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之筆典故
滕王閣序中23個典故的詩句和它們各自的作用:
1、徐孺下陳蕃之榻。
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縮,節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構勻稱、節奏整齊。
2、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張華見斗、牛二星間常有紫氣,請雷煥登樓觀看。雷煥說這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劍在豫章郡豐城縣(今屬江西)。於是張華任雷煥為豐城令。雷煥果然在豐城獄的地下挖出了兩把寶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劍挖出之後,紫氣就消失了。
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後來寶劍入水化為雙龍。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3、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見蛟龍入懷,於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詞;揚雄著《太玄經》,夢見自己在《太玄經》上吐出了鳳凰。
4、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其中第二把叫紫電。「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
5、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
6、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世說新語》:晉明帝小時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就問明帝說:「你認為長安和太陽哪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從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所以這樣說。」元帝感到很驚訝。
第二天,大宴群臣時又問明帝同樣的問題,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問:「怎麼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樣?」明帝回答說:「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表層就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游目騁懷,視野開闊,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含蓄地表達自己象陸機一樣少年高才,而同時又流露了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感慨。
7、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天柱」之典見《神異經》,昆侖山上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北辰」之典見《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里指北極星,喻指國君。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託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文的感慨。
8、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見於《史記》。馮唐:西漢人,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曾當過官,後被罷免。漢武帝時求取賢良,他被舉薦,可是當時已經年過九十,無法任職。
李廣:西漢名將,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戰,被匈奴稱為「飛將軍」,但始終未獲封侯。借馮唐、李廣的遭遇,表達自己懷才不遇之感。
9、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有一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
於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問,閉門著書十餘篇。後代文人常引「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自己一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
10、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貪泉」之典見《晉書•吳隱之》。傳說廣州北20里的石門有水叫貪泉,人喝了這里的水就會變得貪婪。有個叫吳隱之的廣州刺史,聽了傳說後就去喝了貪泉的水,並賦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表明自己清廉的決心。果真,他上任後,是一個人人稱頌的清官。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保持純正,不受污染。
涸轍:水乾涸了的車轍溝。見於《莊子·外物》:莊周到監河侯家借糧食,他不借,莊周便給他講了一個寓言:我來的途中聽到有人叫我,我環顧四周,發現是一條掉在車轍溝里的鮒魚。我問他:「你叫我干什麼?」
魚說:「我本來是生活在東海里的,但是現在流落到這里,你可以找來一斗的水救我嗎?」我說:「可以,讓我到越國去游說越王,引西江的水來迎接你,好嗎?」鮒魚生氣地說:「我失去了水,現在只要有一斗一升的水我就可以活下去。
你這樣說的話,還不如早點到賣魚乾的地方去找我。」在此反用其意,是說無論處於何種惡劣環境,都不會改變高尚志節和樂觀情懷。
11、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見於《後漢書》:東漢將領馮異出征,先戰敗於回谷,後得勝於澠池。漢光武帝劉秀致書慰勞他說:「你開始雖然在回谷戰敗,但終於能在澠池獲勝,可謂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12、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志。
見於《後漢書》。孟嘗,字伯周,東漢人,曾任合浦太守,為官清正賢能,興利除弊,政績卓著,受到人民愛戴。後隱居。漢桓帝時,尚書楊喬多次舉薦,稱他「清行出俗,能於絕群」, 但始終沒被起用。
13、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
據《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終)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
14、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漢代未央宮前殿的一個宮室。是皇帝辦公之處。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漢文帝曾把他召回,在宣室接見了他。指自己不知何時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見。
15、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晉書•謝安傳》: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麼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說:「比如有芝蘭玉樹,人們都會希望它生於自己的庭院中。」 玉樹即寶樹,比喻不辱門庭的好子弟。後來就稱謝玄為謝家寶樹。
見《烈女傳•母儀篇》。據說孟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孟子的鄰居是做喪事的,孟子跟他們學做喪事,孟母就搬家;第二個鄰居是商人,孟子跟他們學做買賣,孟母就又搬了家;這一次搬到了私學旁,孟子就開始學習知識和禮儀。
16、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出自《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說話沒有依據)。』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立身沒有準則)。』鯉退而學禮。」
