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美的典故
A. 歷史上都有哪些「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典故
吳三桂為了陳圓圓「沖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領兵赴京朝見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驛版時,遇到從京權城逃出的家人,吳三桂問:「我家裡人好嗎?」家人說:「被闖王抄了。
」吳三桂說:「沒關系,我到後就會歸還。
」又問:「我父親好嗎?」答:「被拘捕了。
」吳三桂說:「我到後就會釋放。
」又問「陳夫人(指陳圓圓)還好嗎?」答:「被闖王(一說為劉宗敏)帶走了。
」此時,血氣方剛的吳三桂勃然大怒,厲聲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隨後,掉頭打回山海關,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敵清軍遞去了請兵書,希望多爾袞「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
」這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也就是說吳三桂為了一個蘇州名妓陳圓圓,將大漢江山出賣給了滿清。
B. 美人計的來歷和典故
美人計,語出《六韜·文伐》:「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意思是,對於用軍事行動難以征服的敵方,要使用「糖衣炮彈」,先從思想意志上打敗敵方的將帥,使其內部喪失戰鬥力,然後再行攻取。就象本計正文所說,對兵力強大的敵人,要制服它的將帥;對於足智多謀的將帥,要設法去腐蝕他.將帥鬥志衰退,部隊肯定士氣消沉,就失去了作戰能力。利用多種手段,攻其弱點,己方就能順勢保存實力,由弱變強。 前面曾講到春秋時吳越之戰,勾踐先敗於夫差。吳王夫差罰勾踐夫婦在吳王宮里服勞役,藉以羞辱他。越王勾踐在吳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騙取了夫差的信任,終於放他回到越國。後來越國趁火打劫,終於消滅了吳國,逼得夫差拔劍自刎。 那所趁之「火」是怎樣燒起來的呢?原來勾踐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計」。勾踐被釋回越國之後,卧薪嘗膽,不忘雪恥。吳國強大,靠武力,越國不能取勝。越大夫文種向他獻上一計:「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死於芳餌,要想復國雪恥,應投其所好,衰其鬥志,這樣,可置夫差於死地。」於是勾踐挑選了兩名絕代佳人:西施、鄭旦,送給夫差,並年年向吳王進獻珍奇珠寶。夫差認為勾踐已被他臣服,所以一點也不加懷疑。夫差整日與美人飲酒作樂,連大臣伍子胥的勸諫也完全聽不進去。後來,吳國進攻齊國,勾踐還出兵幫助吳王伐齊,藉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吳國打勝之後,勾踐還親自到吳國祝賀。 夫差貪戀女色,一天比一天厲害,根本不想過問政事。伍於胥力諫無效,反被逼自盡。勾踐看在眼裡,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吳國大旱,勾踐乘夫差北上會盟之時,突出奇兵伐吳,吳國終於被越所滅,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 美人計的核心是,「將智者,伐其情」。常言道,英雄難過美人關,這是針對那些意志薄弱、貪戀美色的頭領者而言的,在中外戰爭史上,一方運用「美人計」致對方於死地的事例有很多。「有奇淫者,必有奇禍」,為君、為王者,往往為了一己之貪戀,而不惜舍棄其它一切,置國家、國民的安危於不顧,最終導致亡國亡家的敗局。 傳說褒姒是妖孽降世,只因周幽王荒誕無道、濫殺忠良,妖神就讓褒姒下世來,以加速西周的滅亡。褒姒是被褒地的褒大收養成長。西周大夫褒珦因直言舉諫於周幽王,而惹怒了幽王,被幽王下令關入牢中。褒珦的兒子洪德偶爾到褒地去收租稅,看見已長大成年的褒姒美若天仙,便把他帶了回來,並教授給她以歌舞、禮義等,然後,洪德將褒姒敬獻給幽王,貪色的幽王自然是欣喜若狂,他下令放出褒珦、讓他官復原職。自此,幽王同褒姒:坐則疊股、立則並肩、飲則交杯、食則共器,接連十幾日不上朝。更甚者,幽王為了博得美人一笑 還有一個案例。漢朝從建國開始就被籠罩在匈奴的陰影之下。有一次,匈奴南下,太守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劉邦聽後,大怒,遂引30萬大軍北上攻打匈奴。看到匈奴兵都是老弱病殘、用的都是銹刀,輕敵冒進,中了匈奴人的計。漢軍到了白登山周圍,被埋伏在此的40萬匈奴兵包圍,困在白登山上。過了幾天,大軍飢寒交迫,眼看就要被消滅。劉邦手下陳平弄來一副漢代美女圖,並攜帶少數黃金前往匈奴資氏(等於漢朝皇後)的大營,送上美女圖及黃金。資氏看了美女圖後左右為難:要是大王(匈奴單於)打敗了劉邦,入主中原,肯定會娶中原的美女當資氏,所以,為了能做穩皇後的位置,還是把大王說走為妙!於是當晚,資氏來到單於大營,成功勸說單於撤軍。陳平僅憑一張美女圖,智退匈奴40萬大軍,在歷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故事
1、漢獻帝九歲登基,朝廷由董卓專權。董卓為人陰險,濫施殺戮,並有謀朝篡位的野心。滿朝文武,對董卓又恨又怕。 美人計之貂蟬
