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望診小典故

望診小典故

發布時間: 2023-01-02 07:00:34

A. 有關於技能方面的典故

輪扁斫輪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削(木材)製作車輪,(輪扁)放下椎鑿的工具走上堂來,問齊桓公說:「請問,公所讀的是什麼書呀?」桓公說:「是(記載)聖人之言(的書)。」又問:「聖人還在嗎?」桓公說:「已經死去了。」輪扁說:「那麼您所讀的書不過是聖人留下的糟粕罷了。」桓公說:「我讀書,做輪子的匠人怎麼能議論?說出道理就可以放過你,沒有道理可說就要處死。」輪扁說:「我是從我做的事情看出來的。砍削(木材)製作輪子,速度慢了,車輪就光滑卻不堅固,動作快了,車輪就粗糙而且不合規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手心相應,製作出質量最好的車輪.。這裡面有規律,但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不能明白地告訴我的兒子,我兒子也不能從我這里得到(做輪子的經驗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歲了,還在(獨自)做車輪。古代人和他們所不能言傳的東西都(一起)死去了,那麼您讀的書不過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斧正
楚國的國都郢都有一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稱為「郢人」。郢人有個好友,是位匠人,不知是姓石還是名石,人們都叫他「匠石」。

郢人和匠石,兩人有一套絕技:郢人在鼻尖上用白粉塗上蒼蠅翅膀似的薄薄一層,匠石能用斧子把這層白粉輕輕削去。匠石在表演這套絕技時,態度從容,掄起大斧,順著郢人的鼻尖削下,只聽得斧子在空中呼的一聲,白粉就完全被削掉。而郢人的鼻子卻絲毫不受損傷。郢人也臉不變色,若無其事。

宋國的宋元君得知此事,感到很驚奇,想親眼看看。他託人找到匠石,恭敬地請了來。不料匠石說:「對不起,現在沒法表演了,因為我的好朋友郢人已經去世,我失去了表演絕技的唯一夥伴了!」

木牛流馬
1700多年前,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可是,木牛流馬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運輸工具呢?千百年來人們提出各種各樣的看法,爭論不休。

查考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上述記載明確指出,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亮的發明,而且木牛流馬分別是兩種不同的工具,從木牛流馬使用的時間順序來看,先有木牛,後有流馬,流馬是木牛的改進版。

給《三國志》作注的南北朝時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現在已經失傳的《諸葛亮集》中有關木牛流馬的一段記載,對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繪,對流馬的部分尺寸作了記載,但是因為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後世,使得後人對木牛流馬的認識始終是鳳毛麟角、雲山霧罩。

諸葛亮造出木牛流馬200年後,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天才祖沖之據說造出了木牛流馬。《南齊書·祖沖之傳》說:「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他同樣也沒有留下任何詳細的資料。

但是關於祖沖之造出木牛流馬的記載為自動機械的觀點提供了佐證,這是關於木牛流馬的一個主要觀點,認為三國時利用齒輪製作機械已為常見,後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馬,應該是一種運用齒輪原理製作的自動機械。

馬均
曾再次發明已失傳的指南車、這種指南車上有一個小木人,無論如何向前、向後、還是轉彎,小木人的手一直指向南方。這種裝置好像現代的自動定向儀。後來在魏晉時期又出現了記里鼓車。記里鼓車分上下兩層,上層設一口鍾,下層設一鼓。車上有一木人,峨冠錦袍,坐於車的下層。車走十里,小木人擊鼓一次;每擊鼓十次,小木人就上升到上一層,擊鍾一次,煞是有趣。這種裝置是利用齒輪傳動的原理來實現的,其實我們現在汽車上用的很多里程錶所用原理也一樣,與這種里程鼓車沒有什麼區別。

他曾改進前人所造織綾機舊式的織綾機,五十綜的用五十個躡,六十綜的用六十個躡,馬先生認為有費力費時的缺點,於是他改進機械,全都改用十二個躡。改進以後,可以隨心所欲織出各種奇妙的花紋,織成後看上去象是天然形成的一樣,又可以象陰陽二氣反復變化無窮。

