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銀耳歇後語

銀耳歇後語

發布時間: 2022-12-31 14:35:53

㈠ 日常用諺語都有什麼

一、朋友與敵人
1、有福同享,有難同當。2.鄰居好,賽金寶。3.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抵對門。4.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5.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6.交人交心,澆花澆根。7.歲寒知松柏,患難見交情。8.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9.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10.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11.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12.寧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敵人的蜂蜜。13.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財。14.朋友千個少,敵人一個多。15.仇人相見,分外眼紅。16.弱敵不可輕,強敵不可畏。 二、時間與金錢
17.不怕慢,就怕站。18.機不可失,時不再來。19.時間像生命,一刻值千金。20.花兒凋謝不再開,光陰一去不再來。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將忙事待明天。2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23.追趕時間的人,生活就會寵愛他;放棄時間的人,生活就會冷落他。24.浪費時間,等於縮短生命。
三、求知與學藝25.無事不登三寶殿。26.精益求精,藝無止境。27.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29.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31.水不流會發臭,人不學會落後。32.活到老,學到老,一生一世學不了。33.不怕學不成,只怕心不誠。3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35.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36.鍾不敲不鳴,人不學不靈。37.早起多長一智,晚睡多增一聞。38.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四、學習方法39.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40.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多練)41.好學深思,心知其義。(多思)42.學問學問,邊學邊問。(多問)43.三人行,必有我師。(多問)44.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記)45.書本不常翻,猶如一塊磚。(多讀)4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47.常說嘴裡順,常寫手不笨。(多寫)
五、美好與丑惡48.人過留名,雁過留聲。49.老鼠過街,人人喊打。50.多行不義必自斃。51.家醜不可外揚。52.三分像人,七分像鬼。53.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六、勤勞與懶惰54.勤勞是個寶,一生離不了。55.一分耕耘,一分收獲。56.細水長流,吃穿不愁。57.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58.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59.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60.勤人睡成懶人,懶人睡成病人。61.不怕家裡窮,只怕出懶蟲。62.飯來張口,衣來伸手。63.天上掉下餡餅來。
七、誠實與虛偽64.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65.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說假話。66.掛羊頭,賣狗肉。67.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68.貓哭老鼠假慈悲。69.當面是個人,轉臉是個鬼。
八、謙虛與驕傲70.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71.滿招損,謙受益。72.取人之長,補己之短。7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74.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75.癢要自己抓,好要別人誇。76.滿瓶不動半瓶搖。77.好漢不提當年勇。
九、禮貌與修養78.大人不記小人過,宰相肚裡能撐船。79.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80.君子一言,駟馬難追。81.喊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82.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83.學文化,從字母開始;講文明,從小事做起。84.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他非。85.江山易改,本性難移。86.上樑不正下樑歪。87.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十、生活哲理88.人心齊,泰山移。89.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90.人在人前闖,刀在石上盪。91.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方知父母恩。92.離家十里路,各處各鄉風。93.辦酒容易請客難。94.不怕一萬,就怕萬一。95.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96.樹挪死,人挪活。97.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98.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99.人無橫財不發,馬無夜草不肥。100.心慌吃不成熱粥,騎馬看不好《三國》。

㈡ 俗語,諺語典故中 我先逃了,怎麼說法,越多越好

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根據內容,可以分為三類:
(1)認識自然和總結生產經驗的諺語:如「長蟲過道,大雨要到」、「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2)認識社會和總結社會活動經驗的諺語: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歸山,必有後患」。

(3)總結一般生活經驗的諺語:如「寒從腳起,病從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覺老」。
中國諺語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練手腳慢,兩天不練丟一半,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

◆十年練得好文秀才,十年練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練,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勝讀十年書。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為。

◆力是壓大的,膽是嚇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說無憑,事實為證。

◆湖裡游著大鯉魚,不如桌上小鯽魚。

◆口說不如身到,耳聞不如目睹。

◆山裡孩子不怕狼,城裡孩子不怕官。

◆萬句言語吃不飽,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來的,船是一櫓一櫓搖出去的。

◆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久住坡,不嫌陡。

◆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經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兒寬。

◆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

◆水落現石頭,日久見人心。

◆打鐵的要自己把鉗,種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

◆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頭回上當,二回心亮。

◆發回水,積層泥;經一事,長一智。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老馬識路數,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講古,後生會失譜。

