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和田玉的典故

和田玉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3-01-08 11:50:23

❶ 玉石象徵的意義

玉石象徵美德,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玉桃象徵「壽」,玉石桃子上面雕刻的蝙蝠則象徵「福」,一塊玉石桃子上面雕刻個蝙蝠象徵「福壽雙全」。

1972年在南皮縣張之洞舊宅發現的玉桃擺件,青白玉圓雕而成。桃正、背面均浮雕姿態各異的五隻蝙蝠,寓意為「五福捧壽」,桃身纏繞枝條和樹葉,玉桃背面有一塊橘紅狀色斑,為清代仿古玉之作舊痕。

(1)和田玉的典故擴展閱讀

清乾隆白玉壽桃擺件下部隨玉形雕出枝葉,枝蒼勁嶙峋,葉舒展靈動,栩栩如生。《楚辭》中有「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之句,以贊美玉石之美;又《神農本草》中記載「玉桃服之,長生不死」,因此桃被稱為壽桃,成為祝福的代表物,而玉雕壽桃尤以為貴。

玉桃上有雙翅大展的蝙蝠,似為桃實的鮮美所吸引,不期而至,動感十足。器物以整玉圓雕成壽桃與蝙蝠,代表「福壽」之意,此壽桃集陰刻、浮雕於一器,技法嫻熟,構思精緻。

壽桃似飽滿多汁,葉子脈絡清晰,線條流暢,寥寥數刀之間深顯雕刻者之匠心獨運及高超技法;其上枝蔓纏繞,寓意子孫滿堂,長壽富貴,為表達祝福的吉祥佳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同題材壽桃擺件,可供參考。

❷ 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典故

藍天日暖玉生煙出自晉朝干寶的《搜神記》卷十一所記載的楊伯雍因心善救了一個勞累過度的老人(太白金星),後太白金星送了一斗可種出玉石的碎石,楊伯雍在藍田的無終山一斗玉石,用用玉石做了5雙白璧做聘禮,娶了一位善良賢慧的徐姑娘的典故。

後來玉石被官匪掠走,太白金星托夢給楊伯雍,給予了詩句的提醒「晴天日出入南山,輕煙飄處藏玉顏。」意思是晴天日出的時候再進入南山,到有煙霧輕繞的地方可以找到藍田玉的蹤跡。也就成就了「藍田日暖玉生煙」的詩句了。

(2)和田玉的典故擴展閱讀

「藍田日暖玉生煙」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錦瑟》,原詩文為「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意思是明月滄海鮫人流下了滴滴眼淚,藍田日暖玉石才能夠化作青煙。借用了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的典故,創造了朦朧的意境,詩詞華美。

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是海中的奇情異景。表達了自己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的情感,一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❸ 和田玉的寓意

和田玉用來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還常常當作情人間表示愛慕的信物。

「子料」是由母體奮力出來的玉石,在繼承了山料質地特徵的同時,再經過河流搬運和長期沖刷等因素的結合下,成為和田玉的精華。

玉是能夠經得起歲月的考驗,不會時來時走,忽有忽無。玉的堅貞永恆,代表了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堅貞、永恆。用玉作為愛情信物,表達了人們對白頭偕老忠貞愛情的美好意願。因此玉作為信物來說是能夠充分表達情人之間的各種情感。

(3)和田玉的典故擴展閱讀

歷史價值

新疆和田玉文化豐富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有專家認為:探討史前古玉玉質及玉料的來源對研究中國玉器起源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頗具影響的有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灘文化、仰韶文化、齊家文化、石家文化等,這些文化是過通玉石及其玉料來表現的,其來源是中國玉文化研究的重要內容。

而其中的仰韶文化透閃石玉出自新疆,齊家文化包括龍山文化的透閃石玉也來自新疆和田。學者專家長期的爭論與研究已被史料和出土玉器的佐證說明,從理論推斷和預測發展到理譏論更新和定論。

通觀中國古代玉器,各地的先民無不以其地質、地貌的不同條件,以各自原始的審美標准就地采玉,就地取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及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釆玉的技術越來越高超,采玉的范圍越來越大,人們對玉的認識越來越深。

不管是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新疆和田玉,還是從文化的角度看中國新疆和田玉,或是從現實的角度看中國新疆和田玉,和田玉都是中國玉材中的精品,更是中國玉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

網路 和田玉

熱點內容
恐怖懸疑故事 發布:2024-11-02 14:26:55 瀏覽:386
姑打一成語 發布:2024-11-02 14:07:18 瀏覽:862
秋冬成語 發布:2024-11-02 14:07:03 瀏覽:929
含填的成語 發布:2024-11-02 14:06:24 瀏覽:952
三國時期的小故事 發布:2024-11-02 13:44:38 瀏覽:388
人心猜成語 發布:2024-11-02 13:35:24 瀏覽:576
有明字的成語 發布:2024-11-02 13:09:39 瀏覽:256
成語難點的 發布:2024-11-02 11:47:27 瀏覽:987
動物寓言故事400字 發布:2024-11-02 11:47:26 瀏覽:58
帶又字的成語 發布:2024-11-02 11:42:04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