時長安玉貴。

東晉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記載:「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可以說是,先有漢代因李夫人玉簪導致「長安玉貴」,後有晉時因左思《三都賦》造成「洛陽紙貴」。兩者均被後人傳為佳話。

三、「色衰愛弛」的理論

李夫人不僅貌若天仙,更讓人稱奇的是,她心思縝密、聰慧絕頂,深悉欲擒故縱的心理學,竟能把一個雄才大略的漢武大帝調動得團團轉。《漢書·外戚傳》中對李夫人因久病形容憔悴、拒見漢武帝的事做了詳細記載。

書中說,李夫人深得武帝寵愛,育有一子,封為昌邑王。但入宮沒有幾年,就不幸染病,卧床不起。武帝非常掛念病重的愛妃,多次到李氏寢宮探視。但深知色衰就意味著失寵的李夫人頗有心計,自始至終拒絕漢武帝探看,要留給武帝一個始終美好的形象。每次見到武帝來,李夫人就急忙以被覆面,說:「妾長期卧病在床,形象容貌已毀,不能以這樣的容貌見陛下,只想把兒子昌邑王及兄弟託付給陛下。」武帝說:「夫人病勢已危,非葯可以醫治,為什麼不能讓朕再見一面呢?」李夫人推辭說:「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實不敢與陛下相見。」武帝又勸導說:「夫人不妨見我,我將加賜千金,並封拜你兄弟為官。」李夫人再拒說:「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見。」武帝再三要求要見面,但李夫人背過身去,只是獨自向隅啜泣,再也不說話了。直使得漢武帝大為不快,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武帝走後,李夫人的姐妹們感到十分驚詫。都責怪李夫人說:「你既然想把兄弟託付給陛下,讓皇帝見一面是很簡單位的事,為什麼執意要惹皇上不高興呢?」李夫人嘆氣說:「你們不知道我為什麼不見皇上的原因,我不讓皇帝看到我憔悴不堪的容貌,正是為了深托兄弟啊!「我以容貌之好,得從微賤愛幸於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上所以攣攣顧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見我毀壞,顏色非故,必畏惡吐棄我,意尚肯復追思閔錄其兄弟哉!」意思就是說,皇帝之所以喜歡我,是因為我原來美麗的容貌,現在我的容貌因病毀壞了,皇帝看了肯定心生厭惡,不會再喜歡我,怎麼還會再去顧念我的兄弟呢?正是因為這個道理,李夫人至死也沒讓漢武帝見上一面。事情果不出李夫人所料。李夫人拒見武帝,非但沒有激起他的憤恨,反而激起了他無限的憐憫和痛苦。幾天後,李夫人去世,武帝用對待皇後的葬禮將她安葬,並很快將李延年封為協律都尉,將她的另一個哥哥李廣利升為貳師將軍。後來,盡管李廣利西征大宛慘敗而歸,仍被加封為海西侯。

附李夫人簡介:

李夫人,歷史上第一位追封的漢武帝皇後。

生卒年不詳,中山(今河北定州)人,西漢著名音樂家李延年、貳師將軍李廣利之妹 ,李季之姐。漢武帝劉徹的寵妃。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樂,都是以樂舞為職業的藝人。前112前,由平陽公主推薦給漢武帝,獲封夫人,深得漢武帝的寵幸,並為漢武帝生下兒子昌邑哀王劉髆。產後不久李夫人病死,因其有兒子,以王太後之禮安葬。

前87年,衛子夫被廢四年後,漢武帝駕崩,漢武帝沒有配偶,妾室李夫人配祭漢武帝宗廟,追加尊號為孝武皇後。

前74年,其孫子為漢廢帝劉賀,在位27天。

『叄』 傾城之戀中 「傾城」這個典故的來歷

在漢武帝寵愛的眾多後妃中,最生死難忘的,要數妙麗善舞的李夫人;而內李夫人的得容幸,則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這首名動京師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漢書·外戚傳》) 一闋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聞之而動心,立時生出一見伊人的嚮往之情。這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之例。它何心具有如此動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來,這首歌的起句平平,對「佳人」的誇贊開門見山,一無渲染鋪墊。但其意蘊,卻非同凡俗。地國秀麗,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艷嫵媚;北國蒼莽,其仕女多雪膚冰姿、妝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領起,開筆就給所歌佳人,帶來了一種與南方

『肆』 傾城這詞的典故是什麼.如題 這是出自哪裡的

年代:漢
作者:李延年
作品: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
由是得幸。(《漢書·外戚傳》)