發明翻水車,叫小孩子轉動它,汲來的水自己傾流到地里,翻車里外轉動,效率超過平常水車一百倍。

百戲木偶

有人進貢一套雜技模型,只能作擺設不能活動。皇帝問先生:「你能使得它們動起來嗎?」回答說:「可以活動。」皇帝說:「可以做得更巧妙些嗎?」回答說:「可以更好。」他就接受皇命製作了。他用大木頭又雕又削,做成輪子的形狀,放在地上,下面用流水使它旋轉。下面製作了女子奏樂舞蹈的偶象,還有木偶打鼓、吹簫、疊羅漢,還可以使木偶丟木球、擲劍、走繩索、翻筋斗,動作靈活,還有木偶坐堂審案,舂米磨面、斗雞等各種各樣的動作。

當他看見諸葛連弩時,說:「這東西巧是很巧,但還不頂完善。」他說,他可以做出一種連弩,發箭的力量能增加五倍。又嫌發石車效果差,如果敵人在城樓邊掛起濕牛皮,發過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滑落下來,發石車又不能連續發射。他想製作一種輪子,掛上幾十塊大石頭,用機關轉動輪子,輪上懸石的繩子逐一斷掉,石子就拋射到敵人城樓,可以迅速地接連拋射。他曾經試驗用個車輪掛上磚頭瓦塊,可以拋射到幾十丈遠的地方去。希望朝廷立項,讓他試驗並推廣,結果未引起重視。這就為後人研製諸葛連弩提供了極重要的線索。

華佗
華佗醫術十分精湛,他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葯,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時候,不過取一兩個穴位,灸上七八壯,病就好了。用針刺治療時,也只針一兩個穴位,告訴病人針感會達到什麼地方,然後針感到了他說過的地方後,病人就說「已到」,他就拔出針來,病也就立即好了。另外,他創用了夾脊穴,「……點背數十處,相去一寸或五寸……灸處夾脊一寸上下」。

如果有病邪郁結在體內,針葯都不能直接達到,他就採用外科手術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劑。華佗採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例。這種全身麻醉手術,在我國醫學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創舉。華佗在診斷上,善於望診和切脈,並依此能正確判斷出疾病的預後。在醫療體育方面也有著重要貢獻,創立了著名的五禽戲,華佗還善於應用心理療法治病。

華佗的醫術據說被全部焚毀。他的學術思想卻並未完全消亡,尤其是華佗在中葯研究方面。除麻沸散這樣的著名方劑外,在後世醫書中記載的華佗方劑不能都視為偽托華佗之名(聶文濤)。其弟子吳普則是著名葯學家。《吳普本草》得很多內容可以在後世醫書中看到。

隋煬帝
觀風行殿,是一座活動的宮殿。可以拆 卸,也可以合並,還可以行走,殿下設輪軸,轉動自如。這種行殿是一座容 納數百人的大殿,專供皇帝巡行邊境時使用。
另一個技術精良的能工巧匠何稠造的六合城,是一座周圍八里,高十仞(古代八尺或七尺稱為一仞)的活動城。是在隋煬帝攻高麗時所造。曾在一 夜之間搭成,城上布滿甲士,遍插旌旗。第二天高麗人看見之後,非常驚奇, 以為是神功。
還有一種自動收起錦幔和打開房門的裝置,構思奇巧,製作精良。「東都觀文殿前面的書室,門外垂著錦幔,上面有兩個飛仙。看上去並沒有什麼 奇特的地方,但當人們走到幔前,腳觸動了地上的機括時,飛仙就會冉冉而 下,收起錦幔,房門也悄悄地自行打開」。在 1000 多年前的隋朝,這彷彿 只有在神話中才會出現的事情。