◆老牛肉有嚼頭,老人言有聽頭。

◆老薑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吃一回虧,學一回乖。

◆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

◆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真把式,連說帶練全把式。

◆多銼出快鋸,多做長知識。

◆樹老根多,人老識多。

◆砍柴上山,捉鳥上樹。

◆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

◆砂鍋不搗不漏,木頭不鑿不通。

◆草遮不住鷹眼,水遮不住魚眼。

◆葯農進山見草葯,獵人進山見禽獸。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會說不一定能幹。

◆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經得廣,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鄉間問老農。

◆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

太多了。。。省略。。。
由來 例:
「蜘蛛掛網,久雨必晴」諺語由來

據觀測,在我國許多地方。如見蜘蛛張網,陰雨天氣將會轉晴。如見蜘蛛收網,天氣將轉為陰雨。

蜘蛛能預測天氣,主要是因蜘蛛對空氣中濕度變化反應相當靈敏,在蜘蛛尾部有許多小吐絲器,吐絲器部分既粘又涼,當陰雨天氣來臨時,由於空氣中濕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絲器部分凝結成小水珠,這樣蜘蛛吐絲時感到困難,便停止放絲而收網。相反,當空氣中濕度變小天氣轉好時,蜘蛛吐絲順利,便張網捕蟲了。

另據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頻率的聲音,當天氣轉晴時昆蟲易活動,飛行時發出的嗡嗡聲,蜘蛛蛛很快就會發覺,所以便添絲織網,准備捕捉。這正是民間用「蜘蛛掛網,久雨必晴」諺語來觀測天氣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薑晚吃蘿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諺語由來
來自: 長征一號 (蘇州)
有一年,慈禧太後忽然得了重病,頭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滿朝文武百官團團轉。北京城裡名醫車載斗量,可是對西太後的病症,都束手無策。是沒有本領嗎?不是的,實在是責任太大,在用葯上為難了,輕了不見效,重了怕萬一失誤,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後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橫下來了。

新科狀元是蘇州人,奏了一本,說蘇州有位祖傳名醫叫曹滄洲,綽號賽華佗,有妙手回春之術,將他請來,或許太後的福體可以轉安。

曹滄州像個鄉下佬,平常不歡喜開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這天,他接到聖旨,頓時面如土色,抱著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認定,西太後若不到不可救葯的地步,是不會從京城到蘇州來請他的,治不好西太後,醫生要殉葬,自己這條命是有去無回了。可聖旨不能違拗,曹滄洲只好硬著頭皮動身。他一到北京剛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風寒,便卧床不起,其實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後生病的根子是真。頭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麼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慈禧太後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說,單是人參一項,日日恨不得泡在參湯里洗浴。還有燕窩、銀耳,更是當飯吃。曹滄洲想到,醫書上早有記載:「滋補過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閉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膽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後看病了。

曹滄洲未用上好良葯,單開了一味草頭葯,只寫了五個大字:蘿卜籽三錢。看得眾御醫當場發呆,個個舌頭伸多長的,認為這個鄉下郎中是進京來送死了。他們都懂葯性,蘿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後一向要滋補身體,這葯分明不合西太後的心意,但是曹滄洲親手撮葯,親手煎葯,親手送葯到西太後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後,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後飲了三錢蘿卜籽的葯湯,當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來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謝神醫曹滄洲,見面後恩賜曹滄洲九品頂戴,還要他騎馬巡遊京城,曹滄洲得了皇封,回鄉時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經替他造好了三進房子。從此後,他在家專門為地方上鄉親看病,不但施診,還要送葯。逢人就勸人多吃蘿卜,日子久了,蘇州便有了"早吃生薑晚吃蘿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諺語了。

還有,諺語為人們對生產,生活中長期積累的經驗進行描述的簡練語言,這個就是它的來源。。
回答者:三葉す草草 - 試用期 一級 9-5 19:01

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應該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

有的文章中偶爾也把俗語稱作成語。俗語和成語都是漢語中的約定俗成的語言形式,二者關系密切。「約定俗成」這一成語,就包含著俗、成二字。但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它們還是各有特點的。試比較下列例句:

甲、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乙、弱肉強食

甲、多年的老歪樹,直不起來了

乙、積重難返

甲、後長的牛角,比先長的耳朵長

乙、後來居上

甲、撿了芝麻,丟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乙、分道揚鑣

甲、前怕狼,後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鍋問到底

乙、刨根問底

甲、王八看綠豆,對上眼兒

乙、一見鍾情

以上各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為俗語,乙為成語。俗語以形象為主體;成語以精練為特色。俗語多為完整的句子,長短不一,運用時可以變通;成語多為四個字的穩定結構,形式整齊。俗語流行於人民群眾的口頭上,文字上保持著通俗的特點;成語多用作書面語,文字上趨向典雅。從這一比較中,可以從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語是以形象為主體的通俗的口語,它的結構形式相對穩定,而在實際運用中可以靈活變通。

