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寓意的符號
A. 我國傳統圖案中,寓意「福壽」的符號有哪些
寓意「福壽「的圖案符號很多,如「蝙蝠,桃子,葫蘆,蝴蝶,松樹,仙鶴,還有萬字元等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在遵循變化與統一的總原則的前提下,較為突出的造型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面:
1.具象題材、抽象運用
吉祥圖案中的主要題材均直接或間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器皿、用具等。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圖案在造型中不受具體形象的限制,往往服從視覺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籠,體現出抽象形式的藝術美感。
2.對稱與均衡是構圖的慣用手法
吉祥圖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線(或中心點),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紋樣,這種組成形式稱之為對稱與均衡的構圖。其中,對稱與不對稱是依據樣紋占據空間位置的狀況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圖案組織單元的布局;而均衡與不均衡指的是紋樣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狀況,它決定著吉祥圖案的平衡美感,通過對稱與均衡的構圖手法,吉祥圖案表現出一般描繪圖案不同的視覺效果,更加具有組織性,這正是吉祥圖案具備裝飾屬性的重要前提。
3.繁復求變,亂中有序
傳統圖案的繁復是有別於現代美術的一大特徵,但傳統吉祥圖案的繁復有別於現代應用美術圖案的一大特徵,但傳統吉祥圖案的繁復絕不是簡單的羅列,單純的重復,它更加講究在紛繁中體現出節奏和韻律,對比與調和,將疏密、大小、主次、虛實、動靜、聚散等做協調的組織,做到整體統一、局部變化,局部變化服從整體,即「亂中求序」、「平中求奇」。這更增加了吉祥圖案的層次和內涵,但從裝飾應用的角度看,它對加工工藝的要求顯然是比較苛刻的。
......「吉祥」,其意為預示好運之徵兆、祥瑞。語出《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上古之時,便有將福善之事、嘉慶之徵訴諸感性顯現的形式,即繪成圖畫,俗稱「吉祥圖」或「瑞應圖」。早在殷周時期的玉雕及青銅器上,這便是「吉祥圖案」或稱「寓意圖案」的發端。如於北京平谷、河南鄭州等地出土的商代銅器上,常飾有首尾相接的魚紋,反映出當時的人們,已賦予魚以「吉祥」寓意或「吉祥」象徵,借「魚腹多子」這一生物形態的現實存在,寄寓人們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願望和憧憬。以後歷代此種具有「吉祥」寓意的圖像,正如「吉祥」寓意所企盼的那樣:「瓜瓞綿綿」,賡續不斷了。如春秋戰國的銅鏡,秦漢的瓦當、畫像石,南北朝石窟壁畫,隋唐碑雕、石刻,宋代陶瓷、織錦等,都作有豐富精彩的「吉祥」圖像或曰「吉祥」圖案。真正具有「吉祥」圖案的審美文化蘊意及其形式美表現特徵的,是繪制於漢靈帝劉宏建寧四年(公元171年)的《五瑞圖》,左為黃龍,右為白鹿,下左二樹四枝「連理」,中一嘉禾,禾生九莖;右有一樹,樹下一人舉盤「承露」,乃中國現存最早的吉祥圖案。另,三國吳主孫亮,製作琉璃屏風,上鏤「瑞應圖」,達一百二十種之多,可謂集吉祥瑞慶圖案之大成。①元代之後,吉祥圖案於民間廣泛流行,至明清而大行其時,成為一種蔚為風氣的民俗現象。俗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此時的吉祥圖案,除仍用於建築、車輿及日用器物之外,已將應用的中心挪移到織物以及衣帽鞋履等服飾審美文化現象形態方面上來。我們對於吉祥圖案有了概略的了解和認識,這樣便可以對吉祥圖案作出一個描述性的規定。
吉祥圖案,即是運用諧音、嵌字、符號、象徵或曰「象德」、比喻或曰「比德」等表現手法,採用傳統的罨畫②或曰生色、球路、連鎖、拱壁、漢瓦、八搭韻、四向對稱連續(即「四方連續」)等傳統構圖式樣,並用於陶瓷審美文化現象形態之上的,以表達具有福善之事、嘉慶之徵等審美蘊意的裝飾性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