司徒王允,十分擔心,朝廷出了這樣一個奸賊,不除掉他,朝廷難保。但董卓勢力強大,正面攻擊,還無人斗得過他。董卓身旁有一義子,名叫呂布,驍勇異常,忠心保護董卓。 王允觀察這「父子」二人,狼狽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計」,讓他們互相殘殺,以除奸賊?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蟬。這個歌女,不但色藝俱佳,而且深明大義。王允向貂蟬提出用美人計誅殺董卓的計劃。貂蟬為感激王允對自己的恩德,決心犧牲自己,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會上,王允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女兒」貂蟬許配給呂布。呂布見這一絕色美人,喜不自勝,十分感激王允。二人決定選擇吉日完婚。第二天,王允又請董卓到家裡來,酒席筵間,要貂蟬獻舞。董卓一見,饞涎欲滴。王允說:「太師如果喜歡,我就把這個歌女奉送給太師。」老賊假意推讓一番,高興地把貂蟬帶回府中去了。 呂布知道之後大怒,當面斥責王允。王允編出一番巧言哄騙呂布。他說:「太師要看看自己的兒媳婦,我怎敢違命!太師說今天是良辰吉日,決定帶回府去與將軍成親。」呂布信以為真,等待董卓給他辦喜事。過了幾天沒有動靜,再一打聽,原來董卓已把貂蟬據為己有。呂布一時也沒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見身後的呂布,心生疑慮,馬上趕回府中。在後花園鳳儀亭內,呂布與貂蟬抱在一起,他頓時大怒,用戟朝呂布刺去。呂布用手一檔,沒能擊中。呂布怒氣沖沖離開太師府。原來,呂布與貂蟬私自約會,貂蟬按王允之計,挑撥他們的父子關系,大罵董卓奪了呂布所愛。 王允見時機成熟,邀呂布到密室商議。王允大罵董賊強佔了女兒,奪去了將軍的妻子,實在可恨。呂布咬牙切齒,說:「不是看我們是父子關系,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說:「將軍錯了,你姓呂,他姓董,算什麼父子?再說,他搶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殺你,哪裡還有什麼父子之情?」呂布說:「感謝司徒的提醒,不殺老賊誓不為人!」 王允見呂布已下決心,他立即假傳聖旨,召董卓上朝受禪。董卓耀武揚威,進宮受禪。不料呂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賊咽喉。奸賊已除,朝廷內外,人人拍手稱快。
西施
名夷光,越國人,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父親以在薴蘿山上砍柴為生。薴蘿山下有東、西兩個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為村子裡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稱謂,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因為家境貧寒,所以西施很小就開始幫著家裡幹活,平時經常在溪邊浣紗。她怎麼也不會料到,日後自己會成為「美人計」的主角,被派去吳國執行任務。 西施位居我國「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東施效顰」的故事就講了西施的美是其他人難以企及的。西施的美貌遠近聞名,但她的身子卻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發她都皺著眉頭,捂著心口,緩步前行,人們管這姿勢叫「西施捧心」,可見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動人。不巧這事讓東村的醜女東施知道了,於是便也學著西施的樣子走路,但走起來十分難看,比她平時的樣子還要丑很多,成了大家的笑料。 春秋末期,各諸侯國稱雄,吳國和越國開戰,結果越軍大敗,越國國王勾踐向吳國國王夫差乞降。吳王夫差不聽大夫伍子胥「殺掉勾踐,以絕後患」的勸告,卻採納被越王買通的權臣的主張,允許越國投降。把勾踐夫婦和越國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蘇虎丘,為夫差養馬。勾踐君臣含垢忍辱,裝得非常恭順,夫差以為他們已真心臣服,3年後就把他們放回越國。 勾踐安全回到越國後,立志復國,卧薪嘗膽,勵精圖志。經過「10年生聚,10年教訓」,越國逐漸強盛起來,一心要打敗吳國,但是,當時越國的軍事實力遠遠不敵吳國。勾踐在訓練軍隊、發展農業的同時,對吳王夫差實施了歷史上著名的「美人計」。 「美人計」的具體導演是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范蠡曾隨越王勾踐到吳國做人質3年,深知吳王夫差的致命弱點。針對吳王夫差好色的特點,范蠡便策劃實施了「美人計」。 范蠡按照越王勾踐的要求,在民間尋覓美女。擔任這個歷史重要任務的美女,不僅要美麗過人,而且要膽量過人,要機智過人。經過千挑萬選,范蠡選定了西施和鄭旦。當時范蠡和西施一見面,西施的美貌與純真便打動了范蠡,而西施的心裡對這位年少英雄、氣度不凡的將軍也是一見傾心。范蠡向西施說明了選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愛國熱情感染了,表示願意擔此重任。 勾踐親自接見她們,並讓人教習歌舞、化妝和禮儀,讓人為她們講解歷史、時局和權謀。勾踐還親自給西施面授機宜。勾踐把神聖的政治任務交給她們,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夫差於酒色之中,荒其國政;慫恿夫差對外用兵,耗其國力;離間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過了3年,西施拿到「公關專業畢業證」,於是范蠡將西施等送往吳國,兩個相愛的人終於有機會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備嘗愛的滋味,由於難分難舍,范蠡有意拖延,送親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們走到嘉興縣南一百里的時候,西施生的兒子已經能牙牙學語了。後人在這里建造了一個「語兒亭」,用來紀念西施與范蠡的愛情結晶。這在唐陸廣微《吳地記》里有記載,並謂此地「縣南一百里有語兒亭」,是西施入吳之前與私生子說話的地方。從感情上來說,范蠡是對不住西施的,范蠡是為事業犧牲了愛情,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充當越國復仇的工具。但為了國家利益,為了自己的愛人,西施願意做出犧牲。范蠡和她約定,吳國滅亡後,自己定要娶她為妻,白頭偕老。 