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的詩典故
『壹』 《蟬》的詩句和詩意是什麼
《蟬》是唐代文學家虞世南所作,全詩原文如下: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白話文意思是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通過寫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高官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
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蟬能夠「居高聲自遠」,不是由於憑借秋風一類外力所致。這些詩句的弦外之音,它們所隱喻的深層意義是說,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
(1)蟬的詩典故擴展閱讀
這首詩的作者是永興縣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漢族,餘姚(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
這首詠蟬詩是唐人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是運用比興手法,暗示自己的顯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質。蟬的頭部有兩根觸須,形狀似官員系在頸下的帽帶;古人認為蟬棲身高樹,只喝清潔的露水,因而用「飲清露」象徵人的品格高潔。
作者虞世南借蟬詠懷,表明自己立身高潔,不需任何憑藉,自會揚名。三、四句借蟬抒情,蟬聲遠傳不是借藉於秋風的傳送,突出強調的是詩人的人格美,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表現了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
『貳』 蟬古詩的意思
蟬這首詩寫的是蟬的身形、聲音和習性,首句說蟬的頭部的下垂的觸須像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第二句寫蟬的聲音響度和力度,第三、四句讓人感悟到真理:品行高潔的人是不需要外在的任何有力者的幫助,就能聲名傳於後,強調人格的美和力量。
這首詩譯文是: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聲音傳的遠是因為我站的高、並不是藉助了的秋風。
(2)蟬的詩典故擴展閱讀: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關鍵要把握住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出藝術上的契合點。
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高官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
詩的最後評點道,這完全是由於蟬能夠「居高聲自遠,而不是由於憑借秋風一類外力所致。這些詩句的弦外之音,它們所隱喻的深層意義無非是說,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
這種居高致遠完全來自人格美的力量,絕非依憑見風使舵,或者什麼權勢、關節和捧場所能得到的。
參考資料:網路 - 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