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閣序典故
① 《騰王閣序》的所有典故加解釋
這是我自己多年前注釋的《滕王閣序》。里頭有所有的典故加解釋。希望你能滿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zhěn),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qǐ )戟(jǐ)遙臨;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lǎo)(10)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yán)驂騑(cān fēi)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fú )渚,窮島嶼之縈(yíng)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yū)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gě)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zhú)。雲銷雨霽(jì),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lǐ)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chuán)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è)。睢(suī)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zūn);鄴(yè)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miǎn)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kùai)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hūn)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chuǎn);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què)之長風。舍簪(zān)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tāo)陪鯉對;今茲捧袂(mèi),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yán)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1 翼軫:天文學家把星宿的分布與地面的區域對應劃分,稱為分野。翼、軫都是星宿名,南昌在翼、軫分野之內。
2 衡廬:衡山(屬衡州)、廬山(屬江州)。地接衡廬,是說南昌在地域上與兩山相接。
3 蠻荊、甌越:古少數民族名,至唐已都漢化
4 「吳之未滅也,鬥牛之間常有紫外紫氣。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偉象,乃要煥宿,因登樓仰觀。華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大耳。』華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煥遣使送一劍與華,留一自佩。」
5 《後漢書·徐稚傳》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 惟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後舉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6 台隍:六朝時的台城,故址在南京雞鳴山南。隍,即城池,城鎮,此指建於高處的城池。
7 棨(qǐ )戟(jǐ):有繒衣的戟。為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一種儀仗
8 襜(chān )帷(wéi):車帷,古時馬車四周的布簾。7,8均為復詞,二字實指一義
9 秋季七八九三個月分別稱孟秋、仲秋和季秋
10 潦:雨後積水
11 儼:整頓。驂騑:駕在服馬兩側的馬。《墨子·七患》:「徹驂騑,塗不芸。」後指駕車之馬。
12 桂殿:相傳月宮之上桂樹生長茂盛,故以桂殿稱月宮,引為華美建築。蘭宮:傳為趙飛燕所居宮殿。
13 披:推開。甍:屋脊。
14 盈視其山野曠,駭矚其山川紆
15 閭:里大門。閻:里二門
16 區:小房屋。
17 彭蠡:古澤
18 遙:遙望。遄:快速
19 睢園:西漢梁孝王劉武,劉邦的孫子,文帝的兒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於梁,以開封為都城。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文中說的「睢園」。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也為保衛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亂後,遂在梁國大興土木。他以睢陽為中心,依託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後人稱為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餘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常在這里獰獵、宴飲,大會賓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雲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20 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歸去來辭》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21 「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過《公宴詩》,詩中有句「朱華冒綠池」。朱華,字面是紅色的花,這里指荷花(芙蓉)。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曾任臨川內史。這里稱謝靈運是稱官職,和稱王安石為王臨川(籍貫)不同。曹植與謝靈運分處魏晉時代的首尾兩端,植是出漢音,啟魏響,靈運是出東晉,啟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詩歌承繼亦有淵源。謝靈運對曹植的才華非常崇拜,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22 謝靈運在《擬魏太子鄴中詩集序》中所說「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另有解為《文選》劉琨《答盧諶》:「音以賞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暢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李善註:「四美,音、味、文、言也。」。個人認為前說在文章結構和思想傳承上都較為靠譜。第一段客套話說完之後,便寫「良臣」,第三段「美景」,第四段賞心樂事。二難當指賢主嘉賓。另有解二難為《世說新語·規箴》中的典故:
何晏、鄧颺令管輅作卦,雲:「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輅稱引古義, 深以戒之。颺曰:「此老生之常談。」晏曰:「知幾其神乎,古人以為難,交疏 吐誠,今人以為難。今君一面,盡二難之道,可謂『明德惟馨』。《詩》不雲乎,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並注引之。
23 南溟:語出《莊子·逍遙游》。天柱語出《山海經·神異經》:「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員周如削,銅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北辰指北極星。此句有暗喻宦海深沉,皇恩遠淼之意。
24 帝閽:天帝的守門人。《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宣室:西漢未央宮的正殿,是皇帝召見大臣議事的地方。賈誼貶謫長沙四年後,漢帝曾召他回長安,在宣室中問以鬼神之事。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25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節選)馮唐者,其大父趙人。父徙代。漢興徙安陵。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祛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於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父知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上曰:「何以?」 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而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讓曰:「公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
當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那,殺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為意,乃卒復問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 ,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軍功爵賞皆決於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於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遣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百金之士十萬,是以北逐單於,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是之時,趙幾霸。其後會趙王遷立,其母倡也。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今臣竊聞魏尚為雲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雲中之塞。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終日力戰,斬首捕虜,上功幕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雲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臣誠愚,觸忌諱,死罪死罪!」文帝說,是日令馮唐持節赦魏尚,復以為雲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
蘇軾·《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26 《漢書·卷四·賈誼列傳》:然 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之。於是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絳、 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毀誼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 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以誼為長沙王太傅。
27 《漢書·卷八十三·逸士傳》:(鴻)仰慕前世高士,而為四皓以來二十四人作頌。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曰:「陟彼北芒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肅宗聞而非之,求鴻不得。乃易姓運期,名耀,字侯光,與 妻子居齊魯之間。……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 仰視,舉案齊眉。(至此引出一成語,無他意)
28 《晉書·列傳第六十》: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厲,常食不過菜及干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終始不易。
29 《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30 賒:遠。東隅:東方,日之東方為晨,故代指晨時。桑榆:夕陽的余輝照在桑榆樹梢上,借指落日餘光處。典見《後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31 《後漢書··卷七十六·循吏列傳》:孟嘗字伯周,會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為戶曹史。上虞有寡婦至孝,養姑。姑年老壽終,夫娣先懷嫌忌,乃誣厭苦供養,加鴆其母,列訟縣庭。郡不加尋察,遂結竟其罪。嘗先知枉狀,備言之於太守,太守不為理。嘗哀泣外門,因謝病去,婦竟冤死。自是郡中連旱二年,禱請無所獲。後太守殷丹到官,訪問其故,嘗詣府具陳寡婦冤誣之事。因曰:「昔東海孝婦,感天致旱,於公一言,甘澤時降。宜戮訟者,以謝冤魂,庶幽枉獲申,時雨可期。」丹從之,即刑訟女而祭婦墓,天應澍①雨,谷稼以登。嘗後策孝廉,舉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遷合浦太守。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阯郡界。於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於道。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當還,吏民攀車請之。嘗既不得進,乃載鄉民船夜遁去。隱處窮澤,身自耕傭。鄰縣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餘家。桓帝時,尚書同郡楊喬上書薦曰:「嘗安仁弘義,耽樂道德,清行出俗,能幹絕群。前更守宰,移風改政,去珠復還,飢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財產易積,掌握之內,價盈兼金,而嘗單身謝病,躬耕壟次,匿景藏采,不揚華藻。臣不敢苟私鄉曲,竊感禽息②,亡身進賢。」嘗竟不見用,年七十,卒於家。
32 《魏氏春秋》:(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經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反。
33 《漢書·卷六十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載:「 南越 與 漢 和親,乃遣 軍 使 南越 ,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 自請:『願受長纓,必羈 南越王 而致之闕下。』」
34 《後漢書·班超傳》: 「超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宋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三十六》:宗愨,字元干,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註明:此宋為南北朝宋)
35 《晉書·列傳第四十九》安嘗戒約子侄,因曰: 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 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玉樹臨風,語亦出於此。