這是俗語的主要內涵,就外延來說,它跟成語難免有交錯的情況。俗語雖然以形象為主體,但也不排除精練;成語雖然以精練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語雖然絕大多數是四字結構,但也有一些是由四個以上的字組成的;俗語句式雖然長短不齊,但也有少量是由四個字組成的。俗語雖然多為口語,但已廣泛進入文學作品,甚至哲學、科技圖書中也經常用到;而隨著人們教育水準的提高,成語在口語中也經常使用。這樣,俗語跟成語,就可能互相滲透,存在著交錯現象。如:

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形象,八個字,成語→俗語)

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形象,八個字,成語→俗語)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語→成語)

④習慣成自然(精練,五字,俗語→成語)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練,七字,俗語← →成語)

俗語是口語型的,成語是書面語型的。這些語例,兼有俗語和成語的某些特點,看來俗語辭典、成語辭典都可以收錄,好在這種情況並不算多。

俗語和成語,有時候也可能互相轉化,並同時存在。例如:

①板凳沒焐熱←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兒← →投鼠忌器

③火燒眉毛顧眼前← →燃眉之急

④雞蛋碰石頭← →以卵擊石

⑤雞飛蛋打一場空← →雞飛蛋打

⑥拉完磨殺驢← →卸磨殺驢

⑦魯班門前弄大斧← →班門弄斧

⑧沒喝過墨水← →胸無點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飯← →因噎廢食

⑩什麼病吃什麼葯← →對症下葯

①①一網打盡滿河魚← → 一網打盡

俗語語句結構如果趨向整齊,就有可能轉化為成語;成語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轉化為俗語。俗語轉化為成語,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語轉化為俗語,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補充,往往轉化為歇後語。(參見下文歇後語)俗語與成語,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俗語有俗語的優點;成語有成語的長處。俗語使得描寫生動活潑,成語使得論述鏗鏘有力,都值得很好學習。

二,諺語和格言

有些圖書把俗語、諺語並稱為俗諺,把它們匯編在一起。匯編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並不相等。諺語只是俗語的一部分,它是一些總結知識經驗,寓有思想意義的俗語。如:

①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

②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③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⑤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⑨墨是可以磨濃的

⑩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

①①人心齊,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鐵尺磨成針

格言也總結知識經驗,寓有思想意義。但仔細區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總結的知識經驗主要是社會方面的,多屬邏輯思維,是哲理性的語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諺語總結的知識經驗不限於社會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學、生產實踐(如農諺),它出自人民群眾之口,多屬形象思維,是文學性的語言。這種區別,應該把格言歸入書面語一類,把諺語歸入口語一類。但是,也難免有交錯的情況。

甲,滿招損,謙受益(書面語)

乙,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口語)

甲,有志者事竟成(書面語)

乙,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口語)

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書面語)

乙,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口語)

以上三組,嚴格地說,甲為格言,乙為諺語。但是,由於人們教育水準的提高,這些帶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進入了口語。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加以區分,而不得不承認,實際上存在一些交錯現象

俗語中一部分為諺語,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語句,它們並沒有總結知識經驗,而只是表述一種情態。如:

①不認這壺酒錢

②不知道哪頭炕熱

③蟬曳殘聲過別枝

④橫挑鼻子豎挑眼

⑤眉毛鬍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趕晚集

⑦求爺爺,告奶奶

⑧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⑨搖頭不算點頭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①②走了穿紅的,來了穿綠的

這一部分語句是描述性的,跟總結知識經驗的諺語不同,而又無確定的術語,現在只是籠統地稱為俗語,實在有必要把它跟諺語區別開來,給它一個確定的名稱。

有的圖書稱之為「慣用語」,但所涉及的語言現象,卻是「俚語」,如:背靠背、開夜車、亂彈琴、磨洋工、冤大頭,等等。筆者以前在《俗語五千條》的前言中,曾用「熟語」來稱呼描述性的俗語。熟語這一術語的定義,也不十分明確,有的辭典又把它當作高於俗語、成語的術語來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語」的讀音近似,某些方言區甚至就是同音詞,作為術語,自身有不足之處。再三斟酌,覺得不如用「俚語」來代替。

