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厚除典故

厚除典故

發布時間: 2023-01-10 02:36:03

成語典故(古文)和翻譯(越短越好)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狐假虎威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棗猶百獸之畏虎也。」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黔驢技窮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應應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翻譯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㈡ 十個有典故,意思,出處的成語

防微杜漸
解釋: 在不良事物剛露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其發展。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東漢和帝即位後,竇太後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裡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後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徵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於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三折其肱
晉國時,有范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的人,准備起兵攻打晉定公;當時有人指出戰事成功和失敗的關鍵,要看民眾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便將失敗無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晉定公是一種反叛行為,民眾自將不會支持也們的。何況晉定公自己曾經伐君失敗,落得流居異國的田地,可以說是經歷過失敗的過來人。正如一個經過三次折傷手臂的人,雖經醫療後獲得痊癒,但他已嘗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幾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療的經歷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療的經過與方法,換句話說,他已是個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這句成語的含義,是頗為深刻的。

不論何人,只要他是經過多次挫折,從艱苦中奮斗而得到成功的,我們都可以說地是與困境奮斗過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偉大人物,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他一定是經歷了不少挫折,卻仍不斷地奮斗,結果才得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正可以借用偉人們的「三折其肱」來勉人自勉。

巧取豪奪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裡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後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

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裡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後,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於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樣,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又是一個古畫的愛好者和欣賞者,讓人們更加知道古畫的妙處和價值;可是他用那種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叫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後來的人又從此引伸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以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巧取」,騙取也;「豪奪」,搶占付。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志」)之語,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麼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攫取私有,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洛陽紙貴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它由來於哪裡呢?原來,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贊,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

然而,左思寫成《三都賦》卻是歷經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視的;沒有伯樂識才,也許這篇《三都賦》便成為一堆廢紙,不得流傳。

在左思小時候,他父親就一直看不起他。父親左雍從一個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見兒子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說話結巴,倒顯出一副痴痴獃獃的樣子,常常對外人說後悔生了這個兒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時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憤學習。當他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雖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氣魄,華麗的文辭,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虛而不實、大而無當的弊病。從此,他決心依據事實和歷史的發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為寫《三都賦》,使得筆筆有著落有根據,左思開始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的資料。收集好後,他閉門謝客,開始苦寫。他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裡晝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經過十年,這篇凝結著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他卻受到了譏諷。當時一位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傳的左思寫《三都賦》,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他還給弟弟陸雲寫信說:「京城裡有位狂妄的傢伙寫《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只配給我用來蓋酒壇子!」

左思的《三都賦》在文學界品評時,那些文人們一見作者是位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看,搖頭擺手,把一篇《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

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後細問了左思的創作動機和經過,當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越讀越愛,到後來竟不忍釋手了。他稱贊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謐先生很有名氣,而且為人正直,讓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後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且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他還請來著作郎張載為《三都賦》中人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劉逵在說明中說道:「世人常常重視古代人東西,而輕視新事物、新成就,這就是《三都賦》開始不傳於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了京都,懂得文學人人無一不對它稱贊不已。甚至以前譏笑左思人陸機聽說後,也細細閱讀一番,他點頭稱是,連聲說;「寫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斷定若自己再寫《三都賦》決不會超過左思,便停筆不寫了。

我們可以看到,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將它貶得一錢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時。這其中當然有鑒別力高低人區別,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們是否重視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識英才的問題。
內助之賢

晏嬰是戰國時齊景公的宰相,軀體不甚高大,據雲長不滿六尺(相當現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幹,名聞諸侯,有一天晏嬰出門,坐看車子,由他的御者(馬車夫)駕車。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賢淑,當御者駕看車子,經過自己家的門口時,他的妻子在門縫里偷看,看見她丈夫揮看馬鞭,現出洋洋得意的樣子。

當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時,她就責他道:「晏嬰身長不滿六尺,當了齊國的宰相,而且名聞天下,各國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態度,還是很謙虛,一點也沒有自滿的意思;你身長八尺,外表比他雄偉得多,只做了他的駕車人,還洋洋得意,顯得很睛傲的樣子,所以你不會發達,只能做些低賤的職務,我實在替你覺得難為情啊!」

御者自從聽了他妻子的話後,態度逐漸轉變了,處處顯得謙虛和藹,晏嬰看見御者突然謙和起來,覺得很奇怪,問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說的一番話老老實實地告訴晏嬰。晏嬰為他聽到諫勸,能夠馬上改過,是一個值得提拔的人,於是推薦他當了大夫的官。

由這內助之賢的故事,後人把它引伸拙來,恭維人家有賢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對妻子能夠幫助丈夫,使丈夫的事業、學業、品格方面都有了進展,增加丈夫在社會上的地位,就稱他有內助之賢。

口蜜腹劍
出處: 《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 比喻口頭上說話好聽,像蜜一樣甜,肚子里卻懷著暗害人的陰謀。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

