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盡甘來的典故
[語出]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受徹了牢獄災;今過個苦盡甘來。」
苦盡甘來
kǔjìngānlái
[釋義] 盡:終結;甘:甜;美好。比喻艱苦的日子已經過去;美好的時光已經到來。
[正音] 盡;不能讀作「jǐn」。
[辨形] 苦;不能寫作「若」;甘;不能寫作「干」。
[近義] 否極泰來 時來運轉 雨過天晴
[反義] 樂極生悲
[用法] 可用於生活方面。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否極泰來」;都比喻壞的方面向好的方面轉化。但~多指生活方面;「否極泰來」指運氣方面。
[例句] 老兩口過了半輩子苦日子;今天總算~了。
[英譯] aftersufferingcomeshappiness
2. 卧薪嘗膽是什麼故事
春秋末期,吳王夫差發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越王勾踐每天臨睡前,都用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現在的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報仇復國。
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老老實實養馬,夫差以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後,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卧薪嘗膽」,還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吳王夫差本就只顧吃喝玩樂,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夫差更是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准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2)苦盡甘來的典故擴展閱讀:
卧薪嘗膽是一個褒義詞,現在主要用於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
卧薪嘗膽的出處:
北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權先世以德顯於吳,權若效諸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家聲耶?」
《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里僅有「嘗膽」,沒有提到「卧薪」,這是蘇軾發揮想像,戲說孫權「卧薪嘗膽」而創作出來的成語。
3. 卧薪嘗膽是誰的典故
卧薪嘗膽是越王勾踐的典故。
典故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後用於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