俚語,這個術語有時跟俗語相混,俚俗並稱。這個「俚」,跟「鄉里」之「里」有關,望文生義,也就是里人(鄉下人)的意思。俚語常指帶有方言色彩的土語。既然它有時跟俗語相混,而「慣用語」實際上又多指俚語,不如就借用「俚語」一詞,來專指這些描述性的俗語。

四,歇後語、俏皮話

歇後語、俏皮話,基本上是同義詞。歇後語是語言學上的術語,俏皮話是口頭上的稱呼。

歇後語形式上是半截話(前半為形象或事例,後半為解釋、說明),實際上是要把話說得更形象些,更具體些。因此,歇後語應該包括在俗語之內。不過,歇後語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畫式的,帶有戲謔調侃的色彩。它用種種修辭手段,對字、詞、語、句(包括俗語本身)加以修飾,使之生動活潑。因而跟諺語、描述性俗語(改稱俚語),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開花,裝蒜(修飾詞)

②貓哭耗子,假慈悲(修飾片語)

③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己人不認自己人(修飾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飾成語)

⑤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修飾俗語本身)

有些成語,為了增強形象性,往往會轉化成歇後語。

①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②金彈子打鳥,得不償失

③綠綢緞上綉牡丹,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沒頭沒尾

⑤螃蟹過河,七手八腳

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殼郎變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閻王爺出告示,鬼話連篇

歇後語良莠不齊,有些歇後語內容和形象,均不見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語言垃圾,不宜濫用。有些常用的歇後語,形象較好,前後結合得比較緊密,已經跟諺語、描述性的俗語(俚語)近似。如:

①黃鼠狼看雞,越看越稀(前為形象,後為解釋,經驗之談→諺語)

②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前為形象,後為解釋,描述性俗語→俚語)

③芝麻開花,節節高(前為形象,後為解釋,描述性俗語→俚語)

綜上所述,諺語,俚語(描述性的俗語),歇後語,這三部分構成俗語的整體。俗語屬於口語型的語句,與書面語型的成語、格言有所區別,它們是漢語的口語和書面語的兩大系統。

諺語是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固定語句,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的結晶。諺語雖然簡單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卻非常深刻。

歇後語

歇後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

歇後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例如:
一個巴掌打不響 -- <孤掌難鳴>;

懶婆娘的裹腳 -- <又長又臭>。

在一般的語言中。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的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有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表現,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後語。

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當時流行在民間的俗語,是出於一般人民的生活經驗。這類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相信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在研究歇後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將歇後語列入"藏詞"格一節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後語源起於"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關於歇後語的分類,向無定說。何況還有不少歇後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要劃分得十分科學,是比較困難的。為了便於查閱,我們將歇後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餘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分為三類。

第一,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無人>
小蔥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這類歇後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才能領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饒有興味。

第二,喻事類。如:
弄堂里搬木頭 - <直來直去>
冷水發面 - <沒多大長勁>

這類歇後語,是用實在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領悟後半截的"謎底"。

第三,喻物類。如:
秋後的螞蟻 - <蹦達不了幾天>
棋盤里的卒子 - <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後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類。如
楚霸王舉鼎 - <力大無窮>
曹操吃雞肋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類歇後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項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瞭然。

遇有交叉兼類情況的,則歸入其特點更為明顯的一類。如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這一歇後語兼喻物、諧音,現歸入諧音類。

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練手腳慢,兩天不練丟一半,三天不練門外漢,四天不練瞪眼看。

◆十年練得好文秀才,十年練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練,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勝讀十年書。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為。

◆力是壓大的,膽是嚇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說無憑,事實為證。

◆湖裡游著大鯉魚,不如桌上小鯽魚。

◆口說不如身到,耳聞不如目睹。

◆山裡孩子不怕狼,城裡孩子不怕官。

◆萬句言語吃不飽,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來的,船是一櫓一櫓搖出去的。

◆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久住坡,不嫌陡。

◆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經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兒寬。

◆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

◆水落現石頭,日久見人心。

◆打鐵的要自己把鉗,種地的要自己下田。

㈢ 諺語分類大全

一、知識學習 實踐經驗(一)
1.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2.讀一書,增一智。
3.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5.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6.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7.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8.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10.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後。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12.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幹。
13.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14.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緬甸諺語)
16.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17.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歐洲諺語)

