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縣典故
『壹』 孝順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有關古代歷史關於孝順的典故都有那些
可以看看《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下面列舉裡面的幾個:
1、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貳』 二十四孝土裡關於孝的四個典故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個典故,不同說法通常僅僅是不同順序的排列:
一、孝感動天 二、戲綵娛親 三、鹿乳奉親 四、百里負米 五、嚙指痛心 六、蘆衣順母 七、親嘗湯葯 八、拾葚異器 九、埋兒奉母 十、賣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親 十二、湧泉躍鯉 十三、懷橘遺親 十四、扇枕溫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聞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筍 十八、卧冰求鯉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飽血 二十一、嘗糞憂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滌親溺器 二十四、棄官尋母
按你的我只給出前四個典故,其它的,你若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查找。
一.孝感動天
虞舜,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二.戲綵娛親
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嘗取水上堂,詐跌卧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假裝摔倒,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舞學嬌痴,春風動綵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三. 鹿乳奉親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獵人看到了他以為是麋鹿,想射殺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免除了 被誤殺的危險。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四.百里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lí huò )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
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qú)勞。
還有其它版本,在此略去,可去網上查找。
『叄』 孝敬父母的歷史典故
二十四孝里的「黃香暖席」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版北境內)人。年紀權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肆』 歷史典故10條
1.匡衡鑿壁(匡衡鑿壁)
【出處】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西京雜記》卷二
【釋義】後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勤學
【近義詞】鑿壁偷光
【押韻詞】舳艫相繼、捨身取義、安心樂意、英英玉立、河山帶礪、率性任意、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義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成語舉例】因效匡衡鑿壁之義,於牆上穴一小孔,置燈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書房壁》
2.老淚縱橫(老淚縱橫)
【出處】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釋】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面,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用法】作謂語、定語;常與「泣不成聲」連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滿面淚痕、淚如雨下
【反義詞】笑逐顏開、眉開眼笑
【同韻詞】電照風行、心和氣平、兵無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橫行、事無二成、少年老誠、一氣呵成、便宜施行
【成語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肅宗的許可回家探親,在回家途中親眼看到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種種慘境。鄰居問他戰爭何時才能結束,並訴說家鄉的苦難:地沒有耕種,孩子們被逼去打仗……說到傷心處,鄉親們老淚縱橫,杜甫只好仰天長嘆
3.無中生有(無中生有)
【出處】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
【釋義】道家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把沒有的說成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憑空捏造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造謠生事、信口雌黃、捕風捉影
【反義詞】確鑿無疑、鐵證如山、事出有因
【押韻詞】眠花卧柳、齊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靂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鮐背蒼耈、紅燈綠酒、一介不苟、引領翹首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論。他認為宇宙的形成過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循環往復是道的運動,柔弱是道的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形體的天地,有形體的天地生於無形體的道
4.近水樓台(近水樓台)
【典故】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錄》
【釋義】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優先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義詞】隔岸觀火
【押韻詞】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負才、助邊輸財、土木形骸、手到拈來、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計斗負才、惠然肯來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5.雞鳴狗盜(雞鳴狗盜)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同韻詞】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奪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圖報、著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驕戒躁、閎遠微妙、三星高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相反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同韻詞】冥漠之都、雨歇雲收、與羊謀羞、養尊處優、一壑一丘、歸正首丘、帷幕不修、黃干黑廋、皮裡春秋、無妄之憂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7.堅貞不屈(堅貞不屈)
【出處】堅強而不屈,義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 《後漢書·王龔傳》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意志堅定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威武不屈、堅強不屈
【相反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
【同韻詞】批吭搗虛、穴處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駒、乘隙搗虛、溫恭自虛、投刃皆虛、華屋丘墟、窮大失居、丟卒保車
【成語故事】明朝末年,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攻打揚州,派明朝降將李遇春去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罵而回。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8.盲人摸象
【出處】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大般涅盤經》三二
【釋義】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看問題以偏概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相反詞】洞察一切、仰視觀察
【同韻詞】東游西逛、後來者居上、一瓶不響,半瓶晃盪、詳略得當、打翻身仗、層巒迭嶂、門戶開放、一石激起千層浪、狂濤駭浪、大失所望
【成語故事】古代佛經里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戰國策·齊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 《宋史·李顯忠傳》
【釋義】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多時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熙熙攘攘、熙來攘往
【反義詞】地廣人稀
【同韻詞】霧興雲涌、堤潰蟻孔、血氣方勇、小怯大勇、恃強怙寵、成何體統、大智大勇、血氣之勇、貫魚成寵、北辰星拱、......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相國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給他走正門,說齊國沒人就派這個矮人來。晏嬰說齊國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揮汗成雨。齊國的出使規矩就是無能的使臣只能去見無能的國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10.名正言順(名正言順)
【典故】《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釋義】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說話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理直氣壯
【相反詞】理屈詞窮
【押韻詞】出內之吝、情至意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礪世摩鈍、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民保於信、言之過甚、高談弘論、黃中內潤、單傳心印、......
