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文學典故大全

文學典故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1-05 20:45:26

詩詞中常用的50個典故

只知道常用的十五個典故,願能幫到你。

唐詩宋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兩座高峰,它們以其文字優美、含義深刻著稱於世,在詩詞中,典故是經常出現的,我國唐宋時期更是涌現出了李商隱、辛棄疾等用典高手,而用典因為它文字簡練、深刻,含義婉約、深刻,為古詩詞增色不少。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古詩詞常用典故二十個,當然,明天會再次更新二十個!

1、月亮:一般指思鄉,如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煜《虞美人》中「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等。

2、楊柳:因「柳」與「留」諧音,一般指離別,如柳永《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另外,楊柳又可指思鄉。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蟬:象徵高潔的品質。如駱賓王《在獄詠蟬》中「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中「我亦舉家清」和虞世南中「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4、長亭:象徵送別。如李白《菩薩蠻》中「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5、子規:象徵凄慘的氛圍。如李白《蜀道難》中「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鵑啼血猿哀鳴」,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盡子規啼」等。

6、猿鳴:象徵凄涼氛圍。如杜甫《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酈道元《水經注》中「猿鳴三聲淚沾裳」等。

7、羌笛:象徵凄切之音。如王之渙《涼州詞》中「羌笛何須怨楊柳」,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胡琴琵琶與羌笛」,范仲淹《漁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滿地」等。

8、鴻雁:象徵信使。如晏殊《清平樂》中「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誰寄」,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等。

9、芭蕉:象徵離愁別緒。如吳文英《唐多令》中「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沖《點絳唇》中「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蔣捷《一剪梅》中「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等。

10、梧桐:象徵凄苦。如白居易《長恨歌》中「秋雨梧桐葉落時」,李煜《相見歡》中「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清照《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等。

11、水:綿延不絕的哀愁。如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相見歡》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秦觀《踏莎行》中「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等。

12、紅豆:代指相思。如王維《相思》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朱彝尊《懷汪進士煜》中「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等。

13、吳鉤:代指希望建功立業。如李賀《南園》中「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辛棄疾《水龍吟》中「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等。

14、冰雪:象徵忠貞的高潔品格。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張孝祥《念奴嬌》中「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等。

15、草:反襯凄涼。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蕎麥青青」,劉禹錫《烏衣巷》中「朱雀橋邊野草花」等。

⑵ 文學上的典故

讀幾個賞析一下吧:【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唐李商隱名作《錦瑟》雲:「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詩中額聯即用此典。清黃景仁《濠梁》「夢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識我非魚,也用此意。(典見《 莊子。齊物論》)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 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如李白《感興》「峨眉艷曉月,一笑傾城歡」,又《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均用此典。(典見《漢書.外戚傳》)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游長安南庄,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代詩文中因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地言流離至京城,遇一仆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合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 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贊賞,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蘇軾《謝人見和雪後書台壁二首》之一「漁蓑句好應須畫,柳絮才高不道鹽」,即用此典。 【章台柳】 唐代詩人韓羽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居京時得一姬柳氏,才色雙全。後韓羽為淄清節度使侯希逸幕僚。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分別三年,未能團聚,因寄詞柳氏雲:「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詞雲:「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獨居,恐有意外,就出家為尼。不久被番將沙吒利劫去,後賴虞侯將許俊用計救出,始得團圓。後人就名韓羽寄柳氏詞的詞調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牆花而專指妓女之類的人物。

【桐葉題詩】

唐代詩人顧況,春日曾與詩友游覽宮城附近的苑林,在橫貫宮城的小河中揀到一 片桐葉,題詩道:「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次日,他亦以一片桐葉,題詩道:「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題罷投入河中使之緩緩流入宮牆,數日後,有人在河中又拾到一片桐葉,葉上面又有題詩:「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盪漾春風取次行。」顧況知此詩後,深為題詩者的紅顏薄命而嘆息。後遂以「桐葉題詩」喻宮女幽怨,常用於詩文之中。
【秉燭夜遊】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應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即用曹丕原語,只省一「思」字。以後又引申出秉燭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李商隱《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宋蘇軾《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均襲此意。

