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今天的典故

今天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2-12-15 16:46:38

『壹』 詩詞中常見的典故

1、哀鴻

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

《詩經·小雅·鴻雁》:「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

2、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3、桑梓

桑梓,代指家鄉。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躬敬止。」是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對它要表示敬意。後來人們用來喻指故鄉。

毛澤東·《七絕》: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4、寒食

寒食,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

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

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5、採薇

採薇,代指隱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終餓死。後以此喻隱居避世。

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6、三徑

三徑,指隱居生活。

西漢末,兗州刺史蔣詡隱居後,在院子里竹下開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後來,三徑便成了隱士住處的代稱。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1)今天的典故擴展閱讀:

關於典故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辭海》、《辭源》為「典故」一詞立了兩個義項:一是典故一詞的古義,與現代漢語所說的「故實」有些相當,指古代的典章制度、舊事舊例。我們今天所講的典故當然用的是典故的今義。典故的今義,《現代漢語詞典》釋作「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辭海》、《辭源》的釋法與此有類,說是「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貳』 帶典故的故事

(1)乞漿見女

唐代詩人崔護到京城參加進士考試,結果沒有考中。於是,他在城中借了間房子,刻苦攻讀,准備第二年再考。

到了清明時分,人們紛紛去郊外踏青。崔護也暫時忘了考試落榜的不快,興致勃勃地往城南遊覽。崔護一邊走,一邊欣賞沿途的美景。他遊玩了大半天,覺得口乾舌燥,看到附近花木叢中有一幢房子,就上前敲門,想討杯水喝。

可是等了很久,卻沒有人開門。崔護心中不免很失望,正想離開,只見一個年輕的姑娘打開了門,瞧了崔護一眼,問:「你是誰呀!干嗎敲我家的門?」

崔護拱手說:「我是來長安應試的舉子,名叫崔護。今天偶出踏青,口渴了,想討杯水喝。」 姑娘見崔護長得一表人材,舉止彬彬有禮,便利索地搬了張椅子,請崔護坐下休息,然後端來一杯清茶遞給崔護。

這戶人家的庭院中種著不少桃樹,桃花盛開,那姑娘倚在一棵桃樹下,羞怯地注視著崔護。在桃花的映襯下,姑娘美麗的俏臉更顯得撫媚動人。崔護見了,頓生愛慕之心,與姑娘拉起了家常,向她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心。

姑娘沒正面回答他,但從她那含情脈脈的眼神中,崔護知道姑娘也很喜歡自己。不知不覺,太陽快下山了,崔護見時光不早,便告別姑娘,動身回城。這以後,崔護忙於讀書應考,沒有再去。直到第二年清明節,他又去尋訪自己心愛的姑娘。

他來到姑娘家的庭院前,不料鐵鎖把門,不見人影。他非常失望,就在門上題了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並在最後署上崔護之名,戀戀不舍地離去。

那麼,這一天姑娘哪兒去了呢?原來,清明那天,姑娘跟她父親到親戚家去了。幾天後,姑娘回到家中,看到了崔護的題詩,才知道崔護來訪不遇。她感到再也見不到崔護了,不由失聲痛哭。一連幾天,她卧床不起,茶飯不思,精神恍惚,最後竟昏死過去。

過了幾天,崔護又到南郊尋訪。他剛來到姑娘家的門外,就聽到門內有老人的哭聲,不由非常驚異,忙上前敲門。一個老翁出來開門,問清他就是崔護,便把自己女兒因為思念他而死去的消息說了。

崔護悲慟欲絕,請求再見姑娘一面。老翁同意了,崔護便來到姑娘房中,哭著說:「姑娘,崔護來遲了!來遲了!」

他抱起姑娘的頭,枕在自己的臂上,眼淚落到姑娘的臉上。突然,姑娘慢慢醒了過來。原來,她只是暫時昏迷,並未真正死去。崔護和老翁都喜出望外,老翁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崔護。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後來,「乞漿見女」這一典故,用來指艷遇或遇艷之人,又表示未遇的惆悵和感嘆;而用「人面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麗。

