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中有什麼典故嗎是什麼意思謝謝了
① 台高名戲馬,齋小號蟠龍意思是什麼 請問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其中有什麼典故嗎謝謝!
這是從戲馬台和蟠龍齋演變而成的游戲詩.
戲馬台和蟠龍齋《聲律啟內蒙》中教人做對聯容的用的例子:即:「戲馬台」對「蟠龍齋」.
戲馬台:在江蘇銅山縣南.項羽滅秦後,為觀戲馬而建.
蟠龍齋:桓溫為東晉大將,所居齋室畫有龍,因此人稱蟠龍齋.
②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這句話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在什麼語境中出現的誰說的 謝謝!!
意思是:讓我黯然消魂的事情,也只有分別了
這是原文
江淹·別賦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趙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巡層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 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至若龍馬銀鞍,朱軒綉軸,帳飲東都,送客金谷。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艷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驚駟馬之仰秣,聳淵魚之赤鱗。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 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方銜感於一劍,非買價於泉里。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遼水無極,雁山參雲。閨中風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熅,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 至如一赴絕國,詎相見期?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左右兮魄動,親朋兮淚滋。可班荊兮憎恨,惟樽酒兮敘悲。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同瓊佩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君結綬兮千里,惜瑤草之徒芳。慚幽閨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黃。春宮閟此青苔色,秋帳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冬凝兮夜何長!織錦曲兮泣已盡,迴文詩兮影獨傷。 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仙。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守丹灶而不顧,煉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暫游萬里,少別千年。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葯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女,上宮陳娥。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雖淵、雲之墨妙,嚴、樂之筆精,金閨之諸彥,蘭台之群英,賦有凌雲之稱,辨有雕龍之聲,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著乎?
賞析:
這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賦。齊梁之際,賦擺脫傳統板滯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賦發展過渡,並用以描寫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感受。這篇賦便以濃郁的抒情筆調,以環境烘托、情緒渲染、心理刻劃等藝術方法,通過對戍人、富豪、俠客、遊宦、道士、情人別離的描寫,生動具體地反映出齊梁時代社會動亂的側影。結構上,首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調;中以「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鋪陳各種別離之情狀寫特定人物同中有異的別離之情;末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打破時空的方法歸結,在以悲為美的藝術境界中,概括出人類別離的共有感情。
作者介紹
江淹(444~505),字文通,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南朝文學家。 江淹6歲能詩,13歲喪父,家境貧寒,20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並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下,任主簿、參軍等職。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劉景素的心腹將領勸他發動兵變奪取帝位,只有江淹極力勸阻,劉景素大為不滿。後來因為受別人牽連,江淹被捕入獄,元徽二年(474年)出獄,被貶為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蕭道成執政,召回江淹,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齊武帝永明間,任廬陵內史、尚書左丞、國子博士諸職。少帝蕭昭業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明帝蕭鸞時,又任宣城太守、秘書監諸職。梁武帝蕭衍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伯。 江淹的作品包括詩、文和辭賦三部分。他的詩意趣深遠,在齊梁諸家中尤為突出,其中以《渡泉嶠出諸山之頂》、《仙陽亭》、《游黃櫱山》等最具特色。他的《赤亭渚》、《步桐台》、《渡西塞望江上諸山》、《秋至懷歸》等詩亦頗有佳句,寫景清新而且傳神。《望荊山》、《還故園》等寫仕途失意,情調哀怨,也很為後人稱道。江淹在詩歌方面的又一特長是擬古。他仿作從漢代的《古離別》到劉宋湯惠休的三十家詩體,有的達到亂真的地步,《陶征君•田居》就曾被人誤為陶淵明《歸園田居》的第六首。他這些擬古之作,常常有所寄託,如《效阮公詩十五首》。 江淹的辭賦多屬抒情小賦,這些賦既受《楚辭》的影響,也從鮑照等作家的作品中吸取了藝術技巧。他擅長寫人的心理活動,其中最有名的是《恨賦》和《別賦》。此外,他的《去故鄉賦》、《青苔賦》、《待罪江南思北歸賦》等,都表現了被貶為建安吳興令時的失意與思鄉之情。 江淹的文多數是應用文字,基本上屬於駢體。他在劉景素手下任職時,因人構陷而入獄。為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他曾經親自上書申明,這就是文情並茂、言辭藻麗的《詣建平王上書》。據說劉景素看了江淹的上書,當天就把他從獄中放出。由此可以看出江淹文章的功力。另外,他的《袁友人傳》是悼念好友袁炳之作,純用散體,寫得也很有感情。 江淹的絕妙文章,都是在他坎坷艱難之時寫成的。但是,後來江淹依附了蕭道成、蕭衍,漸漸做起官來,而且越做越大,晚年又被封為醴陵侯,官場上十分得意,文思漸衰。《梁書•江淹傳》說他「晚節才思微退,時人皆謂之才盡」,《詩品》和《南史》還記載了關於他「才盡」的故事,此為「江郎才盡」典故的由來。在《自序傳》中,他還稱得志後再不願「精意苦力,求身後之名」,在文學創作方面,也不像過去那樣嘔心瀝血了。另外,自南齊中期「永明體」興起以後,詩文講求聲律,而江淹的詩風卻與之不同,這可能也是他的作品不再受重視的一個原因。 江淹在南齊初曾奉命修史,作《齊史》十志,已佚。江淹集據《自序傳》稱凡十卷,《隋書•經籍志》著錄為九卷。另有《後集》十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另外還有清乾隆間江昉刊本《醴陵集》。注本有明代胡之驥《江文通集匯注》,中華書局1984年排印本。
他就是 成語"江郎才盡"里的那個江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