【燈謎】闖王登基改國號
【成語故事】孔子因不滿魯定公沉迷酒色,帶領學生來到衛國,因衛靈公言而無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衛出公繼位後,讓子路去請孔子來衛國輔政。孔子說:「只有名義正當,說話合理,才能幹成大事。」
11.名落孫山(名落孫山)
【典故】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宋·范公偁《過庭錄》
【釋義】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落選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一敗塗地
【相反詞】名列前茅
【同韻詞】先我著鞭、缺吃少穿、瀝膽披肝、春滿人間、陳舊不堪、鵬摶九天、窺見一斑、瓮盡杯乾、粲然可觀、瀝血披肝、......
【謎語】寫中文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試。考完以後,孫山考中但是最後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孫山回到鄉里接受鄉親的祝賀。朋友的父親來打聽兒子的情況,他作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回答朋友的父親
12.孟母三遷(孟母三遷)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詞】三遷之教
【同韻詞】學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計多端、沸反連天、陰凝冰堅、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間、伯仲之間、......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釋義】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裡,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陷害人
【結構】復句式
【近義詞】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詞】助人為樂、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韻詞】擇善固執、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魚秉直、一資半職、一口不能著兩匙、詞正理直、船到橋門自會直、半文不值、設官分職、......
【年代】古代
【燈謎】往井下人滾石頭
【邂逅語】推人下井還要滾石頭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為過失而被貶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憂郁不得志而死。文學家韓愈見好友被小人進讒言而替他打抱不平,為他寫墓誌銘深刻揭露那幫落井下石的人,同時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時指天發誓掏心窩的人
14.勵精圖治(勵精圖治)
【出處】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 《漢書·魏相傳》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宋史·神宗紀贊》
【解釋】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用於統治者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雄才大略
【相反詞】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同韻詞】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窮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適、逆天行事、前塵影事、曠職僨事、少不經事、......
【年代】古代
【燈謎】醫學
【成語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劉詢採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霍氏假借太後命令欲殺魏相,漢宣帝先發制人將霍氏滿門抄斬,從此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
15.樂極生悲(樂極生悲)
【典故】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史記·滑稽列傳》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淮南子·道應訓》
【解釋】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高興到極點就生災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否極泰來、物極必反
【反義詞】樂而忘返、樂不可支
【同韻詞】暴戾恣睢、長傲飾非、治亂扶危、蕙折蘭摧、鳳皇於蜚、招事惹非、大雪紛飛、雙宿雙飛、早出暮歸、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謎語】笑死人;江州司馬青衫濕
【歇後語】新媳婦流淚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威王很小就繼承了王位,他一味貪圖玩樂,在都城臨淄建造「稷下」宮,讓能言善辯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國侵略齊國,淳於髡憑口才請來趙國救兵解圍。齊威王擺酒慶功,淳於髡趁機給他講樂極生悲的道理,幫他成為明君
16.萬壽無疆(萬壽無疆)
【出處】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詩經·小雅·天保》
【釋義】疆:界限。萬年長壽,永遠生存。用於祝人長壽。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祝人長壽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壽比南山、極壽無疆
【同韻詞】規圓矩方、挖肉補瘡、右手畫圓,左手畫方、惹禍招殃、濟世經邦、灌米湯、銳不可當、瘞玉埋香、鼓旗相當、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謎語】最大的壽
【成語故事】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有描寫農奴的生活圖景,農奴們一年忙到頭,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而他們的主人們每天都是過著鶯歌燕舞的生活。他們每年都要搞年終宴會,殺豬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萬壽無疆」
17.萬死不辭(萬死不辭)
【典故】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
【釋義】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用法】作謂語;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視死如歸、出生入死、在所不辭
【反義詞】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韻詞】麤衣惡食、聰明正直、攬名責實、絆腳石、紇字不識、麤袍糲食、燕岱之石、牡丹雖好,也得綠葉扶持、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權,驕橫跋扈,為自己修築宮殿,准備篡位。忠臣王允擔心漢室江山,他問自家歌妓貂禪能否幫他的忙。貂禪說她為大人做事萬死不辭,於是王允將貂禪許配給呂布後,又進獻給董卓,借呂布的手殺了董卓
18.七情六慾
【典故】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禮記·禮運》
【解釋】泛指人的喜、怒、哀、樂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語、賓語;形容人的感情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五情六欲
【反義詞】四大皆空
【同韻詞】群分類聚、穿文鑿句、拂衣而去、言來語去、井井有序、搓綿扯絮、春秋積序、一替一句、千條萬緒、設心積慮、......
