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典故作用
① 《三國演義》孫權的故事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這里介紹他能聽諷納諫的兩則小故事。
1、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的大臣都嚇得不敢上前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不讓他去殺虞翻,並勸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了劉基的一番話後,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以後,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又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台飲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後他叫人用水灑席上的大臣,並對大家說:今天飲酒,一定要醉倒在這里不可。當時,任綏遠將軍的張昭,板起臉孔,一言不發地離開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內。孫權派人叫他回去,說:今天只不過是共同飲酒,取樂罷了,你為什麼要發怒?張昭回答說:過去紂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長夜之飲,也是為了快樂,不認為是壞事。孫權聽了,一句話也不說,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於是立即撤了宴席。
2、剪滅李術 建安五年(200年),年僅十九歲的孫權接領了江東基業。當時,孫權威望未著。廬江太守李術,便不將孫權放在眼中,不但「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還公然向孫權挑恤,說:「有德見歸,無德見叛。」因此,盡快剪滅李術,是孫權接領江東後的首要任務。孫權知道李術的後台是曹操,就主動寫信給曹操,請他不要支持李術。孫權的做法很策略,他在信中以李術殺揚州刺史嚴象為借口,先用告狀的口氣說李術殺了「你」所表用的嚴象。其實嚴象乃孫策所用,不過手續上孫策曾上表漢廷,是曹操順水推舟,用獻帝名義任命的。接著孫權稱嚴象曾經選拔他為本州的茂才,是他的「舉將」、「恩人」。他現在決心討伐李術,「進為國朝掃除鯨鯢,退為舉將報塞怨仇。此天下達義,夙夜所甘心。」將自己置於正義之師的位置。同時對曹操大戴高帽,「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內所瞻。」隨後婉轉地表明目的,即在「術必懼誅,復詭說求救」時,要曹操「勿復聽受」。孫權進軍皖城時,李術一面閉城固守,一面向曹操求救,曹操果然置之不理。若干時日後,李術之首被割下示眾。孫權在此役中有勇有謀,建立了他的威望,為他在江東的統治鋪平了道路。勸學呂蒙 呂蒙缺少文化,少時曾因一言不合引刀殺人,長大了也十分莽撞。孫權見呂蒙是可塑之材,便有意培養他。他對呂蒙說,你如今在重要崗位上任職,要多學習提高自己。呂蒙說,軍中忙得要命,恐怕沒時間再讀書。孫權說,我又不是讓你讀經書當博士,只是要你涉獵一些史書去了解歷史經驗。你說事情忙,你有我忙嗎?我從小讀了《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未讀《易》。統領江東基業後,我又讀了三史,各家的兵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你很聰明,學習的話,一定會有所收益。為什麼不學呢?要趕緊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以及三史。孔子說,整天不吃不睡而思考,也不如學習。光武帝在戎馬倥傯之中,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越到老越愛學。你為什麼偏偏不自我勉勵勤奮學習呢?呂蒙從此開始讀書,而且意志堅定,一點也不放鬆。「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來大都督魯肅和他討論軍政大事,沒想到他水平變得相當高了,就親切地扶摸著他的後背說,我本來以為老弟只知道打仗而已,想不到如今學識淵博,這哪裡還是當年那個吳下的阿蒙呀! 「借箭」曹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南征孫權,在濡須口受到孫權阻擊,兩軍相拒一月而勝敗未分。曹操堅守不出。為了探察曹操水軍的虛實,孫權冒險乘大船深入曹軍水寨偵察,不幸被發現。曹營亂箭齊發,箭如飛蝗般射到孫權船上。孫權雖僥幸沒有中箭,但面向曹營的船身,卻因落箭實在太多而發生傾斜,船隨時有翻覆的危險。千鈞一發之際,孫權急中生智,下令回轉船身,讓船的另一面也受敵箭。敵人渾然不知,依舊箭如雨下,於是船隻兩邊中箭的數量相當,迅速恢復平穩。因此孫權不僅安然脫臉,還意外獲得曹軍「饋贈」的大量箭枝,恨得曹大丞相直咬牙根。後來孫權再度輕舟來探曹營時,曹操怕再上當,下令只守不出,並且不得妄發弓箭。孫權船行五六里,如入無人之境,回程時還故意擊鼓吹號,他瀟灑而來,從容而回。曹操無可奈何,長嘆「生子當如孫仲謀」。知道不可能戰勝孫權,只好主動撤軍。 首航台灣 黃龍二年(230年),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夷洲即今日之台灣島,亶洲或謂琉球群島及日本附近島嶼。當時,孫權奄有荊、揚、交、廣四州,包括今湖北、安徽、江蘇三省的南部,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東北部及沿海地區和越南北部。其水域據有長江中下游和珠江的一半,海岸線從東海以迄北部灣,論疆域並不遜於曹魏。孫權派兵遠航夷洲及亶洲的壯舉,既是孫權勇於開拓、積極進取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東吳國力強盛的重要標志,同時,它還是大陸人民和台灣人民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開端,大陸文明在客觀上對台灣地區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積極而巨大的作用。 巧扶周泰 九江下察(今安徽鳳台)人周泰,孫策時便「數戰有功」。當年在宣城,孫權士卒不到千人,卻麻痹輕敵。一日,數千敵軍突然掩至。孫權剛騎上馬背,敵人刀劍已到眼前,有的甚至砍著了孫權的馬鞍。在此危急之際,「膽氣倍人」的周泰奮力衛護孫權,等到奮力擊退敵軍,他已「身被十二創」,昏死復甦。曹操退走濡須後,孫權拜周泰為平虜將軍,並督領諸將鎮守濡須。當時朱然、徐盛等東吳名將「皆在所部」,因周泰出身「寒門」,當時的社會風氣十分講究門庭出身,所以「並不伏也」。孫權為此特意趕到濡須,擺下酒宴,請眾將出席。他親自向周泰敬酒,並命令周泰解開衣服,指著他身上縱橫交錯的一條條傷痕,讓周泰講述每條傷痕的來歷。孫權緊握周泰的手臂,流著熱淚說:「為了我兄弟,你戰如熊虎,不惜生命,受傷數十次,體無完膚,叫我怎能不將你看成骨肉,委你以軍事重任呢?你是東吳功臣,我要與你休戚與共。你用不著因出身寒門而自萌退志。」說完,又將自己的「御幘青縑蓋」賞給周泰。在場將士無不動容。