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問典故
1、郢匠揮斤:
比喻純熟、高超的技藝,出自戰國莊子的《莊子·徐無鬼》。典故:
莊子送葬,去惠子墓地的路上,他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郢地有一個人把白色粘土塗抹在他的鼻尖上,(粘土薄得)像蒼蠅的翅膀。於是他讓一個叫石的匠人砍削掉這一小白點。匠石聽他的話揮動斧子,快得像一陣風,很快地砍過去,削去鼻尖上的白泥,並且沒有傷到鼻子。
郢地的人站在那裡臉色毫無改變。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找來匠人對他說:'你再給我砍一下試試。'匠人石說:'我確實曾經能夠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點。盡管如此,我可以搭配的夥伴已經死去很久了。'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我也沒有搭檔了,沒有與我爭辯的人了。"
2、神工意匠:
形容建築、繪畫等構思精妙,非人力所能為。出自近代趙朴初《平等院》。典故:
趙朴初贊美平等院的建造工藝說,真的是嘆為觀止,平等院中的鳳凰堂,站在那裡彷彿經歷了千年。不只是象教庄嚴繼承了盛唐時期,更別有神工意匠。
3、庖丁解牛:
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出自戰國莊子的《莊子·養生主》。典故:
古時候,有一個叫庖丁的人,他非常擅長宰牛。一天,庖丁被文惠君請去宰牛。開始宰牛了,只見庖丁一隻手按著牛,另一隻手拿著屠刀在牛身上利落地劃切著,動作非常熟練。骨肉剝離的聲音配合庖丁的動作,像奏樂一樣有節奏。
文惠君看呆了,大聲贊嘆:「真了不起啊!你宰牛的技術怎麼這么高超呢?」
庖丁對魏惠王說:「我剛剛開始解剖牛的時候,只知道用刀亂砍,結果砍出來的牛肉很稀爛。後來,我解剖牛多了,漸漸明白牛骨骼的結構,就開始試著透過牛的皮肉去看它裡面的骨骼,然後找出容易切的部位,這樣切出來的肉就不會爛掉了。」魏惠王聽了,點了點頭,說:「真是了不起啊!」
4、精益求精:
比喻已經很好了,還要求更好。出於先秦·孔子《論語·學而》。典故:
有一次,孔子和子貢談論做學問要由淺入深的問題。子貢問道:「一個貧窮的人,見了富貴的人並不諂媚; 或者,一個富貴的人,見了貧窮的人並不驕矜。這兩種人的態度,可算好了吧?」孔子說:「可以是可以了,但還不如貧而樂、富而好禮的人。」
子貢說:「《詩經》上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意思是說,好了不能滿足,要努力好上加好。對不對呢。」孔子說:「我說了前句,你就能說出後句來。你有這一基礎,就可以和你講《詩經》了。你已有由淺入深的本領了。」
5、鬼斧神工:
形容建築、雕塑等藝術技巧高超 ,像是鬼神製作出來的。出自戰國莊子的《莊子·達生》。典故:
梓慶用木頭削雕成一個鐻,形象逼真,活靈活現,見到它的人都特別驚奇,不相信這是人工做出來的,而好像出於鬼神之手。見到這個鐻後,魯侯問梓慶:"你是用什麼法術製作它的?"
梓慶笑笑說:"我是一個凡人,哪裡有什麼法術。在製作時,我聚精會神,心中沒有雜念,並不想藉此獲得什麼賞賜,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利,集中心思考慮怎麼才能製作好它。
自己四肢的形態都忘了。然後在到山林去仔細觀察,找到合適的木材。與此同時,心目中有了鐻,然後用手雕刻出來;不用加修飾就已經做成了。作品和天一致,鐻之所以像是鬼神所做就是因為這個。"
⑵ 我國古代有關勤奮讀書的典故
囊螢映雪
囊螢:晉代車胤小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懸梁刺股
東漢的時候,有個名叫孫敬的人到洛陽太學求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時間久了,也會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樑上,一頭束在頭發上,當他讀書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發,弄疼頭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繼續讀書學習。從此,每天晚上讀書時,他都用這種辦法,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是東周洛陽乘軒里(洛陽李樓鄉太平庄)人,少時便有大志,隨鬼穀子學習多年。為求取功名,他變賣家產,置辦華麗行裝,去秦游說秦惠王,欲以連橫之術逐步統一中國,未被採納。
由於在秦時日太久,以致盤纏將盡,只好衣衫襤褸地返回家中,親人見他如此落魄,都對他十分冷淡。蘇秦羞愧難當,下決心用功學習,便拿出師傅送給他的《陰符》一書,晝夜苦讀起來。讀書時他准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遊列國。這次終於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並手握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達15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