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字典故
Ⅰ 漸入佳境的典故出自大畫家顧愷做什麼事
顧愷之吃甘蔗——漸入佳境
出處:出自《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專食甘遮,恆自尾至本,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釋義: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典故:《晉書》記載,東晉晉陵無錫人顧愷之(約346-407年),字長康,小字虎頭。顧愷之學問淵博,很有才氣,曾經給桓溫、殷仲堪等人做過參軍之類的官。他尤其擅長繪畫,當時的名家如謝安等人都非常器重他。顧愷之性格怪異,與常人不同,人們都稱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痴絕,表現了浪漫才子的豪放不羈。
傳說他喜歡吃甘蔗,但是與常人不一樣,嚼食甘蔗時,與一般人先吃主幹後吃末稍不一樣,總是自末稍吃到主幹再往下直至根部。有人對他的這種吃甘蔗法感到很好奇,他則回答說:「漸入佳境。」
Ⅱ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用的什麼典故
使用了「八百里」、「五十弦」兩個典故。
1、八百里:出自《世說新語.汰侈》記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駁bó」,分麾下炙」。釋義:晉王愷有頭珍貴的牛,叫八百里駁,把烤牛肉分賞給部下。後世詩詞多以「八百里」指牛。
2、五十弦:典出《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釋義:太帝命素女奏五十弦瑟,由於太過悲哀,太帝禁而不能止,所以把她的瑟分為兩半成二十五弦瑟。後常用以稱瑟。亦指悲哀的樂曲,或美稱音樂。
出自宋代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原詩: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釋義: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烤好的牛肉分給部下,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人!
(2)愷字典故擴展閱讀:
這兩句渲染軍中的戰斗氣氛,部隊給養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軍樂隊奏響雄壯的戰歌,以鼓舞鬥志。
我們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軍營里,斧戟從立,直指蒼穹;旌旗翻飛,嘩嘩作響;將士們鎧甲發亮,一個個雄姿英發。
這場面是何等壯觀、熱烈!
辛棄疾這樣,曾經真的在沙場搏殺過的大好男兒,才能真正地領會秦王破陣樂的精髓,才能把那種博戰沙場、搏擊天地的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夢回吹角連營」,迅速回到了辛棄疾所熟悉的軍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