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的歷史典故
❶ 傳統婚俗的典故
一、拜堂
新郎、新娘進門後,接著就要「拜堂」,又稱「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門前,設一張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供桌後方懸掛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後,由兩位男賓引導,行三跪九叩禮,參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後女東男西,行夫妻對拜禮。雁北大同一帶,拜堂時新郎拜,新娘卻不拜,與常俗殊為不同。
二、洞房
拜堂完畢後,新郎、新娘在眾人簇擁下進入洞房。晉中、晉南等地,要在洞房門前或門檻上事先放一馬鞍,等新娘前腳剛跨過去,便立即將馬鞍抽去。 洞房內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還要在門口貼喜聯,窗戶貼大紅雙喜字,屋內點大紅花燭。忻州等地,洞房門頭還要掛一個麵塑兔子。沁縣一帶,洞房裡擺著斗,斗內裝有五穀,銅鏡等鎮物,用於照妖避邪;燈燭懸掛高牆,通宵不火,俗稱「長命燈」。雁北平魯一帶,入洞房之後,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虛射,名為「攆白虎」。晉中、晉南的一些地方,則把弓箭懸掛在牆上。
民間認為,洞房易受邪魔侵擾,如果不禳解、鎮壓,就會出現異常事故,於新郎、新娘不利。 晉中祁縣等地,入洞房後,新郎、新娘並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壓在新郎袍襟之上。新郎用秤桿挑去新娘頭上的「蓋頭紅」,然後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動手脫去新娘腳上的新鞋,為她另換一雙。所謂「換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後行事要按男家規矩,受婆家約束。忻州河曲一帶,新郎挑去新娘的紅蓋頭以後,還要用梳子象徵地給新娘梳幾下頭發,俗稱「上頭」,表示這位女子從今以後成為他的媳婦了。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後,還要用同一器皿飲食,行「合巹(謹)禮」。
玉雁熊合巹杯
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飲一點,然後將兩杯酒攙兌,兩人換杯飲完。山西各地風俗稍異,雁北平獸一帶是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稱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聞喜等地則衍變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 新婚之夜,晉南一些地方還有「踩四角」的習俗。新郎拉著新娘在炕上左轉三圈,右轉三圈.踩時,還要有人在旁邊念誦贊語:「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護著。娃多著,女少著,婆夫兩個常好著……」山西和全國各地一樣,都有「鬧新房」的習俗,洞房之夜,熱鬧非凡。
俗語說:「不鬧不發,越鬧越發」;民間還有「新婚三日無大小」的習慣,婚後三天,賓客、鄉鄰、親友不分輩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匯聚新房參與逗鬧新郎、新娘。人們認為,鬧新房不僅能增添新婚的喜慶氣氛,還能驅邪避惡,保佑新郎、新娘婚後吉祥如意,興旺發達。
❷ 對於婚姻長短的代稱如紙婚、金婚等,有典故嗎
一周年抄稱紙婚,最初結合薄如襲紙。
二周年稱楊婚,象楊樹葉子一樣飄動。
三周年稱皮婚,象皮革一樣有點韌性。
四周年稱絲婚,緊緊地纏在一起。
五周年稱木婚,已經如同木質樣堅硬。
六周年稱鐵婚,夫妻感情牢固如鐵。
七周年稱銅婚,比鐵堅韌而不易生銹。
八周年稱陶婚,如陶瓷樣堅硬美麗。
九周年稱柳婚,如垂柳樣搖擺不折。
十周年稱錫婚,象錫器柔韌不易破碎。
十一周年稱鋼婚,象鋼樣堅硬不銹。
十二周年稱鏈婚,象鐵鏈樣扣一起。
十三周年稱花邊婚,不但堅韌而且很美。
十四周年稱象牙婚,時間越久越晶透美麗。
十五周年稱水晶婚,透明晶澈而光彩奪目。
二十周年稱搪瓷婚,光滑無瑕但需防跌。
二十五周年稱銀婚,婚姻恆久第一大慶。
三十周年稱珍珠婚,美麗珍貴使人艷羨。
三十五周年稱珊瑚婚,嫣紅而寶貴。
四十周年稱紅寶石婚,更名貴難得。
五十周年稱金婚,婚姻恆久第二大慶。
五十五周年稱翡翠婚,如同無價之寶。
六十周年稱鑽石婚,人生難得最隆重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