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羲典故
❶ 請教與酒有關的典故
酒之典故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後,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如宋代楊萬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浩在《普天樂·大明湖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灧灧」。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據《詩經。大雅·江漢》記載,「秬鬯一卣」。〔傳〕:黑黍也。鬯,香草也,築煮合而郁之曰「鬯」。「箋」:秬鬯,黑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暢也。王賜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據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中記載,「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齎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此,後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傳】:春酒,凍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經》寫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白居易在《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詩中寫道,「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據《文選·左思<魏都賦>》記載,「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張載在《酃酒賦》中寫道,「中山冬啟,醇酎秋發」。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問、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齎我思成」。〔傳」:酤,酒。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李白在《送別》詩中寫道,「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楊萬里在《小蓬萊酌酒》詩中寫道,」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一絕》詩中寫道,「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歸」。
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蘇軾在《與歐育等六人飲酒》詩中寫道,「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又據《書言故事·酒類》記載,「御賜酒曰黃封」。
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據《禮·曲禮》記載,「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據《周禮·天宮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賈公彥注釋說:「昔酒者,久釀乃孰,故以昔酒為名,酌無事之人飲之」。
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啟》中寫道,「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李善註:縹,綠色而微白也。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平原督郵」是壞酒的隱語。據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在《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的詩句。
麴生、麴秀才:這是酒的擬稱。據鄭棨在《開天傳信記》中記載,「唐代道士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餘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稱麴秀才,吭聲談論,一座皆驚。良久暫起,如風旋轉。法善以為是妖魅,俟麴生復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於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後來就以「麴生」或「麴秀才」作為酒的別稱。明代清雪居士有「麴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麴秀才」的詩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八大王》一節中,也寫有「故麴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麴道士、曲居士:這是對酒的戲稱。宋代陸游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曲櫱:本意指酒母。據《尚書·說命》記載,「著作酒醴,爾惟曲櫱」。據《禮記·月令》記載,「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櫱必時」後來也作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歸來》詩中寫道,「憑誰給曲櫱,細酌老江干」。蘇拭在《濁醪有妙理賦》中寫道,「曲櫱有毒,安能發性」。
春: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故人們常以「春」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撥悶》詩中寫道,「聞道雲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這本來是對劣質酒的貶稱。馮時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惡酒曰茅柴」。亦是對市沽薄酒的特稱。吳聿在《觀林詩話》中寫道,「東坡『幾思壓茅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在明代馮夢龍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的記載。
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韋庄在《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詩中寫道,「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綠蟻、碧蟻: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謝眺《在郡卧病呈沈尚書》中寫道,「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吳文英在《催雪》中寫道,「歌麗泛碧蟻,放綉箔半鉤」。