36 《烈女傳·卷一·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於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 「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37 《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38 捧袂:拱手。龍門:謂聲望高的人的府第。
39 楊意:楊得意,舉薦司馬相如之人。《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居久之,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 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說,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
40 《呂氏春秋·本味篇》:俞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俞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41 蘭亭所指,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人聚會蘭亭,留下《蘭亭集》的盛宴。《晉書·石崇傳》:「 崇 有別館在 河陽 之 金谷 ,一名 梓澤 。送者傾都,帳飲於此焉。」
②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全部
最佳答案 1、徐孺下陳蕃之榻。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縮,節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構勻稱、節奏整齊。
2、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西漢梁孝王劉武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課文中說的「睢園」。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3、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4、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這兩句直譯就是:「向夕陽西下之處遠望長安,在雲霧繚繞之間遙看吳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往西可以望見長安,往東可以望見蘇州。但它同時又是用典,還應有深層含義。表層就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游目騁懷,視野開闊,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含蓄地表達自己象陸機一樣少年高才,而同時又流露了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感慨。
5、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游》」,「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神異經》。天柱,極言其高。「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託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文的感慨。
6、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帝閽就是天帝的守門人。《列子•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閽原是屈原辭賦中想像的神靈。《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我叫天門守衛把門打開,他卻倚靠天門把我呆望。)
7、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
「李廣難封」的典故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與從弟李蔡俱事漢,「蔡為人在中下,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後遂用「李廣難封」「李廣未封」「李廣不侯」等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8、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於是一年之內超遷為太中大夫。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並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
9、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事見《後漢書•梁鴻傳》《後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受業,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刻苦,受業期間曾遍覽古今典籍,經史子集無所不通。學成後梁鴻被分配到上林苑牧豬,雖然專業不對口,倒也樂得做他的「豬倌」。一天閑來無事,梁鴻和他的豬們在曬太陽,有兩只小豬在泥坑裡打滾。梁鴻看見了,就對小豬說:「豬啊豬,其實我是很羨慕你們的。從前有一位莊周老伯伯說過,郊祭時用的犧牛,雖然平時用好養料喂養,又披以紋綉,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時,這條牛想作一頭小豬,這可能嗎?所以我不願意做卿相,不願意被國事羈絆,我寧願作一個小豬在污水溝里游戲,這樣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一次,梁鴻誤遺火種,燒毀了人家部分財物,他便尋訪到那戶人家詳細地詢問了主家的損失,然後以豬作價抵償。那家主人為人刻薄,以為賠少了,梁鴻說我家貧沒什麼財物,就讓我為你干幾年活吧。主人便讓他做護院,梁鴻克盡職守。幾位鄰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責備那家主人。主人便要將豬歸還給他,梁鴻拒辭不受,也不再當豬倌,徑回老家平陵去了。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過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詩,每句後面有一個「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覽腳下的帝京城,宮室是多麼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勞苦,卻遠遠地沒有盡頭。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梁鴻聞訊後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五百多年後,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梁鴻被迫害的命運表達了深深的感慨。然而太平的日子並不長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齊魯,梁鴻見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攜妻子和一個兒子南逃。梁鴻夫婦逃至吳地(今蘇州一帶)後,在富商門下做僱工,全家三口總算有了個安身的棲所。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頭直視,就半曲身子將盛著飯菜的托盤舉至眉前端給丈夫吃。這就是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有一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於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問,閉門著書十餘篇。後代文人常引「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自己一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
10、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前一個典故出自《晉書•吳隱之傳》。晉人吳隱之上任途中,經過一處泉水,名叫貪泉,據說喝了這水人就變得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寫了一首詩,大意說不存貪心的人喝了這水不會變貪。他到任後,非常廉潔。後一個典故出自《莊子•外物篇》。大意說莊周向監河侯借糧食,監河侯答應等封邑地方的賦稅徵收到手後借給他一大筆錢。莊周聽了生氣說,車轍中的鮒魚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時間去取西江之水,就等於將鮒魚置於枯魚之肆。
11、北海雖賒,扶搖可接。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莊子•逍遙游》:「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 而上者九萬里。」文章藉此表達作者不甘沉淪的思想
12、「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成語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有損失,後來終於得到勝利;年輕時荒廢了,年紀大後努力還不遲。出自《後漢書•馮異傳》。
13、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為民興利除弊,百姓稱為神明。但由於志趣高尚,潔身自好,長期不得升遷,後來隱居耕田。桓帝時,雖有人多次舉薦他,但終不見用。年七十,死於家。
14、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阮籍藉此宣洩對現實不滿的苦悶心情。作者認為這種行為是消極的,不打算仿效。這是反面用典, 「猖狂」與今義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氣勢洶洶。這里指狂放,不拘禮節。
15、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終軍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只要給他一根長繩,定把南越王縛至漢朝宮廷來。後果然說服南越歸漢。
16、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有懷投筆:有投筆從戎的懷抱。投筆從戎的故事,班超最初在官府中從事抄寫工作,他從軍以後,帶兵將西域全境統一於東漢後人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今天把大學生當兵服役叫「攜筆從戎」。宗愨:字元干,南朝宋南陽人。《宋書 •宗愨傳》:「宗愨,字元干,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愨年少時,炳問其志,答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唐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現比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也形容事業迅速地向前發展。成語一般寫作「乘風破浪」。
17、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謝家:晉朝謝安、謝玄的家庭。寶樹:謝玄曾以「芝蘭玉樹」比喻好子弟。所謂「芝蘭玉樹」,其典出自《晉書•謝安傳》:「(謝玄)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契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孟母三遷是有名的典故孟子,其實小的時候非常頑皮淘氣。為教育他學好,其母親花費了很多心思。據說其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第一次他家住在墳墓附近,孟子小時候專門學埋死人,哭死人,孟母覺得這不是我的孩子所住的地方,就搬到城裡去了,誰知這是一個農貿市場附近,孟子又和小夥伴玩起做買賣的游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利於孩子專心讀書,再次搬家,搬到一所學校附近。
18、他日趨庭,叨陪鯉對。出自《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說話沒有依據)。』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立身沒有準則)。』鯉退而學禮。」他日:來日。趨庭:恭敬地快步走過庭前。作為典故,「趨庭」「鯉對」「庭對」都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庭訓」多指父親的教誨或培育。叨陪:慚愧地用以自比。鯉:孔鯉,孔子之子。對:指庭對,有接受教誨之意。
19、今茲捧袂,喜托龍門。龍門:據《後漢書•李膺傳》載,李膺當時名聲很大,被他接待的讀書人,感到慶幸,稱為登龍門。後來往往把登龍門用來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榮耀。龍門:在現在山西省稷山縣和陝西省韓城縣之間的黃河中,那裡水險流急,河裡的大魚聚集龍門的下邊上不去,據傳說,上去的魚將化為龍,因此,「登龍門」往往用來比喻士子忽然得到榮耀,「鯉魚跳龍門」即此意;也用來比喻由於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
20、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事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楊意:楊得意的省稱。撫:撫弄。凌雲:指司馬相如的《大人賦》。楊得意是漢武帝時一位掌管天子獵犬的官員,向武帝推薦了司馬相如。
21、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鍾期:即鍾子期,春秋時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裡在想高山或流水,鍾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後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難得的知音、知己。
22、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蘭亭:在今浙江省紹興西南。晉朝王羲之曾和群賢宴集於此,賦詩作文,作有《蘭亭集序》,文壇上傳為佳話。梓澤:晉朝石崇的金谷園,又名梓澤,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會於此。
23、「請灑潘江,各傾陸海」。潘江陸海:鍾嶸《詩品》:「陸(機)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為成語,一般寫作「陸海潘江」。這里用來形容眾賓客的文才。
③ 滕王閣序 典故
1、馮唐易老
譯文: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
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後世遂用「馮唐易老、馮唐已老、老馮唐、嘆馮唐」等慨嘆生不逢時,命運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為。這就是「馮唐易老」的典故由來。
2、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譯文: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難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時代?
