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典故成語
Ⅰ 班超投筆從戎有怎樣的典故
班超自幼飽讀詩書,志向遠大。
班超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即「曹大家」),一家子都是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他從小就立下了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理想。
他勤奮好學,思路敏捷,頗有口才,且膽識過人,在班超三十歲時,他的家庭遭到意外事變。正當哥哥發憤編著《漢書》的時候,有人向皇帝告發其「私修國史」,因而被捕入獄。班超為了替哥哥辯明冤屈,向漢明帝說明班固修《漢書》的目的是頌揚漢德,並無毀謗朝廷之意。明帝將班超召進京城做了蘭台今史,並對班超的口才和學識有了深刻印象。
班超的字非常漂亮,年輕時就經常被朝廷僱傭,抄寫文書。當時,北方的匈奴時常侵犯漢朝的邊疆地區,還控制了西域,割斷了西域各國同漢朝的聯系。此時的他已經是博覽群書、胸懷韜略、小有名氣的史學家了。一天,班超正在抄寫文書,忽然又想起了自己的將來,難道就這樣在抄寫文書中度過嗎?想到這里,他情不自禁地把筆扔到地上,感慨道,男子漢大丈夫,活在世上就應當有報效國家的遠大理想,至少也應該像張騫那樣到邊關為國出力,怎麼能像現在這樣,整日和筆墨紙硯打交道呢?
班超的一席話,遭到了同事的諷刺和嘲笑,然而他並沒有將這些放在心上。班超心想,一般的人是不會理解想干一番大事業的人的思想的,既然自己認准了目標,就應該堅定地走下去。
公元前73年,班超的機會來了。東漢政府決定出擊匈奴,恢復和西域地區的友好關系。班超跟隨大將軍竇固出征匈奴,在軍中任假司馬。這路大軍出酒泉塞(今甘肅酒泉),西北至天山,大敗匈奴呼衍王,並攻佔了伊吾廬(今新疆哈密)。班超在戰斗中初露鋒芒,他的軍事才能深得竇固賞識,立下了大功。為了聯絡西域各國孤立匈奴,恢復漢朝同這些國家的友好關系,在竇固的推薦下,他被任命為出使西域的使者。班超帶領著一支由三十六人組成的使團,先到達了鄯善國(今新疆境內)。鄯善國王友好地接待了班超及其隨員,表示鄯善願意同漢朝建立友好關系。可是,幾天後,班超發現鄯善國王開始有意疏遠自己了,他警覺起來。通過觀察,班超推測匈奴也向鄯善派來了使團,而且鄯善國王已經傾向於匈奴了。於是,他十分機智地請來了接待漢朝使團的鄯善官員,兩人一見面,班超就突然很嚴厲地問道,匈奴使團來到鄯善幾天了,你們偷偷地把他們安排在什麼地方?這位鄯善官員一聽,以為機密已經泄露,只好把詳細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果然被班超料到了,匈奴派來了一個一百多人的使團,住在離漢朝使團駐地三十里處。鄯善國王看到匈奴使團人多勢眾,無奈地准備和匈奴結成友好關系,從而疏離漢朝。
班超聞聽此言,立即召集自己的隨員們商議對策。班超說:「現在匈奴來了一百多人的使團,鄯善國王正准備和匈奴建立友好關系,如果他們達成共識,我們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大家說,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隨員們都說:「班大人,我們要生就生在一起,要死就死在一起,你說應該怎麼辦,我們萬死不辭。」
班超想了想,鼓動大家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也只有一個辦法了,先下手為強。我們今天夜裡就突襲匈奴使團的駐地,把他們全部殺掉。只有這樣,鄯善國王才會和我們漢朝建立友好關系。」
眾人一致同意了班超的決議,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當夜,班超率領這三十多位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進了匈奴使團的駐地。班超一馬當先,一路砍殺,沖進了匈奴使者的大帳。一時間,匈奴人的大營里,火光沖天,鼓角齊鳴。等匈奴使者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時,大多數匈奴人的腦袋都搬了家。轉瞬間,匈奴使團被班超和他的隨員們消滅得一干二凈,而班超一行則無一傷亡。
第二天,班超不露聲色地去見鄯善國王。鄯善國王此時已經知道匈奴使團被漢朝使團消滅的事了。這樣,導致鄯善和匈奴結下了仇怨,鄯善只有死心塌地地依附於漢朝了。從此,鄯善國和漢朝建立了友好關系。
班超前前後後在西域共活動了三十多個年頭,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漢朝終於和西域五十餘個國家都建立了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聯系。他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做出了不朽的業績。班超被封為定遠侯,實現了自己年輕時立下的宏偉願望。
班超棄文從武,使班氏一族在班彪、班固、班昭這些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之外,又出了一位大將軍,是著名的武將。而他當初放下書本,投身疆場的故事,也就是「投筆從戎」這個成語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