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斧的典故
A. 誰有班門弄斧典故
班門弄斧(每日成語典故)
班門弄斧最早出自於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意即在魯班門前操弄斧子,是厚著臉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諷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的人。作為一句完整的成語最早則出自於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意思是說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木匠。多用來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古人用「班門弄斧」批評那種無知卻又好賣弄的人,而現今鼓勵人們大膽地表現自我,挑戰權威,有時會說「弄斧必須到班門」。
近義詞:布鼓雷門、貽笑大方
反義詞:虛懷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范 例:聞得亭亭姐姐學問淵博,妹子何敢班門弄斧,同他亂談。 選自於清·李汝珍《鏡花緣》
典 故:魯班是春秋戰國時的能工巧匠,直到現在,人們還都說,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當時還有一個工匠,名字叫石,人們叫他匠石,是楚國京城郢都那個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據說和魯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領高到什麼程度呢?莊子在《徐無鬼》這一篇里講過一個故事。據說這個匠石有一個好朋友,兩個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這個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塗一層白灰,這匠石手中拿著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給掃掉了,鼻子尖連皮都蹭不到。可見他的本領有多大了。所以後來柳宗元就說,假如有人「操斧於班、郢之門」,拿著斧子敢在魯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點兒不要臉了。
一次,明代詩人梅之煥來今安徽馬鞍山的採石磯憑吊李白。採石磯傳說是唐代詩人李白晚年游覽採石磯時,見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墮江而歿。由於李白在此留下過足跡,因此傳說紛起,並留下了李白衣冠冢、謫仙樓、捉月亭等等名勝,採石磯也因此成了旅遊勝地。
梅之煥來到李白墓,卻大為不滿,磯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寫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詩句,那些寫文章狗屁不通,卻想冒充風雅的遊人,竟在被稱為「詩聖」的李白的墓上胡謅亂題,那些拙劣詩句的作者,又有什麼臉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極!梅之煥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餘,揮筆題了一首詩:「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梅之煥譏諷那些自以為會作詩的遊人,是「魯班門前弄大斧」。此句被後人濃縮成班門弄斧。這樣,班門弄斧就流傳下來了。
希望可以幫到您,滿意給採納,有問可以追問,有問必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