(2)春蚓秋蛇

典出《晉書·王羲之傳》:(蕭)子雲近世擅名匯表,然僅得成法,無丈夫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梁朝的蕭子雲,自幼喜歡書法。他的書法雖出於近世,卻獨具一格,因而是聞名於長江一帶。

但當時有人卻有不同看法,認為蕭子雲的書法「僅得成法,無丈夫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意思是:只能說他會寫字,他的字沒有骨氣,每行字都象春天的蚯蚓,每個字都象秋天蜷曲的蛇。)

後人用「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言其字象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的行跡一樣,彎彎曲曲的。

(3)白衣送酒

典出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我國古代許多著名的大詩人都喜歡喝酒,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也不例外。

他曾在自傳體散文《五柳先生傳》里說自己生性最愛好飲酒。但隱居山鄉,家境貧困,不是常常都有酒喝的。親朋故舊知道他的嗜好,有時便備辦了酒菜請他去享用。他呢,只要一去,便要一醉方休。盡興之後,便立即向主人告辭。

他性格中的灑脫豪放,也可略見一斑。

有一年的九九重陽節,菊花盛開,南山清晰可辨,秋風吹拂,飛鳥翩然。這么美好的佳節,本是喝酒的好日子,但這天陶淵明家中一滴酒也沒有。他只好無聊地坐在房屋外的菊花從中,有意無意地一把把摘取菊花,以此來消磨時光。

正在百無聊賴之時,陶淵明遠遠望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人向他走來。走近一看,此人手裡還抱了一大壇酒。原來,這個白衣人是刺史王弘家的僕役。他受主人的差遣,給陶淵明送來一壇酒。陶淵明真是喜出望外,他連忙向白衣人表示對朋友王弘的謝意,收下了這壇酒。

白衣使者剛走,陶淵明便迫不及待地打開壇蓋,陣陣酒香向他襲來,他立即開始喝了起來,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方才心滿意足地回到屋裡。

後人用「白衣送酒」形容贈酒、飲酒。或詠重陽風物。

(4)坦腹東床

典出《晉書·王羲之傳》: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於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晉王羲之,字逸少,山陰人,他很聰明,不但文章好,字也很好,十三歲時,已有名氣。在拜謁周凱以後,他的名氣更大了,因為當時周凱的聲譽很高,士人們只要得到他稱譽一句,身價就會很高。

當時太尉郗鑒,有一個女兒,不但美慧而且很有才學,一時找不到適合足以匹配的世家子弟。後來,想起了王家,郗太尉就派一個門生先到王府去觀察,看看是否有適當的人。那位門人到了王府,向家長王敦說明來意,王敦叫他自己到東廂去觀察。

王氏子弟,個個生得眉清目秀,都是一表人才,他們聽說郗家遣人前來相親,不禁都緊張起來,大家裝模作樣,態度都不很自然;只有一個青年,袒露著肚子,盤坐在東邊的床上吃東西,意態自如,旁若無人的樣子。

那位相親的門生把這情形回去告訴了郗太尉,郗太尉說:「那位毫無矯揉造作,意態自如坦腹東床的青年,正是我心目中的佳婿。」於是就把女兒許配給那個人;那位佳婿就是王羲之。

由於郗鑒擇婿的故事,後來人們凡是稱謂女婿,就叫坦腹東床,也有人稱「東床快婿」,這句話含贊美的意思。

(5)一鼓作氣

曹劌(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庄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

戰後,庄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

第一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正是一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

熱點內容
高斯的故事50字 發布:2024-11-05 22:47:08 瀏覽:121
簡譜小城故事 發布:2024-11-05 22:36:39 瀏覽:631
成語鴉 發布:2024-11-05 22:34:48 瀏覽:419
給女孩講的故事 發布:2024-11-05 22:08:33 瀏覽:475
夢見成語 發布:2024-11-05 21:20:54 瀏覽:94
英語故事圖 發布:2024-11-05 20:41:33 瀏覽:663
謙恭故事 發布:2024-11-05 20:38:35 瀏覽:85
一什麼水成語 發布:2024-11-05 20:21:29 瀏覽:329
牛水成語 發布:2024-11-05 20:06:38 瀏覽:548
來日成語 發布:2024-11-05 18:51:00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