他日:來日。趨庭:恭敬地快步走過庭前。作為典故,「趨庭」「鯉對」「庭對」都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庭訓」多指父親的教誨或培育。叨陪:慚愧地用以自比。鯉:孔鯉,孔子之子。對:指庭對,有接受教誨之意。
17、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龍門:據《後漢書•李膺傳》載,李膺當時名聲很大,被他接待的讀書人,感到慶幸,稱為登龍門。後來往往把登龍門用來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榮耀。
龍門:在現在山西省稷山縣和陝西省韓城縣之間的黃河中,那裡水險流急,河裡的大魚聚集龍門的下邊上不去,據傳說,上去的魚將化為龍,因此,「登龍門」往往用來比喻士子忽然得到榮耀,「鯉魚跳龍門」即此意;也用來比喻由於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
18、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
事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楊意:楊得意的省稱。撫:撫弄。凌雲:指司馬相如的《大人賦》。楊得意是漢武帝時一位掌管天子獵犬的官員,向武帝推薦了司馬相如。
19、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鍾期:即鍾子期,春秋時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裡在想高山或流水,鍾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後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難得的知音、知己。
20、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蘭亭:在今浙江省紹興西南。晉朝王羲之曾和群賢宴集於此,賦詩作文,作有《蘭亭集序》,文壇上傳為佳話。梓澤:晉朝石崇的金谷園,又名梓澤,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會於此。這兩句是說,當年蘭亭宴集的盛況已成陳跡,繁華的金谷園也早變為一片廢墟。
21、「請灑潘江,各傾陸海」。
潘江陸海:鍾嶸《詩品》:「陸(機)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為成語,一般寫作「陸海潘江」。這里用來形容眾賓客的文才。
22、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有懷投筆:有投筆從戎的懷抱。投筆從戎的故事,見《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尤當效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
23、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見《晉書•阮籍傳》。阮籍,晉朝詩人,竹林七賢之一。因不滿當時的黑暗政治,內心憂憤,以飲酒來掩飾自己,不拘禮法。他常獨自駕車外出,也不順著路走,當前面有什麼障礙不能前進時,就慟哭而返,藉此宣洩苦悶心情。
(1)臨川之筆典故擴展閱讀:
寫作特色:
《滕王閣序》的寫景頗有特色,作者精心構畫,苦苦經營,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寫山水,體現了一定的美學特徵。
1、色彩變化之美
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紫電清霜」中的「紫電」,「飛閣流丹」中的「流丹」,「層巒聳翠」中的「聳翠」,「青雀黃龍之軸」中的「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
尤其「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於靜止畫面色彩,著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之句。
2、遠近變化之美
作者採用恰當的方法,猶如電影的拍攝技術,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鶴汀鳧渚」四句寫閣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是中景;「虹銷雨霽」以下則是水田浩淼的遠景。
這種寫法,是《滕王閣序》寫景的最突出特點,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作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渾成之美
「層巒聳翠」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裡城外,相與為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美妙圖畫。
4、虛實相襯之美
「漁舟唱晚」四句,即憑借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㈡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是什麼典故
出自 王勃《滕王閣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像睢園竹林的聚會,這里善飲的人,酒量超過彭澤縣令陶淵明。像鄴水贊詠蓮花,這里詩人的文采,勝過臨川內史謝靈運。
西漢梁孝王劉武,劉邦的孫子,文帝的兒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於梁,以開封為都城。
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睢園」。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也為保衛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亂後,遂在梁國大興土木。
他以睢陽為中心,依託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後人稱為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
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餘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常在這里獰獵、宴飲,大會賓朋。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雲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彭澤是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喝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歸去來辭》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2)臨川之筆典故擴展閱讀:
《滕王閣序》的賞析:
寫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點描繪滕王閣雄偉壯麗的景象。狀寫宴會高雅而宏大的氣勢,抒發自己的感慨情懷。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歷史沿革後。便由閣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寫起。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就坐落在這片吞吐萬象的江南大地上。接著,作者的筆由遠及近,由外景轉而描繪內景。
「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舟,下臨無地」、「桂殿蘭宮」、「綉問」、「雛登」。「遙岑甫暢,逸興遺飛」,王勃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一個「路出名區」的「童子」,「幸承恩於偉餞」,他為自己有機會參加宴會深感榮幸。
但面對高官顯耀,不免又有幾分心酸悲愴。他轉而慨嘆自己的「不齊」的「時運」、「多舛」的「命途」。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郁悶和不平,傾吐自己「有懷投筆」、「請纓」報國的情懷和勇往直前的決心。
情由景生,寫景是為抒情、景、情相互滲透,水乳交融。渾然天成,恰似行雲流水,揮灑自如,自然流暢。
對比鋪敘,色彩鮮明。作者無論是狀繪洪州勝景、滕閣盛況,還是敘抒人物的遭遇情緒,都能洋洋灑灑。展轉生發,極成功地運用了鋪敘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說明洪州的「人傑地靈」時。
