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典故
拼音:yīn móu guǐ jì
陰謀:暗中做壞事的計謀。詭計:狡詐的計策。指暗地裡策劃壞事
成語典故
編輯
1、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黨處於敵人和同盟者的陰謀詭計的包圍中,但是沒有警覺性。」
2、鄭觀應《盛世危言·墾荒》:「近日 俄人費萬萬帑金以修西伯利亞之鐵路,陰謀詭計,行道皆知。」
3、瞿秋白《餓鄉紀程》七:「如今一旦動搖,他們就起恐慌,陰謀詭計百出。」[2]
4、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八章:「不是昨天才組織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什麼陰謀詭計,黨也有辦法識破。」
5、康笑胤《黃昏地平線》:「連以擅長陰謀詭計而著稱於世的美國商人約翰,在聰明伶俐的葉習面前都屢戰屢敗。」[1]
詞語辨析
【近義詞】鬼蜮伎倆、居心叵測、心懷鬼胎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望採納。
❷ 古代歷史典故運用運籌思想
運籌帷幄的故事:
秦朝末年,天下亂,各地英雄四起,最後形成劉邦與項羽兩人楚漢相爭的局面。垓下一戰,項羽兵敗,後於烏江自刎而死,劉邦成為天下之主,因而開啟漢朝的時代。
局勢穩定了以後,漢高祖劉邦在雒陽南宮款宴群臣,向諸臣說:「今天我為什麽可以得到天下?而項羽卻會失敗呢?」大臣高起和王陵便回答說:「陛下您在部下建功後,能論功行賞,與人同利,不會藏私,項羽卻不是如此。他嫉妒有能力的人,對待有功者不但不賞賜,反而傷害他們,不願與人共享戰果,所以不得人心而失敗。」
劉邦聽了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講到坐在營帳中策劃謀略,就能在千里外得到勝利,這點我不如張良;論鎮國安民,保障物資的流通,這點我不如蕭何;如果說到帶兵打仗,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點我又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重用他們,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啊!而項羽有一賢臣范增,卻不好好重用,所以才成為我的手下敗將。」
因此《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自序中,說張良身在軍營中便能掌握局勢,策劃謀略,使遠方的軍隊贏得勝利,助高祖開邦定國,能夠「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後來「運籌帷幄」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謀劃策略。
(2)策劃典故擴展閱讀
運籌帷幄 [ yùn chóu wéi wò ] ,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制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在軍帳內對軍略做全面計劃。常指在後方決定作戰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計,考慮決策。運:運用;籌:算籌,引申為策劃;帷幄:軍隊的帳幕。
一、運籌帷幄的近義詞:
出謀劃策 [ chū móu huà cè ]
釋義:出主意,定計策。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汝依違觀望其間;並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翻譯:你在其中彷徨觀望,並沒有出謀劃策有所建樹,只不過是依靠別人的力量才辦成了事情。
二、運籌帷幄的反義詞:
紙上談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釋義:比喻只憑書本知識空發議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翻譯:現在有一個這樣的詩人在這條,天天只知道憑書本知識空發議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❸ 20個歷史上智謀的典故
其實三十六計就是三十六個智謀典故,但是我還是給你舉出20例吧,有的是三十六計里的,有的是智謀成語典故。
1.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典出自淝水之戰。2.田忌賽馬,3.圍魏救趙。4.假途伐虢,典出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左傳·僖公二年》),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左傳·僖公五年》)。
5.望梅止渴,6.過五關斬六將,7.三顧茅廬,8.七擒七縱孟獲,此典故成語為欲擒故縱。9.破釜沉舟,10.暗渡陳倉,11.草船借箭,12.狡兔三窟 ,典出《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後以「狡兔三窟」喻藏身處多,便於避禍 。13.韜光養晦 ,典出《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14.完璧歸趙 15.晏子使楚 16運籌帷幄,典出《史記·高祖本紀》。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17.瞞天過海 典出《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御駕親征,領三十 萬大軍以寧東土。一日,浩盪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帝見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無窮,即向眾總管問及過海之計,四下面面相覷。忽傳一個近居海上的豪民請求 見駕,並聲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已獨備。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隨這豪民老人來 至海邊。只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豪民老人東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內 更是綉幔錦彩,茵褥鋪地。百官進酒,宴飲樂甚。不久,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 盞傾側,人身動搖,良久不止。太宗警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己,一 看愕然,滿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橫無際涯,哪裡是什麼在豪民家裡作客,大軍竟然已 航行於大海之上了!原來這豪民老人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這「瞞天過海」計策 就是他設計策劃的。18.隔岸觀火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 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服遼東,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 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於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 靜觀遼東局勢。公孫康聽說二袁來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 心,現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公孫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後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 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禦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 並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於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 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並 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於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 他們肯定會自相火並。看看結果,果然不出我料。 19.調虎離山 東漢末年,軍閥並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 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准備奪取江北盧江郡。 盧 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占據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野 心勃勃。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 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勛,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勛送去一份厚禮,並 在信中把劉勛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勛功名遠播,令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勛交 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 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劉勛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 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勛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 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勛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 言迷惑住了。孫策時刻監視劉勛的行動,見劉勛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 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已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它的老窩吧!」於 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抗,就十分順利地控 制了盧江。劉勛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 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20. 笑裡藏刀 戰國時期,秦國為了對外擴張,必須奪取地勢險要的黃河崤山一帶,派公孫鞅 為大將,率兵攻打魏國。公孫鞅大軍直抵魏國吳城城下。這吳城原是魏國名將吳起 苦心經營之地,地勢險要,工事堅固,正面進攻恐難奏效。公孫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計。他探到魏國守將是與自己曾經有過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馬上修書一封, 主動與公子昂套近乎,說道,雖然我們倆現在各為其主,但考慮到我們過去的交情, 還是兩國罷兵,訂立和約為好。念舊之情,溢於言表。他還建立約定時間會談議和 大事。信送出後,公孫鞅還擺出主動撤兵的姿態,命令秦軍前鋒立即撤回。公子昂 看罷來信,又見秦軍退兵,非常高興,馬上回信約定會談日期。公孫鞅見昂已鑽入 了圈套,暗地在會談之地設下埋伏。會談那天,公子昂帶了三百名隨從到達約定地 點,見公孫鞅帶的隨從更少,而且全部沒帶兵器,更加相信對方的誠意。會談氣氛 十分融洽,兩人重敘昔日友情,表達雙方交好的誠意。公孫鞅還擺宴款待公子昂。 公子昂興沖沖入席,還未坐定,忽聽一聲號令,伏兵從四麵包圍過來,公子昂和三 百隨從反應不及,全部被擒。公孫鞅利用被俘的隨從,賺開吳城城門,佔領吳城。 魏國只得割讓西河一帶,向秦求和。秦國用公孫鞅笑裡藏刀計輕取崤山一帶。
不知大大滿意否?
❹ 運籌帷幄的典故 成語運籌帷幄的主人公是誰
運籌帷幄
yùn來chóuwéiwò自
[釋義] 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的方法策略。
[語出] 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正音] 籌;不能讀作「shòu」。
[辨形] 帷;不能寫作「惟」;幄;不能寫作「握」。
[反義] 握籌布畫 運籌決策
[用法] 含褒義。可用在軍事、政治、體育等方面。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補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