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餡媚奉承的本領。他竭力遷就玄宗,並且採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嬪妃以及心腹太監,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裡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采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李適之以為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采,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麼可以隨便開采呢?別人勸您開采,恐怕是不懷好意;我幾次想把這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

玄宗被他這番話所打動,認為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將他疏遠了。就這樣,李林甫憑借這套特殊「本領」,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後來,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鑒》時評價李林甫,指出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這是很符合實際的。
賓至如歸

解釋: 客人到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形容主人待客熱情、周到,來客感到滿意。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盜寇,而亦不患燥濕。

子產,即公孫僑,是春秋時鄭國的大夫,曾當過多年國相,執掌鄭國政權。

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帶去許多禮物。當時,正遇上魯襄公逝世,晉平公借口為魯國國喪致哀,沒有迎接鄭國使者。子產就命令隨行的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牆拆掉,然後趕進車馬,安放物品。

晉平公得知這一消息,吃了一驚,派大夫士文伯到賓館責問子產。士文伯說:「我國是諸侯的盟主,來朝聘的諸侯官員很多為了防止盜賊,保障來賓安全,特意修建了這所賓館,築起厚厚的圍牆。現在你們把圍牆拆了,其他諸侯來賓的安全怎麼辦呢?我國國君想知道你們拆圍牆的意圖是什麼。」

子產回答說:「我們鄭國是小國,需要向大國進獻貢品。這一次我們帶了從本國搜羅來的財產前來朝會,偏偏遇上你們的國君沒有空,既見不到,也不知道進見日期。我聽說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自已住的宮室是低小的,接待諸侯的賓館卻造得又高又大。賓客到達的時候,樣樣事情有人照應,能很快獻上禮品。他和賓客休戚與共,你不懂的,他給予教導,你有困難,他給予幫助。賓客來到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可是,現在晉國銅鞋山的宮室有好幾里地面,而讓諸侯賓客住的卻是奴隸住的屋子。門口進不去車子,接見又沒有確切的日期。我們不能翻牆進去,如果不拆掉圍牆,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就是我們的罪過了。如果讓我們交了禮物,我們願意修好圍牆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況報告了晉平公,平公感到慚愧,馬上接見子產,隆重宴請,紿了豐厚的回贈,並下令重新建造賓館。

屍位素餐
屍音史,是古代祭禮中的一個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須要做任何動作的人。

「書經」有句道:「太康屍位」」屍位就是源出於此,用來比喻一個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屍,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一樣。

「素餐」也是出於詩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後人於是用「素餐」來比喻無功食祿的人。把「屍位」和「素餐」兩者連合成為一句成語,應該說是出於「漢書」,因為該書的「朱雲傳」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整句成語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屍位和素餐相同。這樣說,我們要研究成語的出處,對這句成語分合的出處,也應該詳細知道。

一般機關、社團、商店的冗員,憑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關系,只知道每月按期領取薪金,每日吃喝閑坐,而不做任何工作,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屍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雖然已經盡了自己的能力服務,但事情總是做不好,毫無成積可言,這種人能夠保持職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領,而是藉著特殊關系,因此也可以說「屍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說,自己本來沒有甚麼本領,幸蒙東主的照顧,得到解決生活,但自己「屍位素餐」,良心上也有點內疚。這樣說,又成為很得體的謙話了。

愛不釋手
陶淵明是晉代人,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棄官回鄉躬耕。他在《歸園田居五首》中這樣描述自己的鄉間生活: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他的詩作寫得像兒歌一樣通俗易懂,字里行間卻滿是琴操和氣節。 梁朝的蕭統給陶淵明的詩作編集、作序,他說:「我愛讀陶淵明的文章,不能釋手。」
「愛不釋手」因為喜歡,拿在手裡久久不肯放下。 (出自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
按圖索驥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麼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於疆場,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里,難過得落下淚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於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愛屋及烏
成語解釋 屋:房屋。烏:烏鴉。因愛一個人以至愛護其屋子,更連暫時停留在屋頂上的烏鴉也不覺得討厭了。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跟他有關系的人或物。
作者出處 《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成語典故
殷商末年,紂王無道。西部諸侯的首領姬昌決心推翻商朝統治,先是聘請姜太公為軍師,積極練兵;繼而兼並鄰近幾個諸侯小國,雄踞西方;接著又東遷都城到豐邑,准備東進伐紂。
不久,姬昌去世,其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仍擔任軍師,繼續積聚力量。過了幾年,趁商軍主力遠征東南、殷都空虛的有利時機,周武王聯合諸侯組成聯軍,向商朝發動總攻。兩軍在殷都朝歌郊外牧野相商,展開激戰。商軍中大批奴隸起義倒戈,與周軍一周攻佔朝歌。紂王登鹿台自焚而死。
朝歌攻克,如何處置商朝遺將,爭取迅速穩定局勢,武王心中沒有把握。於是他召見姜太公商議對策。
武王問:「你看怎樣處理那些人員為好?」
太公答道:「臣聽說,如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厭惡他的仆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一個也不留下,您看好么?」
姜太公在滅商戰爭中立了大功,他在武王給他地建立了齊國。