【無弦琴】
晉代詩人陶淵明,雖不善琴,卻置「無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適之時,便撫琴以為寄託。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作《論琴貼》,自謂曾先後得琴三具,一張比一張名貴。但「官愈昌,琴愈貴,而意愈不樂。」當其任夷陵縣令時,日與青山綠水為鄰,故琴不佳而意自適;官至舍人,學士以後,奔走於塵土之間,名利場上,思緒昏亂,即彈奏名琴,也索然無趣了。因雲:「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適,無玄也可。」蘇軾《琴詩》雲;「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匝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聽? 」此均言聲音不在琴,其意均從陶淵明「無弦琴」一事翻出。典見《昭明太子集.陶靖節傳》。

⑶ 求中國較長的文學典故

【典 故】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典故】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家離墓地很近,就常常玩辦理喪事的游戲,他母親說:「這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於是搬遷到集市旁邊,孟子又做學商人賣東西的游戲。他母親說:「這也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學堂旁邊。於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讓食物的禮儀的游戲,他母親說:「這里可以用來安頓我的兒子。」他們就在那裡住了下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典故】邯鄲學步
從前有個人認為趙國的東西好,他認為連趙國人走路也很漂亮,便帶上盤纏去邯鄲學習怎樣走路。學習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樣走的,於是只好爬著回家去,看見的人哈哈大笑。
【典故】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不會隨船而前進。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典故】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裡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隻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隻、第三隻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麼多便宜事啊。農民不但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就連他的田地也荒蕪了。
【典故】一竅不通
商朝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殘暴的國王叫做紂王,紂王非常喜愛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樂,根本不管國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過的好不好!他還聽信妲己的話,殺了很多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紂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氣的勸紂王說:「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裡面,不可以亂殺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你應該要振作起來,替國家和老百姓做點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後,心裡很不高興:「這個比干真多管閑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來,我一定要好好教訓他!」
妲己就跑去對紂王說: 「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個忠臣的話,你為什麼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開,把他的心肝拿出來獻給您呢!」
紂王聽了妲己的話後,說:「對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獻給我呀!妲己真是聰明呀!」紂王立刻下令賜比干剖胸而死。
後來,這件事被記在《呂氏春秋》這本書中,其中有一段話:「紂心不通,安以為惡,若其一竅通,則比干不殺矣!」意思是說,如果紂王的心通了一竅,就不會做出糊塗事把比干殺了!
從此以後,大家就把這句話引伸成「一竅不通」這句成語,用來罵一個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塗!
【磨杵成針】
傳說李白小時不愛學習,很貪玩。一天,他逃學到小溪邊,看見一位老婆婆手裡拿著根鐵杵(鐵棍),在一塊大石頭上磨。
李白問:"你磨鐵杵作干什麼?"
老婆婆回答:"我給女兒磨一根綉花針。"
李白又問:"這么粗的鐵杵,什麼時候才能磨成綉花針呢?"
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
李白聽後很有感觸,回家刻苦用功,終於成為唐代大詩人。
"磨杵成針"比喻只要有恆心,再難的事也能做成。
【黃粱一夢】
呂洞賓名岩,字洞賓,自號「純陽子」。唐京兆府(今陝西省長安縣)人。傳說他的母親要生他的時候,屋裡異香撲鼻,空中仙樂陣陣,一隻白鶴自天而下,飛入他母親的帳中就消失。生下的呂洞賓果然氣度不凡,自小聰明過人,日記萬言,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後來呂洞賓游廬山,遇火龍真人,傳授天遁劍法。64歲時,呂洞賓游長安,在酒肆遇見一位羽士在牆壁上題詩,呂洞賓見他狀貌奇古,詩意飄逸,問他姓名。羽士說:「我是雲房先生。居於終南山鶴嶺,你想跟我一起去嗎?」呂洞賓凡心未盡,沒有答應。這位雲房先生就是鍾離權。
到了晚上,鍾離權和呂洞賓一同留宿在酒肆中。雲房先生獨自為他做飯,這時呂洞賓睡著了,他夢見自己狀元及第,官場得意,子孫滿堂,極盡榮華;忽然獲重罪,家產被沒收,妻離子散,到老後孑然一身,窮苦潦倒,獨自站在風雪中發抖,剛要嘆息,突然夢醒,鍾離權的飯還沒熟,於是鍾離權題詩一首「黃良猶未熟,一夢到華餚」。呂洞賓驚道:「難道先生知道我的夢?」鍾離權道:「你剛才的夢,生沉萬態,榮辱千端,五十歲如一剎那呀!得到的不值得歡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場夢。」於是呂洞賓下決心遂棄家拜鍾離權為師,入終南山修道。呂洞賓有了道術和天遁劍法,斬妖除害為民造福。呂洞賓在八仙中最為出名,有關他的傳說很多。
【相煎太急】
曹植 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後, 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大法(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說曹丕聽了以後「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於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盲人摸象】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蘿卜。」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凈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四個盲人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樣子。而實際上呢?他們一個也沒說對。後以「盲人摸象」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寓言諷刺的對象是目光短淺的人。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 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應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實情況 。
【玩火自焚】
春秋初;衛國的公子州吁公然刺殺自己的哥哥衛桓公,自己當了國君。他當政後,一方面殘酷地搜括百姓錢財,一方面拉攏 宋、陳、蔡等諸侯國一起攻打鄭國,藉以樹立自己的威望,轉移國內百姓對他的反抗情緒。
魯隱公得知州吁弒兄篡位的事後,向大夫眾仲道: 「依你看,州吁這次奪權能夠成功嗎?他的國君位置能長久保住嗎?」 眾仲搖搖頭,說:「州吁依靠武力興兵作亂,給百姓帶來災難,百姓決不會支持他。他如此殘忍凶暴,沒有親近的人願意跟隨他。眾人反對,親信背離,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接著,眾仲又換一個角度說: 「兵,就像火一樣。一味地用兵而不知加以收斂和節制,結果必然自己燒死自己。依我看,等待他的將是失敗。」
果然,不到一年,衛國人在陳國的幫助下,推翻了州吁的殘酷統 治,而且將他殺了。
【家徒四壁】
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在梁孝王死後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貧寒,生活十分艱難。他的朋友鄰邛縣令王吉邀請他去大財主卓王孫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孫的寡婦女兒卓文君,兩人私訂終身,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開始過他們清苦的生活
【目無全牛】
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一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嫻熟,刀子在牛骨縫里靈活地移動,沒有一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一個勁誇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了,對牛的結構完全了解。
【指鹿為馬】