本身好色成性的吳王見了西施,自然十分歡喜。伍子胥認為這是「美人計」,苦心勸諫,夫差卻充耳不聞,立刻將西施納入後宮。 西施聰明伶俐,頗具愛國主義情懷,時刻牢記自己來到吳國的政治使命,她用盡渾身解數讓吳王寵愛她並聽信她的話,夫差果然對她寵幸有加。 吳王夫差命人在靈岩山為她建了館娃宮,在館娃宮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吳王井、琴台,還有采香徑、錦帆徑和打獵用的長洲苑等;還修了響屐廊,就是在地上鑿一個大坑,把一口大缸放進坑裡,然後在上面鋪上木板,再鋪平。夫差讓西施穿著屐在上面走,錘鋪有聲,所以叫響屐廊。 到了春天,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徑、玩花池遊玩;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灣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調」。南灣有十多里長,兩面環山,吳王將此處取名為「消暑灣」,並令人在附近鑿了一個方圓八丈的白石池子,引來清泉,讓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為「香水溪」;秋天兩人一起攀登靈岩山,看靈石,賞秋葉;到冬天下雪的時候,夫差與西施披著狐皮大衣,令十多個嬪妃拉車尋梅,全然不顧嬪妃們汗流浹背每次都要盡興後方才返回。如此挖空心思地玩樂,可見吳王夫差此時的心思已不在朝政社稷上了,而在西施身上。 西施
吳王夫差對西施是越來越喜愛,而西施時刻想著怎樣讓吳王高興,怎樣讓吳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讓吳王能成無道之君,荒廢國事。慶幸的是,她有一個得力的助手伯韶。伯韶是吳國的大夫,深得吳王寵信,為人奸詐貪婪。越國利用他的這一弱點,經常給他送些金銀珠寶,有時也給他送美女,因而他對越國也是死心塌地,與西施兩個一道說越國的好話。 夫差自從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蘇台,一年四季享樂遊玩,已經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勸諫的,都被他或訓斥,或驅逐,或罷官,於是大家漸漸也就不敢說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見吳王如此無道,就在姑蘇台下進諫勸阻,但吳王還是不理。伍子胥覺得吳王如此勢必取禍,勸諫又不聽,於是稱有病不再上朝。 當時,越國在勾踐的治理整頓下,國力日益增強,軍隊也已訓練有素。吳王夫差感到威脅,想要征伐越國,被伯韶大夫巧言阻撓。 後來齊國與吳國關系惡化,夫差想要攻打齊國。伍子胥認為,越國才是心腹大患,不宜遠征齊國。但伯韶大夫卻力主攻打齊國,並保證出師必捷。 一向與伍子胥有矛盾的伯韶大夫置國家安危於不顧,乘機挑撥吳王和伍子胥之間的矛盾。結果吳王將伍子胥賜死,提拔伯大夫為相國,還要給越國增加封地,被勾踐謝絕了。正如後人所說:「吳之亡,應由昏君夫差、奸佞伯韶大夫負責。」 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國伐吳,大獲全勝。 西施的結局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她感覺已為國盡忠,但夫差對她百般疼愛確實出自真心,在與他相處的日子裡,西施越來越感覺他的好,到完成任務的時候,她發覺自己已真正地愛上了夫差,而戰爭又讓她失去了夫差。回到范蠡身邊,她已不愛范蠡了,也無顏見范蠡,同時深感對不起夫差,於是投湖自盡;一是范蠡找到了她,兩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對神仙眷侶。在《吳地記》中記述有關范蠡與西施在越國破吳後破鏡重圓、泛湖而去以及其他有關他們的結局的不同說法。相傳范蠡、西施曾寓居宜興,今天的蠡墅就是他們當年居住過的地方,而江蘇一些地方的「施盪橋」、「西施盪」等名稱也都與西施有關。
錦囊
運用美人計有以下幾策略: 一、投其所好。美人計中所用的「美人」,只有被對魔高一尺接受的時候,才能產生威力,也就是「美人」只是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所謂內因即對方接受美人後沉迷於酒色不理政務。要使對方的內因起作用,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投其所好。 二、伐情損敵。美人是一種陰柔之物,它主要是用來在敵人心理方面發動進攻的武器,是通過「伐情」來損敵的,也就是消磨敵之意志,挫敗敵之銳氣。否則,是舍其所長,用其所短。 三、相機取事。美人計一般是作為達到最終目的的輔助手段,其主要目標是摧毀敵人的精神壁壘,但達不到徹底殲滅敵人的目的。常常還要進行武力決戰。所以在施用美人計的時候,要積極創造或尋找發動武力進攻
C.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歷史典故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珍珠被人類利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傳說她是西施的化身。
西施本是月宮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來拯救吳越兩國黎民百姓脫離連年戰亂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
原來嫦娥仙子有一顆閃閃發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愛,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時則命五彩金雞日夜守護,唯恐丟失。而金雞也久有把玩明珠的慾望,趁嫦娥不備,偷偷將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宮的後面玩賞起來,將明珠拋上拋下,煞是好玩。但一不小心,明珠從月宮滾落下來,直飛人間。金雞大驚失色,為逃避責罰,也隨之向人間追去。