一氣鋪排了十四句,從歷史人物到現實人物、從文臣到武將,不厭其多;寫登臨滕王閣遠望的景象,則沙洲島嶼、山嶺原野、河澤舟舸、宮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敘來,不一而足。而這種鋪敘,又是在對比之中進行的。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躍起伏,回環往復。
「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弦管、纖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具,二難並」,這是盛況空前的宴會。
相形之下,「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天才淪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涼。
這是人物境遇上的對比。文中還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是地域上的對比;「逸興遺飛」與「興盡悲來」,是情緒上的對比;「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是懷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對比。
這種色彩強烈的映襯對比,在揭示人物的內心隱憂,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產生相反相成、鮮明曉暢的藝術效果。
對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鳴乎」、「所賴」、「雲爾」等嘆詞、語助詞與「勃」的自我稱謂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語和六字一語的對偶句。
這中間有的是單句對,如「雲消雨弄,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有的是復句對,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還有的是本句對,如「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中,「襟三江」與「帶五湖」對,「控蠻荊」與「引甌越」對。再如「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龍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對。
這種對偶句不僅句式工整勻稱,而且錯綜多變,讀來節奏明快,整齊和諧,鏗鏘有力。
文中多次出現的典故。且都用得恰當貼切,非但沒有冗贅晦澀之感,還使文章顯得富麗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這四個典故連用,隱喻作者命運坎坷、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擊和因作《檄英王雞》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雖心懷憤懣之情,卻含而不露,且無金剛怒目之嫌。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這兩個典故是隱喻目己不畏險阻、壯心不已的堅強信念。「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愨意之長風」等典故。則隱喻自己「長風破浪」的浩氣和積極進取的決心。
㈢ 滕王閣序第四段典故
第四段 〔25〕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登高望遠,胸懷頓時舒暢,超逸的興致迅速升起。 遙:遠望。襟:胸襟。甫:頓時。暢:舒暢。 興:興致。遄:迅速。 〔26〕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爽籟:清脆的排簫音樂。籟,管子參差不齊的排簫。 遏:阻止,引申為「停止」。 白雲遏:形容音響優美,能駐行雲。《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27〕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睢園綠竹:睢園,即漢梁孝王菟園,梁孝王曾在園中聚集文人飲酒賦詩。《水經注》:「睢水又東南流,歷於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凌:超過。 彭澤:縣名,在今江西湖口縣東,此代指陶潛。陶潛,即陶淵明,曾官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 樽:酒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有酒盈樽」之句。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今日盛宴好比當年梁園雅集,大家酒量也勝過陶淵明。 鄴水:在鄴下(今河北省臨漳縣)。鄴下是曹魏興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詩。曹植在此作《公宴詩》。 朱華:荷花。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 光照臨川之筆:臨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代指即謝靈運。謝靈運曾任臨川內史,《宋書》本傳稱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28〕四美具,二難並。 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另一說,四美:音樂、飲食、文章、言語之美。劉琨《答盧諶詩》:「音以賞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暢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難:指賢主、嘉賓難得。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王勃說「二難並」活用謝文,良辰、美景為時地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賞心、悅目為人事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 〔29〕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 睇眄:看。 中天:長天。 窮睇眄於中天:極目遠望天空 〔30〕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訓》高誘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來今曰『宙』。」 迥:大 盈虛:消長,指變化。 數:定數,命運。 識盈虛之有數:知道萬事萬物的消長興衰是有定數的。 〔31〕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吳會(kuài):古代紹興的別稱,紹興古稱吳會、會稽,是三吳之首(吳會、吳郡、吳興),唐代紹興是國際大都市,與長安齊名。同時期的詩人宋之問也有意思相近的一首詩:」薄游京都日,遙羨稽山名「。 意思:夕陽西下,遠望長安城,極目遠眺,雲霧中的吳會(紹興)若隱若現。東西南北,極目四望,實則是「極目四想」:由日落想到長安,由雲海想到紹興,由南方而想到大海,由北辰而想到天柱、北極。世界闊大,宇宙無邊,在這闊大無邊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麼的渺小。在此世界宇宙面前,何人能不感嘆人生? 〔32〕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見《莊子·逍遙游》。 天柱:傳說中昆侖山高聳入天的銅柱。《神異經》:「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北辰:北極星,比喻國君。《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33〕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關山:險關和高山。 悲:同情。 失路:仕途不遇。 萍水相逢: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34〕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帝閽:天帝的守門人。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此處借指皇帝的宮門 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後,漢文帝復召他回長安,於宣室中問鬼神之事。宣室,漢未央宮正殿,為皇帝召見大臣議事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