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盡而返典故
1. 典故訪戴不盡,興盡而歸是什麽意思
這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逸事,也是文壇上的一段趣談。
東晉名士、書法家王徽之,是書聖王羲之第五個兒子,生性高傲,放誕不羈。雖然當過車騎參軍、大司馬、黃門侍郎等官職,但對公務並不熱忱,時常東游西逛,後來索性辭官,住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其書法有「徽之得其(王羲之)勢」的評價。
王徽之在山陰縣住的時候,一天晚上突降大雪。他看到皚皚白雪心生感慨,馬上叫下人斟了酒來,一個人在屋裡躑躅彷徨,吟誦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戴安道,戴逵當時在剡縣,離王徽之這里還有很遠的距離。王徽之根本就不管這些,他命人備船,深夜冒雪向剡縣前進。
經過一個晚上的水陸跋涉,第二天早晨來到剡縣。到了戴逵家門前,王徽之突然停住了,他告訴下人,不和戴逵見面了,原道返回。下人很是不解,就問他原故。王徽之說:「我本來是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見不見戴逵根本就無所謂。」
王徽之的行徑,任性隨意,曠達通脫,或許就是對魏晉名士風流韻味的一種別樣詮釋。
按《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記載: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晉書·王徽之傳》中也記載:
嘗居山陰,夜雪初霽,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獨酌酒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逵。逵時在剡,便夜乘小船詣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耶?」
2. 半路又回來的典故,好像叫什麼興起面致,興盡而歸
《雪夜訪戴》出自《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未至而返,顯示了他作專為名士的屬瀟灑自適。
原文: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譯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次夜下大雪,他從睡眠中醒來,打開窗戶,命僕人斟上酒。四處望去,一片潔白銀亮,於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希望能夠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