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寓言的寓體

寓言的寓體

發布時間: 2023-01-05 06:56:07

① 「寓言」的「寓」是什麼意思

寓應該是「指定」或是「特別」。
有什麼寓意:有什麼特別的(或者[指定])的意思。
寓言:是用版比喻性的故事來權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

② 寓言的體裁特徵

寓言的特點
1.鮮明的教育性
2.強烈的諷刺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
4.語言精煉,極富表現力
5.一般篇幅短小,結構緊湊
6.常用手法為:比喻,誇張,象徵,等.
意思:有所隱含的語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寓」有「道理」的意思。將深刻的道理揭示。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是民間口頭創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保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

原來你也有求人的時候啊!O(∩_∩)O~~

③ 寓言的寓是什麼意思

寓言的寓——是寄託,隱含在內的意思。據《新華字典》
寓言一般都是把道理寄託在故事裡。
滿意請採納,謝謝你。

④ 買櫝還珠的寓體和寓意是什麼呢

《買抄櫝還珠》的寓體是:買襲下木匣,退還了珍珠。

寓意是: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買櫝還珠,讀音:mǎi dú huán zhū,原意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

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買櫝還珠是一個貶義詞,與它相近的詞語有:反裘負薪。

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4)寓言的寓體擴展閱讀:

典故原文: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翻譯:有一個在鄭國賣珠寶的楚國人。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一隻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用桂椒調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寶和寶玉點綴,用美玉連結,用翡翠裝飾,用翠鳥的羽毛連綴。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裡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於賣盒子,而不善於賣珠寶。

引申義:

1、人的眼睛只盯著那隻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象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捨本逐末、取捨不當的傻事來。

2、商人過份注重外表,使裝飾外表的價值高於珠子的價值。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廠商為了獲得利益,過份裝飾外表,使得外表包裝的價值高於商品的價值,反而使想要出售的商品賣不出去。

⑤ 寓言的寓是什麼意思

  • 解釋:寄託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⑥ 寓言的寓是什麼意思

「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解析:寓言的意思說是:有所隱含的語言,所以取「寓」的基本解釋里的第三個意思:寄託 。

寓言:[ yù yán ]

解釋:

1、有所隱含的語言。

2、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寓言

[ yù yán ]

基本解釋

1、有所隱含的語言

2、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常帶有勸戒、教育的性質。如我國古代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臘 《伊索寓言》等。

寓基本解釋:

寓[ yù ]

1、原指寄居,後泛指居住:寓公(古代指寄居他國的官僚貴族;後泛指失勢寄居他鄉的地主紳士等人)。

2、住的地方:公寓。

3、寄託:寄寓。寓言(有所寄託的話;用來說明某個道理的小故事)。

(6)寓言的寓體擴展閱讀:

文言版《說文解字》:寓,寄也。從宀,禺聲。庽,寓或從廣。

白話版《說文解字》:寓,寄居。字形採用「宀」作邊旁,採用「禺」作聲旁。庽,這是「寓」的異體字,字形採用「廣」作邊旁。

相關詞彙解釋:

1、公寓[gōng yù]

分戶居住的多層或高層建築,有若干成套的單戶獨用的房間,設備較好。

2、寓意[yù yì]

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裡所寄託、隱含的意思:寓深遠。

3、寓居[yù jū]

居住(多指不是本地人):他晚年寓上海。

4、寓目[yù mù]

過目:室內展品我已大致寓。

5、寓所

[yù suǒ]

寓居的地方。

⑦ 寓言的 寓是什麼意思

  1. 「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2. 解釋:

    1. 原指寄居,後泛指居住:~公(古代指寄居他國的官僚貴族;後泛指失勢寄居他鄉的地主紳士等人)。~居。~所。~舍。~邸。
    2. 住的地方:公~。客~。
    3. 寄託:寄~。~目(過目)。~言(a.有所寄託的話;b.用來說明某個道理的小故事)。~意(語言文字中所寄託或暗含的意思)。

  3.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4. 特點: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

    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5. 在中國,寓言註定是一種弱於並低於歷史的寫作,因為它是與先秦哲學家的佚事寓言寫作相聯系的。其源頭是非儒家的道家「異端」。然而寓言式閱讀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見閱讀模式。在這模式中,讀者意識到故事的小說性質,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實的歷史。這些小說真正具有意義是在其說教和哲學的層面上。它們可以為讀者帶來一堂道德課。關於奇異夢境、螞蟻、狐狸或龍的故事都不會被認為是真實的,盡管它們也許都貌似使用了一些歷史修辭的技法。一旦不屬於歷史真實范疇,那它們就只能屬於寓言的范疇了。比如《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可以被讀成一個道家的寓言,它們旨在暴露儒家所追求的忙碌人生是無意義的,從而指出真正的道的所在。同理,《毛穎傳》也可以被讀成儒家的寓言,講的是臣子與國君的關系問題。它批評國君在對待這個年邁而忠誠的臣子時表現出的無德。對一個富於攻擊性的儒者來說,道家與佛家的寓言仍然是不可接受的。同時,「寓言這一術語在傳統中國批評中並未得到廣泛的接受。」

    如果一個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讀成歷史,也不能讀成寓言,它就是無意義的、微不足道的、怪異的、誤入歧途和顛覆性的。這就是許多小說敘事的命運,因為它們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碼中得到理解。這樣,我們觸及了「幻想」這一問題,它意味著對文本和閱讀過程的一種不確定態度。

⑧ 寓言由寓體和本體組成,本體即寓言故事、寓體即寓言的寓意、寄託

文體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是民間口頭創作。由本體和喻體組成。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保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如:《亡鈇》、《攘雞》、《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其中《莊子》與《韓非子》收錄最多。漢魏以後, 在一些作家的創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一般比較短小。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系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朴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國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經》《拉封丹寓言》等
寓言的特點
1.鮮明的教育性
2.強烈的諷刺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
4.語言精煉,極富表現力
5.一般篇幅短小,結構緊湊
6.常用手法為:比喻,誇張,象徵,等手法
意思:有所隱含的語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寓」有「寄託」的意思。將深刻的道理揭示。

熱點內容
含哲的成語 發布:2024-11-25 01:24:20 瀏覽:380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 發布:2024-11-25 01:18:15 瀏覽:505
蕭瑟的成語 發布:2024-11-25 01:10:55 瀏覽:540
睡前寓言故事 發布:2024-11-25 01:10:08 瀏覽:81
帶姿成語 發布:2024-11-25 00:42:01 瀏覽:334
屢的成語 發布:2024-11-25 00:35:37 瀏覽:710
精確的成語 發布:2024-11-25 00:35:36 瀏覽:496
成語大全而 發布:2024-11-25 00:11:02 瀏覽:359
搞笑寓言故事 發布:2024-11-25 00:07:38 瀏覽:816
睡前故事mp3免費下載 發布:2024-11-24 23:53:51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