二世三年(前207),章邯等率兵包圍了巨鹿,楚國上將軍項羽率領楚兵前去援救巨鹿。冬天,趙高擔任丞相,終於判決殺了李斯。夏天,章邯等作戰多次敗退,二世派人去譴責章邯,章邯害怕了,就派長史司馬欣回京匯報情況,請求指示。趙高既不接見,也不信任。司馬欣害怕了,趕緊逃離,趙高派人去追,沒有追到。司馬欣見到章邯說:「趙高在朝廷中掌權,將軍您有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這時,項羽加緊進攻秦軍,俘虜了王離,章邯等人就率兵投降了諸侯。八月己亥日,趙高想要謀反,恐怕群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計謀進行試驗,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把鹿說成是馬。」問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開始畏懼趙高了。
【對牛彈琴】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埋頭吃草。牛並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 公明儀於是用琴模仿蚊虻的叫聲,以及小牛犢尋找母牛哞哞的聲音。牛立刻搖著尾巴,豎起耳朵,走來走去地聽起來了。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對牛彈琴:比喻說話不看對象,或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
【兩袖清風】
古往今來,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說起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他曾作過《入京詩》一首: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於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晉京什麼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高山流水】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會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兩人分別約定,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里相會。第二年,伯牙如期赴會,但卻久等子期不到。於是,伯牙就順著上次鍾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聽子期的家。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親。老人告訴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寒,積勞成疾,已經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時擔心伯牙會這在里久等,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伯牙。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欲絕。他隨老人來到子期的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曲畢,就在子期的墳前將琴摔碎,並且發誓終生不再撫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後有稱頌其事,在此築館紀念,稱為琴台,現琴台東對龜山,西臨月湖,成為武漢著名古跡勝地。
【三人成虎】
龐蔥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有一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難以相信。」龐蔥說:「有兩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我有些懷疑了。」龐蔥又說:「有三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龐蔥說:「街市上明擺著沒有老虎,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趙國到大梁的距離,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議論我的人早就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說:「我自己知道的。」
於是龐蔥告辭而去,魏王當時說自己會辨別是非,但後來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讒言。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殺雞取卵】
從前有個人,家裡養了只老母雞,這只雞特別能下蛋,可有一段時間這只雞老是不下蛋,而且還病歪歪的。那個人想,這雞不下蛋留著也沒什麼用了,就殺了這只雞,破開雞肚子後發現這只雞生病的原因原來是生了膽結石,大大小小的膽結石就像雞蛋一樣。殺雞的時候正巧鄰家的快嘴婆祥林嫂過來串門。看到後就四處亂說,說這人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隻能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
【雞鳴狗盜】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泰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鑽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捨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准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現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麼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麼還沒睡蹭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
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拔苗助長】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里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濕,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後,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裡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一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湧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為什麼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一邊念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一大截。宋國人望著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里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麼沒想到,就這么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了,一躍而起開始忙碌……
太陽落山了,宋國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以往這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么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麼?你……」宋國人的兒子大吃一驚,他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裡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萬物的生長,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人無力強行改變這些規律,只有遵循規律去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樂不思蜀】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選自《三國志》)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郤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沉魚落雁】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漢代王昭君是個才貌雙全的美人。 漢元帝為了安撫北匈奴,就選她與單於結為姻緣。 在離家的途中,她看到遠飛的大雁,不由得引起無盡的鄉思,觸景生情她彈起琴弦。 一群飛雁聽到琴聲竟忘記了抖動翅膀而跌落在地上。 昭君便得了「落雁」的美稱。
但是,其實「沉魚落雁」根本就不是指女子的漂亮。
魚見了她就潛入水底、雁跌落至地,這二者,誰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麼?它們都是因為害怕。換句話說,任何一個醜八怪都可以導致「沉魚落雁」的結果。因為鳥魚根本不懂得毛嬙、麗姬是否美麗,只是因為高度的警覺,在求生本能下,聽見、看見一點異常的動靜就趕緊躲藏起來,保護自己。所以莊子才會說,誰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美麗呢?
因此,莊子當初講這個故事,其實不是稱贊女性的美貌,而是說美貌沒什麼意義。
但後來,大家在稱贊一個女人長得很漂亮,就說她有「沉魚落雁」的容貌!
【相濡以沫】
戰國時期,莊子家貧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妻子叫他外出借糧食,他去找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許諾秋後再借,莊子說這是遠水不解近渴就回家了。妻子讓他再去別的地方借,他說要像車轍里的鯽魚一樣相濡以沫過日子,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妻子只好偷偷地流淚,領取休書後,不久,就嫁給闊佬,然後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6

