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的人生寓意
Ⅰ 梁實秋散文《粥》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梁實秋散文《抄粥》的中心思想是:中國之地大物博民風各異,從喝粥就可以看出來。豐饒的特產使得人們在生活中的選擇越來越多,人們也會因生活條件而有所變化。人們開始從傳說和文化的「虛」過渡到現實生活的「實」,越來越重視每一個傳統節日里吃的品質。這種變化,不僅是生活品質的變化,更是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傳承。
《粥》散文中語言幽默風趣,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卻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讀後餘味無窮。它並不奢談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平實實的語言後面,卻飽含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讓讀者細細去體會。話語不多,談的皆是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
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Ⅱ 臘八粥的寓意是什麼
一、祈福
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並祈求來年繼續施恩。古時干物稱臘。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穀物等全都變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後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干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二、增旺五行人運勢
有人就根據自己的命理五行,在臘八粥食材的選擇上,特別挑選自己五行所喜的食材,將進食這樣的臘八粥作為增旺自己運勢的一種手段。
三、福壽粥,積福惜福
據說,福壽粥最初源於杭州天寧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飯曬干,臘八時將這一年的干剩飯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說吃了可以增福增壽。後來,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稱之為福壽粥。
四、教育後輩要勤儉持家
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閑,坐吃山空,所以把家裡的雜糧全部煮了,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五、佛家說法
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是由 中國佛教徒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 而形成的風俗。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年輕時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