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寵典故
口蜜腹劍成語故事典故
【釋義】腹:內心。意思是嘴說甜話,心裡狠毒。比喻說話好聽,像蜜一樣甜,肚子里卻懷著害人的陰謀。
【例句】老爺爺時常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對口蜜腹劍的**邪黨,一定要多加提防,誰相信了他們的宣傳,誰就會上當受騙。
【近義;反義】佛口蛇心 口是心非;心直口快 心口如一
這個成語出自《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李林甫,在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相近於宰相的職位。此人是個非常陰險、毒辣、狡猾的傢伙。對皇帝,他想方設法,用盡阿諛、拍馬的本領,取得寵愛和信任。對朝中的官員,他總以甜言蜜語,討得對方的好感和歡心。有些人被他表面的偽善所迷惑,有時對他講出了心裡話。他便以此作為把柄,背後進行陷害。尤其對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比自己功勞大的人,他總是千方百計的玩弄兩面派手法,進行打擊、排擠、誣陷,置人於死地。
有一個諫官,不聽李林甫的話,上奏本給唐玄宗提建議。第二天,他就接到命令,被降職到外地去做縣令。大家都知道:這是李林甫暗中搗的鬼。以後誰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見了。
李林甫要排擠一個人,表面上不動聲色,甚至巧言令色,笑臉相待,背地裡卻暗箭傷人。時間長了,人們都知道了李林甫的為人,也識破了他陰陽兩面的手法。後來,人們每逢談起李林甫,都說他是一個「口有蜜,腹有劍」的陰險人物。
② 口腹蜜劍的典故
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兵部尚書李林甫,有才有藝,而且寫得一手好字,在繪畫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但是他卻不是非常的正直清廉,經常阿諛奉承唐玄宗。不但如此,他還用些不正當的方法結交玄宗親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寵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
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觸。也總是在外貌上表現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裡並說盡所有可以說的好聽的、善意的話。可是實際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態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個非常狡猖陰險,常常使壞主意來害人的人。
壞人雖然有時可以得達害人的目的,逞奸謀於一時,日子久了,人家就發現了地這種偽善,於是大家便在背地裡說他口有蜜、腹有劍。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
唐朝還有一個做中書侍郎的李義府,平常的行動和表情,顯得非常忠厚和溫和;而且他不管和誰說話,總一定先自己咧開嘴笑,表現出十分誠懇和善良的樣子。
其實他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詐,常使用陰險的計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發現了他的這種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說他笑中有刀。
(2)密寵典故擴展閱讀
嘴上說的很甜美,肚子里卻懷著害人的主意。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近義詞:佛口蛇心、笑裡藏刀、綿里藏針、心口不一、兩面三刀
反義詞:心直口快、心口如一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而勢位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其人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譯文:《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李林甫擔任宰相後,對於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業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寵信或官位快要超過自己的人。
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忌恨有文學才能而進官的士人.有時表面上裝出友好的樣子,說些動聽的話,而暗中卻陰謀陷害。所以世人都稱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③ 古代四大妖姬:褒姒、妲己、妺喜、驪姬都有什麼典故
四大妖姬,是指中國古代四位著名的寵妃——妺喜、妲己、褒姒、驪姬。她們美若天仙,國色天香,深得君王的寵愛。一國之君為了她們無心朝政,甚至為她們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之事。
妺喜
妺(mò)喜,生卒年不詳,亦作妺嬉、末喜 、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後,四大妖姬之一。據說,妺喜是後世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
典故:紅顏禍水
據說,妺喜是後世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此後在三代間陸續出現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當越王勾踐派范蠡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時,伍子胥進言說:"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妲己
妲己[dá jǐ],己姓,字妲,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有蘇氏之女,帝辛的妃子。妲己乃是難得一見的美女,紂王沉迷於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對她言聽計從,到了「妲己之所譽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的地步,使商朝滅亡,最後被周武王所殺。
典故:淫亂
妲己,為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傳說姓蘇,不過有關蘇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其父親乃是諸侯蘇護;另外一種說法是,妲己來自一個叫蘇的部落。
根據《史記》的記載,妲己是有蘇氏諸侯之女,乃一個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國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紂王徵伐蘇部落時被好酒貪色的紂王擄入宮中,尊為貴妃,極盡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紂王為博她歡顏而創,並為了討好她發明炮烙之刑。後被周武王所殺。
驪姬
驪姬(?-前651年),或稱麗姬 ,名不詳,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
典故:驪姬之亂
驪姬姿色艷美。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驪姬深得晉獻公的寵愛,獲立夫人,並生下兒子奚齊,而驪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前651年,晉獻公病危,囑託大夫荀息主政,保護驪姬母子,輔助奚齊繼位。晉獻公死後,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後。但在喪禮過程中,里克殺死奚齊,荀息於是改立卓子為君。不久,里克殺害卓子和驪姬。
褒姒
褒姒[bāo sì](《史記》作襃姒 ,《列女傳》作褎姒 ),生卒年不詳,姒姓,褒國人,周幽王姬宮湦第二任王後,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後母。
典故:烽火戲諸侯
據《史記》記載,褒姒不愛笑,周幽王想出各種辦法讓她笑,但她還是不笑。周幽王設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不在信用,漸漸不肯應召而來。後來申國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援救,諸侯卻沒有前來援救。犬戎最終殺死周幽王,俘虜褒姒,西周滅亡。
④ 古代名人典故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典故: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後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30、樂不思蜀(劉禪)
出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典故:三國時,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國馬上派兵來攻打蜀國,蜀國不但打不過魏國,劉禪還自願投降,帶著一些舊大臣到魏國去當「安樂公」,繼續過著吃喝玩樂的日子。有一天,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請阿斗吃飯,故意叫人來表演蜀國的雜耍,想羞辱這些蜀國來的人。舊大臣們看到這些蜀國的雜耍,都非常的難過,可是,阿斗卻高興地拍著手說:「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點也沒有傷心的樣子。後來,司馬昭故意諷刺阿斗說:「怎麼樣!在這里過的開心嗎?想不想蜀國呀?」沒想到,阿斗居然開心地說:「此間樂,不思蜀。」
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