《後漢書'梁鴻傳》記載,梁鴻,東漢人,因作詩諷刺君王,得罪了漢章帝,被迫逃到齊魯一帶躲避。文章藉此抒發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
3、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譯文:使賈誼遭受委屈,貶於長沙,並不是沒有聖明的君主
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為最年輕者,每次參議詔令,諸博士尚未能言,賈誼即盡為之對答,並得到眾人的贊同。於是一年之內超遷為太中大夫,漢文帝對賈誼的才能頗為賞識,擬任賈誼為公卿。
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並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後轉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他自恨失職,一年後也憂郁而死,年僅33歲。
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譯文:物類的精華,是上天的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的區間。
據《晉書·張華傳》,晉初,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張華請教精通天象的雷煥,雷煥稱這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張華命雷煥為豐城令尋劍,果然在豐城(今江西省豐城市,古屬豫章郡)牢獄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內有龍泉、太阿二劍。後這對寶劍入水化為雙龍。
5、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譯文:雁群感到寒意而發出的驚叫,鳴聲到衡陽之浦為止。
相傳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歸。文章藉此說明水邊斷斷續續地傳來一陣陣驚寒的雁聲。
④ 《騰王閣序》詞中所涉及到的典故!!急!!謝
1、「徐孺下陳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豐城人。東漢時名士,滿腹經綸而淡泊名利,時稱「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時候就很聰明。十五歲時來到今豐城、南昌、進賢三縣交界的櫧山,拜當時著名學者唐檀為師。唐檀去世以後,徐孺子便在櫧山過起長期的隱居生活,一面種地,一面設帳授徒。他曾一度外出遠游,向大儒樊英、黃瓊請教,得益非淺,使他成為當時頗有名望的學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員多次舉薦,但他都謝絕了。徐稚非常清高自持。據《資治通鑒》載,徐稚早年拜黃瓊為師,可當黃瓊做了大官之後,徐稚就主動與黃瓊斷絕了來往,專心在家務農而不再交遊士林。至黃瓊死後,稚往吊之,哭得很傷心,但他不通報姓名,以至在場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認識他。東漢名臣陳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當地就急著找名流徐孺子請教天下大事,隨從勸諫應該先到衙門去,結果被他臭罵。當時徐稚已年過50歲,當陳蕃派人將他從櫧山請來時,專門為他准備了一張可活動的床,徐稚來時放下,走後掛起。因此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把徐稚作為江西「人傑地靈」的代表。今南昌市有名勝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釣之處,為豫章十景之一。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園。
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縮,節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構勻稱、節奏整齊。節縮在古漢語中多用於姓名。本篇下文還有「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楊意」是「楊得意」的節縮,「鍾期」是「鍾子期」的節縮。
2、「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西漢梁孝王劉武,劉邦的孫子,文帝的兒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於梁,以開封為都城。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課文中說的「睢園」。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也為保衛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亂後,遂在梁國大興土木。他以睢陽為中心,依託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後人稱為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餘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常在這里獰獵、宴飲,大會賓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雲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歸去來辭》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3、「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過《公宴詩》,詩中有句「朱華冒綠池」。朱華,字面是紅色的花,這里指荷花(芙蓉)。曹植是建安文學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詩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一連三聯對偶,後兩聯尤為工整;「被」字,「冒」字見出作者選詞用字的匠心。「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曾任臨川內史。這里稱謝靈運是稱官職,和稱王安石為王臨川(籍貫)不同。曹植與謝靈運分處魏晉時代的首尾兩端,植是出漢音,啟魏響,靈運是出東晉,啟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詩歌承繼亦有淵源。鍾嶸在《詩品》中說:「宋臨川太守謝靈運(詩),其源出於陳思。」謝靈運對曹植的才華非常崇拜,曾說過一句比較狂的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這里將曹植和謝靈運兩人的事跡一起引用,是很恰當很自然的。
4、「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這兩句直譯就是:「向夕陽西下之處遠望長安,在雲霧繚繞之間遙看吳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往西可以望見長安,往東可以望見蘇州。吳會,課本無注,當指吳郡的都會,即江蘇省蘇州市。一說「會」讀kuài ,秦漢時會稽郡的郡治在吳縣(即今蘇州),郡、縣相連,稱為吳會。而從對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長安」對「吳會」,單個地名對單個地名)。但它同時又是用典,還應有深層含義。教參書認為「日下」一典源出《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此典多比喻嚮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業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之意(參見《常用典故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這樣理解還不夠,它只能說明上句,不能說明下句,即不能解釋為何「日下」與「雲間」相對。其實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說新語·排調》: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共語。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說的是:晉代文學家陸雲(字士龍)、荀隱(字鳴鶴)兩人互不相識,一起在張華(字茂先,任過中書令,右光祿大夫)家中會面。張華讓他們交談,因為兩人都有突出的才學,要他們別說平常的俗話。陸士龍拱手說:「我是雲間的陸士龍。」荀鳴鶴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鳴鶴。」西晉兩位名人陸雲和荀隱初次會面時的「脫口秀」是一副藝術性頗高的人名對,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對聯的濫觴。士龍、鳴鶴分別是二人的表字,構成了天然的對偶。因為風從虎,雲從龍,所以才思敏捷的陸士龍自稱「雲間陸士龍」。荀隱是洛陽人,洛陽是西晉都城。《辭源》:「封建社會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為日下。」故荀隱自稱「日下荀鳴鶴」。陸雲是松江(今上海)人,因為這一副「對聯」,後來上海得到一個雅稱「雲間」。也因為這副對聯的有名,以「雲間」對「日下」,成為詩家常用的駢語。清李漁《笠翁對韻》:「名動帝畿,西蜀三蘇來日下;壯游京洛,東吳二陸起雲間。」由於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裡兩層意思。表層就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游目騁懷,視野開闊,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如果知道有關背景知識,就還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來含蓄地表達自己象陸機一樣少年高才,而同時又流露了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應。這樣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貫通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氣盛,再加上自己才華橫溢,很容易產生心高氣傲的心理。後來,果然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還連累老父也被貶官受罰。一時間,使王勃有一種從雲端里跌落下來的感覺。為懷才不遇而傷感,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遙望京都長安如在天邊一樣遙遠,指看吳會也似乎遠在飄渺的雲海之間一般虛無。這正是王勃當時對政治前途傷心失落情緒的真實表現。如果只是「西望長安,遙看吳會」,怎能傳達出這種復雜的情感呢?用典的好處之一是言簡意豐,以少勝多,能「寓萬於一」,較好地傳達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
5、「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游》:「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神異經》:「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員周如削,銅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極言其高。「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託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文的感慨。
6、「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帝閽就是天帝的守門人。《列子·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閽原是屈原辭賦中想像的神靈。《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我叫天門守衛把門打開,他卻倚靠天門把我呆望。)詩人在想像中上下求索,來到天界,他去叩帝閽,然而帝閽卻拒絕為他通報,這天上實際是人間的象徵,表明詩人重新獲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徹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閽」「叩帝閽」等來表達忠於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將民情達於聖聽之意。揚雄《蜀都賦》:「選巫咸兮叫帝閽」。張衡《思玄賦》:「叫帝閽使辟扉兮,覿天皇於瓊宮。」杜甫《塞蘆子》:「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袁崇煥《浣衣里》:「精誠叩帝閽,願化一寸鐵。」「帝閽」在王勃文中實際上是指稱國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稱天子一樣。因為前為「懷」而不是「叫」「叩」,後又接「不見」;且與下句「宣室」相對稱,都是暗指當朝皇上。教參譯「懷帝閽而不見」為「思念皇宮卻看不見」,不如譯作「懷念朝廷卻不得召見」。「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嘆息難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時巧妙地為下文「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作鋪墊。宣室:西漢未央宮的正殿,是皇帝召見大臣議事的地方。賈誼貶謫長沙四年後,漢帝曾召他回長安,在宣室中問以鬼神之事。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這兩句是說,自己懷念朝廷,可是什麼時候才能侍奉國君呢?