【年代】近代
【成語故事】七情按《禮記》的觀點指喜、怒、哀、懼、愛、惡、欲;而按佛教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六欲按《呂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慾望;佛教認為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處】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史記·張丞相列傳》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解釋】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復,說話不流利。
【用法】作謂語、狀語;形容口吃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支支吾吾
【相反詞】油嘴滑舌
【同韻詞】猛志常在、飛土逐害、布衣韋帶、優勝劣汰、沉著痛快、意出言外、赤誠相待、吃糠咽菜、萬般無奈、胡孫入袋、......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漢朝初年,汾陽侯周昌跟隨劉邦打天下,劉邦寵愛戚姬,想廢太子立戚姬生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周昌不顧個人安危上殿晉見,結結巴巴不知說什麼為好,就是阻止劉邦廢太子。劉邦非常感動,再也不提廢太子之事
20.兩袖清風(兩袖清風)
【出處】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
【解釋】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為官清廉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同韻詞】戰兢兢、一個蘿卜一個坑、虎口餘生、聲價倍增、一路風清、口口聲聲、遠來和尚好看經、濟弱扶傾、畫龍點睛、身微言輕、......
【燈謎】馬蹄服
【歇後語】胳膊彎里打涼扇
【成語故事】明朝監察御史於謙為官十分清廉,從不收受老百姓的財物,而當時的官場十分腐敗。於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麼也沒有帶,特帶《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21.空前絕後(空前絕後)
【出處】顧(顧愷之,晉代畫家)冠於前,張(張僧繇,南朝梁代畫家)絕於後,而道子(吳道子,唐代畫家)乃兼有之。 宋·趙佶《宣和畫譜》
【解釋】從前沒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誇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極不尋常的盛況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絕無僅有、亘古未有、史無前例
【相反詞】比比皆是
【同韻詞】男女老幼、與天地同壽、黃干黑瘦、無出其右、積素累舊、異姓骨肉、一蹴而就、無疆之壽、循循善誘、東挪西湊、......
【謎語】木屐;無始無終
【邂逅語】馬蹬子釘掌;女同志穿涼鞋
【成語故事】晉朝大畫家顧愷之所畫人物神態逼真,形象生動。南朝梁代畫家張僧繇善於畫山水人物,傳說他畫龍點睛。唐朝畫家吳道子集繪畫與書法於一身,讓人叫絕。後人說顧愷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張僧繇的成就後人莫及,吳道子則是空前絕後
22.曲高和寡
【出處】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
【解釋】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諷刺意味
【結構】復句式
【近義詞】陽春白雪
【反義詞】下里巴人
【同韻詞】尻輪神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筆成雅、不變之法、束兵秣馬、半真半假、臨崖失馬、避世金馬、......
【年代】古代
【謎語】一鉤新月伴新主
【邂逅語】毛驢嗓門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麼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23.如雷貫耳(如雷貫耳)
【出處】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
【解釋】貫:貫穿,進入。響亮得象雷聲傳進耳朵里。形容人的名聲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客套話
【結構】動賓式
【相近詞】名滿天下、聞名遐爾、如雷灌耳
【反義詞】無名小卒
【同韻詞】......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董卓利用實力把持朝政,圖謀篡位,司徒王允和養女貂禪商定要利用呂布殺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禪許給呂布,然後獻給董卓,呂布見貂禪被董卓霸佔,心裡十分氣憤與無奈,貂禪表示呂布名聲如雷貫耳,願意跟他共度一生
24.救死扶傷(救死扶傷)
【典故】與單於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半當,虜救死扶傷不給。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釋義】扶:扶助,照料。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現形容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用法】作定語、賓語、分句;指醫生的職責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治病救人
【相反詞】落井下石
【押韻詞】桂子飄香、死而不僵、鴻案相庄、綱挈目張、歧路他鄉、以柔制剛、剜肉成瘡、直接了當、捉賊捉臟、魚米之鄉、......
