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的典故
⑴ 有關黃鶴樓的典故
1、從前有位辛先生開了間酒館。有一天,一位身材魁梧,但衣著破爛的客人走了進來,他從容不迫地問辛先生: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先生見他氣度不凡,不敢怠慢,盛了一大杯酒送上。就這樣,長達半年的時間,這位客人總是來要酒喝,而辛先生也從來沒有顯露厭倦的神色。
有一天,這位客人又來了,他對辛先生說:我欠了你很多酒債呀,又沒錢可以還你。於是從籃子里拿出了一塊橘子皮,用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黃色的鶴,接著,他坐下來手打節拍,一邊唱著歌,牆上的黃鶴便配合他的拍子,翩翩起舞了!酒店裡其他客人看見這奇妙的景象。
紛紛付費過來觀賞。就這樣,經過了十多年,辛先生藉著這只會跳舞的黃鶴賺進了大筆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衫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了酒店,辛先生連忙上前致謝:先生,請讓我供養您吧,您想要怎麼生活都可以。客人笑著回答:我哪裡是為這個來的呢?
他忽然從懷中取出一支笛子,吹奏了幾曲,不一會兒,一朵朵白雲就從天上飄下來了,畫中的黃鶴也飛了過來;於是客人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離去了。後來,為了紀念這位客人,辛先生築起了一座樓,就取名叫做黃鶴樓。
2、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年輕的李白來到了湖北安陸,在這兒遇見了孟浩然。孟浩然年長李白12歲,當時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詩人了,而李白只是個文壇上初出茅廬的新手。孟浩然耿直自由的個性、獨特恬淡的詩風、徜徉於山水間的生活,都讓李白崇拜極了。
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結成了好友,從此常相往返,詩酒為伴。後來,孟浩然有事要去一趟廣陵,李白便託人帶信,跟他約在江夏相會,也就是現在武昌地區,並且在黃鶴樓餞別。李白望著好友離去的身影,想像著兩人各自的前程,一剎時真是思緒萬千哪。
於是便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在這首七言絕句中,李白藉由景物的描寫,抒發了送別朋友時依依不捨的離情。李白與孟浩然在黃鶴樓的分別,彷佛也預示了二人由隱入仕。
由仙入凡之旅程的開始。不幸的是,兩人的世間雲游都不順遂,幸運的是,兩人都在波折中綻放出了巨大的光輝。孟浩然歷經仕途的頓挫,終於返本歸真,成了真正的隱士。
3、相傳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對夫妻,開著一個小酒館,吸引著小市民經常來這里飲酒作樂。有一天,老闆娘發覺一位衣不遮體的乞丐,他只喝酒,不買菜。老闆娘覺得這樣賺不了他多少錢,便與丈夫商定一個計謀,乞丐再來喝酒時,便以好言相勸,將他轟走。
第二天,乞丐又來了。老闆娘便對他說:「先生,你早。你是我們的老主顧了,天天來喝酒卻不買菜,不知是什麼原因。因為你來得不是時候,如果從明天開始,你第一個到來,喝的是我們店一天的第一碗酒,便酒菜俱全。但如果其他客人先到,就請你不要再進酒店。」
乞丐欣然接受了老闆娘的主意。第二天酒店一開門,乞丐果然第一個先到,老闆娘只好給他酒菜。第三天又是如此,第四天、第五天也是如此。老闆娘於是心生一計,早開門,結果乞丐還是第一個;晚開門,他仍是第一個;不開門他就不來。就這樣過了三年零三個月。
一天老闆娘頓時覺得這乞丐不是一般人。於是和她的丈夫雙雙跪在乞丐面前,懺悔思過。乞丐說:「你們終於覺悟了!」原來他是呂洞賓。從此,呂洞賓喝酒的故事傳開了。他覺得不應該白喝,便在酒店裡的牆壁上畫了一隻黃色的仙鶴,還沒畫完,仙鶴便活了。
酒客們見此情景,驚奇不已,這件事不脛而走。於是,來看鶴的人越來越多。老闆娘見有利可圖,便在門窗上都掛上簾,使外面的人沒法看見仙鶴。她還掛出一張招牌:「凡觀鶴者,必購酒三杯。」由於觀鶴的人絡繹不絕,過了三年零三個月,酒店發了大財。
老闆娘對呂洞賓說:「你給我的福分太多了,但如果用賺的錢蓋一座樓,請你多畫幾只仙鶴,那賺的錢豈不是更多了嗎?」呂洞賓覺得老闆娘真是貪得無厭,但還是答應蓋座樓。樓蓋成後,開業典禮的那天,呂洞賓向牆上的黃鶴一招手,黃鶴便展翅飛走了。
4、相傳在三國時期,有個姓辛的大姐,在江邊開了個小酒館,生意不好不壞,因為辛大姐待人熱情,貨真價實,靠老街坊鄰居照顧生意,倒也能養家糊口。有一天,店門口來了個不修邊幅、穿著個性、形象前衛的中年漢子,換種說法,就是來了個要飯的。