7、「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後世遂用「馮唐易老、馮唐已老、老馮唐、嘆馮唐」等慨嘆生不逢時,命運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為。史記上對馮唐主要記載了一件事,馮唐和漢文帝在有旁人在場時聊天,談到古代名將,認為廉頗和李牧很有指揮才能。文帝大發感慨,說我要有廉頗和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就好了。馮先生馬上說你就是有了廉頗和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過文帝在皇帝中是一個脾氣特別好的人,換了別人做皇帝,馮唐差不多就要殺頭了。等了一會文帝又回來,說你就是批評我也應該在私下裡說,怎麼大庭廣眾不給面子呢?馮唐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迴避。我認為陛下對士兵太差了,獎賞太輕,懲罰太重。雲中郡守魏尚只多報了六個腦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職,判處一年刑期。由此說來,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恍然大悟,馬上任命馮唐為特使去雲中郡赦免了魏尚。這就是蘇東坡詞《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典故由來。景帝上任之後,馮唐做了楚相,後來被景帝免了職。到武帝上台後,馮已經九十多了。這就是「馮唐易老」的典故由來。
「李廣難封」的典故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與從弟李蔡俱事漢,「蔡為人在中下,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後遂用「李廣難封」「李廣未封」「李廣不侯」等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漢代名將李廣英勇善戰,才略過人,一生與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遠揚,匈奴望風而逃,稱之為「飛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都是贊揚他的名句。然而李廣沒有能夠裂土封侯,引來史家一片惋惜,民間無數惆悵。
武帝時代,本是開疆拓土、重獎軍功的年代,李廣從弟李蔡文帝時同為中郎,景帝時一同抗擊匈奴,被封樂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戰功,並且李蔡人品、才能、名聲遠不及李廣,官名、爵位卻在李廣之上。李廣的兒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著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奪左賢王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甚至李廣的部屬軍吏也有不少以軍功取侯。偏偏李廣本人馳騁疆場,戎馬一生,歷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難以封侯,最後還自殺身亡,其原因何在?千百年來,人們提出種種看法。有人說是他命不好,王維《老將行》:「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有人說他雖然作戰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頭腦和治軍才能。更有人說是漢武帝重用外戚,寵信衛青、霍去病,而並不真正器重李廣,甚至故意排擠他,不給他立功的機會。後世多把李廣作為有才華而無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將人生的窮通得失看作常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則是從歷史中擷取的兩個實例,用來寬慰包括自己在內的失意之人。
8、「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為最年輕者,每次參議詔令,諸博士尚未能言,賈誼即盡為之對答,並得到眾人的贊同。於是一年之內超遷為太中大夫,漢文帝對賈誼的才能頗為賞識,擬任賈誼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並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後轉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他自恨失職,一年後也憂郁而死,年僅33歲。***《詠賈誼》:「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古代賈誼常作為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9、「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事見《後漢書·梁鴻傳》《後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受業,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刻苦,受業期間曾遍覽古今典籍,經史子集無所不通。學成後梁鴻被分配到上林苑牧豬,雖然專業不對口,倒也樂得做他的「豬倌」。一天閑來無事,梁鴻和他的豬們在曬太陽,有兩只小豬在泥坑裡打滾。梁鴻看見了,就對小豬說:「豬啊豬,其實我是很羨慕你們的。從前有一位莊周老伯伯說過,郊祭時用的犧牛,雖然平時用好養料喂養,又披以紋綉,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時,這條牛想作一頭小豬,這可能嗎?所以我不願意做卿相,不願意被國事羈絆,我寧願作一個小豬在污水溝里游戲,這樣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一次,梁鴻誤遺火種,燒毀了人家部分財物,他便尋訪到那戶人家詳細地詢問了主家的損失,然後以豬作價抵償。那家主人為人刻薄,以為賠少了,梁鴻說我家貧沒什麼財物,就讓我為你干幾年活吧。主人便讓他做護院,梁鴻克盡職守。幾位鄰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責備那家主人。主人便要將豬歸還給他,梁鴻拒辭不受,也不再當豬倌,徑回老家平陵去了。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過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詩,每句後面有一個「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覽腳下的帝京城,宮室是多麼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勞苦,卻遠遠地沒有盡頭。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梁鴻聞訊後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五百多年後,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梁鴻被迫害的命運表達了深深的感慨。然而太平的日子並不長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齊魯,梁鴻見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攜妻子和一個兒子南逃。梁鴻夫婦逃至吳地(今蘇州一帶)後,在富商門下做僱工,全家三口總算有了個安身的棲所。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頭直視,就半曲身子將盛著飯菜的托盤舉至眉前端給丈夫吃。這就是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有一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於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問,閉門著書十餘篇。後代文人常引「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自己一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
10、「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前一個典故出自《晉書·吳隱之傳》。晉人吳隱之上任途中,經過一處泉水,名叫貪泉,據說喝了這水人就變得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寫了一首詩,大意說不存貪心的人喝了這水不會變貪。他到任後,非常廉潔。「酌貪泉而覺爽」表達了廉潔的人絕不會受外界污濁的侵蝕,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保持純正。後一個典故出自《莊子·外物篇》。大意說莊周向監河侯借糧食,監河侯答應等封邑地方的賦稅徵收到手後借給他一大筆錢。莊周聽了生氣說,車轍中的鮒魚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時間去取西江之水,就等於將鮒魚置於枯魚之肆。後來形成了成語「涸轍之鮒」,用以比喻處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的人。《莊子·大宗師》:「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相煦以濕,不若相忘於江湖。」又有成語「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課文中引用這個典故意為處境艱難但能自得其樂。
11、「北海雖賒,扶搖可接。」(略)
12、「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成語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有損失,後來終於得到勝利;年輕時荒廢了,年紀大後努力還不遲。出自《後漢書·馮異傳》。
13、「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為民興利除弊,百姓稱為神明。但由於志趣高尚,潔身自好,長期不得升遷,後來隱居耕田。桓帝時,雖有人多次舉薦他,但終不見用。年七十,死於家。事見《後漢書·孟嘗傳》。關於孟嘗,有著名的成語「合浦珠還」,說的是合浦不產穀物,沿海出產珍珠,由於前任太守貪污受賄,珍珠紛紛運往相鄰的交阯郡內。孟嘗到任,革除敝端,遷離的珍珠又回到合浦。後遂用「合浦珠還」比喻人去而復還或物失而復得,對其人或其物有稱美之意。
14、「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阮籍藉此宣洩對現實不滿的苦悶心情。作者認為這種行為是消極的,不打算仿效。這是反面用典,表達了作者不甘沉淪,力求振作自強,具有自慰自勉之意。「猖狂」與今義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氣勢洶洶。這里指狂放,不拘禮節。