⑷ 12個文學典故,考驗你的語文水平,你知道多少

七步詩 典出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回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答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因為曹植和曹熊(第四兒子)在曹操亡故時沒來看望,曹丕便再追問他們倆。曹熊因為害怕,自殺了。而曹植則被押進朝廷。曹丕四兄弟的母親卞氏開口求情,曹丕便給了曹植一個機會,讓他在七步之內脫口一首詩,曹植就念了這首七步詩。曹丕明白了曹植這首詩的道理,如果自己殺了曹植便會被人民恥笑,於是放了曹植。

⑸ 古詩中的典故有哪些

在《黃鶴樓》(崔灝)中
漢陽:今武漢漢陽,與江南岸的黃鶴樓隔江相望。

漢陽樹,泛指在黃鶴樓上所見大江對岸的各種樹木。

鸚鵡洲:本為漢陽西南長江中的一個沙洲,今已與漢陽陸地相連。東漢末年,禰衡在江夏(今武昌)作《鸚鵡賦》,後為黃祖所殺,葬於此洲,故得名。

【作者】:李商隱
【題目】:暮秋獨游曲江
【內容】: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譯文】:
荷葉生時春恨也生了,
荷葉乾枯時秋恨已成,
雖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
卻只能眺望江邊流水,嗚咽成聲。

【典故】:

