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牡丹花的典故

牡丹花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3-01-12 09:50:21

⑴ 為什麼會認為牡丹是國花,有什麼歷史典故

人們以牡丹為國花,是由於其雍容華貴、大方而美麗的特點,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後來被歷朝歷代尊為上品,大面積養植,用於觀賞,漸漸地成為我國的國花

歷朝歷代尊牡丹為上品

當年的牡丹還主要是用於製作葯材,就像枸杞等,它們生長在野外,並未進行種植。後來隨著人們審美情趣的提高,人們意識到牡丹的美麗所在,逐漸開始注意到它獨特的魅力。

最早將牡丹引入院落的是在南北朝時期,用來點綴園子,獨特的美鎮壓群芳。而到了唐代,牡丹開始為王公貴族所欣賞,在此時,牡丹迎來自己的繁盛時期。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文人墨客都對牡丹開始進行推崇。而到了宋代,人們開始對牡丹進行改良,比如採取嫁接的方式來獲取新的品種,這也就是現在牡丹呈現了五顏六色的原因。

⑵ 牡丹和芍葯的故事

牡丹和芍葯的故事如下:

1、芍葯花神

揚州芍葯,冠絕天下,這是亘古以來就被默認的,就像一提牡丹,就會想起洛陽。在揚州,有一座三賢祠,供奉的是歐陽修、蘇東坡、王士禛這三位先生。這三位先生先後在揚州任職,都興利除弊,關心民情,故而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其中蘇軾任職最短,只有半年,卻做了一件大大有利於揚州百姓的事,而此事就與芍葯有關。北宋奸相蔡京此前擔任揚州太守,蔡京書法極好,骨子裡是個文人,所以對於欣賞名花之類雅事也情有獨鍾。他於是仿效洛陽牡丹花會,年年春天在揚州城裡舉行芍葯萬花會。

蔡京要搜集千萬枝芍葯供他一人獨享,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他手下人為了討好蔡京,把城裡百姓家的苗圃都洗劫一空,更有甚者,借著搶花的名義順手打劫百姓錢財,惹得民怨沸騰。蘇東坡上任之初,正是芍葯盛開之時,百姓說此事實在擾民,便下令廢除了芍葯萬花會,百姓歡呼踴躍。

後來傳言說是芍葯因慘遭折毀,便托夢給了蘇學士求救,蘇東坡死後,升天做了花神,便成了中國十二花神之一的芍葯花神。

2、四相簪花

相傳北宋名相韓琦擔任揚州太守時,喜歡種植芍葯。有一次居然盛開了四朵「金帶圍」。揚州芍葯中有不少名品,其最具傳奇色彩的莫過於「金帶圍」一品。它的花瓣呈紅色,盛開後一條黃色的暈紋圍在瓣邊。物以稀為貴,因它不常開放,故而身價極高。

韓琦一見,十分詫異,此事千古難逢,故而想邀請三人一同前來觀賞。當時在揚州的正有王安石、王珪,二人應邀前來。在邀的另一位因拉肚子不能前來,倒是遠道而來的陳升之趕上了這次聚會。四人飲酒品花,韓琦便請每人簪上一朵「金帶圍」,後來,這四個人都先後做了宰相,

「四相簪花」的故事就是由此而來,所以「金帶圍」也成了宰相之兆。

3、芍葯典故

東漢神醫華佗為研究中草葯方便,在其宅前建了個葯園,他種葯草、建葯房,向人們傳授技藝。有一天,一位外地人送給他一顆芍葯,他就把它種在屋前。他仔細研究了芍葯的葉、莖、花之後,覺得沒有什麼可做葯用。

某天,華佗在燈下看書至深夜,忽然屋外傳來女子的啼哭聲,他抬頭向窗外望去,只見朦朧月色中有一位美貌女子,掩面啼哭。華佗頗感納悶,推門而出,卻不見其人,只見那女子站的地方是棵芍葯。華佗心中一驚,難道它就是剛才的那個女子?

