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饒人處且饒人典故
『壹』 得饒人處且饒人全句是什麼
得饒人處且饒人全句是: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得饒人處且饒人(dé rá rén chù qiě ráo rén),成語,指要寬容、體諒別人,盡量寬恕別人,還指做事不要做絕,須留有餘地。這句話用來告誡人們要有一顆寬容之心,寬容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為別人留一條後路也就是為自己留一條退路。
「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典故來源:
據宋朝文人姚寬《西溪叢語》記載:曾經有個道士會下棋,凡是與他人下棋,總是「饒人一先」,也就是讓別人先走一步,占據棋盤上的先手優勢。「饒」字除了饒恕之意外,在古代的圍棋界語境中還有讓先、讓子的意思。
這位道士曾經作過一首詩: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爛柯」是圍棋的別稱。這個道士後來在褒信縣去世。逝世前他曾對一個村裡的老頭託付後事。
幾年後,這個老頭遵照囑托為道士改葬,打開墳墓後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墓穴里只有空空的棺材和衣服。大家明白道士是位高人。從此道士的故事與他的詩流傳了開來,漸漸的「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一句詩被單獨提出來,以表示對別人的寬容、理解、體諒,對別人的錯誤寬恕、饒恕之意。
古人雲,宰相肚裡能撐船,說的也是這樣的道理。我們現在倡導和諧社會,如果我們大家再這樣的急躁的社會中保持著平和的心態,我相信我們會收獲到更大驚喜。
(1)得饒人處且饒人典故擴展閱讀
宋·姚寬《西溪叢語》記載:嘗有道人善棋,凡對局,率饒人一先,後死於褒信,托後事於一村叟,數年後,叟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詩雲:"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譯:
曾經有個道士擅長下棋,凡是與別人下棋,總是讓人家先走一步,這個道士後來死在褒信縣,死時對一個村裡的老頭託付死後的事情。幾年後,這個老頭遵照囑托為道士改葬,打開墳墓見到的只是空空的棺材和衣服罷了。當年道士曾經有詩說:「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貳』 得饒人處且饒人,德恩廣被虎亦親.勸君留得三分面,一朝用得自寬心.什麼意思
意思是需要寬容別人的時候就要懂得寬容,不要堅持不放,你的恩德會感染到整個世界,連老虎都會親近你。凡事要給人留一條後路,不能把事情做絕,當有朝一日你得到回報的時候會倍感欣慰。
出處:電視劇《霹靂布袋戲》
編劇:黃強華
得饒人處且饒人,德恩廣被虎亦親。
勸君留得三分面,一朝用得自寬心。
釋義:指要寬容、體諒別人,盡量寬恕別人還指做事不要做絕,須留有餘地。就是給對方一條生路,讓他有個台階下,為他留點面子和立足之地,這樣,等到對方得理時,就會同樣也給你留點面子和立足之地。
(2)得饒人處且饒人典故擴展閱讀:
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典故:
1、宋代俞文豹《常談出處》則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蔡州褒信縣有個道士,非常善於下圍棋,開始只在本縣下棋,日久競無敵手,於是便離開本縣向京城走去。走一城贏一城,走一縣贏一縣。走到京城,和當時的著名國手對弈,競又贏了。
逐年下來,下棋所贏的銀子,使他成了富翁,年紀也逐漸老了,深悔過去下棋過於認真,損傷了很多人的面子。因此,他寫了首詩,最後兩句是:「自出門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此後下棋便心存容讓,有意給人家留點面子,不讓別人輸得太厲害,他也得了個「國手」的稱號。
後人用「得饒人處且饒人」比喻,凡是能原諒別人時,就寬宏大量一些別把事做絕了。
2、明朝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鎮守遼東的總兵官劉榮(初冒父名為江,後改名榮),因鑒於倭寇屢次侵擾海上,瀕海郡邑多被害,請於金線島西北望海堝築城堡,設烽堠,嚴陣以待。
望海堝地處遼東半島的頂端,可駐軍1000餘人,是倭寇入侵必經之處。這年六月瞭望哨兵報告:「東南海面發現火光。」劉榮急引兵赴堝上,果然有倭寇2000餘人乘20餘船來到望海堝下,登岸魚貫而進。
劉榮命令一部分兵力埋伏山下,派精兵潛至倭寇停船之處,斷其歸路,並約定一見信號,奮力合擊。待倭寇進入包圍圈,明軍發出信號,將倭寇圍住,首尾合擊。倭寇不知明軍已有準備,頓時大亂,死傷甚多。殘敵奔逃至望海堝下的櫻桃園空堡。
明軍再次包圍了櫻桃園。將士要求沖進堡內剿殺,劉榮認為不可。他解釋說:「如沖殺進堡,這些亡命之徒必然拚死頑抗,我方將士會遭受重大傷亡……」
劉榮下令:在堡西留一缺口,誘其奔逃,然後兩翼夾擊。果然,敵寇見有一條生路,立即爭相逃命。明軍伏兵從山路兩側夾攻,居高臨下,大敗倭寇,斬首700餘,生俘800餘人。
望海堝之戰,是明初防倭最大的一次勝利。在祝捷會上,劉榮對諸將深入闡述了「得饒人處且饒人」「窮寇勿迫」的道理,諸將都非常佩服。
參考資料:網路——霹靂布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