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遠的典故
『壹』 慎終思遠 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慎終思遠】終:人死;慎終:居喪能遵守禮法;遠:指祖先。指慎重地辦回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答祀遠代祖先。
〖慎終思遠〗 成語典故: 有子故光祿少卿玙,今秘書監詢,皆篤行純孝,慎終思遠。 唐·張說《太原王公神道碑》
『貳』 簡短古代靜心的名人故事,例子
諸葛亮(181—234)他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算而聞名。他為後代做打算,亦是算計得較為久遠的。
諸葛亮擔心兒子諸葛瞻:聰明過早外露,容易自滿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給諸葛瞻起的名
字叫做「思遠」。他給外甥的信也說:「志當存高遠。」這都表明他希望後代有遠大的理想和志
向。怎樣才能有遠大的志向呢?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信中指出了兩個條件:一個叫靜,一個叫儉。他
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
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他認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學習,要學習就要有志氣。還要心靜,心不靜就不能專心治學。生活太
舒適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儉朴才是涵養道德的主要條件。
他在給外甥的信中進一步指出:要堅持自己的遠大志向,「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
這就是說,要不考慮一時的得失,不貪圖生活上的享受,廣交師友,不計較個人的恩怨,這樣做
了,「雖有淹留」也許一時不成功,「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學習之中有樂趣,也一定會有
用的。怕的是「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質生活和情
欲的影響,失去堅強的信心那就會「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2)思遠的典故擴展閱讀:
靜心謂使心靈安定寧靜;安定心神。
1、《莊子·達生》:「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
2、唐歐陽詹《泉州六曹新都堂記》:「足以寧肌靜心,釐厥職者也。」
3、《清史稿·穎毅親王薩哈璘傳》:「爾其靜心調攝,以副朕望!」
4、葉紫 《夜哨線》四:「他將眼睛牢牢地閉著,他想靜心地能想出一個好的辦法來。」[1]
『叄』 諸葛亮、劉備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試寫出幾個有關他們的成語典故。
三顧茅廬(諸葛亮)
如魚得水(劉備得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大器晚成(雖然這成語不是出自三國,但劉備卻是個大器晚成的人,因為劉備稱漢中王時已經59歲)
青梅煮酒(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天下英雄)
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發出師表北伐,但北伐未成功壽命卻走到了盡頭)
優劣得所(意思是各得其所,這成語出自諸葛亮的出師表中)
苟全性命(同樣出自諸葛亮的出師表)
作姦犯科(諸葛亮的出師表)
斟酌損益(諸葛亮出師表)
桃園結義(劉關張..)
三足鼎立(劉備入蜀後天下呈現三足鼎立的狀態)
欲擒故縱(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雖然不全,但這些成語典故應該夠了吧,以下是三國里厲害幾個厲害文人的名字:
曹操(不用多解釋他的厲害,三國傑出詩人,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
荀彧(王佐之才,曹操的首席謀臣)
賈詡(三國著名謀士,當時人稱"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曹操帳下,個人認為他是三國離最厲害的謀士)
荀攸(荀彧的小侄,曹操五謀臣之一)
郭嘉(曹操謀士,「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死後曹操為其失聲痛哭)
曹植(三國時期偉大的詩人,曹操的兒子)
司馬懿(這個不用多說,能與諸葛亮抗衡)
劉備(三國時期的政治家)
諸葛亮(卧龍先生,卧龍鳳雛而者得一可安天下)
龐統(鳳雛先生)
法正(善於奇謀,本來是劉璋部下,劉備入蜀後跟隨了劉備)
徐庶(三國時期傑出謀士.,為劉備推薦諸葛亮)
孫權(傑出政治家,吳國建立者)
周瑜(東吳大都督,傑出謀略家,軍事家,火燒赤壁奠定三國鼎立基礎)
張昭(傑出政治家,孫權的師傅)
諸葛瑾(吳國大臣,政治家,諸葛亮的哥哥)
魯肅(東吳周瑜之後的大都督,傑出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
呂蒙(東吳魯肅之後的大都督,本來是個武將,但孫權勸學後成為了文武雙全的人物.與曹操的聯軍幹掉了關於)
陸遜(吳國丞相,傑出軍事家,政治家,夷陵之戰火燒連營擊敗劉備收復荊州)
總的來說,曹操的文臣武將是最多的,天下名士多再曹營,孫權帳下文臣十分厲害,能打的沒幾個,幾代大都督都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人,而劉備陣營是最少文臣武將的,但貴精不貴多,劉備陣營里厲害的文臣武將基本可以說是當時的頂尖任務,不過就那麼幾個,其餘大部分膿包.- -!
還有糾正一個錯誤,1樓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韓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