從此,徐盛等人心服口服,真誠地服從了周泰的調遣。孫權如此巧妙地為周泰樹立了威信,說明他的確善於用人。 靈活外交 孫權統治時期,靈活處理與魏蜀的關糸。弱時忍辱,強時發力,時刻不忘抓住有利時機,或聯合或出擊,總能立於不敗之地,獲取最大利益。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首次聯劉抗曹,在赤壁重挫曹軍,使曹操南侵計劃化為烏有。此仗拓展了東吳勢力和疆城,還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孫劉聯盟因荊州歸屬出現裂痕。所以,當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軍大舉進攻濡須時,孫權令都尉徐祥向曹操表示臣服,借曹操來遏制劉備勢力的膨脹。二年後,孫權一舉襲取荊州成功,並將關羽斬首,解除了來自荊襄的安全隱患。劉備傾舉國之力前來為關羽報仇。孫權坐鎮武昌,一面向劉備「遣書求和」,一面將關羽所俘魏將於禁等送還,向廢漢自立的曹丕稱藩,減輕曹魏對自己的壓力,同時積極備戰,啟用陸遜,最終贏得夷陵大捷。同嫁妹、借荊州一樣,向魏稱臣並非出自孫權真心。所以他堅決抵制曹魏的質子要求,以免受制於人,喪失獨立。曹丕死後,孫權建國稱帝,標志著吳國脫離魏國而獨立。此時,劉備駕崩,孫權審時度勢,抓住時機與蜀漢重修舊好,並一直保持這種聯盟到三國結束。
3、當初,吳王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學官嗎! 只應當粗略的略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物多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認為讀書非常有益。」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乾和謀略,(已)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呂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多日,就重新用新眼光來看待(我),長兄怎麼認清這件事太晚了!」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後)就告別了。
孫權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公元218年10月),孫權親自騎著馬去庱亭這個地方射虎,他所騎乘的馬被老虎抓傷,孫權把雙戟(古代兵器)投向老虎,老虎卻停了下來,孫權用戈(古代兵器)攻擊老虎,才把老虎抓獲了。 孫權每次打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張昭變色而前曰:「你用什麼抵擋它?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如一旦有所危險,恐天下恥笑?」孫權謝張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於是做射虎車,間不置蓋,一人駕駛,自己在裡面射之。時有脫群之獸,犯其車,而權每手擊之以為樂。昭雖苦諫,孫權常笑而不答。
臨危受命 穩固江東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孫策死,臨終時,孫策將孫權託付給了張昭,然後又將印信交給了孫權,對他說:「如果論率領江東將士征殺疆場,和天下豪傑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論知人善任,合力穩定江東,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現在大任已經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孫策死的時候也很年輕,年僅二十六歲,孫權也沒有辜負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歲時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中大敗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業。
② 關於孫權的典故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這里介紹他能聽諷納諫的兩則小故事。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的大臣都嚇得不敢上前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不讓他去殺虞翻,並勸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了劉基的一番話後,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以後,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又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台飲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後他叫人用水灑席上的大臣,並對大家說:今天飲酒,一定要醉倒在這里不可。當時,任綏遠將軍的張昭,板起臉孔,一言不發地離開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內。孫權派人叫他回去,說:今天只不過是共同飲酒,取樂罷了,你為什麼要發怒?張昭回答說:過去紂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長夜之飲,也是為了快樂,不認為是壞事。孫權聽了,一句話也不說,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於是立即撤了宴席。
③ 兩首詞都引用有關孫權的典故試分析它們不同的表達作用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 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 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從兩個作者的時代來比較。
蘇軾詞: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賓士,騰空越野,好一幅壯觀的出獵場面!為報全城士民盛意,詞人也要像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顯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辛棄疾詞:「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而由辛棄疾口中說出,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圖強的時代的呼聲。
④ 詩詞四首中孫權,劉玉,劉義隆,佛狸,廉頗用典作用
永遇樂·京口抄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自己還能吃飯嗎?