他看了看芍葯花,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你自己全身上下無奇特之處,怎能讓你入葯?」轉身回屋讀書去了。誰知剛剛坐下,啼哭聲又飄然而至,再去看時,還是那棵芍葯。反復幾次,皆是如此。華佗覺得蹊蹺,喊醒睡熟的妻子,一五一十地將剛發生的事說於她。

妻子說:「葯園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裡都成了良葯,被你用來救活了無數病人,獨有這株芍葯被冷落一旁。想來你是沒有弄清它的用處,它感到委屈了吧。」

華佗聽罷說道:「我嘗盡了百草,葯性無不辨得清楚,該用什麼就用什麼,沒有錯過分毫,對這芍葯,我也多次品嘗過,確實不能入葯,怎麼說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幾日,華夫人血崩腹痛,用什麼葯也不見好轉,她便瞞著丈夫,挖起芍葯根煎水喝了。

不過半日,腹痛漸止,又服了二日,其病全無。她把此事告訴了丈夫,華佗才意識到自己忘記了研究它的根,著實委屈了芍葯。後來華佗對芍葯的肉質塊根(白芍)做了細致的試驗,發現它生品長於平肝,麩制長於養血、斂陰,酒制長於活血,碳制長於止血。

4、牡丹與芍葯

傳說很久以前,柏鄉縣北郝村彌陀寺(現漢代牡丹園)一得道聖僧,在一日黎明早課完畢,忽聞笙歌陣陣,奇香撲鼻,祥光迸射。詫異之間,只見一對少男少女,身披紅裝,手挽手自天飄飄而降,沒於寺內階下。天亮以後在村內傳開,老少前來探看時,仙女、仙子降隱之處,

生出兩簇奇花——牡丹、芍葯花,兩花相依相伴,很快長到七、八尺,開出了如盤大的艷麗的花朵。 一直到了西漢末年,王莽新朝,即公元伊始年間,劉秀為躲避追殺,躍入彌陀寺斷牆之內,昏了過去,牡丹刷地伸枝展葉,緊緊包裹劉秀,躲過了追兵。劉秀醒來,躺在花叢之中,神清氣爽。

劉秀稱帝後,為感謝牡丹的救命之恩,巡視河北,專駕柏鄉,故地重遊,感慨萬分,於是題詩一首:小王避亂過荒庄,井廟俱無甚凄涼,唯有牡丹花數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漢牡丹之名由此而得,也使漢牡丹揚名天下。更負有盛名的是漢牡丹不屈有撓的性格和超凡的靈性。

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了河北柏鄉,對這千古名花垂涎三尺,欲獨霸為己有,曾先後兩次興師動眾,深掘數尺,連根帶土運往日本,悉心養護,但均告失敗,漢牡丹寧死不彎腰,不做負國「人」。

漢牡丹遭此劫難後,數年不發。然而解放後的第二個春天,漢牡丹競破土而萌芽,連片而發,且枝繁葉茂,含翠吐芳,重現人間。可見漢牡丹有民族氣節。1976年「五一」前,歷來開粉紅顏色的漢牡丹在這一年連開了三朵碩大的白花,一時人們驚奇不解,

恰恰在這一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這三位開國領袖相繼去世。就在同年五墩漢代芍葯也休花不開,南北方連遭水災,由此給素以「花開知國事」充滿超靈性的漢牡丹前所未有的神韻。

5、牡丹典故

「天香國色擅名久,艷艷嫵媚更可憐。自與洛神魂共附,無人筆下不牡丹。」相傳,武則天稱帝後,為賀太平盛世,顯示帝威浩大,在正值嚴冬之時,乃令百花齊放,百花不敢違旨,唯有牡丹以為不合時宜,抗旨不從,武則天怒斥它膽大妄為,便將它從長安貶到洛陽,與可憐的洛神為伍。

牡丹謫居洛陽並不氣餒,仍 然奮發有為,開得更好,蔚成天下第一。從此,每到穀雨時節,洛陽就有牡丹盛會。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為此盛會寫詩作志。其詩曰:「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其志曰:「時值牡丹盛會,士庶竟為遨遊。」