天祿:這是酒的別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寫道,「奠桂酒兮椒漿」。李嘉**在《夜聞江南人家賽神》詩中寫道,「雨過風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漿本來是指淡酒而說的,後來亦作為酒的代稱。據《周禮.天官,漿人》記載,「掌共主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入於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忘憂物:因為酒可以使人忘掉憂愁,所以就藉此意而取名。晉代陶潛在《飲酒》詩之七中,就有這樣的稱謂,「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猶進,杯盡壺自傾」。
掃愁帚、釣詩鉤: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斗。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後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狂葯:因酒能亂性,飲後輒能使人狂放下羈而得名。唐代房玄齡在《晉書·裴楷傳》有這樣的記載,「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葯,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詩中也寫到了「廉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詩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一樣而得名。唐代李延壽撰的《南史·陳慶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唐代張彥謙在《無題》詩之八也有此稱謂「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的詩句。
般若湯:這是和尚稱呼酒的隱語。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因避諱,才有這樣的稱謂。蘇軾在《東坡志林·道釋》中有,「僧謂酒為般若湯」的記載。竇革在《酒譜·異域九》中也有「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蓋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的記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對甘肅皇台酒的題詞「香醇般若湯」,可知其意。
清聖、濁賢:東漢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時期李昉等撰寫的《太平御覽》引《魏略》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晉代陳壽在《三國志·徐邈傳》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沉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渡遼將軍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後人就稱白酒或濁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唐代季適在《罷相作》中寫有「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的詩句。宋代陸游在《溯溪》詩中寫有「閑攜清聖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的詩句。
❷ 各種酒的來源與典故
中國酒的歷史,可以上朔到人類社會發展史的上古時期。《史記.殷本紀》中便有紂王回「以酒為池答,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酒春,以介眉壽」的詩句,都以人類不同的社會活動表明中國酒的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❸ 尋找典故「...,天對地,...」
○一東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羞看百煉青銅。
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
○二冬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鍾。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馮婦虎,葉公龍,舞蝶對鳴蛩。街泥雙紫燕,課密幾黃蜂。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嶺雲橫,迢遞八千遠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對暗,淡對濃,上智對中庸。鏡奩對衣笥,野杵對村舂。花灼爍,草蒙茸,九夏對三冬。台高名戲馬,齋小號蟠龍。手擘蟹螯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雲霄如玉筆;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鏞。
仁對義,讓對恭,禹舜對羲農。雪花對雲葉,芍葯對芙蓉。陳後主,漢中宗,綉虎對雕龍。柳塘風淡淡,花圃月濃濃。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風那更夜聞蛩。戰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適志,須憑詩酒養疏慵。
○三江
樓對閣,戶對窗,巨海對長江。蓉裳對蕙帳,玉斝對銀釭。青布幔,碧油幢,寶劍對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興延馬武,桀王失道殺龍逄。秋雨瀟瀟,漫爛黃花都滿徑;春風裊裊,扶疏綠竹正盈窗。
旌對旆,蓋對撞,故國對他邦。行山對萬水,九澤對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對鍾撞。清風生酒舍,皓月照書窗。陣上倒戈辛紂戰,道旁系劍子嬰降。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鷗對對;春風簾幕,往來營業員壘燕雙雙。
銖對釒兩,只對雙,華岳對湘江。朝車對禁鼓,宿火對塞缸。青瑣闥,碧紗窗,漢社對周邦。笙簫鳴細細,鍾鼓響摐摐。主簿棲鸞名有覽,治中展驥姓惟龐。蘇武牧羊,雪屢餐於北海;莊周鮒,水必決於西江。
○四支
茶對酒,賦對詩,燕子對鶯兒。栽花對種竹,落絮對游絲。四目頡,一隻夔,鴝鵒對鷺鷥。半池紅菡萏,一架白荼蘼。幾陣秋風能應候,一犁春雨甚知時。智伯恩深,國士吞變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豎墮淚之碑。
行對止,速對遲,舞劍對圍棋。花箋對草字,竹簡對毛錐。汾水鼎,峴山碑,虎豹對熊羆。花開紅錦綉,水漾碧琉璃。去婦因探鄰舍棗,出管恰從雲里降;櫓聲咿軋,漁舟正向雪中移。
戈對甲,鼓對旗,紫燕對黃鸝。梅酸對李苦,青眼對白眉。三弄笛,地圍棋,雨打對風吹。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張駿曾為槐樹賦,杜陵不作海堂詩。晉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識,堪為五總之龜。
○五微
來對往,密對稀,燕舞對鶯飛。風清對月朗,露重對煙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對漁磯。晚霞舒錦綉,朝露綴珠璣。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婦念寄邊衣。春水才深,青草岸邊漁父去;夕陽半落,綠莎原上牧童歸。