李商隱與荷花女

唐詩人李商隱是涇川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稱他是個多情郎,有多首荷詩贈予以上人。世上爭艷,萬紫千紅,為何李商隱如此鍾情於荷花呢?原來,這其中還有一段美麗感傷的愛情故事。
相傳李商隱與王小姐相戀結合以前,曾有一戀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麗質,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樸。李商隱年青有為,相貌出眾,才華橫溢。兩人情投意合非常恩愛。在「荷花」的陪讀下,李商隱的才學進步很快,兩人一起渡過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時光。就在李商隱快要進京趕考的前一個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隱回天無術,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隨著病情的加重,一朵嬌艷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給詩人帶來了無比沉重的打擊。後來詩人每見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陣陣憂傷。他自始至終也不能忘記那清秀美麗的「荷花」姑娘。《暮秋獨游曲江》中:「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意思是說荷葉初生時相遇戀人,不久分離,春恨已生。荷葉枯時戀人辭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對伊的情意,地久天長永存。多少惆悵,只有那
流不盡的江水聲。所以,「翠減紅衰愁煞人」是面對荷花,寫緬懷「荷花」的內心悲戚。不論這個傳說真實與否,多情文士李商隱的愛情詩,多與荷花結緣則是勿庸置疑的事實.

燒豬, 北宋詩人蘇軾和佛印和尚友好。一次他寫了一首《戲答佛印》的詩,其中兩句說:「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後來的文學作品常用這個典故來形容兩人之間的真摯交往。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一折:「這的是燒豬佛印待東坡。」
殺聲弦中見,《後漢書·蔡邕傳》記載:東漢蔡邕的鄰人請蔡邕喝酒。蔡邕走到鄰家門口,聽見裡面的琴聲帶有殺聲,立即打回。鄰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明原因。彈琴的人說,他彈琴的時候正好看見螳螂在捕蟬,蟬要飛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頓美餐,這就是殺聲表現在琴聲里的原因。這個典故表明某些人對自己身處的劣境有所預見而主動地逃避劫難。元·高明《琵琶記·琴訴荷池》:「呀,怎的只見殺聲在弦中見?敢是螳螂來捕蟬?」
散木,《莊子·人間世》記載:相傳古時一棵很大的櫟樹,枝葉能遮蔭上千條牛;樹干有百尺圍。看的人很多,但有一個姓石的匠人不去看。他的徒弟問他為什麼這樣好的木材卻不去看一看。他說,這是散木。做船船會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用來做具會壞得快,做門戶會吐脂,做屋柱會蛀,做什麼都不行。散木,比喻無用之材。唐溫庭筠《古意》詩:「莫莫復莫莫,絲蘿緣澗壑。散木無斧斤,纖莖得依託。枝低浴鳥歇,根靜懸泉落。不慮見春遲,空傷致身錯。」
三馬食一槽,《晉書·宣帝紀》記載:東漢末,司馬懿和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掌握曹氏軍政大權,排除異己。當時流傳曹操曾夢見三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馬,指司馬氏父子三人;槽,與曹諧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馬氏。這個典故一般用於指陰謀篡權。宋·歐陽修《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誰知三馬食一槽!」
三里霧,《後漢書·張楷傳》記載:漢代的張楷能作五里霧。關西人裴優能作三里霧,自以為不如張楷,去向他學習。張卻不肯見他。見唐李商隱《聖女祠》詩:「無質易迷三里霧,不寒長著五銖衣。」
如煙入抱,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記載: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女兒小玉,同韓重相愛。吳王不許他們成婚,小玉氣結而死。韓重會道術,在她墓前祭奠,使她的魂魄從墳中出來,她把明珠送給韓重。當她的母親上去抱她的時候,她象輕煙一樣,散開不見了。明湯顯祖《牡丹亭·婚走》:「尚穎猜,怕如煙入抱,似影投懷。」
肉陣,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肉陣》記載:唐玄宗時,楊國忠專權,他冬天挑選身體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風,稱為「肉陣」,也稱「肉屏風」,都是指生活豪奢荒淫。清王曇《蘇台留別》詩:「肉陣屏風散似雲,燭圍尚向封家立。」
肉竹,肉,指聲樂。竹,指管樂。見《世說新語·識鑒》劉孝標注引《孟嘉別傳》記載:東晉桓溫問孟嘉,聽音樂絲不如竹,竹不如肉,這是為什麼?孟嘉說,這是逐漸近於自然。「肉竹」後泛指音樂。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旱雷聒耳,肉竹嘈雜。」
肉鼓吹,鼓吹,古代的一種合奏樂。宋《類說》卷二七引《外史檮杌》記載:五代後蜀官僚李匡遠,性情殘忍,幾乎每天要逮捕人;一天不殺人,一天不舒服。他聽到有人受刑時的慘叫聲,就說:這是一部肉鼓吹。後以喻受刑的罪犯。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折獄》:「堂上肉鼓吹,喧闐旁午。」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