【年代】古代
【燈謎】醫生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因李陵事件被漢武帝打入大牢,被處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來信要他「慎於接物,推賢進士」。任安也因事下獄當斬,司馬遷給他寫信,敘述自己是怎樣忍受痛苦活下來。他當時為李陵辯護,說他英勇善戰,使敵人無暇救死扶傷
25.集思廣益(集思廣益)
【出處】國家所以設立衙署,蓋欲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視,難以挾私,賢者亦集思廣議,以濟其事。 清·昭槤《嘯亭雜錄·錢南園》
【解釋】指集中眾人智能,廣泛進行議論。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博採有益的意見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群策群力、廣開言路
【反義詞】一意孤行、獨斷專行
【押韻詞】出何典記、小本經濟、指天畫地、寸長尺技、上氣不接下氣、春回大地、張筵設戲、啼天哭地、陽煦山立、難兄難弟、......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劉禪繼位,蜀國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諸葛亮處理。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並不居功自傲,經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有部下反對他這樣做,他認為這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有益的建議
26.含沙射影
【典故】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二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 南朝宋·鮑照《苦熱行》
【釋義】傳說一種叫蜮的動物,在水中含沙噴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說話
【結構】連動式
【相近詞】含血噴人、指桑罵槐、惡語中傷
【相反詞】光明正大、直截了當
【押韻詞】狡焉思逞、坑灰未冷、兵強將猛、稱錘落井、多快好省、大夢方醒、大煞風景、飄萍斷梗、忠心耿耿、返躬內省
【成語故事】古代傳說水中怪物蜮,形狀像鱉,只有三條腿,嘴裡有一條像弓的橫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經過時就噴射沙子,被噴之人就會生病,非常痛苦,嚴重的直到死亡。由於它很壞,人們一旦見了一般都是想辦法避開
『伍』 求:那位高手告知幾個關於尊老敬老的小故事或是小典故
《小黃香溫席待雙親》 古代有一個名叫黃香的人,九歲就可以自己的才華和敬老而聞名。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小黃香讀書到深夜,母親讓他早點休息,可他卻鑽進了父母的被褥,父親驚異地問他在做什麼,過了一會兒,黃香從被褥里爬起來說:「冬夜十分寒冷,我為雙親溫一溫床席,好讓二老歇息呀!」從這個小故事中多麼能體現出黃香多麼敬愛自己的父母親呀! 還有一個故事:夏天,全家人在院中乘涼,黃香卻不知在屋中干什麼,母親掌燈到屋裡一看,原來黃香在用扇子一下一下驅趕父母帳中的蚊蠅。母親心疼他,可小黃香說:「尊敬父母,自古以來都如此。」 **************** 《子路負米》 子路生長在非常貧窮的家庭里,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他怕父母營養不夠,為了讓父母能吃到米飯,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買到米,背回家奉養父母。雖然是這樣辛苦,但是子路心裡卻把這份苦當作吃糖一樣甜,孝敬之心始終沒有間斷和停止過。後來子路發達了,環境和物質條件好了,可是他的父母已經先後過世了。生活環境這么好的情況下,他很想要報答父母之恩,可是父母已經不在身邊了,所以他非常的痛心。有一位教他的老師叫毛宇居。這位老師感到毛澤東天資聰慧,機敏過人,很是喜歡。毛澤東也很敬重這位老師。1959年,已是黨和國家主席的毛澤東回到故鄉,請韶山的老人吃飯,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師。當毛澤東向這位老師敬酒時,毛宇居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卻說:「尊老敬賢,應該應該!」 ********************* 居里夫人尊師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鐳。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從而,她享有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可她對她過去的老師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願望是重遊她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蘭到法國的一大筆旅費,回鄉的希望總是那麼渺茫。居里夫人當時正好住在法國,她非常理解老師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旅費,還邀請老師到家裡做客。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裡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台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著她走上了主席台。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之後,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 程門立雪 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重,一向虛心好學。「程門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的一段小故事。 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後來中了進士,他不願做官,繼續訪師求教,鑽研學問。當時程顥、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年後,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學習,他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40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麼謙虛、恭敬。 有一天,天空濃雲密布,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午飯後,楊時為了找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約了同學游酢一起去程頤家裡。守門的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不願打擾老師的午睡,便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 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冽的寒氣,凍得他們渾身發抖,他們仍舊站在門外等著。 過了好長時間,程頤醒過來了,這才知道楊時和游酢在門外雪地里已經等了好久,便趕快叫他們進來。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得有一尺多深了。 楊時這種尊敬老帥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正由於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求教,學業才進步很快,後來終於成為一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四面八方來向他求教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為「龜山先生」。 ******************** 古代《二十四孝》 0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