開口找辛大姐要碗酒喝,辛大姐菩薩心腸,可憐他慘絕人寰的外表形象,給他一大碗,結果這哥們天天都來要酒喝,辛大姐雖然也不富裕,但自家釀的,也不值幾毛錢,就每天照給不誤。就這樣整整過了一年,這一天中年大叔對辛大姐說:「喝了你一年的酒,不能白喝。
送給你一個禮物吧。」說完就從破襖子里掏出一塊桔子皮,在酒店的牆上畫了一隻鶴,一隻桔黃色的鶴,惟妙惟肖,活靈活現,辛大姐當時都快哭了,不帶這么坑人的,剛刷的牆呀,粉刷匠的工錢還沒給呢,我這是招誰惹誰了。
有一天,幾個客人喝大了,耍酒瘋,擊箸而歌——就是一邊敲筷子一邊瞎唱,結果牆上的黃鶴竟然伴隨著節拍跳起舞來,這太震撼了,太震汗了,這簡直是神跡呀。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方圓百里的人都知道這事兒了,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欣賞,更有些知識份子、磚家叫獸每天流連不去。
辛大姐的生意自然就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經過十年的發展,當年的小酒店也變成了大酒樓。這一天那個要飯的又來了,辛大姐感激不盡,拉著他的手說:「大哥,商量個事兒唄,勞您的大駕,能把這座三層酒樓的牆都畫滿仙鶴嗎?這十年大家看獨舞都看膩了。
他們說想看廣場舞,要是有大型團體操就更好了。」這位大叔臉色大變,飛快從破襖里掏出一隻笛子,開始吹起曲子來,沒一會,就有一片片的彩雲從天而降,牆上的黃鶴也飛了下來,中年人坐上鶴背,在彩雲環繞下,飛天而去。
辛大姐為了紀念這位游戲人間的邋遢仙人,就把十年來賺的錢拿出來,在江邊一個叫「黃鵠磯」的小山上,修了一座樓,取名「辛氏樓」,後來又改作「黃鶴樓」,連「黃鵠磯」也順帶著改叫「黃鶴磯」。
5、很早以前,有個窮苦的老婆婆在武漢的蛇山上擺了個小茶攤。老婆婆心地善良,遠近的窮苦人都願意到她的茶攤歇腳喝茶。一天早上,老婆婆看見一個道士昏倒在地上,她連忙把他扶起,給他擦臉。道士醒後,老婆婆請他喝茶。道士說他已經三天沒吃飯了,哪有錢喝茶啊!
老婆婆就沖了茶又掏錢買了兩個燒餅給道士吃。道士吃了餅、喝了茶,站起來笑著說:「好心必有好報。」說著用手一指,只見金光一閃,老婆婆揉揉眼睛一看,小茶攤變成了好大的一座茶樓。道士又在牆上畫了一隻黃鶴說:「你拍三下,它就會下來跳舞。」說完就不見了。
老婆婆的茶攤變成了茶樓,大家邊喝茶邊看黃鶴跳舞,高興極了。茶攤的生意越來越好了。黃鶴會跳舞的消息傳到一個地主的耳朵里,他想:如果把黃鶴弄到手,就發大財了! 一天,財主帶人來到茶樓就喊:「我家會跳舞的黃鶴丟了,聽說在這里,快還給我!」
老婆婆向牆上一指,說:「有本事你拿走!」財主一看,原來是幅壁畫。財主紅著臉低著頭溜走了,招得滿堂的茶客哈哈大笑。縣太爺聽說此事,他想把黃鶴獻給皇帝,自己好陞官發財。縣太爺帶人來到茶樓,大家正興高采烈地欣賞黃鶴跳舞。縣太爺一看到黃鶴。
也顧不得做官的尊嚴了,直朝黃鶴撲去。不等縣太爺近身,黃鶴一抖翅膀,飛回到牆上去了。縣太爺連忙拍手,手都拍腫了,黃鶴仍然在牆上一動不動。縣太爺氣的快瘋了,下令說:「連牆一起給我搬回府去!」縣太爺在縣衙里又燒香上供,又作揖磕頭。可是黃鶴還是一動不動。
縣太爺氣壞了,叫人塗油漆蓋上,油刷了幾遍,黃鶴照樣出現,在牆上。縣太爺又叫人用火燒,大活燒了好久,黃鶴依然完好如初。 突然,黃鶴眨眨眼睛從牆上飛下來,縣太爺喜出望外,連忙抱住黃鶴的腿。黃鶴飛起來了,飛上了天。縣太爺也跟到半空里,他的烏紗帽都被風刮掉了。
飛呀飛,縣太爺低頭一看,黃鶴正飛在波濤洶涌的長江上空。縣太爺嚇壞了,全身發抖,一鬆手,從半空中掉到長江里淹死了。黃鶴飛回茶樓,老婆婆坐到黃鶴身上飛向了遠方。以後,人們就在這茶樓的地方建起了黃鶴樓。如今它又以嶄新的姿態,矗立在長江邊上。
⑵ 空中樓閣的典故
空中樓閣
空中樓閣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解 釋 空中所顯現的閣樓,懸掛在空中的樓房亭閣。指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或虛構的東西。也可喻為高明通達。
出 處 唐·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雲霞。」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示 例 茅盾《子夜》:「稟受了父親的名士氣質,曾經架起了多少的~。」
近義詞 虛無飄渺、海市蜃樓
燈 謎 天宮;月宮;廣寒宮
10 三重樓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無所知。到余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麗,軒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減於彼,雲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