寬對猛,是對非,服美對乘肥。珊瑚對玳瑁,錦綉對珠璣。桃灼灼,柳依依,綠暗對紅稀。窗前鶯並語,簾外燕雙飛。漢致太增三尺劍,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賞月之待,只悉月墮;斟滿送春之酒,惟憾春歸。
聲對色,飽對飢,虎節對龍旗。楊花對桂葉,白簡對朱衣。龍也吠,燕於飛,盪盪對巍巍。春暄資日氣,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馮奉世,治民異等尹翁歸燕我弟兄,載詠棣棠韡韡;命伊將帥,為歌楊柳依依。
○六魚
無對有,實對虛,作賦對觀書。綠窗對朱戶,寶馬對香車。伯樂馬,浩然驢,弋雁對求魚。分金齊鮑叔,奉璧藺相如。擲地金聲孫綽賦,迴文錦字竇滔書。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築;既逢周後,太公舍渭水之漁。
終對始,疾對徐,短褐對華裾。六朝對三國,天祿對石渠。千字策,八行書,有若對相如。花殘無戲蝶,藻密有潛魚。落葉舞風高復下,小荷浮水卷還舒。愛見人長,共服宣尼休假蓋;恐彰已吝,誰知阮裕竟焚車。
麟對鳳,鱉對魚,內史對中書。犁鋤對耒耜,畎澮對郊墟。犀角帶,象牙梳,駟馬對安車。青衣能報赦,黃耳解傳書。庭畔有人持短劍,門前無客曳長裾。波浪拍船,駭舟人之水宿;峰巒繞舍,樂隱者之山居。
○七虞
金對玉,寶對珠,玉兔對金鳥。孤舟對短棹,一雁對雙鳧。橫醉眼,捻吟須,李白對楊朱。秋霜多過雁,夜月有啼烏。日曖園林花易賞,雪寒村舍酒難沽。人處嶺南,善探巨象口若懸河中齒;客居江右,偶奪驪龍頷下珠。
賢對聖,智對愚蠢,傅粉對施朱。名韁對利鎖,挈榼對提壺。鳩哺子,燕調雛,石帳對郇廚。煙輕籠岸柳,風急撼庭梧。鴝眼一方端石硯,龍涎三炷博山壚。曲沼魚多,可使漁人結網;平田兔少,漫勞耕者守株。
秦對趙,越對吳,釣客對耕夫。箕裘對杖履,杞梓對桑榆。天欲曉,日將晴,狡兔對妖狐。讀書甘刺股,煮粥惜焚須。韓信武能增四海,左思文足賦三都。嘉遁幽人,適志竹籬茅舍;勝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八齊
岩對岫,澗對溪,遠岸對危堤。鶴長對鳧短,水雁對山雞。星拱北,月流西,漢露對湯霓。桃林牛已放,虞坂馬長嘶。叔侄去官聞廣受,弟兄讓國有夷齊。三月春濃,芍葯叢中蝴蝶舞;五更天曉,海棠枝上子規啼。
雲對雨,水對泥,白璧對玄圭。獻瓜對投李,禁鼓對征鼙。徐稚榻,魯班梯,鳳翥對鸞棲,有官清似水,無客醉如泥。截發惟聞侃母,斷機只有樂羊妻。秋望佳人,目送樓頭千里雁;早行遠客,夢驚枕上五更雞。
熊對虎,象對犀,霹靂對虹霓。杜鵑對孔雀,桂嶺對梅溪。蕭史鳳,宋宗雞,遠近對高低。水寒魚不躍,林茂鳥頻棲。楊柳和煙彭澤縣,桃花流水武陵溪。公子追歡,閑驟玉驄游綺陌;佳人倦綉,悶欹珊枕掩香閨。
○九佳
河對海,漢對淮,赤岸對朱崖。鷺飛對魚躍,寶鈿對金鉤。魚圉圉,鳥喈喈,草履對芒鞋。古賢嘗篤厚,時輩喜詼諧。孟訓文公談性善,顏師孔子問心齋。緩撫琴弦,像流鶯而並語;斜排箏柱。類過雁之相挨。
豐對儉,等對差,布襖對荊釵。雁行對魚陣,榆塞對蘭崖。桃薺女,采蓮娃,菊徑對苔階。詩成對六義備,樂奏八音諧。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說鄭聲哇。天欲飛霜,塞上有鴻行已過;雲將作雨,庭前多蟻陣先排。
城對市,巷對街,破屋對空階。桃枝對桂葉,砌蚓對牆蝸。梅可望,橘堪懷,季路對高柴。花藏沽酒市,竹映讀書齋。馬首不容孤竹扣,車輪終陽埋。朝宰錦衣,貴束烏犀之帶;宮人寶髻,宜簪白燕之釵。
○十灰
增對損,閉對開,碧草對蒼苔。書簽對筆架,兩曜對三台。周召虎,宋桓魋,閬苑對蓬萊。薰風生殿閣,皓月照樓台。卻馬漢文思罷獻,吞蝗唐太冀移災。照耀八荒,赫赫麗天秋日;震驚百里,轟轟出地春雷。
沙對水,火對灰,雨雪對風雷。書淫對傳癖,水滸對岩隈。歌舊曲,釀新醅,舞館對歌台。春棠經雨放,秋菊傲霜開。作酒固難忘曲櫱,調羹必要用鹽梅。月滿庾樓,據胡床而可玩;花開唐苑,轟羯鼓以奚催。
休對咎,福對災,象箸對犀杯。宮花對御柳,峻閣對高台。花蓓蕾,草根荄,剔蘚對剜苔。雨前庭蟻鬧,霜後陣鴻哀。元亮南窗今日傲,孫弘東閣幾時開。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軟草;高張翠幄,庭前鬱郁涼槐。
○十一真
邪對正,假對真,獬豸對麒麟。韓盧對蘇雁,陸橘對庄椿。韓五鬼,李三人,北魏對西秦。蟬鳴對暮夏,鶯囀怨殘春。野燒焰騰紅爍爍,溪流波皺碧粼粼。行無蹤,居無廬,頌成酒德;動有時,藏有節,論著錢神。
哀對樂,富對貧,好友對嘉賓。彈冠對結綬,白日對青春。金翡翠,玉麒麟,虎爪對龍麟。柳塘生細浪,花徑起香塵。閑愛登山穿謝屐,醉思漉酒脫陶巾。雪冷霜嚴,倚檻松筠同傲歲;日遲風暖,滿園花柳各爭春。
香對火,炭對薪,日觀對天津。禪心對道,野婦對宮嬪。仁無敵,德有鄰,萬石對千鈞。滔滔三峽水,冉冉一溪冰。充國功名當畫閣,子張言行貴書紳。篤志詩書,思入聖賢絕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纖塵。
○十二文
家對國,武對文,四輔對三軍。九經對三史,菊馥對蘭芬。歌北鄙,詠南薰,邇聽對遙聞。召公周太保,李廣漢將軍。聞化蜀民皆草偃,爭權晉土已瓜分。巫峽夜深,猿嘯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飛高貼楚天雲。
欹對正,見對聞,偃武對修文。羊車對鶴駕,朝旭對晚曛。花有艷,竹成文,馬燧對羊欣。山中梁宰相,樹下漢將軍。施帳解圍嘉道韞,當壚沽酒嘆文君。好景有期,北嶺幾枝梅似雪;豐年先兆,西郊千頃稼如雲。
堯對舜,夏對殷,蔡惠對劉蕡。山明對水秀,五典對三墳。唐李杜,晉機雲,事父對忠群。雨晴鳩喚婦,霜冷雁呼群。酒量洪深周僕射,詩才俊逸鮑參軍。鳥翼長隨,鳳兮洵眾離長;狐威不假,虎也真百獸尊。
○十三元
幽對顯,寂對喧,柳岸對桃源。鶯朋對燕友,早暮對寒暄。魚躍沼,鶴等乘軒,醉膽對吟魂。輕塵生范甑,積雪擁袁門。縷縷輕煙芳草渡,絲絲微雨杏花村。詣闕王通,獻太平十二策;出關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兒對女,子對孫,葯圃對花村。高樓對邃閣,赤豹對玄猿。妃子騎,夫人軒,曠野對平原。匏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塤。馥馥早梅驛使,萋萋芳草怨王孫。秋夕月明,蘇子黃崗游赤壁;春朝花發,石家金谷啟芳園。
歌對歌,德對恩,犬馬對雞豚。龍池對鳳沼,雨驟以雲屯。劉向閣,李膺門,唳鶴對啼猿。柳搖春白晝,梅弄月黃昏,歲冷松筠皆有節,春喧桃李本無言。噪晚齊蟬,歲歲秋來泣恨;啼宵蜀鳥,年年春去傷魂。
○十四寒
多對少,易對難,虎踞對龍蟠。龍舟對鳳輦,白鶴對青鸞。風淅淅,露漙漙,綉轂對雕鞍。魚游荷葉沼,鷺立蓼花灘。有酒阮貂奚用解,無魚馮鋏必須彈。丁固夢松,柯葉忽然生腹上;文郎畫竹,枝梢倏爾長毫端。
寒對暑,濕對干,魯隱對齊桓。寒氈對明暖席,夜飲對晨餐。叔子帶,仲由冠,郟鄏邯鄲。嘉禾憂夏旱,衰柳耐秋寒。楊柳綠遮元亮宅,杏花紅映仲尼壇。江水流長,環繞似青羅帶;海蟾滿,澄明如白盤。
橫對豎,窄對寬,黑志對彈丸。朱簾對畫棟,彩檻對雕欄。春既老,夜將闌,百辟對千官。懷仁稱足足,抱義美般般。好馬君王曾市骨,食豬處士僅思肝。世仰雙仙,元禮舟中攜郭泰,人稱連壁,夏候車上並潘安。
○十五刪
興對廢,附對攀,露草對霜菅,歌廉對借寇,習孔對希顏。山壘壘,水潺潺,奉壁對探鐶,禮由公旦作,詩本仲尼刪。驢困客方經灞水,雞鳴人已出函關。幾夜霜飛已有蒼鴻辭北塞,數朝霧暗豈無玄豹南山。
猶對尚,侈對慳,霧髻對煙鬟。鶯啼對鵲噪,獨鶴對雙鷳。黃牛峽,金馬山,結草對銜環。崑山惟玉集,合浦有珠還。阮籍舊能為眼白,老萊新著衣斑。棲遲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頌城女雲鬢花顏。
姚對宋,柳對顏,賞善對懲奸。愁中對夢里,巧慧對痴頑。孔北海,謝東山,使越對征蠻,淫聲聞濮上,離曲聽陽關。驍將袍披仁貴白,小兒衣著老萊斑。茅舍無人,難卻塵埃生榻上;竹亭有客,尚留風月在窗間。
尹
下卷
○一先
晴對雨,地對天,天地對山川。山川對草木,赤壁對青田。郟鄏鼎,武城弦,木筆對苔錢。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蓮。何處春朝風景好,誰家秋夜圓。珠綴花梢,千點薔薇香露;練橫樹杪,幾絲楊柳殘煙。
前對後,後對先,眾丑對孤妍。鶯簧對蝶板,虎穴對龍淵。擊石磬,觀韋編,鼠目對蔦肩。春園花柳地,秋沼芰荷天。白羽頻揮閑客坐,烏紗半墜醉翁眠。野店幾家,羊角風搖沽酒旆;長川一帶,鴨頭泛賣魚船.
