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字的典故
1,草木皆兵
東晉時,前秦皇帝符堅率大軍入侵東晉,後大敗,回國途中他感到極度恐懼,覺得山上的樹木都是東晉的追兵,故有「草木皆兵」的說法
2,背水一戰
楚漢相爭時,韓信率兵攻打韓國,他故意將軍營安扎在河邊,背水為陣,意在斷絕退路,逼迫軍隊拚死進攻,最後大獲全勝,故有「背水一戰」的說法
3,四面楚歌
楚漢相爭時,韓信在垓下布下十面埋伏,圍困楚霸王項羽,韓信讓軍隊在夜間吟唱項羽故鄉的楚歌,渙散項羽的軍心,大收其效。
4.揭桿而起
秦末時,民怨四起,陳勝吳廣不堪忍受,終於在大澤鄉起義,起義時沒有旗幟,就用竹竿代替,就有了「揭竿而起」的說法
5.破釜沉舟
秦末,項羽進攻漢中,過河後,項羽下令鑿沉渡船,砸碎鍋灶,表示不留退路,果然一戰成功
6.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楚漢相爭時,劉邦討伐項羽,明地里派兵修整入棧道,暗裡卻將大部隊調遣到廢棄以久的陳倉道,偷襲項羽
7.退避三舍
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落難,逃亡楚國,應承楚王說:「我若為晉國國君,若與楚國敵對,必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後楚晉果然發生戰爭,重耳信守諾言,果然退兵九十里
8.紙上談兵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有一子名趙括,幼讀兵書,談起用兵之道,如數家珍,但他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在長平之戰中導致趙國慘敗,留下了紙上談兵的說法
9.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越相爭,越王勾踐大敗,幾乎亡國,但勾踐並不死心,終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飯時都要舔一下苦膽,激勵自己不忘國恥
10.一鳴驚人
楚庄公繼位後三年不上朝,終日飲樂,大臣終於看不下去了,冒死進諫,庄公說:「有一大鳥,羽色艷麗,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果然,不久庄公就重臨朝庭,把這三年中他暗中觀察發現的弊病全部修正。
② 收集十個中國漢字的來歷典故。
1."書來"是幾個"冊"字的結合。源
2."看"是把手放在目上,有遠眺的意思。
3.「旦→日一」(下邊的「一」表示「地」,與「☰」卦三陽爻象「天、人、地」相通)。
4.「顯→日業」(「業」,表示地上有茂密的樹木,「日」已上樹梢,太明「顯」了)。
5.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會挨餓。「有」進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數的概念。
6.噪→口喿→口品木(「喿→品木」,表示樹上有許多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叫,「品」三口,評頭品足。
7.囂→頁(「囂」,從、從頁。頁,首也)
8.土→十一(《說文解字》中,土→二丨,從二,二為陰數,象地。模糊元碼中按直觀分為「十一」,與「士→十一」相同。)
9.垚(yáo)→土土土)(垚,土高也。如:堯→垚兀,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
10.「審(審)→宀番→宀采田」,「番」謂田中野獸的腳印。「采」辨別也,象獸指爪。「審」,悉也。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③ 明朝歷史典故50字
明朝的:
1、成人之美:
明朝有一人名喚謝榛,瞎了一隻眼,但他善作歌詞,所作的歌詞在民間流唱甚廣。
萬曆元年冬,謝榛到彰德,孫穆王親自接待他,飲酒暢談之餘,孫穆王便讓自已的寵姬賈氏在簾後彈唱,賈氏唱的是謝榛所作的一首竹枝詞,孫穆王見謝榛聽得十分出神,乾脆叫賈氏出來拜見,賈氏長得非常漂亮,她接著又把謝榛所作的歌詞都唱了一遍,謝榛十分高興,起來說:「夫人所唱的,不過是在下粗淺之作。我當重作幾首好詞,以備府上之需。」
次日,謝榛即奉上新詞十四首,賈氏把它們一一譜曲彈唱,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孫穆王見兩人如此投機,便在次年元旦將賈氏及一些豐厚的禮品送給謝榛。世稱孫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風度;但也反映了古時女子的卑賤,被當作禮品送來送去。
一絲不苟
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鄉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受賄,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收下這份禮。於是問張靜齋:「你是做過官的,有關禁止宰殺耕牛的事正該與你商量。剛才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為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對他們稍微寬鬆些。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張靜齋搖頭道:「這可千萬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哪裡顧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問的劉老先生(指劉伯溫);洪武私訪到他家,正巧江南張王(指張士誠)送來一個菜壇子。、當面打開一看,是一壇金子。皇上大為惱火,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後來又用毒葯把他毒死了。
湯知縣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不信,於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置為好。張靜齋說道:「世叔可在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來,打他幾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並且在旁邊出一張告示,說明他們大膽妄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辦事這樣一絲不苟,那麼你陞官發財就指日可待了。」
兩袖清風
明朝時期的於謙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深得明宣宗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河南、山西巡撫。盡管身居高位,他的生活卻十分儉朴。宣帝駕崩之後,太子朱祈繼位,即明英宗。英宗年少,宦官王振專攬朝政大權,他勾結宮廷內外的官僚,為所欲為。大臣們對他十分忌憚,阿諛奉承,稱他為「翁父」。於謙為人剛正不阿,秉性高潔,十分不滿王振的獨斷專行。因此,王振十分忌恨於謙。當時流行這么一種風氣,外省官員進京朝見皇帝或辦事時,都要獻上重金或禮品賄賂朝中的達官貴族,否則事情就不能順利地辦好。於謙擔任巡撫時,從外地回到京城,他的手下建議他買些土特產孝敬權貴。於謙斷然拒絕了,他甩了甩衣服的兩只寬大的袖子,說:「我就帶兩袖清風去好了。」回家之後,他寫下了《入京》這首七絕詩。詩的大意是:絹帕、蘑菇、線香本是百姓用品,現在反而成為禍害;我去朝見天子不帶任何東西,免得讓別人說閑話,議論紛紛。
清代的:
洪雲托月
烘:渲染;托:襯托。原指作畫時,雲彩以襯托月亮。比喻從側面加以點染來烘托主體或主題。出自清朝《金聖嘆批<西廂記>》:「先寫張生者,所謂畫家烘雲托月之秘法。」
日新月異
新:更新;異: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不同。形容進步發展很快。出自清朝吳趼人《痛史•原敘》:「教授之術,亦采法列強,教科之書,日新月異。」
馬革裹屍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包起來。形容為正義之事而戰死殺場。出自清朝黃遵憲《聶將軍歌》:「欲將馬革裹屍還,萬骨如山堆戰壘。」
蛛絲馬跡
蜘蛛的絲和馬的腳印。比喻調查探究事物根源的不很明顯的線索。出自清朝王家賁《別雅序》:「而實則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
懸崖勒馬
懸崖,高而陡的山崖。比喻到了很危險的地步及時醒悟回頭。出自清朝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十六卷:「忽迷忍悟,能勒馬懸崖耳。」
一氣呵成
出自清朝文人李漁的一篇文章,它的意思是一口氣做成。多形容寫作、繪畫等結構緊湊,氣勢流暢。現在也有用它來比喻做事因安排得很緊湊、嚴密,好像一氣到底迅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