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所謂竹林七賢是七個魏晉時期的文人名士的總稱。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游於竹林,縱酒酣飲,弈棋賦詩,無拘無束,史稱「竹林七賢」。七人中, 阮籍、嵇康名氣最大,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他們的行為都怪誕得很。嵇康服葯,阮籍喝酒。阮籍不受世俗禮教的束縛,表現出怪誕的行為。他好喝酒,附近有美婦人當街賣酒,他經常去喝,醉了就在美婦人旁邊倒卧;他不屑遵循「男女有別」,嫂子回娘家,他為嫂子餞行並送她上路。對旁人閑話、非議,阮籍說:「孔孟禮教,與我何干?」我們現在說青白眼、青睞、垂青等,都來自阮籍的故事。阮籍見一般的凡夫俗子,以白眼對之;他喜歡和佩服的人來了,就用青眼相對。是真名士自風流,阮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超凡脫俗。
15、「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據《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終)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終軍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只要給他一根長繩,定把南越王縛至漢朝宮廷來。後果然說服南越歸漢。這兩句是說,自己跟終軍的年齡相仿,卻沒有請纓報國的門路。「請纓」作為典故,常表示殺敵報國,建功立業,投軍或出使等意。今多用於指主動請求參戰或參加某些重要而有風險的活動,或主動要求分配任務等。有贊揚的意味。如:「白衣天使紛紛請纓到抗非典一線工作」「武漢大學生請纓赴邊陲」。「請纓」現已成為普通詞語。「長纓」指縛敵的長繩,比喻克敵制勝的力量。***詩詞多次引用「長纓」的典故。《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1930):「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清平樂·六盤山》:「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16、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有懷投筆:有投筆從戎的懷抱。投筆從戎的故事,見《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尤當效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班超的父親班彪,哥哥班固,姐姐班昭(「曹大家」)都是漢代著名的史學家。班超最初在官府中從事抄寫工作,他從軍以後,受到大將軍竇固的賞識。公元94年,在竇固的推薦下,班超出使西域,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使西域全境統一於東漢。班超因功被封為定遠侯。後人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今天把大學生當兵服役叫「攜筆從戎」。宗愨:字元干,南朝宋南陽人。《宋書 ·宗愨傳》:「宗愨,字元干,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愨年少時,炳問其志,答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唐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現比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也形容事業迅速地向前發展。成語一般寫作「乘風破浪」。這兩句是說,自己羨慕宗愨乘風破浪的遠大報負,所以懷有投筆從戎的志向。
17、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謝家:晉朝謝安、謝玄的家庭。寶樹:謝玄曾以「芝蘭玉樹」比喻好子弟。上句是說自己並不象謝家子弟那樣的好,有謙虛的成分。晉、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時,謝氏最為興盛,一時人材輩出,聲譽鵲起。尤以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的謝安、謝玄、謝靈運、謝惠連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於史。所謂「芝蘭玉樹」,其典出自《晉書·謝安傳》:「(謝玄)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契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後以「芝蘭玉樹」,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也。又有「玉樹臨風」,比喻英俊瀟灑的美少年。「玉樹盈階」比喻子弟既多又好。
孟母三遷是有名的典故,出自《列女傳》(西漢劉向編)。孟子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被後世稱為「亞聖」的孟子,其實小的時候非常頑皮淘氣。為教育他學好,其母親花費了很多心思。據說其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第一次他家住在墳墓附近,孟子小時候專門學埋死人,哭死人,孟母覺得這不是我的孩子所住的地方,就搬到城裡去了,誰知這是一個農貿市場附近,孟子又和小夥伴玩起做買賣的游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利於孩子專心讀書,再次搬家,搬到一所學校附近。芳鄰:好鄰居。下句是說,自己年幼時父親也曾經擇鄰而居,使自己受過良好的教育。又有一層意思是說,自己很高興能與參加宴會的各位嘉賓結交。
18、他日趨庭,叨陪鯉對。意思是說,過些時候將到父親那裡去接受教誨。出自《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說話沒有依據)。』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立身沒有準則)。』鯉退而學禮。」他日:來日。趨庭:恭敬地快步走過庭前。作為典故,「趨庭」「鯉對」「庭對」都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庭訓」多指父親的教誨或培育。叨陪:慚愧地用以自比。鯉:孔鯉,孔子之子。對:指庭對,有接受教誨之意。
19、今茲捧袂,喜托龍門。龍門:據《後漢書·李膺傳》載,李膺當時名聲很大,被他接待的讀書人,感到慶幸,稱為登龍門。後來往往把登龍門用來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榮耀。這里是說,這次能在宴會上拜見閻公,就好象登龍門一般令人高興。龍門:在現在山西省稷山縣和陝西省韓城縣之間的黃河中,那裡水險流急,河裡的大魚聚集龍門的下邊上不去,據傳說,上去的魚將化為龍,因此,「登龍門」往往用來比喻士子忽然得到榮耀,「鯉魚跳龍門」即此意;也用來比喻由於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這里含有對閻公的奉承。
20、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意思是說,未遇到推薦自己的人,只能撫弄著凌雲之賦而嘆惜。事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楊意:楊得意的省稱。撫:撫弄。凌雲:指司馬相如的《大人賦》。楊得意是漢武帝時一位掌管天子獵犬的官員,一次武帝讀到《子虛賦》,連連稱贊,說:「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楊得意告訴武帝這篇賦是司馬相如寫的,於是武帝就召見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賦》上奏武帝,「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間。」這一句是說如果沒有遇到楊得意那樣推薦自己的人,司馬相如就只能撫凌雲之賦而自我惋惜了。下面一句是說既然遇到鍾子期那樣的知音,奏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什麼羞愧呢?這兩句的重點在後一句,作者實際上是在說這次自己遇到閻公這樣的知音,所以願意在宴會上賦詩作文。
21、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鍾期:即鍾子期,春秋時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裡在想高山或流水,鍾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⑤ 滕王閣序里的典故分別是哪些
一、出自神話傳說的典故
1、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西京雜記》卷二說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又說楊雄作《太玄》,夢見自己吐出鳳凰,飛集書上。文章藉此形容孟學士文章
之美。
2、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相傳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歸。文章藉此說明水邊斷斷續續地傳來一陣陣驚寒的雁聲。
3、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古代傳說廣州有水名貪泉,人喝了這里的水就會變得貪婪。《莊子•外物》記載的處在涸轍里的鮒魚求救的故事。文章藉此表達作者不甘沉淪的思想。
4、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傳說鯉魚跳過龍門,就可以變為飛龍。作者藉此表示,由於謁見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價。
5、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中華古今注》說,吳大帝孫權有寶劍六,其二名紫電。據《西京雜記》卷一雲,漢高祖斬白蛇劍,每十二年一加磨,鋒刃常瑩若霜雪。文章藉此誇贊王將軍。
二、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晉書•張華傳》記載:牛、斗二星之間常現紫氣,張華請南昌人雷煥來看,雷煥說那是寶劍的光芒上通於天。後來果然在南昌的豐城地下掘出了雙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寶劍出土後,星間紫氣也消失了。文章藉此來誇贊洪州地方很靈異。
2、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後漢書•徐稚傳》記載:徐稚是洪州高士,「陳蕃為(豫章)太守……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文章藉此誇贊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日下,指京都,雲間,指江蘇松江。《世說新語•排調》:「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張華)坐。張令其語。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口:『日下荀鳴鶴。』」文章藉此表現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見的心志。
4、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史記•賈誼傳》記載,漢文帝時,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後,文帝把他征回長安,召見於宣室。作者藉此表達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5、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史記》記載,漢武帝時選求賢良,有人舉薦馮唐,可是他已九十多歲了,不能做官了。又載,李廣是漢武帝時的名將,多年抗擊匈奴,軍功很大,卻終身沒有封侯。文章藉此表達年時易往,功業難就。