嫦娥得知此消息後,急命玉兔追趕金雞。玉兔穿過九天雲彩,直追至浙江諸暨浦陽江邊上空。正在這一天,浦陽江邊山下一施姓農家之妻正在浦陽江邊浣紗,忽見水中有顆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撈,明珠卻像長了翅膀似的徑直飛入她的口中,並鑽進腹內。施妻從此似有了身孕。
一晃十六個月過去了,女子只覺得腹痛難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禱告上蒼。忽一日只見五彩金雞從天而降,停在屋頂,頓時屋內珠光萬道。恰在這時,只聽哇的一聲,施妻生下一個光華美麗的女孩,取名為西施。故有「嘗母浴帛於溪,明珠射體而孕。」之說。
西施長大後,化解了吳越兩國的仇怨之後,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間,為黎民百姓的健康長壽、養顏美容繼續做出貢獻。自此諸暨變成了世代養殖珍珠之鄉而馳名中外,這一傳說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其一
貂蟬是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三國》之中,出場的少數幾位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貂蟬的出現,才有了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佳話,才有了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才有了凶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才有了兒女情長武功蓋世呂布的白門樓上的殞命。貂蟬形象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裡,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正是這種非凡膽量的展示與高度智慧的運用,加速了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從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繼續延續。
然而,自從呂布白門樓殞命之後,這位膽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見了蹤跡。是隨失敗的呂布同赴了九泉?還是被勝利的曹操擄回了許昌?這個疑問從群雄爭霸開始一直到歸晉統一也沒有解開,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無從考證。筆者不甘於就這樣讓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從此無跡可尋,於是參考翻閱了大量社會上流傳的稗官小說、野史評話,終於尋找到了有關貂蟬身世、結局的一點蛛絲馬跡,在此記錄下列,權作對自己好奇心的一種交待。
關於貂蟬的出身,有野史這樣交待:其人本姓霍,無名,山西人,與名將關羽為同鄉。自幼人才出眾,聰敏過人,因而被選入漢宮,任管理宮中頭飾、冠冕的女官,故稱『貂蟬』官。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並認為義女,方才成就了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的壯舉。關於貂蟬的結局,有評話這樣敘述:呂布死後,貂蟬被曹操帶回許昌,作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關羽屯土山約三事暫時降曹之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之心,特賜美女十人,貂蟬便是其中一位,當關羽聽到貂蟬報出姓名之後,感其膽識,撩髯稱了一聲「好」之後,閉目不言揮手令去,貂蟬聽後,明白關羽全其名節之意,回房後遂自盡而亡。
其二
貂蟬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其他方面的記載,貂蟬姓杜,原為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名叫秦朗,字元明,三國演義上有出現過,三國志上也有記錄為漢末三國魏國重要人物之一,因為呂布行為不正,愛搶別人的妻子,貂蟬被迫嫁予呂布,其子秦朗也跟隨呂布,呂布覆滅後,秦朗追隨曹操,後深受曹操喜愛,被曹操認干兒子。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傳說尤為動人,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中傑」、「女中英」。小說人物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勛。之後,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計」於桃園兄弟,遂賜予關羽。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被關羽保護逃出,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抓捕貂蟬,貂蟬毅然撲劍身亡。
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後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村。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裡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