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與語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
是時木匠即便經地壘墼作樓。
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復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
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雲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
時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第一屋而得最上者!」
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
餘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羅漢果。」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
注釋:
⑴ 這是《百喻經》第10個故事,好高騖遠的人總想一步登天,而實際是不可能的。任何事情,都必須腳踏實地,萬丈高樓從地而起。
⑵ 三重:重,層;三重,三層。
⑶ 軒敞疏朗:軒敞,高大寬敞;疏朗,空氣流通而明亮。
⑷ 渴仰:渴望羨慕。
⑸ 解作彼家:會建造像那一家的房子。
⑹ 經地壘墼(jī ):經地,丈量地基;壘墼,堆砌磚塊、磚坯。
⑺ 固:固執,堅持的意思。
⑻ 四輩弟子:佛教用語。亦稱「四眾」、「四部弟子」等。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信眾。
⑼ 三寶:佛教稱佛、法、僧為三寶。佛指釋迦牟尼;法指教義、原理;僧指信眾。
⑽ 道果:通過修行,脫離世俗,斷滅一切煩惱、自我,達到解脫的「涅盤」境界。
⑾ 三果:小乘佛教關於修道的幾個階段。共分四果。須陀洹,漢譯為「入流」等,意為初入聖道,是第一果;斯陀含,漢譯為「一來」,意為意念未脫盡,還有一往來,是第二果;阿那含,漢譯為「不還」等,意為慾望煩惱已經斷絕,不再回到欲界,是第三果;阿羅漢,小乘佛教把佛弟子修行達到的最高境地稱「阿羅漢」,是第四果。
白話:
從前有個富翁,愚蠢無知。有一次,他到另一個富翁的家裡,看見一座三層的樓房,樓又高又大,富麗堂皇,寬敞明朗,他十分羨慕,心裡想:「我的錢財並不比他少,為什麼以前沒想到造一座這樣的樓呢?」他立刻喚來木匠,問道:「你能不能照著那家的樣子造一座漂亮的樓?」木匠回答說:「那座樓就是我造的。」富翁便說:「那你現在就為我造一座像那樣的樓。」
於是木匠便開始量地基,疊磚,造樓。富翁看見木匠疊磚,心生疑惑,不曉得是怎麼一回事,就問木匠:「你這是打算造什麼?」木匠回答道:「造三層的樓呀!」富翁又說:「我不要下面二層,你先給我造最上一層。」
木匠答道:「沒這樣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層樓而造第二層樓的?不造第二層樓又怎麼談得上造第三層樓呢?」
這個愚蠢的富翁固執地說:「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層樓,你一定得給我造最上一層樓!」
其他的人聽到了這件事,都笑話他。
偈曰:無基不為樓,事無僥幸成。
欲證如來果,當把根本修。
源流:
《菩薩善戒經》載:譬如重樓四級次第,不由初級至二級者,無有是處,不由二級至於三級,不由三級至四級者,亦無是處。(《大正藏》第三十冊第一O一三至一O一四頁)
解說:
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忽成岑。
此則可與第四十四則<欲食半餅喻>比看。
供您思考:
末法眾生見海市蜃樓而自我陶醉,不斷煩惱謂能得道,不知佛法謂但憑一句即能圓滿,實與空中造樓的幻想沒有兩樣。
能海上師說過:不修解脫道,不以出離乘為基礎實是「輕毛菩薩」也。又說:早上吃晚飯,仍叫早飯。
聖法法師說:一棵樹最初必由一粒種子,下土發芽生根慢慢長大而成。一個人的知識學問也由從小一字一句地讀書,慢慢累積而成,樹有根水有源。知識由學問而學成,房屋也由基礎而建起,怎能在空中建樓閣呢?可是世間就有很多不要基礎而空中建樓閣的事情。
學佛的人只認識幾個佛學名詞,就以大法師大居士自居。學三天靜坐就開悟、得道、神通等等。不願從基本佛學學起,就要當大法師講經說法。不要初果、二果、三果,就想馬上證阿羅漢果。這不是和空中造樓閣一樣嗎?
還有世間上的愚人,講實在話,講真理不愛聽,講神話、講鬼話、講小說——《封神榜》《西遊記》《游天堂》《游地獄》等話,偏偏愛聽。也認為事實,這不是和空中樓閣一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