離對坎,震對乾,一日對千年,堯天對舜日,蜀水對秦川.蘇武節,鄭虔氈,潤壑對林泉。揮戈能退日,持管莫窺天。寒食芳辰花爛熳,中秋佳節月嬋娟。夢里榮華,飄忽枕中之客,壺中日月,安閑市上之仙。
○二蕭
恭對慢,吝對驕,水遠對山遙。松軒對竹檻,雪賦對風謠。乘五馬,貫雙雕,燭滅對香消。明蟾常徹夜,驟雨不終朝。樓閣天涼風颯颯,關河地隔雨瀟瀟。幾點鷺鷥,日暮常飛紅蓼岸;一雙鸂鶒,春朝頻泛綠楊驕。
開對落,暗對昭,趙瑟對虞韶。軺車對驛騎,錦綉對瓊瑤。羞攘臂,懶折腰,范甑對顏瓢。寒天鴛帳酒,夜月鳳台簫。舞女腰肢楊柳軟,佳人顏貌海棠嬌。豪客尋春,南陌草青香陣陣;閑人避暑,東堂蕉綠影搖搖。
班對馬,董對晁,夏晝對春宵。雷聲對電影,麥穗對禾苗。八千路,廿四橋,總角對垂髫。露桃勻臉,風柳舞纖腰。賈誼賦成傷鵩鳥,周公詩說托鴟鴞。幽寺尋僧,逸興豈知俄爾盡;長亭送客,離魂不覺黯然消。
○三餚
風對雅,象對爻,巨蟒對長蛟。天文對地理,蟠蟀對螵蛸。龍生矯,虎咆哮,北學對東膠。築台須壘土,成屋必誅茅。潘岳不忘秋興賦,邊韶常被晝眠嘲,撫養群黎,已見國家隆治;滋生萬物,方知天地泰交。
蜿對虺,蜃對蛟,麟藪對鵲巢。風聲對月色,麥穗對桑苞。何妥難,子雲嘲,楚甸對商郊。五音惟耳聽,萬慮在心包。葛被湯征因仇餉,楚曹齊伐責包茅。高矣若天,洵是聖人大道;淡而如水,實為君子神交。
牛對馬,犬對貓,旨酒對嘉餚。桃紅對柳綠,竹葉對松梢,藜杖叟,布衣樵,北野對東郊。白駒形皎皎,黃鳥語交友。花圃春殘無客到,柴門夜永有僧敲。牆畔佳人,飄揚競把鞦韆舞;樓前公子,笑語爭將蹴踘拋。
○四豪
琴對瑟,劍對刀,地迥對天高。峨冠對博帶,紫綬對緋袍。煎異茗,酌香醪,虎兕對猿猱。武夫攻騎射,野婦務蠶繅。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風兩岸武陵桃。螺髻青濃,樓外晚山千仞;鴨頭綠膩,溪中春水半篙。
刑對賞,貶對褒,破斧對征袍。梧桐對橘柚,枳棘對蓬蒿。雷煥劍,呂虔刀,橄欖對葡萄。一椽書舍小,百尺酒樓高。李白能詩時秉筆,劉伶愛酒每餺糟。禮別尊卑,拱北眾星常燦燦;勢分高下,朝東萬水自滔滔。
瓜對果,李對桃,犬子對羊羔。春分對夏至,谷水對山濤。雙鳳翼,九牛毛,主逸對臣勞。水流無限闊,山聳有餘高。雨打村重新牧笠,塵生邊將舊征袍。俊士居官,榮引鵷鴻之序;忠臣報國,誓殫犬馬之勞。
○五歌
山對水,海對河,雪竹對煙蘿。新歡對舊恨,痛飲對高歌。琴再撫,劍重磨,媚柳對枯荷。荷盤從雨洗,柳線任風槎。飲酒豈知欹醉帽,觀棋不覺爛樵柯。山寺清幽,遙臨萬傾煙波。
繁對簡,少對多,里詠對途歌。宦情對旅況,銀鹿對銅駝。剌吏鴨,將軍鵝,玉律對金科。古堤垂嚲柳,曲沼長新荷。命駕呂因思叔夜,馬車藺為避廉頗。千尺水簾,今古無人能手卷;一輪月鏡,乾坤何匠用功磨。
霜對露,浪對波,徑菊對池荷。酒闌對歌罷,日暖對風和。梁父詠,楚狂歌,放鶴對觀鵝。史才推永叔,刀筆仰蕭何。種橘猶嫌千樹少,寄梅誰信一枝多。林下風生,黃發村童推牧笠;江頭日出,皓眉溪叟曬漁蓑。
○六麻
松對柏,縷對麻,蟻陣對蜂衙。赬鱗對白鷺,凍雀對昏鴉,白墮酒,碧沉茶,品笛對吹笳。秋涼梧墮葉,春暖杏開花。雨長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紗。颯颯秋風,度城頭之篳篥;遲遲晚照,動江上之琵琶。
優對劣,凸對凹,翠竹對黃花。松杉對杞梓,菽麥對桑麻。山不斷,水無涯,煮酒對烹茶。魚游池面水,鷺立崖頭沙。百畝風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閑捧竹根,飲李白一壺之酒;偶擎桐葉,啜盧同七碗之茶。
吳對楚,蜀對巴,落日對流霞。酒錢對詩債,柏葉對松花。馳驛騎,泛仙槎,碧玉對丹砂。設橋偏送筍,開道竟還瓜。楚國大夫沉汩水,洛陽才子謫長沙。書篋琴囊,乃士流活計;葯爐茶鼎,實閑客生涯。
○七陽
高對下,短對長,柳影對花香。詞人對賦客,五帝對三王。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對晨妝。絳霄唐帝殿,綠野晉公堂。寒集謝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鬢邊霜。人浴蘭湯,事不忘於端午;客斟菊酒,興常記於重陽。
堯對舜,禹對湯,晉宋對隋唐。奇花對異卉,夏日對秋霜。八叉手,九回腸,地久對天長。一堤楊柳綠,三徑菊花黃。聞鼓塞兵方戰斗,聽鍾宮女正梳妝。春飲方歸,紗帽半淹鄰舍酒;早朝初退,袞衣微惹御爐香。
荀對孟,老對庄,嚲柳對垂楊。仙宮對梵宇,小閣對長廊。風月窟,水雲鄉,蟋蟀對螳螂。暖煙香靄靄,寒燭影煌煌。伍子欲酬漁父劍,韓生嘗竊賈公香。三月韶光,常憶花明柳媚;一年好景,難忘橘綠橙黃。
○八庚
深對淺,重對輕,有影對無聲。蜂腰對蝶翅,宿醉對餘酲。天北缺,日東生,獨卧對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萬卷書客容閑客覽,一樽酒待故人傾。心侈唐玄,厭看霓裳之曲;意驕陳主,飽聞玉樹之賡。
虛對實,送對迎,後甲對先庚。鼓琴對舍瑟,搏虎對騎鯨。金匼匝,玉瑽琤,玉宇對金莖。花間雙粉蝶,柳內幾黃鶯。貧里每甘藜藿味,醉中厭聽管弦聲。腸斷秋閨,涼吹已侵重被冷;夢驚曉枕,殘蟾猶照半窗明。
漁對獵,釣對耕,玉振對金聲。雉城對雁塞,柳梟對葵傾。吹玉笛,弄銀笙,阮杖對桓箏。墨呼松處士,紙號楮先生。露浥好花潘岳縣,風搓細柳亞夫營,撫動琴弦,遽覺座中風雨至;哦成詩句,應知窗外鬼神驚。
○九青
紅對紫,白對青,漁火對禪燈。唐詩對漢史,釋典對仙經。龜曳尾,鶴梳翎,月榭對風亭。一輪秋夜月,幾點曉天星。晉士只知山簡醉,楚人誰識屈原醒。綉倦佳人,慵把鴛鴦文作枕;吮毫畫者,思將孔雀寫為屏,
行時坐,醉對醒,佩紫對紆青。棋枰對筆架,雨雪對雷霆。狂蛺蝶,小晴蜒,水岸對沙汀。天台孫綽賦劍閣孟陽銘。傳信子卿千里雁,照書車胤一囊螢。冉冉白雲,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書對史,傳對經,鸚鵡對鶺鴒。黃茅對白荻,綠草對青萍。風繞鐸,雨淋鈴,水閣對山亭。渚蓮千朵白,岸柳兩行青。漢代宮中生秀柞,堯時階畔長祥蓂。一枰決勝,棋子分黑白;半幅能靈,畫色間丹青。
○十蒸
新對舊,降對升,白犬對蒼鷹。葛巾對藜杖。澗水對池冰。張兔網,掛魚罾,燕雀對鵬鵾。爐中煎葯火,窗下讀書燈。織錦逐梭成舞鳳,畫屏誤筆作飛蠅。賓客劉公,座上滿斟三雅爵;迎仙漢帝,宮中高插九光燈。
儒對士,佛時僧,面友對心朋。春殘對夏老,夜寢時晨興。千里馬,九霄鵬,霞蔚對雲蒸。寒堆陰嶺雪,春泮水池冰。亞父憤生撞玉斗,周公誓死作金滕。將軍元暉,莫怪人譏為餓虎;侍中盧昶,難逃世號作飢鷹。
規對矩,墨對繩,獨步時同登。吟哦對諷詠,訪友對尋僧。風繞屋,水襄陵,紫鵠對蒼鷹。鳥寒驚夜月,魚暖上春冰。揚子口中飛白鳳,何郎鼻上集青蠅。巨鯉躍池,翻幾重之密藻;顛猿飲澗,掛百尺之垂藤。
○十一尤
榮對辱,喜對憂,夜宴對春遊。燕關對楚水。蜀犬對吳牛。茶敵睡,酒消愁,青眼對白頭。馬遷修史記,孔子作春秋。適興子猷帝泛棹,思歸王粲強登樓。窗下佳人,妝罷重將金插鬢;筵前舞妓,曲終還要錦纏頭。
唇對齒,角對頭,策馬對騎牛。毫尖對筆底,綺閣對雕鏤。楊柳岸,荻蘆洲,語燕對啼鳩。客乘金絡馬,人泛木蘭舟。綠野耕夫春舉耜,碧池漁父晚垂鉤。波浪千層,喜見蛟龍得水;雲霄萬里,驚看雕鶚橫秋。
庵對寺,殿對樓,酒艇對漁舟。金龍對彩鳳,豶豕對童牛。王郎帽,蘇子裘,四季對三秋。峰巒夫地秀,江漢天流。一灣綠水漁村小,萬里青山佛寺幽。龍馬呈河,羲皇闡微而畫卦;神龜出洛,禹王取法以陳疇。
○十二侵
眉對目,口對心,錦瑟對瑤琴。曉耕對寒釣,晚笛對秋砧。松鬱郁,竹森森,閔損對曾參。秦王親擊缶,虞帝自揮琴。三獻卞和嘗泣玉,四知楊震固辭金。寂寂秋朝,庭葉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隨月轉清陰。
前對後,古對今,野獸對山禽。犍牛對牝馬,水淺對山深。曾點瑟,戴逵琴,璞玉對渾金。艷紅花弄色,濃綠柳敷陰。不雨湯王方剪爪,有風楚子正披襟。書生惜壯歲韶華,寸陰尺璧,遊子愛良宵光景,一刻千金。
絲對竹,劍時琴,素志對丹心。千愁對一醉,虎嘯對龍吟。子罕玉,不疑金,往古對來今。天寒鄒吹律,歲旱傅為霖。渠說子規為帝魄,儂知孔雀是家禽。屈子沉江,處處舟中爭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競穿針。
○十三覃
千對百,兩對三,地北對天南。佛堂對仙洞,道院對禪庵。山潑黛。水浮藍,雪嶺對雲潭。鳳飛方翙翙,虎視已眈眈。窗下書生時諷詠,筵前酒客日耽酣。白草滿郊,秋日牧徵人之馬;綠桑盈畝,春時供農婦之蠶。
將對欲,可對堪,德被對恩罩。權衡對尺度,雪寺對雲庵。安邑棗,沿庭柑,不愧對無漸。魏徵能直諫,王衍善清談。紫梨摘去從山北,丹荔傳來自海南。攘雞非君子所為,擔當月一;養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中對外,北對南,貝母對宜男。移山對浚井,諫苦對言甘。千取百,二為三,魏尚對周堪。海門翻夕浪,山市擁晴嵐。新締直投公子紵,舊交猶脫館人驂。文在淹通,已詠冰兮寒過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勝於藍。
○十四鹽
悲對樂,愛對嫌,玉兔對銀蟾。醉侯對詩史,眼底對眉尖。風<
❹ 關於酒文化的歷史典故
迎駕貢酒的由來
史載:漢武帝元封年間,約在公元前一○六年,武帝劉徹巡狩霍山,當時官民為迎武帝大駕,捧淠水精釀瓊漿出城二十里以相迎。帝飲後大悅,贊道此「迎駕酒天香液」也!迎駕貢酒因此得名。
五糧液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賓姚氏家族私坊釀制,採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蕎子五種糧食釀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糧液最成熟的雛形。到了公元1368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秘方,時稱「雜糧酒」,後由晚清舉人楊惠泉改名為「五糧液」