B. 四年級小學教材全解 下冊 29 寓言兩則 紀昌學射 扁鵲治病(講故事)(講內容,講重點

1.課文簡說。《紀昌學射》原文見《列子·湯問》。講的是紀昌拜飛衛為師學習射箭,飛衛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例闡明了無論學什麼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恆心和毅力、名師的指點對學習結果的重要的作用。《扁鵲治病》取材於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後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葯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選編這兩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教學的重點是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2.詞句解析。(1)「紀昌回家之後,就開始練習起來。」「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裡,又開始練習起來。」這兩句話寫出了紀昌學習態度的虛心和認真。他虛心聽從老師指導,並且真正按著老師的要求去做,一點也不猶豫,一刻也不耽誤。(2)「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兩年以後,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這兩句話寫出了紀昌練習眼力的決心、毅力和恆心。說他有決心,是因為他練習的目標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來回穿梭的梭子,這就增加了追逐目標的難度;說他有恆心、毅力,是因為他躺在織布機下面,並且一躺就是兩年,其學習之勞苦可想而知;並且,據說他練習看虱子時又用了三年。前後利用五年時間練習基本功,其恆心和毅力可見一斑。紀昌學習的態度及決心、毅力、恆心,與他成為一個射箭能手,也是不無關系的,這點教學時不能忽略。(3)「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派人去請扁鵲」。這些句子,前幾個句子都以蔡桓公對扁鵲的話不以為然,嫌他胡說自己有病而生氣、憤怒。後來他的「奇怪」,是奇怪扁鵲的行為不同以往——掉頭跑了,不再講自己有病,直到聽了扁鵲的解釋,也無動於衷,病入膏肓後再找扁鵲,是說他開始相信扁鵲說的話了。(4)「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十來天後,扁鵲再一次來拜見……」「五六天之後,蔡桓公渾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了。」這些帶有時間的句子,隱含著寫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輕到重的發展過程。前後不過月余,蔡桓公的病就發展到無葯可救。雖悄然不覺,卻來勢兇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漸的道理。並且,從扁鵲在月余時間,不管蔡桓公的態度怎樣,幾次來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勸戒他及時治病,足見其醫德的高尚。二、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葯、醫治、百發百中、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三、教學建議1.課前,可以請學生回顧一下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如果有條件查閱有關紀昌、扁鵲的資料。2.兩則寓言故事都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好學的紀昌,堪稱名師的飛衛,醫術高超的扁鵲,固執己見的蔡桓公;且人物對話較多,因而要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確地理解寓言的寓意。3.在熟讀課文之後,可請學生提出自己想要跟大家討論的問題,梳理提出的問題後,再引導學生進一步讀書、思考,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1)紀昌學射箭,為什麼花那麼大功夫練習眼力?(2)蔡桓公明知扁鵲是名醫,為什麼對他的話不相信?(3)扁鵲為什麼跑到秦國去了?(4)寓言要告訴人們什麼道理?例如:針對「紀昌學射箭,為什麼花那麼大功夫練眼力」這個問題,可組織這樣的教學:師:從哪兒看出紀昌花大功夫練眼力?看準目標不眨眼和把小目標看大與射箭百發百中有什麼關系呢?師:練眼力可以說是射箭的基本功。學射箭如此,學其他技能也要練基本功嗎?你能否舉例談一談,比如游泳、騎車、使用電腦……師:紀昌成為神射手,除了基本功扎實外,你認為還有什麼原因?4.結合句子體會人物的想法,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扁鵲和蔡桓公的想法。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的話,扁鵲為什麼還要三番五次去說?蔡桓公渾身疼痛後,派人去請扁鵲,他又是怎麼想的?扁鵲沒被請來,蔡桓公會怎麼想?體會扁鵲和蔡桓公的想法,對理解寓意會大有幫助。5.加強朗讀指導和評價,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形象。比如紀昌練眼力時的動作,要讀出寓言誇張的描寫——「兩年以後,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隻小虱子,在紀昌的眼裡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後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比如扁鵲的機警——看到大王生氣,他「連忙退了出來」,看到蔡桓公病重,「老遠望見蔡桓公,只看了幾眼,就掉頭跑了」。知道蔡桓公會找他,「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這些句子,只有讀出來,人物形象才會鮮活起來。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編成課本劇演一演。6.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紀昌學射的成功固然是因為他有扎實的基本功,但也與他學習的態度、恆心、毅力和老師指導有方分不開;再如,學生對蔡桓公的評價,也應見仁見智。可以譴責蔡桓公自以為是,可以給他講病須及早醫治,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別人的忠告、接受別人正確意見,防微杜漸的道理,還可以指出蔡桓公左右之人的阿諛奉承,不加勸諫等。7.可向學生推薦古今中外的經典寓言故事。四、教學案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多媒體出示句子: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麼?還想了解什麼?(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衛的徒弟,並且他能百發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衛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1.讀准字音,把課文讀正確。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3.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麼啟示?三、交流討論,朗讀課文1.指名讀課文,注意相機指導讀正確詞句。2.匯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後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之後,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飛衛為什麼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可相機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1)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一項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說一說嗎?(2)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3)有感情朗讀。小結:看來,學習本領和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讀課文的2、3自然段。