『伍』 傾國傾城的成語典故

【出處】: 《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漢書·外戚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舉例造句】: 一個太真妃傾國傾城。 ★元·白樸《梧桐雨》第一折 古代學者在剖析我國歷史時,曾列舉「商惑妲己」、「周愛褒姒」、「漢嬖飛燕」、「唐溺楊妃」四大美女傾國案例。他們用商紂王、周幽王、漢成帝、唐玄宗四位君主分別被蘇妲己、褒姒、趙飛燕、楊玉環美色迷惑,不愛江山愛美人,驕奢淫逸,最後導致國家滅亡的歷史事件,來說明「女人是禍水」,她們足以「傾國傾城」。
在我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中,《大雅》和《小雅》篇分別有「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赫赫宗周,褒姒滅之」的詩句。這就是譏諷周幽王寵幸絕代佳人褒姒,朝政荒廢而亡國的真實故事。哲夫、哲婦,即明達、才智者。傾城,是指城邦覆滅。「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意思是「智慧的丈夫為城,智慧的婦人壞城」。
據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縣圖志》中「褒城縣」條下載:「褒國,在縣東二百步,褒姒之所出也。」褒國是褒姒的家鄉。漢中地方誌又記,褒國故址在駱駱坪,今屬漢中市漢台區河東店鎮花果村。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一笑傾城,再笑傾國,即所謂「傾城傾國」是傾覆邦國的意思。這就是「傾城傾國」或「傾國傾城」典故的出處。古人把西周滅亡的歷史罪責強加在褒姒頭上,顯然有失偏頗。
後來,人們約定成俗,習慣用傾城傾國來形容婦人容貌很美。這句成語已作為絕色美女的贊詞,並無貶意。這里的傾,已不是傾覆之意,而應作為傾慕理解。傾城傾國是說全城、全國得人都傾慕其美貌。這就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褒姒的美貌應受到所有人的羨慕。女人艷麗何罪之有!唐代官居御史大夫的大詩人元稹當年路過褒城時曾有感而發,留下了「花疑褒姒笑,棧息武侯征」的詩句。這位政治家和詩人把功業未就的哲夫諸葛亮和亡國人劫的褒姒相提並論,字里行間充滿對這兩位「哲人」遺憾及同情之心,這也是對那些歷史學人所作的褒姒傾國結論的有力否定。 傾國傾城語出自漢武帝時音樂家李延年詩「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聞此曲後,遂納納其妹為妃,即史上所稱的「李夫人」。
李夫人貌美如花,通音律,善歌舞,很受武帝寵愛,後因病重,武帝時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終背對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說是病顏憔悴,怕有損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後,武帝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對她懷念不已。白居易據此寫了一首諷諭詩《李夫人》。
漢武帝,
初喪李夫人。
夫人病時不肯別,
死後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盡念不已,
甘泉殿里令寫真。
丹青畫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殺人。
又令方士合靈葯,
玉釜煎鏈金爐焚。
九華帳深夜悄悄,
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許?
香煙引到焚香處。
既來何苦不須臾?
縹緲悠揚還滅去。
去何速兮來何遲?
是耶非耶兩不知。
翠蛾彷彿平生貌,
不似昭陽寢疾時。
魂之不來君心苦,
魂之來兮君亦悲。
背燈隔帳不得語,
安用暫來還見違。
傷心不獨漢武帝,
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見穆王三日哭,
重璧台前傷盛姬。
又不見泰陵一掬淚,
馬嵬坡下念貴妃。
縱令妍姿艷質化為土,
此恨長在無銷期。
生亦惑,死亦惑,
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
不如不遇傾城色。

熱點內容
神魔故事 發布:2024-11-02 00:26:35 瀏覽:484
和平的小故事 發布:2024-11-02 00:21:30 瀏覽:778
成語什麼推 發布:2024-11-02 00:15:39 瀏覽:456
什麼書生的成語 發布:2024-11-02 00:11:51 瀏覽:442
qq故事 發布:2024-11-01 23:42:01 瀏覽:839
講故事的演講稿 發布:2024-11-01 23:27:17 瀏覽:858
義什麼什麼的成語 發布:2024-11-01 23:26:40 瀏覽:375
故事襪子 發布:2024-11-01 23:22:06 瀏覽:949
三頭公牛的故事 發布:2024-11-01 23:13:33 瀏覽:514
編導的故事 發布:2024-11-01 22:59:12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