6、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史記•賈誼傳》記載,賈誼曾任太中大夫,對當時國
家大事多所建議,一時深受器重,後受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文章藉此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7、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後漢書•梁鴻傳》記載,梁鴻,東漢人,因作詩諷刺君王,得罪了漢章帝,被迫逃到齊魯一帶躲避。文章藉此抒發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
8、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後漢書•孟嘗傳》記載,東漢人孟嘗,為官清正廉潔,但不被重用,後來歸田。作者藉此來反襯自己不甘沉淪的思想。
9、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獨自駕車出行,在無路可
走時便痛哭而返。作者藉此來反襯自己不甘沉淪的思想。
10、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漢書•終軍傳》記載,漢武帝想讓南越王歸順,派終軍前往勸說,終軍請求給他長纓,必縛住南越王,帶回到皇宮門前。作者藉此表達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11、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後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宋書•宗愨傳》記載,南朝宋人宗愨,少年時很有抱負,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作者藉此表達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12、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晉書•謝玄傳》記載,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麼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後半句出自《烈女傳•母儀傳》記載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作者藉此表達有幸在宴會上結識了各位
名士。
13、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史記•司馬相如傳》:「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又雲:「相如即奏《大人賦》,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這兩句是說,未遇推薦之人,只能賦凌雲之賦而自惜。
14、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列子•湯問》記載的高山流水的故事。這句的意思是說既遇知音,就在宴會上賦詩作文,不以為慚。
15、蘭亭已矣,梓澤丘墟:《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的蘭亭集會的情況。《晉書•石崇傳》記載:「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這句是說,名勝之地,終難免於荒蕪。
三、出自文人詞句的典故
1、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彭澤,指陶淵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這兩句意思是說,滕王閣的宴集,勝過隱士的獨樂。《水經注》記載:「睢水又東南流,歷於竹圃。水次綠竹蔭渚,青青實望,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2、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曹植《公宴詩》有詩句:「秋蘭披長坂,朱華冒綠池。」鍾嶸《詩品》記載:「宋臨川太守謝靈運,其源出於陳思(曹植)。」這里是借曹植來比擬與會的文士將對後代文壇產生影響。
3、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莊子•逍遙游》:「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
而上者九萬里。」文章藉此表達作者不甘沉淪的思想。
4、他日趨庭,叨陪鯉對:《論語•季氏》記載:「(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作者藉此說明自己將往海南接受父教。
5、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鍾嶸《詩品》說:「余嘗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這句是說,請各位竭盡文才,寫出像潘岳、陸機那樣的好作品。
⑥ 滕王閣序典故詳細解釋
典故一:「徐孺下陳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豐城人。東漢時名士,滿腹經綸而淡泊名利,時稱「南州高士」。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據《資治通鑒》載,徐稚早年拜黃瓊為師,可當黃瓊做了大官之後,徐稚就主動與黃瓊斷絕了來往,專心在家務農而不再交遊士林。至黃瓊死後,稚往吊之,哭得很傷心,但他不通報姓名,以至在場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認識他。
東漢名臣陳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當地就急著找名流徐孺子請教天下大事,隨從勸諫應該先到衙門去,結果被他臭罵。當時徐稚已年過50歲,當陳蕃派人將他從櫧山請來時,專門為他准備了一張可活動的床,徐稚來時放下,走後掛起。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把徐稚作為江西「人傑地靈」的代表。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
典故二: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
西漢梁孝王劉武,被封於梁,以開封為都城。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課文中說的「睢園」。
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也為保衛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亂後,遂在梁國大興土木。他以睢陽為中心,依託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後人稱為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
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餘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常在這里獰獵、宴飲,大會賓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雲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歸去來辭》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典故三:「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過《公宴詩》,詩中有句「朱華冒綠池」。朱華,字面是紅色的花,這里指荷花(芙蓉)。
「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曾任臨川內史。
曹植與謝靈運分處魏晉時代的首尾,靈運是出東晉,啟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詩歌承繼亦有淵源。謝靈運對曹植的才華非常崇拜,曾說過一句比較狂的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這里將曹植和謝靈運兩人的事跡一起引用,是很恰當很自然的。
典故四:「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游》:「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神異經》:「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員周如削,銅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極言其高。
典故五:「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帝閽就是天帝的守門人。《列子·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閽原是屈原辭賦中想像的神靈。《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我叫天門守衛把門打開,他卻倚靠天門把我呆望。)
詩人在想像中上下求索,來到天界,他去叩帝閽,然而帝閽卻拒絕為他通報,這天上實際是人間的象徵,表明詩人重新獲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徹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閽」「叩帝閽」等來表達忠於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將民情達於聖聽之意。揚雄《蜀都賦》:「選巫咸兮叫帝閽」。
張衡《思玄賦》:「叫帝閽使辟扉兮,覿天皇於瓊宮。」杜甫《塞蘆子》:「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袁崇煥《浣衣里》:「精誠叩帝閽,願化一寸鐵。」「帝閽」在王勃文中實際上是指稱國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稱天子一樣。
因為前為「懷」而不是「叫」「叩」,後又接「不見」;且與下句「宣室」相對稱,都是暗指當朝皇上。譯作「懷念朝廷卻不得召見」。「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嘆息難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時巧妙地為下文「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作鋪墊。
宣室:西漢未央宮的正殿,是皇帝召見大臣議事的地方。賈誼貶謫長沙四年後,漢帝曾召他回長安,在宣室中問以鬼神之事。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這兩句是說,自己懷念朝廷,可是什麼時候才能侍奉國君呢?