茅台
歷史上最早記載赤水河畔釀酒史的,為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公元前130多年,漢武帝劉徹飲到來自夜郎(今黔北一帶)所產的名酒「枸醬」,情不自禁地贊曰:「甘美之」。以後便有了漢武帝派大將唐蒙到貴州開拓夷道,專門繞道茅台所在的仁懷的歷史,有道是「漢家枸醬為何物?賺得唐蒙益部來。」茅台古稱益部,而枸醬,經考證為仁懷赤水河一帶生產的用水果加入糧食經發酵釀制的酒
【酒的起源 】
中國酒的歷史,可以上朔到人類社會發展史的上古時期。《史記.殷本紀》中便有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酒春,以介眉壽」的詩句,都以人類不同的社會活動表明中國酒的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另據考古學家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這說明,在原始社會,中國釀酒已很盛行。有關酒的起源,歷史文獻記述有四種各據理論的說法。
上天造酒說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說法。《晉書》中有關於酒旗星座的記載:「軒轅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飲食。」軒轅,中國古稱星名,共十七顆星,其中十二顆屬獅子星座。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邊緊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顆星。明朗的夜晚,對照星圖仔細在天空中搜尋,獅子座中的軒轅十四和長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則因亮度太小或太遙遠,而用肉眼很難辨認。
酒旗星的發現,最早見於《周禮》一書中,據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二十八宿的廉潔,始於殷代而確立於周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偉大發現之一。在當時天文科學儀器極其簡陋的情況下,能在浩焱的星漢中觀察到這幾顆並不怎樣明亮的「酒旗星」,給予命名並留下關於酒旗星的種種記載與傳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
猿猴造酒說
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一書,對人類如何捕捉聰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極精彩的記載。
猿猴是十分機敏的動物,它們居於深山野林中,出沒無常,很難捉到,經過細致的觀察,人們發現猿猴「嗜酒」。於是,人們便在猿猴出沒的地方,擺上香甜濃郁的美酒。猿猴聞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連不前,接著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嘗。時間一久,終因經受不住美酒的誘惑,而暢飲起來,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這種捕捉猿猴的方法並非中國獨有,東南亞一帶的群眾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採用類似的方法。
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這在中國歷史的典籍中都有記載。清代文人李調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瓊州多猿.....嘗於石岩深處得猿酒,蓋猿酒以稻米與百花所造,一百六軋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的記載;清代的一本筆記小說中也道:「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百。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無獨有偶,早在明朝時期,這類猿猴「造」酒的傳說就有過記載。明代文人李日華在他的著述中,也有過類似的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採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
昔年,《安徽日報》曾刊登老畫家程嘯天先生在黃山險峰深谷覓得「猴兒酒」的事情。這些不同時代人的記載,都證明在猿猴的聚居處,常常有類似「酒」的東西發現。由此也可推論酒的起源,當由果發酵開始,因為它比糧谷發酵容易得多。
酒是一種由發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類產生的。酵母菌是一種分布極其廣泛的菌類,在廣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較高的水果中,這種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長。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收貯大量水果於「石窪中」,堆積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發酵,在石窪中將一種被後人稱為「酒」的液體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覺中「造」出酒來,是合乎邏輯與情理的。
儀狄造酒說
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
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撥,杜康作秣酒」。由字面看,是講他們在作不同的酒。「撥」,是一種糯米經過發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兒」。性溫軟,其味甜,多座於江浙一帶。現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製醒糟兒。醋糟兒潔白細膩,稠狀的糟糊可當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頗近於酒。「林」,高梁的別稱。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由此看來,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梁酒創始人。
另一種說法是「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於儀狄」。意思是說,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的方法流行於民間,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起來,始之流傳於後世的。
儀狄是什麼時代的人呢?比起杜康來,古籍中關於儀狄的記載比較一致。例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中部認為他是夏禹時代的人。那麼,儀狄是不是釀酒的「始祖」呢?此說自古看法就不一致,甚至有與《世本》相矛盾的說法。例如孔子八世孫孔駙,說帝堯、帝舜部是飲酒量很大的君王。黃帝、堯、舜,部早於夏禹,早於夏禹的堯舜部善飲酒,他們飲的是推人製造的酒呢?可見,說夏禹的臣屬儀狄「始作酒醪」並不確切。事實上用糧食釀酒是件程序、工藝都很難的事,單憑一個人力量是難以完成的。
杜康造酒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緒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里,剩飯在樹洞中發酵,有芳香的氣味傳出。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釀祖。
魏武帝樂府詩曰:「何以解夏,惟有杜康」。自此之後,認為酒就是杜康所創的說法似乎更多了。
歷史上杜康確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書、對杜康部有過記載。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題志》中,對杜康也有過姣詳的描述。白水盟,位於陝北高原南錄與開中平原交界處,因流經顯治的一條河水底多白色頭而得名。白水縣,系「古雍州之域,周末為彭戲,春秋為彭衙」。「漢景帝建栗邑衙盟」,「唐建白水縣於今治」,可見白水鼯歷史的悠久。相傳這里曾出過「四大賢人」:一是黃帝的史官、創造文字的倉頡,出生於本縣陽武村;一是死後被封為彭衙土神的雷徉,生前善削瓷器;一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發明者束漢人蔡倫,不知緣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墳墓;此外就是相傳為釀酒的鼻祖杜康的遺址了。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小小聽城,一下子擁有倉領、雷徉、蔡倫、杜康這四大賢人的遺址,頁可謂「人傑地靈」了。
