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歇後語
1. 孔夫子背書箱的歇後語是什麼
關於孔夫子的歇後語:口成章出、三思而行 、自不量力
1、口成章出:孔夫子的嘴巴
讀音:chū kǒu chéng zhāng
解釋: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示例:人皆言子建口成章出,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試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2、三思而行 :孔夫子出門
讀音:sàn sī ér xíng
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思:思考。而:然後。行:行動。指經過反復再三考慮,然後再行動。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3、自不量力 :孔夫子門前賣《論語》
讀音:zì bù liàng lì
解釋: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量:估量;估測)
出處:「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戰國策·齊策三》
1.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為首者前致辭曰:『吾主越王,不自量力,得罪於上國,致辱下討。』」
2. 就說我們殿試都是僥幸名列上等,並非真才實學,何敢不自量力,妄自談文。(《鏡花緣》第八十七回)
(1)子曰歇後語擴展閱讀: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2. 孔子拜師歇後語
這個歇後語答案是:
孔子拜師——不恥下問
也可以這么說:
孔夫子拜師——不恥下問
3.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那我要用怎樣歇後語去回呢
是一句復句,不分開。正確說法是:「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意思:
君子胸懷坦盪,小人心胸狹窄。
戚戚:憂懼的樣子,心裡老有事,患得患失。
出處:《論語·述而》。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坦,平也。盪盪,寬廣貌。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程子曰:「君子坦盪盪,心廣體胖。」)
4. 關於孝順父母的歇後語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5. 功猶不及的歇後語下一句
過猶不及下一句:事緩則圓。
意思是遇到事情不能操之過急,要設法從容冷靜的應對,才能得到內圓容滿的解決。
出處:《論語 先進》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子貢問曰,「子張和子夏哪個能幹?」孔子說,「子張過頭了些,子夏不夠了些。」子貢說,「那麼是子張強一些了?」孔子說,「過分和不及,同樣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