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隻小虱子,在紀昌的眼裡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後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誇張的描寫。五、識字、寫字、寫詞1.識字:妻、虱。2.寫字、寫詞。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妻」把上半部分與「女」連起來。「刺」左半部是「」不是「束」。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古代名醫,他是誰呢?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發下閱讀資料,學生閱讀,了解扁鵲其人:有一次,扁鵲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後,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患的是「屍厥」(類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於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製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葯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葯,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後,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回生」之術。生讀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講的是誰,他是什麼人?師: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並廣為流傳。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1.讀准字音,把課文讀正確。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麼?結果怎麼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受到的啟示,准備與大家交流。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語和第6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3.交流討論。(1)交流學生的疑問。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①扁鵲是有名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③扁鵲為什麼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於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於自己安全的考慮。相機指導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好。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麼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裡會怎麼想?「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裡會想什麼?「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麼想,怎麼說?「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麼想呢?(2)交流受到的啟示。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相機點撥:蔡桓公本來患的是皮膚上的小病,怎麼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固執己見等道理。(3)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麼?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麼?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例文:跨越時空的對話我:蔡桓公,雖然你是國君,又快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麼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麼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麼就那麼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於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症,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後悔吧!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了,沒別的願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麼?對,叫「防微杜漸」吧!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重點指導: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蔡,「祭」的第五筆是「」,第六筆是捺。五、相關鏈接《紀昌學射》原文見《列子·湯問》,這篇寓言在流傳過程中,形成了「紀昌貫虱」的典故。甘蠅、飛衛、紀昌是我國古代有名的神箭手,但他們的事跡幾乎失傳,這篇寓言是流傳下來的關於幾位神箭手的最完美的故事,未見於其他先秦著作,賴有《列子》的這篇寓言,才得以流傳至今。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原系韓國貴族。《史記》說他「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他和李斯同出於荀況門下,李斯自以為不如他。韓非見韓國之勢日益削弱,曾向韓王建議變法圖強,未被採納。後奮力著書,傳到秦國,受到秦始皇賞識,發兵攻韓,索取韓非。韓王遣韓非使秦,被留秦國,尚未見用,遭李斯、姚賈的嫉妒讒毀,下吏治罪,於獄中。《韓非子》中的文章,結構嚴密,條理清晰,語言犀利,風格嚴峻。它常常運用歷史知識和語言故事進行說理,通過語言、動作和神態來刻畫人物的形象,具有說服力。書中還有《愚公移山》《濫竽充數》《鄭人買履》《老馬識途》《買櫝還珠》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扁鵲見蔡桓公》原文等有關資料:本文節選自《韓非子·喻老》,摘錄如下:「……有形之類,大必起於小;行久之物,族必起於少。故曰: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欲制物者於其細也。故曰:圖難於其易也,為大於其細也。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塗其隙。是以白圭無水難,丈人無火患。此皆慎易以辟難,敬細以遠大者也。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回:「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故良醫之治病也,功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聖人早從事焉……」「喻老」,意思是用比喻來說明老子的觀點。作者敘述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說明老子「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這一觀點的。扁鵲 原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名醫,古代統稱名醫為扁鵲。本文所指的扁鵲,真名秦越人,戰國時醫學家。戰國初年齊國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人,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著名醫學家。扁鵲曾學醫於長桑君,不僅精於內科,而且精通婦產科、小兒科、五官科等。相傳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瞭望、聞、問、切四大診法,尤其擅自望診和切診。扁鵲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當地的習俗和多發病、常見病情況,為百姓解除病痛。他到邯鄲時,曾為許多婦女治病。到周國都城雒陽(今洛陽)時,就為老年人治病,到秦國咸陽,又為小兒治病。晚年時,在秦國為秦武王治病,受太醫令李醯忌妒,被李派人殺害。兩千多年來,扁鵲一直受到人們的懷念和敬仰。他所創望、聞、問、切四診法,被中醫沿用至今。