⑶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中的牡丹出自什麼典故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中的牡丹出自《牡丹亭》,其典故是:
南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只生一女,取名麗娘,年十六歲,尚未許配。
杜寶為了使女兒成為識書達理的女中楷模,為她請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陳最良。因陳上《詩經·關雎》惹動了麗娘的情思。
伴讀的使女春香,偶而發現了杜府後的花園,並引領麗娘偷偷遊了花園。久困閨房的麗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
麗娘回屋後,忽作一夢。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
麗娘醒來後,懨懨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園,尋找夢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漸消瘦下去。
一日照鏡子,見自己一下瘦成那個樣子,忙叫春香拿來丹青、素絹,自畫春容,並題詩一首於上。她又把夢鏡說與春香,並讓春香把那畫叫裱畫匠裱好。
杜寶夫婦聽說女兒病重,忙叫陳最良用葯,讓石道姑來念經,但都不見效。
中秋之夜,麗娘天逝。死前,囑咐春香把春容裝在紫檀木匣里,藏於花園太湖山石下,又囑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之下。
這時,投降了金國的賊王李全,領兵圍淮、揚,朝廷升杜寶為淮、楊安撫使,立即動身。
杜寶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兒,並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麗娘神位,又囑托石道姑和陳最良照料。
杜寶即帶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軍事危急,半路上杜寶讓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臨安。
廣州府秀才柳夢梅,原柳春卿,因一天夢見一花園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樹下,說她與他有姻緣,才改名柳夢梅。
柳夢梅去臨安考試,路得進寶臣苗舜賓援助。走到南安時,柳病宿梅花庵。
柳病漸好時,偶游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麗娘的春容匣子,回到書房,把那春容掛在床頭前,夜夜燒香拜祝。
麗娘在陰間里一呆三年,閻王發付鬼魂時,查得麗娘陽壽未盡,令其自己回家。
麗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對著自己的真容拜求。麗娘大受感動,與柳生歡會,自稱是西鄰之女。
他們兩人的夜夜說笑聲,驚動了石道姑。
一天夜裡兩人正說笑,被突然來的石道姑沖散。第二天夜裡,麗娘只好得向柳生說出真情,並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只好把實情告訴了石道姑,並求她幫助。
第二天,他們挖墳開棺,使麗娘還魂。道姑怕柳生與杜麗娘事情被發覺,當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臨安。
陳最良發現麗娘墳被盜,忙去揚州告訴杜安撫。陳最良還沒到淮安就被叛軍俘獲,李全聽說陳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師,又得知杜寶還有夫人和春香,就聽從妻子的計策,謊說已殺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後放了陳最良。
陳到淮安見了杜寶,即把小姐墳被盜,老夫人、春香被殺的事稟知杜寶,杜寶聽後大慟。
後杜寶忍痛修書兩封,讓陳最良送給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許錢、招降了李全,淮安圍解。
麗娘他們到臨安,在錢塘江邊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試時,考試時間已過,多虧主考官是苗舜賓,才得以補考。
這時,因淮、揚兵事,朝廷延期放榜。麗娘讓柳生先去揚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後不久,來臨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處恰與麗娘、石道姑相遇。
柳生到了揚州,聽說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見杜寶。杜寶以為女兒已死,何以有女婿,並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臨安侯審。
杜寶回到臨安,因軍功升為宰相,陳最良升為黃門奏事官。
這時,榜下,柳中了狀元,可到處找柳不著。原來柳正被杜寶吊打,因為在柳身上搜出了麗娘的春容,在杜寶認為柳是盜墓賊。
這時,苗舜賓聽說後,趕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訴杜寶,柳生已考中狀元。
杜正氣惱時,陳最良來到,說小姐確實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
杜認為是鬼妖之事,請奏皇上,滅除此事。陳把此事告訴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來對證。
金鑾殿里,眾人齊到,皇上用鏡子照,看有無影子、斷定麗娘確實是活人。
杜寶硬說麗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變的,後經皇上裁決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
麗娘又勸柳生拜認了岳父杜寶,全家人大團圓。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此句出自:
《醉西施》
元·珠簾綉
檢點舊風流,近日來漸覺小蠻腰瘦。想當初萬種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場僝僽。害得我柳眉顰秋波水溜,淚滴春衫袖,似桃花帶雨胭脂透。綠肥紅瘦,正是愁時候。
風柔,簾垂玉鉤。怕雙雙燕子,兩兩鶯儔,對對時相守。薄情在何處秦樓?贏得舊病加新病,新愁擁舊愁。雲山滿目,羞上晚妝樓。
花含笑,柳帶羞。舞場何處系離愁?欲傳尺素仗誰修?把相思一筆都勾,見凄涼芳草增上萬千愁。休、休,腸斷湘江欲盡頭。
寂寞幾時休,盼音書天際頭。加人病黃鳥枝頭,助人愁渭城衰柳。滿眼春江都是淚,也流不盡許多愁。若得歸來後,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東風一夜輕寒透,報道桃花逐水流,莫學東君不轉頭。