二、知識學習 實踐經驗(二)
1.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2.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3.一藝之成,當盡畢生之力。
4. 一個不想蹚過小河的人,自然不想遠涉重洋。
5. 針越用越明,腦越用越靈。
6. 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7. 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8. 才華是血汗的結晶。
9.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10. 上如階盡管費力,卻一步比一步高。
11. 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12. 心專才能綉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
13.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4.日日行,不怕千萬里;時時學,不怕千萬卷。
15. 多練多乖,不練就呆。
16.只有努力攀登頂峰的人,才能把頂峰踩在腳下。
17.困難是人的教科書。
18. 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夥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侶。
19. 學習如鑽探石油,鑽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
20.先學爬,然後學走。
21. 心堅石也穿。
22.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23. 勤勉是成功之母。
24. 好高騖遠的一無所得,埋頭苦乾的獲得知識。
25. 百藝通,不如一藝精。
26. 同時趕兩只兔,一隻也捉不到。
27.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過來當師傅。
28.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9. 學習如趕路,不能慢一步。
30.學問之根苦,學問之果甜。
31.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
32. 注意力是智慧的門戶。
33.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34.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綉花針。
35.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36. 常說口裡順,常做手不笨。
37.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性。
38. 搓繩不能松勁,前進不能停頓。
39.瞄準還不是射中,起跑還不算到達。
40. 沒有艱苦的學習,就沒有最簡單的發明。(南斯拉夫諺語)
41. 誰游樂無度,誰沒空學習。(法國諺語)
42.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亞美尼亞諺語)
43.知識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麥諺語)
44.知識需要反復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爾諺語)
45.學如駕車登山,不進就退。(日本諺語)

三、知識學習 實踐經驗(三)
1.時間是寶貴的財富。
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少而不學,老而無識。
4.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 太陽落山了,人才感到陽光的可貴。
6. 記得少年騎竹馬,轉身便是白頭翁。
7. 有錢難買少年時。
8.失落光陰無處尋。
9. 節約時間就是延長壽命。
10.守財奴說金錢是命根,勤奮者看時間是生命。
11.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
12.你和時間開玩笑,它卻對你很認真。
13. 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14. 把握一個今天,勝似兩個明天。
15. 清晨不起早,誤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學,誤一生的事。
16. 等時間的人,就是浪費時間的人。
17.最珍貴的財富是時間,最大的浪費是虛度流年。
18.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19. 揮霍金錢是敗壞物,虛度年華是敗壞人。
20.誰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21. 珍寶丟失了還可以找到,時間丟失了永遠找不到。
22.懶人嘴裡明天多。
23.一日無二晨,時過不再臨。

四、意志、干勁、科學態度(一)
1.有志者 事竟成。
2.無志山壓頭,有志人搬山。
3. 志在頂峰的人,不在半坡留連。
4.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識是力量。
5.沒有松柏性,難得雪中青。
6. 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7.決心要成功的人,已成功了一半。
8.鷹飛高空雞守籠,兩者理想各不同。
9.鳥有翅膀,人有理想。
10.有志飄洋過海,無志寸步難行。
11. 樹怕爛根,人怕無志。
12.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13.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4.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15.好兒女志在四方。
16.沒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難;沒有頭腦的人,一切都感到簡單。
17. 人若無志,純鐵無鋼。
18.沒有鐵杴挖洞難,沒有志氣進取難。
19.不怕知淺,就怕志短。
20.不怕百戰失利,就怕灰心喪氣。
21. 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22. 決心攀登高峰的人,總能找到道路。(亞洲諺語)
23.沒有目標的生活,就象沒有舵的船。(英國諺語)
24.人無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樣。(朝鮮諺語)
25.聰明人把希望寄託在事業上,糊塗人把希望寄託在幻想上。(阿拉伯諺語)
26. 寧可折斷骨頭,不可背棄信念。(蒙古諺語)
27.通向崇高目標的道路,總是崎嶇艱難的。(朝鮮諺語)
28.摔倒七次,第八次站起來。(日本諺語)
29.山高不算高,人登山頂比山高。(越南諺語)

五、意志、干勁、科學態度(二)
1.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練。
2.鐵要打,人要練。
3.老天不負勤苦人。
4.藝高人膽大。
5. 身經百戰,渾身是膽。
6.鋼不壓不成材。
7. 有苦乾的精神,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8.雨淋青鬆鬆更青,雪打紅梅梅更紅。
9. 不經風雨不成材,不經高溫不成鋼。
10.鐵是打出來的,馬是騎出來的。
11.夜越黑珍珠越亮,天越冷梅花越香。
12.能力同肌肉一樣,鍛煉才能生長。
13.好馬要是三年不騎,會比驢子還笨。
14.牡丹花好看,可沒有菊花耐寒。
15. 不經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日本諺語)