典故六:「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後世遂用「馮唐易老、馮唐已老、老馮唐、嘆馮唐」等慨嘆生不逢時,命運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為。
典故七:「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為最年輕者,每次參議詔令,諸博士尚未能言,賈誼即盡為之對答,並得到眾人的贊同。於是一年之內超遷為太中大夫,漢文帝對賈誼的才能頗為賞識,擬任賈誼為公卿。
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並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後轉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他自恨失職,一年後也憂郁而死,年僅33歲。
毛澤東《詠賈誼》:「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古代賈誼常作為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⑦ 王勃的《滕王閣序》各用了那些典故
一言難盡,且聽分解:
豫章: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為漢豫章郡治。唐代宗當政之後,為了避諱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換為「南昌故郡」。所以現在滕王閣內的石碑以及蘇軾的手書都作「南昌故郡」。
故:以前的。
洪都:漢豫章郡,唐改為洪州,設都督府。
星分翼軫:古人習慣以天上星宿與地上區域對應,稱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據《晉書·天文志》,豫章屬吳地,吳越揚州當牛斗二星的分野,與翼軫二星相鄰。翼、軫,星宿名,屬二十八宿。
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陽市)。
廬:廬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以……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稱。
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婁江、東江,泛指長江中下游的江河。
帶:以……為帶。五湖在豫章周圍,如衣束身,故稱。
五湖:一說指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又一說指菱湖、游湖、莫湖、貢湖、胥湖,皆在鄱陽湖周圍,與鄱陽湖相連。以此借為南方大湖的總稱。
蠻荊: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帶。
引:連接。
甌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區。古東越王建都於東甌(今浙江省永嘉縣),境內有甌江。
物華天寶:地上的寶物煥發為天上的寶氣。
龍光射牛斗之墟:龍光,指寶劍的光輝。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處。據《晉書·張華傳》,晉初,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張華請教精通天象的雷煥,雷煥稱這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張華命雷煥為豐城令尋劍,果然在豐城(今江西省豐城市,古屬豫章郡)牢獄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內有龍泉、太阿二劍。後這對寶劍入水化為雙龍。
傑:俊傑,豪傑。靈:靈秀。
徐孺:徐孺子的省稱。徐孺子名稚,東漢豫章南昌人,當時隱士。據《後漢書·徐稚傳》,東漢名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賓客,惟徐稚來訪時,才設一睡榻,徐稚去後又懸置起來。
雄:雄偉。州:大洲。
霧列:霧,像霧一樣,名詞作狀語。喻濃密、繁盛,霧列形容繁華。「星」的用法同「霧」
采:「采」同「寀」,官員,這里指人才。
枕:占據,地處。盡:都是。
東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詩經-爾雅-釋地》:「東南之美,有會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華山之金石。」會稽就是今天的紹興,後用「東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都督:掌管督察諸州軍事的官員,唐代分上、中、下三等。
閻公:閻伯嶼,時任洪州都督。
雅望:崇高聲望。
棨戟:外有赤黑色繒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時用。這里代指儀仗。
遙臨:遠道來臨。
宇文新州:復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廣東境內)刺史,名未詳。
懿範:好榜樣。
襜帷:車上的帷幕,這里代指車馬。
暫駐:暫時停留。
十旬休假:唐制,十日為一旬,遇旬日則官員休沐,稱為「旬休」。
勝友:才華出眾的友人
騰蛟起鳳: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又:「揚雄著《太玄經》,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
孟學士:名未詳。學士是朝廷掌管文學撰著的官員。
詞宗:文壇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學家、史學家沈約。
紫電青霜:《古今注》:「吳大皇帝(孫權)有寶劍六,二曰紫電。」《西京雜記》:「高祖(劉邦)斬白蛇劍,刃上常帶霜雪。」《春秋繁露》亦記其事。
王將軍:王姓的將軍,名未詳。
武庫:武器庫。也可能是指西晉軍事家杜預,即杜武庫。
家君作宰:王勃之父擔任交趾縣的縣令。
路出名區:(自己因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出:過。
童子何知,躬逢勝餞: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這場盛大的宴會。
維:在。又有一說此字為語氣詞,不譯。
序:時序(春夏秋冬)
三秋:古人稱七、八、九月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此句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潦水:雨後的積水。
盡:沒有
儼:整齊的樣子。
驂騑:駕車的馬匹。
上路:高高的道路。
訪:看
崇阿:高大的山陵。
臨、得:到。
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嬰。有版本為「得仙人之舊館」。
長洲:滕王閣前贛江中的沙洲。
舊館:指滕王閣
層:重疊。上:上達。
飛閣流丹:飛檐塗飾紅漆。有版本為「飛閣翔丹」。(新課改上對「流丹」給出的註解是:朱紅的漆彩鮮艷欲滴)
飛閣:架空建築的閣道
流:形容彩畫鮮艷欲滴
丹:丹漆,泛指彩繪
臨:從高處往下探望。
鶴汀鳧渚:鶴所棲息的水邊平地,野鴨聚處的小洲。
汀:水邊平地
鳧:野鴨
渚:水中小洲
縈回:曲折
即岡巒之體勢:依著山崗的形式(而高低起伏)。
桂,蘭:兩種名貴的樹,形容宮殿的華麗,講究
披:開
綉闥:繪飾華美的門。
雕甍:雕飾華美的屋脊。
曠:遼闊
盈視:極目遠望,滿眼都是
紆:迂迴曲折
駭矚:對所見的景物感到驚駭。
閭閻:里門,這里代指房屋。
撲:滿
鍾鳴鼎食:古代貴族鳴鍾列鼎而食,所以用鍾鳴鼎食指代名門望族。
舸:船《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
彌:滿。
青雀黃龍:船的裝飾形狀,船頭作鳥頭型,龍頭型。
舳:船尾把舵處,這里代指船隻。
銷:「銷」通「消」,消散。
霽:雨過天晴
彩:日光。
區:天空。
徹:通貫。
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一說,「霞」為一種小飛蛾,"落「的意思為孤單,孤單的飛蛾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自有一種孤寂之情。
(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變霞鶩》)
窮:窮盡,引申為「直到」。
彭蠡:古代大澤,即今鄱陽湖。
衡陽:今屬湖南省,境內有回雁峰,相傳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返。
斷:止
浦:水邊、岸邊。
登高望遠,胸懷頓時舒暢,超逸的興致迅速升起。
遙:遠望。襟:胸襟。甫:頓時。暢:舒暢。
興:興致。遄:迅速。
爽籟:清脆的排簫音樂。籟,管子參差不齊的排簫。
遏:阻止,引申為「停止」。
白雲遏:形容音響優美,能駐行雲。《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睢園綠竹:睢園,即漢梁孝王菟園,梁孝王曾在園中聚集文人飲酒賦詩。《水經注》:「睢水又東南流,歷於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凌:超過。
彭澤:縣名,在今江西湖口縣東,此代指陶潛。陶潛,即陶淵明,曾官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
樽:酒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有酒盈樽」之句。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今日盛宴好比當年梁園雅集,大家酒量也勝過陶淵明。
鄴水:在鄴下(今河北省臨漳縣)。鄴下是曹魏興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詩。曹植在此作《公宴詩》。
朱華:荷花。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
光照臨川之筆:臨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代指即謝靈運。謝靈運曾任臨川內史,《宋書》本傳稱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另一說,四美:音樂、飲食、文章、言語之美。劉琨《答盧諶詩》:「音以賞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暢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難:指賢主、嘉賓難得。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王勃說「二難並」活用謝文,良辰、美景為時地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賞心、悅目為人事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