珠簾秀(生卒年不詳),字、號、出生地及生平均不詳,中國元代早期雜劇女演員。《青樓集》說她「姿容姝麗,雜劇為當今獨步,駕頭、花旦、軟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頗推重之。」可見她在元雜劇演員中的地位,元代後輩藝人尊稱她為「朱娘娘」。珠簾秀與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諸如關漢卿、胡祗遹、盧摯、馮子振、王澗秋等相互常有詞曲贈答。關漢卿曾這樣形容她:「富貴似侯家紫帳,風流如謝府紅蓮。」又有:「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珠簾秀現存小令一首、套數一套。其曲作語言流轉而自然,傳情執著而純真。曾一度在揚州獻藝,後來嫁與錢塘道士洪丹谷,晚年流落並終於杭州。

⑷ 關於牡丹的傳說

1、傳說唐後武則天在一個隆冬大雪紛飛的日子飲酒作詩。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

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枝幹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

2、靖康年間,金軍攻破北宋京城洛陽也毀於兵火,牡丹從此衰落。但自從洛陽牡丹享譽之後,各地慕名者紛紛前來求購,這就使得洛陽牡丹流傳全國。在此以後出現的幾處牡丹產地,無不與洛陽牡丹有著淵源關系。

如北宋末期,距洛陽較近的陳州(今淮陽)由於引種繁衍洛陽牡丹而名噪一時。在此之後四川天彭(今彭縣)又被人稱為「小洛陽」明末清初,山東曹州(今荷澤成為全國牡丹的主要產地。據記載(〈曹州牡丹〉)記載:「明萬曆年間,趙氏先人嗜花,不辭勞苦,親往洛陽求的十餘種牡丹歸」。

由此可見,曹州牡丹的發展也曾得力於洛陽牡丹。此後歷盡滄桑,牡丹日見凋零。

拓展資料

關於一些品種牡丹的傳說

1、「豆綠「

相傳,菏澤有個青年花農,做夢都想著能把「花魁」的金匾掛在自己的門口。百花仙子告訴他,你如果真有志氣,就要到黃河灘上取土,到東海汲水,花魁才能屬於你。說完,從頭發上撥下碧玉丟在地上,那玉綠光一閃,就不見了。

青年花農跋山涉水,歷經磨難,終於在玉入土的地方培育出一株綠牡丹,奪得了「花魁」金匾。這樣,豆綠也就成了牡丹中的珍品。

⑸ 牡丹被武則天貶至洛陽,可有詳細典故

傳說唐後武則天在一個隆冬大雪紛飛的日子飲酒作詩。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於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

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後,便又下令燒死牡丹。枝幹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因為這種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剛,矢志不移,人們贊它為「焦骨牡丹」。

後來經過洛陽人的精心培育,花兒更紅更艷了,所以後人起名叫「洛陽紅」。
靖康年間,金軍攻破北宋洛陽,牡丹從此衰落。

但自從洛陽牡丹享譽之後,各地慕名者紛紛前來求購,這就使得洛陽牡丹流傳全國。在以後出現的幾處牡丹產地,無不與洛陽牡丹有著淵源關系。

表現了牡丹不畏權勢、英勇不屈的性格。

(5)牡丹花的典故擴展閱讀:

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

自秦漢時以葯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學、園藝學、葯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熱點內容
聽故事感想 發布:2024-12-27 11:01:13 瀏覽:89
形容脆弱的成語 發布:2024-12-27 11:00:27 瀏覽:196
登鸛雀樓故事 發布:2024-12-27 11:00:27 瀏覽:36
什麼陰成語 發布:2024-12-27 10:55:36 瀏覽:791
薪字開頭成語 發布:2024-12-27 10:54:52 瀏覽:691
馬弓箭成語 發布:2024-12-27 10:52:22 瀏覽:271
帶用的成語 發布:2024-12-27 10:49:55 瀏覽:511
喜劇人故事 發布:2024-12-27 10:49:06 瀏覽:962
講故事評價 發布:2024-12-27 10:22:09 瀏覽:985
月太陽成語 發布:2024-12-27 09:58:15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