「杜康,字仲宇,相傳為鼯康家衛人,善造酒。」康家衛是一個至今尚在的小村莊,西距孫城七八公里。村逞有一道大溝,長約十公里,最寬處一百多米,最深處也近百米,人們叫它「杜康溝」。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四周綠樹環繞,草木叢生,名一「杜康泉」。盟志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確,但此泉水質情冽甘墩卻是事實。清流從泉眼中汨汨湧出,沿著溝底流消,最後匯入白水河、人們稱它為「杜康河」。杜康泉旁邊的土大土包,以磚培圍護著,傳說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廟就在墳墓左側,鑿壁為室,供奉杜康造象。可惜廟與象均毀於一「十年浩劫」丁。據縣志記裁,往日,鄉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組織「賽享」活動。這一天熱鬧非常,措喜演戲,商販雲集,熙熙德接,直至日落西山人們方盍興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廟均已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涼亨。亭呈六角形,紅柱錄瓦,五彩飛檐,楣上繪著「杜康醉劉伶」、「青梅煮酒論英雄」等故事圖畫。盡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傳」。但據考古工作者在這一帶發現的殘磚斷瓦考定,商、周之時,此地確有建築物。這里產酒的歷史也頗為悠久。唐代大詩人杜南於安史之亂時,曾挈家來此依其男氏崔少府,寫下了《白水舅宅喜兩》等詩多首,詩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開桑落酒」等飲酒的記載。釀酒專家們對杜康泉水也作過化驗,認為水質適於造酒。一九七六年,白水鼯人在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現代化酒廠,定名為「杜康酒廠」,用該泉之水釀酒,產品名「杜康酒」,曾獲得國家輕工業部全國酒類大害的銅杯獎。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陽顯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關於杜康遺址的記載。《伊陽縣志》中《水》條里,有「杜水河」一語,釋曰「俗傳杜康造酒於此」。《汝州志》中說「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傳杜康造酒處」。《汝州全志》還裁有:「俗傳杜康造酒處」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今天,這里尚有一個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們說這里就是杜康促。「促」,本義是指石頭的破裂聲,而杜康仙庄一帶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風化而成的。從地限中湧出許多股清冽的泉水,匯入旁村流過的一道小河中,人們說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這段河道中,生長著一種長約一厘米的小蝦,全身澄黃,蜷腰橫行,為別處所罕見。此外,生長在這段河套上的鴨子生的蛋,蛋黃泛紅。此地村民由於飲用河水,竟沒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約十多公里的伊川顯境內,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傳也是杜康取過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縣和汝陽縣,已分別建立丁頗具規模的杜康酒廠,產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產品、汝陽的產品座同白水的產品合在一起,年產量已達數萬噸之多,這恐怕是當年的杜康所無法想像的。
【酒之典故 】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後,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如宋代楊萬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浩在《普天樂·大明湖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灧灧」。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據《詩經。大雅·江漢》記載,「秬鬯一卣」。〔傳〕:黑黍也。鬯,香草也,築煮合而郁之曰「鬯」。「箋」:秬鬯,黑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暢也。王賜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據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中記載,「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齎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此,後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傳】:春酒,凍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經》寫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白居易在《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詩中寫道,「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據《文選·左思<魏都賦>》記載,「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張載在《酃酒賦》中寫道,「中山冬啟,醇酎秋發」。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問、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齎我思成」。〔傳」:酤,酒。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李白在《送別》詩中寫道,「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楊萬里在《小蓬萊酌酒》詩中寫道,」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一絕》詩中寫道,「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歸」。
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蘇軾在《與歐育等六人飲酒》詩中寫道,「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又據《書言故事·酒類》記載,「御賜酒曰黃封」。
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據《禮·曲禮》記載,「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據《周禮·天宮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賈公彥注釋說:「昔酒者,久釀乃孰,故以昔酒為名,酌無事之人飲之」。
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啟》中寫道,「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李善註:縹,綠色而微白也。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平原督郵」是壞酒的隱語。據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在《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的詩句。