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台和貂蟬墓。時過境遷,這些建築都成了廢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為平地。遺址中常有古代磚、石構件、銅幣、陶瓷殘件出土,據說都與貂蟬有關。 旅遊景點叫貂蟬陵園,是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築砌的。陵園位於村之西南,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牆,在麥海茫茫中,光艷奪目。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須眉仰止」金文機聯。陵區北院內建拜月亭和鳳儀亭,後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蟬像碑,在飄帶動態下,貂蟬步履閑雅,婀娜多姿,猶有「閉月羞花」 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築20間,辟為「貂蟬彩塑館」,反映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驚天動地的一生。
鄉民傳說,桃園三兄弟得勢後,便把貂蟬送回故里,老死後就埋在這里。又說貂蟬撲劍自戕,關羽得知後將遺體護送回故鄉安葬。所以後殿有關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蟬演戲的戲台,都是報答關羽拒殺和護送之恩。另在定襄縣東南的中霍村是呂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馬」、「歪脖子樹」等民間傳說,都與呂布有關。所以民諺有「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是說因為有貂蟬和呂布之故,從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帥氣的男人了。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
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朴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有著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
一騎紅塵妃子笑
那位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帝為了博得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優勢,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楊貴妃在華清宮里品嘗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從此便有這歷史上這著名的一笑。「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也取名為:露濃笑。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可她也曾
貴妃醉酒圖
一時失寵而借酒消愁,醉後忘其所以,放浪形骸。[7]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秘術之一:摒棄濃妝艷抹,講究淡妝輕掃,顯示人體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鉛、汞為主要原料,長期使用,會慢性中毒,臉部留下褐斑,皮膚老化。楊玉環為女道士五六年間,遠離濃妝艷抹,不受鉛、汞危害,以後也摒棄濃妝,追求蛾眉輕掃的淡妝。
秘術之二:溫泉沐浴和拍打之功。唐朝承襲北朝習俗,設溫泉宮,華清池是最為有名的一處。相傳溫泉有祛除邪氣,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溫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礦物質可以治療皮膚病,已被今天醫學界所公認。《長恨歌》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楊貴妃沐浴溫泉時,常把牡丹丹皮、桑葉、蕁麻等浸入水中,它們能鎮靜神經,促進肌膚再生,使之滑膩光潔。《紅樓夢》中賈寶玉寫詩說「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時,楊貴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輕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膚,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強化肌膚機能的美容效果。
秘術之三:合牡丹丹皮、杏仁、滑石、輕粉製成楊太真紅玉青。據說施之十日後,面色如紅玉,是歷代佳人美女川來美容的秘方之一,連後來的慈禧太後也天天使用。此方中杏仁有豐富的苦杏仁油,有滋潤皮膚的特殊效果。輕粉抑菌,滑潤利竅,它們「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清溺之竅」。三葯合用,具有去垢潤膚,迫利毛竅的作川,徹底避免傳統美容物中鉛、汞的危害。
秘術之四:吃荔枝,服人參,保健美容邀君寵。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詩說:「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一人歡娛快樂。荔枝,為南方熱帶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營養,性甘平無毒,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 有一個疑問始終困擾著後世學人,那就是既然當時唐玄宗這么迷戀楊玉環,楊玉環卻為什麼一直是個貴妃,而沒有成為皇後呢?