六、智慧、策略、工作方法(一)
1.鳥靠翅膀,人靠智慧。
2.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3.要捉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
4. 想捉孫悟空,就得有比孫悟空更大的神通。
5. 智慧好比登山,登山便可望遠。(法國諺語)
6.智慧是磨不爛的皮襖,知識是取之不盡的礦藏;
7.智慧是知識凝結的寶石,文化是智慧發出的異彩。(印度諺語)
8. 智者通權達變,愚者剛愎自用。(英國諺語)
9.智慧里邊有智慧,高山背後有高山。(蒙古諺語)
10.聰明不在年歲上,智慧藏在腦子里。(蒙古諺語)
11. 笨蛋雖笨,但還有比他更笨的人為他喝采。(德國諺語)

七、智慧、策略、工作方法(二)
1.什麼鑰匙開什麼鎖。
2.饅頭有數客有數,一個蘿卜對一個坑。
3.一個葫蘆開倆飄。
4. 缺個玉米塞個豆,拔棵蘿卜栽棵蔥。
5.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見個雀兒打個彈。
6.不見兔子不撒鷹。
7. 放長線,釣大魚。
8. 淘凈水撿魚,打完蒿子捉狼。
9. 籠牢犬不入。
10.扳倒樹捉老鴰。
11.摸著石頭過河。
12.看不準靶子不射箭。
13.就窩按兔。
14. 按住葫蘆挖籽。
15.棋不看三步不捏子。
16.猛虎不處劣勢,勁鷹不立垂枝。
17. 看準北斗星,就不會迷失方向。
18. 後退一步,路子更寬廣。(蒙古族諺語)
19.追逐雙兔兩落空。(蘇聯諺語)
20. 巧幹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蘇聯諺語)

八、智慧、策略、工作方法(三)
1.事要三思
2.吃飯先嘗一嘗,做事先想一想。
3. 做事要巧,一是動手早,二是多動腦。
4. 好處著手,壞處著想。
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6.三歲的孩子做了再想,六十歲的老人想了再做。
7.人到事中迷,就怕沒人提。
8.魚在水中不知水,人在風中不知風。
9. 在你進去之前,先想想能不能出來。(阿拉伯諺語)
10.矜誇並非智者,蠻干不是英雄。(蒙古諺語)
11.寧可花一天好好思考,不要用一周蠻干徒勞。(芬蘭諺語)

九、智慧、策略、工作方法(四)
1.熟能生巧,巧能生妙。
2.一樣事兒百樣做。
3.熟能生巧,巧能生妙。
4.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5.同樣的米面,各人的手段。
6. 師傅領進門,修練在個人。
7. 雞不撒尿,自有便道。
8.豪豬打洞,另有辦法。
9.殺豬桶屁股,各有各的殺法。
10.會者不忙,忙者不會。
11.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
12.牛大自有破牛法。
13.好舵手能使八面風。
14.巧匠手裡無棄物。
15. 在平坦地方不會走,便不會爬梯子。
16. 剝貓的皮,可用各種方法。(美國諺語)
17. 大力士不一定是摔跤的能手。(蒙古諺語〕
18. 會挑水的不怕水盪,會走路的不怕路窄。(蘇聯諺語)

十、哲理、法則、人的作用(一)
1.青山長在,細水長流 。
2.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刀不磨生銹,水不流發臭。
4. 蟲多木折,隙大牆塌。
5.物必先腐,而後蟲生。
6.水不平則流。
7. 山不轉路轉。

十一、哲理、法則、人的作用(二)
1.鯨吞魚,魚吞蝦。
2.一物降一物,鹵水點豆腐;蠍子怕公雞,秧苗怕螻蛄。
3.斧頭吃鑿子,鑿子吃木頭。
4.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麻蝦,麻蝦吃污泥 。
5.肥豬躲不過屠戶手。
6.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
7.胳膊拗不住大腿。
8. 草怕寒霜,霜怕太陽。(蘇聯諺語)

十二、哲理、法則、人的作用(三)
1.跌水裡碰上個救生圈。
2.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3. 瞎貓碰上死耗子。
4.想磕頭碰上個枕頭。
5.不熟的果子不香。
6.強扭的瓜不甜。
7. 花到開時自然紅。
8.有鴨子不愁趕不到河裡。
9. 多少只羊也能趕到山上。
10. 來早不如來巧。
11.捉龜不在水深淺,只要遇到手跟前。
12.過了冬天就是春天。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