麴生、麴秀才:這是酒的擬稱。據鄭棨在《開天傳信記》中記載,「唐代道士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餘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稱麴秀才,吭聲談論,一座皆驚。良久暫起,如風旋轉。法善以為是妖魅,俟麴生復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於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後來就以「麴生」或「麴秀才」作為酒的別稱。明代清雪居士有「麴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麴秀才」的詩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八大王》一節中,也寫有「故麴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麴道士、曲居士:這是對酒的戲稱。宋代陸游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曲櫱:本意指酒母。據《尚書·說命》記載,「著作酒醴,爾惟曲櫱」。據《禮記·月令》記載,「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櫱必時」後來也作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歸來》詩中寫道,「憑誰給曲櫱,細酌老江干」。蘇拭在《濁醪有妙理賦》中寫道,「曲櫱有毒,安能發性」。
春: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故人們常以「春」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撥悶》詩中寫道,「聞道雲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這本來是對劣質酒的貶稱。馮時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惡酒曰茅柴」。亦是對市沽薄酒的特稱。吳聿在《觀林詩話》中寫道,「東坡『幾思壓茅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在明代馮夢龍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的記載。
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韋庄在《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詩中寫道,「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綠蟻、碧蟻: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謝眺《在郡卧病呈沈尚書》中寫道,「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吳文英在《催雪》中寫道,「歌麗泛碧蟻,放綉箔半鉤」。
天祿:這是酒的別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寫道,「奠桂酒兮椒漿」。李嘉**在《夜聞江南人家賽神》詩中寫道,「雨過風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漿本來是指淡酒而說的,後來亦作為酒的代稱。據《周禮.天官,漿人》記載,「掌共主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入於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忘憂物:因為酒可以使人忘掉憂愁,所以就藉此意而取名。晉代陶潛在《飲酒》詩之七中,就有這樣的稱謂,「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猶進,杯盡壺自傾」。
掃愁帚、釣詩鉤: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斗。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後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狂葯:因酒能亂性,飲後輒能使人狂放下羈而得名。唐代房玄齡在《晉書·裴楷傳》有這樣的記載,「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葯,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詩中也寫到了「廉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詩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一樣而得名。唐代李延壽撰的《南史·陳慶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唐代張彥謙在《無題》詩之八也有此稱謂「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的詩句。
般若湯:這是和尚稱呼酒的隱語。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因避諱,才有這樣的稱謂。蘇軾在《東坡志林·道釋》中有,「僧謂酒為般若湯」的記載。竇革在《酒譜·異域九》中也有「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蓋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的記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對甘肅皇台酒的題詞「香醇般若湯」,可知其意。
清聖、濁賢:東漢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時期李昉等撰寫的《太平御覽》引《魏略》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晉代陳壽在《三國志·徐邈傳》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沉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渡遼將軍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後人就稱白酒或濁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唐代季適在《罷相作》中寫有「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的詩句。宋代陸游在《溯溪》詩中寫有「閑攜清聖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的詩句。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❺ 關於酒的典故
酒之典故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後,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如宋代楊萬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浩在《普天樂·大明湖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灧灧」。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據《詩經。大雅·江漢》記載,「秬鬯一卣」。〔傳〕:黑黍也。鬯,香草也,築煮合而郁之曰「鬯」。「箋」:秬鬯,黑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暢也。王賜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據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中記載,「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齎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此,後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傳】:春酒,凍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經》寫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白居易在《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詩中寫道,「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據《文選·左思<魏都賦>》記載,「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張載在《酃酒賦》中寫道,「中山冬啟,醇酎秋發」。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問、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齎我思成」。〔傳」:酤,酒。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李白在《送別》詩中寫道,「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楊萬里在《小蓬萊酌酒》詩中寫道,」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一絕》詩中寫道,「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歸」。