睇眄:看。
中天:長天。
窮睇眄於中天:極目遠望天空
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訓》高誘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來今曰『宙』。」
迥:大
盈虛:消長,指變化。
數:定數,命運。
識盈虛之有數:知道萬事萬物的消長興衰是有定數的。
吳會(kuài):古代紹興的別稱,紹興古稱吳會、會稽,是三吳之首(吳會、吳郡、吳興),唐代紹興是國際大都市,與長安齊名。同時期的詩人宋之問也有意思相近的一首詩:」薄游京都日,遙羨稽山名「。
《世說新語·排調》: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共語。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
《古代漢 語》解釋:「陸雲,字士龍,三國吳承相陸遜 孫。陸遜封華亭侯,陸氏世居華亭。華亭古 稱『雲間』。荀隱,穎川人。穎川,地近京城。 後以『日下』喻『京都』。」
字面意思是:遠望長安在夕陽下,遙看吳越在雲海間。
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見《莊子·逍遙游》。
天柱:傳說中昆侖山高聳入天的銅柱。《神異經》:「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北辰:北極星,比喻國君。《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關山:險關和高山。
悲:同情,可憐
失路:仕途不遇。
萍水相逢: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帝閽:天帝的守門人。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此處借指皇帝的宮門
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後,漢文帝復召他回長安,於宣室中問鬼神之事。宣室,漢未央宮正殿,為皇帝召見大臣議事之處。
命途:命運
齊(qí):整齊,平坦,與......一致。
不齊:就是坎坷,坑坑窪窪。王勃是指自己的仕途之路不是很順利,懷才不遇。後有「時運不濟」一詞乃出自於此,實乃後人誤以為是通假字而杜撰之,以訛傳訛,何可勝道!《禮記·學記》便有「大時不齊」一詞!
馮唐易老:馮唐在漢文帝、漢景帝時不被重用,漢武帝時被舉薦,已是九十多歲。《史記·馮唐列傳》:「(馮)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餘,不能復為官。」
李廣難封:李廣,漢武帝時名將,多次與匈奴作戰,軍功卓著,卻始終未獲封爵。
屈賈誼於長沙:賈誼在漢文帝時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聖主:指漢文帝,泛指聖明的君主。
梁鴻:東漢人,作《五噫歌》諷刺朝廷,因此得罪漢章帝,避居齊魯、吳中。
明時:指漢章帝時代,泛指聖明的時代。
機:「機」通「幾」,預兆,細微的徵兆。《易·系辭下》:「君子見幾(機)而作。」
達人知命:通達事理的人。《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老當益壯:年紀雖大,但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墜:墜落,引申為「放棄」。
青雲之志:《續逸民傳》:「嵇康早有青雲之志。」
酌貪泉而覺爽:貪泉,在廣州附近的石門,傳說飲此水會貪得無厭,吳隱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堅定。據《晉書·吳隱之傳》,廉官吳隱之赴廣州刺史任,飲貪泉之水,並作詩說:「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伯)夷(叔)齊飲,終當不易心。」
處涸轍:乾涸的車轍,比喻困厄的處境。《莊子·外物》有鮒魚處涸轍的故事。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語意本《莊子·逍遙游》。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東隅,日出處,表示早晨,引申為「早年」。桑榆,日落處,表示傍晚,引申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後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孟嘗:據《後漢書·孟嘗傳》,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後因病隱居。桓帝時,雖有人屢次薦舉,終不見用。
阮籍:字嗣宗,晉代名士,不滿世事,佯裝狂放,常駕車出遊,路不通時就痛哭而返。《晉書·阮籍傳》: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三尺:衣帶下垂的長度,指幼小。古時服飾制度規定束在腰間的紳的長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區別,士規定為三尺。古人稱成人為「七尺之軀」,稱不大懂事的小孩兒為「三尺童兒」。
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階制度是從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級的官職。
一介:一個。
終軍:據《漢書·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漢代濟南人。武帝時出使南越,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時僅二十餘歲
等:相同,用作動詞。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稱「弱冠」。
投筆:事見《後漢書·班超傳》,用漢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
宗愨:據《宋書·宗愨傳》,宗愨字元干,南朝宋南陽人,年少時向叔父自述志向,雲「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後因戰功受封。
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這里代指官職地位。
百齡:百年,猶「一生」。
奉晨昏:侍奉父母。《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昏定而晨省。」
非謝家之寶樹:指謝玄,比喻好子弟。《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接孟氏之芳鄰:「接」通「結」,結交。見劉向《列女傳·母儀篇》。據說孟軻的母親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最後定居於學宮附近。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鯉,孔鯉,孔子之子。趨庭,受父親教誨。《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孔)鯉趨而過庭。(子)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子)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捧袂:舉起雙袖,表示恭敬的姿勢。
喜托龍門:《後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楊意,楊得意的省稱。凌雲,指司馬相如作《大人賦》。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經蜀人楊得意引薦,方能入朝見漢武帝。又雲:「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
鍾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慚:鍾期,鍾子期的省稱。《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勝:名勝。不:不能。常:長存。難:難以。再:再次遇到。
蘭亭:位於中國紹興。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節,王羲之與群賢宴集於此,行修禊禮,祓除不祥。
梓澤:即晉·石崇的金谷園,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
臨別贈言:臨別時贈送正言以互相勉勵,在此指本文。
恭疏短引:恭敬地寫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一言均賦:每人都寫一首詩。
四韻俱成:(我的)四韻一起寫好了。四韻,八句四韻詩,指王勃此時寫下的《滕王閣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鍾嶸《詩品》:「陸(機)才如海,潘(岳)才如江。」這里形容各賓客的文采。
⑧ 滕王閣序有哪些典故 及典故出處
典故如下: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這四個典故連用,隱喻作者命運坎坷、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擊和因作《檄英王雞》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雖心懷憤懣之情,卻含而不露,且無金剛怒目之嫌。「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這兩個典故是隱喻目己不畏險阻、壯心不已的堅強信念。「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等典故.則隱喻自己「長風破浪」的浩氣和積極進取的決心。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
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