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只能從有關記載中發現和挖掘線索,進行相關論證和推測。從史書記載中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沒有冊封楊玉環為皇後,很可能與他得到楊玉環的卑下手段有關。
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原為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從兒子手中搶過來的。開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唐玄宗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楊玉環。
五年之後,唐玄宗才看見了楊玉環,並且一見之下便被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這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卻不管這么多,他設計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便下詔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然後,他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並立為妃,以此來安撫壽王。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自己養了起來。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對此,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此詩說明了當時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郁悶和唐玄宗的尷尬,然而楊玉環實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為了得到她這一切都不顧了,由此也可見楊貴妃的迷人之處。另外,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的朝代,採取了兼容並包的文化政策,各種外來風俗在大唐落地開花,封建倫理等級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這樣做並沒有引來太大的反對。
但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唐玄宗雖然極其寵愛楊貴妃,將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連她的親戚朋友都提拔為重要官員,由朝廷俸祿包養起來,甚至於民間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但卻一直不肯加封她為皇後。一來是從兒子手中搶來的貴妃畢竟有違倫理,雖然其時風俗開化,但倫理長情的主體還是存在的,讓這么得來的婦人做了皇後顯然無法「母儀天下」。二來是如果封楊玉環為皇後,勢必將壽王李瑁心中壓抑的怒氣激發出來,到時候發生政變也很有可能。其三是楊貴妃得寵後仙及雞犬,她的兄妹親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經發展成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為皇後,必將引起大臣的反對和權力的傾斜,這對維護穩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楊貴妃為皇後。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讓唐玄宗不能封楊貴妃為皇後,這就是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後一直沒有子嗣。至於楊貴妃為什麼沒有生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沒有兒子肯定是封她為皇後的一大障礙,因為古代冊立皇後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參與,詔示天下,冊立的皇後必須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範萬眾、母儀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兒子也將被立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因此皇後與太子一般應當是母以子顯或是子以母顯的,但當時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長正常,楊貴妃又遲遲沒能生個兒子出來,所以就沒有理由封她為皇後。如果霸王硬上弓,立楊貴妃為皇後,很可能引起太子、壽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對,發生宮廷政變,那樣就得不償失了,唐玄宗斷然不會去冒這個險。
楊貴妃雖然沒有成為皇後,但她享受的待遇規格早就是皇後的標准了。她一入宮便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民間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可見楊貴妃地位之高,承運之深,宮中的儀體規制都是為她而設了。楊貴妃雖無皇後之名,但得皇後之實,而且比一般的皇後更受尊寵。楊貴妃也比較聰明,沒有反復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後。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女人所達到的極致,得到了天子的萬千寵愛,何必還去在乎皇後的名號呢?她只需要發揮自己的美艷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