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蘇軾在《與歐育等六人飲酒》詩中寫道,「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又據《書言故事·酒類》記載,「御賜酒曰黃封」。
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據《禮·曲禮》記載,「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據《周禮·天宮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賈公彥注釋說:「昔酒者,久釀乃孰,故以昔酒為名,酌無事之人飲之」。
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啟》中寫道,「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李善註:縹,綠色而微白也。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平原督郵」是壞酒的隱語。據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在《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的詩句。
麴生、麴秀才:這是酒的擬稱。據鄭棨在《開天傳信記》中記載,「唐代道士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餘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稱麴秀才,吭聲談論,一座皆驚。良久暫起,如風旋轉。法善以為是妖魅,俟麴生復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於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後來就以「麴生」或「麴秀才」作為酒的別稱。明代清雪居士有「麴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麴秀才」的詩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八大王》一節中,也寫有「故麴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麴道士、曲居士:這是對酒的戲稱。宋代陸游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曲櫱:本意指酒母。據《尚書·說命》記載,「著作酒醴,爾惟曲櫱」。據《禮記·月令》記載,「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櫱必時」後來也作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歸來》詩中寫道,「憑誰給曲櫱,細酌老江干」。蘇拭在《濁醪有妙理賦》中寫道,「曲櫱有毒,安能發性」。
春: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故人們常以「春」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撥悶》詩中寫道,「聞道雲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這本來是對劣質酒的貶稱。馮時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惡酒曰茅柴」。亦是對市沽薄酒的特稱。吳聿在《觀林詩話》中寫道,「東坡『幾思壓茅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在明代馮夢龍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的記載。
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韋庄在《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詩中寫道,「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綠蟻、碧蟻: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謝眺《在郡卧病呈沈尚書》中寫道,「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吳文英在《催雪》中寫道,「歌麗泛碧蟻,放綉箔半鉤」。
天祿:這是酒的別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寫道,「奠桂酒兮椒漿」。李嘉**在《夜聞江南人家賽神》詩中寫道,「雨過風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漿本來是指淡酒而說的,後來亦作為酒的代稱。據《周禮.天官,漿人》記載,「掌共主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入於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忘憂物:因為酒可以使人忘掉憂愁,所以就藉此意而取名。晉代陶潛在《飲酒》詩之七中,就有這樣的稱謂,「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猶進,杯盡壺自傾」。
掃愁帚、釣詩鉤: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斗。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後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狂葯:因酒能亂性,飲後輒能使人狂放下羈而得名。唐代房玄齡在《晉書·裴楷傳》有這樣的記載,「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葯,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詩中也寫到了「廉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葯解愁回」的涉及酒的詩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一樣而得名。唐代李延壽撰的《南史·陳慶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唐代張彥謙在《無題》詩之八也有此稱謂「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的詩句。
般若湯:這是和尚稱呼酒的隱語。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因避諱,才有這樣的稱謂。蘇軾在《東坡志林·道釋》中有,「僧謂酒為般若湯」的記載。竇革在《酒譜·異域九》中也有「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蓋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的記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對甘肅皇台酒的題詞「香醇般若湯」,可知其意。
清聖、濁賢:東漢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時期李昉等撰寫的《太平御覽》引《魏略》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晉代陳壽在《三國志·徐邈傳》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沉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渡遼將軍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因此,後人就稱白酒或濁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唐代季適在《罷相作》中寫有「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的詩句。宋代陸游在《溯溪》詩中寫有「閑攜清聖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