C. 扁鵲的故事

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你一定是醫術最好的那個吧?」

扁鵲搖了搖頭:「正相反,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魏文王不解地問:「可是你的名氣最大呀?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開始向魏文王解釋,原來扁鵲的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

但扁鵲的大哥就教他們調節飲食、起居和作息,使他們的病通過有規律的生活而消除在萌芽狀態,因此扁鵲大哥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甚至不被別人認為他會醫術。

而在扁鵲的家裡,他才是最被認可的;而扁鵲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有多大的痛苦。

扁鵲的二哥便通過簡單的食物和葯物的治療方法起到消除病症的效果,鄉里人都認為他只是會治小病,所以名氣也不是很大。

但是在扁鵲家中,一致認為他更勝扁鵲一籌;扁鵲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

此時,他們看到扁鵲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葯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似乎扁鵲是最擅長救人性命的,所以扁鵲得以名聞天下。

(3)望診小典故擴展閱讀

扁鵲的影響:

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難怪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祖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醫學主張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蔡桓公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

他認為對疾病需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萌芽里,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

D. 古代醫者仁心的典故

1、針灸之祖——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岐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

此書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故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亦特別詳細。對俞穴和刺闔、刺禁等記錄較詳。

黃帝,《史記》中的五帝之首。傳黃帝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又居姬水,後改為姬姓。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是中國宗族文化的重要標志性人物,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有學者以文獻證據認為是始於晚清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從中國遠古傳說的三皇與五帝中脫穎而出,成為漢民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祖先。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2、脈學倡導者——扁鵲

姓泰,名越人,戰國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屍厥已死,而治之復生;齊桓公未病,而知其後五日不起,名聞天下。《史記·戰國策》載有他的傳記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

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司馬遷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歷史學家範文瀾也說:扁鵲「是切脈治病的創始人」。張仲景贊賞不絕地說:「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

扁鵲善於運用多種方法去治療各種病症。他自說:「越人之為方,不等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可以說,扁鵲奠定了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

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中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3、外科之祖——華佗

華佗,又名敷,字無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毫州)人。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

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如醉腸洗滌,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葯」。人們稱他為「神醫」。

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

華佗高明之處,就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學說。

最突出的,應數麻醉術—酒服麻沸散的發明和體育療法「五禽之戲」的創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葯品作為麻醉劑,在華佗之前就有人使用。華佗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發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術,正式用於醫學,從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並擴大了手術治療的范圍。

「五禽之戲」,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動作是模仿虎撲動前肢、鹿伸轉頭頸、熊伏倒站起、猿腳尖縱跳、鳥展翅飛翔等。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4、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漢末向陽郡(今河南南陽)人。相傳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很多。

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他自小好學深思,「博通群書,潛樂道術。」後來,張仲景成為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

他是處在動亂的東漢末年,連年混戰,各地連續爆發瘟疫,張仲景目擊心傷。「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

於是,他發憤研究醫學,「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相傳張仲景五十歲左右,曾在長沙做太守。他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有病的百姓進來。

為紀念張仲景,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葯鋪里給病人看病的醫生,通稱「坐堂」,那醫生就叫「坐堂醫生」。

張仲景收集了大量資料,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又名《傷寒卒病論》)。

到了晉代,名醫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漸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書。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5、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撲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

著有《肘後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癥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焉;心雖勤而無獲矣」。這是晉代科學家葛洪在治學上的一句名言

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采葯,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

他在醫學和制葯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上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

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後救卒方》。《抱朴子》是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內篇屬於道教的著作。

但其中有部分是總結我國古代煉丹術的名篇;外篇說的是人間得失,世道好壞等事。其中《鈞世》、《尚博》、《辭義》等篇,是著名的文論著作。

《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收錄的方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葯容易,價錢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掛在肘後隨行,即使在缺醫少葯的山村、旅途,也可隨時用來救急。

葛洪治學嚴謹,幾十年如一日,自經史百家到短雜文章,共讀了近萬卷。他對苦讀常常流露出得意之情。

他說:「孜孜而勤之,夙夜以勉之,命盡日中而不釋,飢寒危困而不廢,豈以有求於世哉,誠樂之自然也」。

E. 起死回生成語故事

【拼音】qǐ sǐ huí shēng
【典故】醫不經師,方不襲古,每以劫劑肊見起死回生。明·張岱《魯雲谷傳》
【釋義】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醫術高明
【相近詞】妙手回春、死而復生、起死回骸

【相反詞】不可救葯、病入膏肓
扁鵲的簡介:扁鵲,戰國時期醫學家,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於赧王五年(前310)。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問聞望切。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起死回生的典故: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人,本名秦越人。據傳他少時曾從長桑君學醫,擅長診脈,能夠洞察內腑五臟的症結,醫術極為高明。
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中庶子認為他所說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扁鵲長嘆說:「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
扁鵲說:「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人接受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陽主上主表,陰主下主里,陰陽和合,身體健康;現在太子陰陽二氣失調,內外不通,上下不通,導致太子氣脈紛亂,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
扁鵲命弟子協助用針砭進行急救,刺太子三陽五會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過來。扁鵲又將方劑加減,使太子坐了起來。又用湯劑調理陰陽,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癒了。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