【關於三顧茅廬的故事情節】 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識,帶著禮物到隆中卧龍崗去請他出山輔佐。這天恰巧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的。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梅妻鶴子
解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比喻清高或隱居。宋·林逋隱居西湖孤山,植梅養鶴,終生不娶,人謂「梅妻鶴子」。
[編輯本段]典故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典出——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人事。後比喻清高或隱居時也作:梅鶴因緣、妻梅子鶴。

㈢ 《莊子》里的9個成語典故

案劍瞋目 案:同「按」,握住;瞋目:瞪眼。手握寶劍,怒目而視

抱瓮灌園 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游楚返晉過漢陰,見一位老人抱著水瓮去灌園,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願意。比喻安於拙陋的淳樸生活

初生之犢 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

縫衣淺帶 寬袖大帶是古代儒者的服飾,借指儒者

婦姑勃溪 指婆媳間的爭吵與不和。比喻因日常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

扶搖直上 扶搖: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

膏火自煎 油脂因能照明而致燃燒,比喻人因有才能或有財產而得禍

恢恢有餘 恢恢:形容寬廣。指寬廣而有餘裕

兼愛無私 泛愛大眾,對人沒有私心

哀莫大於心死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過於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愛人利物 愛護人民,力求有利於人民。

安常處順 安:習慣於;處:居住,居於;順:適合,如意。習慣於平穩的日子,處於順利的境遇中。

鹵莽滅裂 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落雁沉魚 雁見了飛落地面,魚見了潛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莫逆於心 心中沒有抵觸。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目無全牛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安時處順 安於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於現狀。

安室利處 指安全便利的處所。

安危相易 易:變易,轉變。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註定,因而甘心承受。

白駒過隙 白駒:白色駿馬,比喻太陽;隙:縫隙。象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苞苴竿牘 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奔逸絕塵 奔逸:疾馳;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走得極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眾,無人企及。

碧血丹心 滿腔正義的熱血,一顆赤誠的紅心。形容十分忠誠堅定。

避世絕俗 避世:隱居不出仕;絕俗:與世間隔絕。脫離現實生活,不和人們往來。形容隱居山林,不與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極處世的態度。

變化無常 無常:沒有常態。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

冰解凍釋 如同冰凍融化一般。比喻困難或障礙消除。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別人的眼睛。比喻外物雖小,但造成的危害卻很大。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不可端倪 端倪:頭緒。找不著頭緒。形容變化莫測。

不可偏廢 偏廢:側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兩方面都應同樣重視,不能片面地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

不上不下 上不去,下不來。形容進退兩難。

不知端倪 端倪:頭緒。不知頭緒。

不知利害 不知什麼為利,什麼為害。

不主故常 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於老的一套。

材大難用 原意是能力強難用於小事。後形容懷才不遇。

餐腥啄腐 比喻追求功名利祿。

超軼絕塵 軼:車轍;超軼:指後車超過前車;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奔跑得極快。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塵垢秕糠 塵:塵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瑣碎而沒有用的東西。

沉魚落雁 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瞠乎其後 瞠:瞪著眼看;其:代詞,他。在別人後面乾瞪眼趕不上。形容遠遠落在後面。

蟲臂鼠肝 比喻極微小而無價值的東西。

躊躇滿志 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願。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椿萱並茂 椿:多年生落葉喬木;萱: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稱父為「椿庭」,母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存而不論 豐:保留。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大而無當 當:底。雖然大,卻無底。原指大得無邊際。後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實際、不合用。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

大惑不解 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大難臨頭 難:災禍;臨:來到。大禍落到頭上。

大同小異 大體相同,略有差異。

大相徑庭 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大有徑庭 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呆若木雞 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盜亦有道 道:道理。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道存目擊 一個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人們只需一接觸便能感受得到。

得心應手 得:得到,想到;應:反應,配合。心裡怎麼想,手就能怎麼做。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

得意忘言 原意是言詞是表達意思的,既然已經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詞。後比喻彼此心裡知道,不用明說。

得魚忘筌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東施效顰 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斗升之水 比喻微薄的資助。

獨往獨來 指行動自由,沒有阻礙。又指作文用字獨具一格,後指單獨往來。

斷鶴續鳧 斷:截斷;續:接;鳧:野鴨。截斷鶴的長腿去接續野鴨的短腿。比喻行事違反自然規律。

方外之人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後指僧道。

分庭抗禮 庭:庭院;抗禮:平等行禮。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系。

廢然而返 本指怒氣消失,恢復常態,現在形容失望回來。

鳧脛鶴膝 指事物各有長短。

附贅懸疣 附贅:附生於皮膚上的肉瘤;懸疣:皮膚上突起的瘊子。比喻多餘無用的東西。

腹載五車 比喻讀書甚多,知識淵博。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